第307章 民意

龍嘯大明

“號外,號外,又有兩艘中國商船在日本遭到打劫,所有船員都無一幸承。”

“三十七家商行聯名上書內閣請願,要求國家釆取措施,保護商人的利益。”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六十七名國會議員聯名提案,要求國家對日本宣戰,今天國會就開始投票表決了。”

報僮的叫賣聲,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裡來回的響起,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日本的局勢也牽掛着許許多多中國人的注意力。

這時在南京秦淮河畔的東牌樓貢院街邊,一間酒樓裡、七八名商人正圍坐在一桌子前,七嘴八舌的談論着最近一段時間裡發生的事情。而在周圍, 還散佈着十餘人。

一個四十多歲,穿絳色衣服的中年人拿着一份剛賣的[中華時報]道:“看看,看看,就半個多月的功夫,少說也有二十艘商船被倭寇打劫了,我算了一下,只有三條船僥倖逃出來了,其他的都生死不知,估計是凶多吉少了,這可怎麼辦啊。”

在他身邊一個帶四楞帽的中年人道:“劉老闆,打劫商船的事情,不都是紅毛鬼孑乾的嗎?怎麼成了倭寇。”

絳衣人劉老闆道:“張掌櫃,誰不知道紅毛鬼孑和倭寇鬼子是穿一條褲子的,紅毛鬼孑乾的,不就等於是倭寇鬼子乾的。”

而另一個年輕人插道:“反正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周圍也有人插嘴道:“對,反正不是中國人,都不是好東西。”

馬上有人道:“不許胡說,外國人也有好有壞,英國人就很不錯。聽說他們的國家和紅毛國很近,但人家做生意可比紅毛人規據多了。”

又有一個人嘆氣道:“怎麼辦,現在所有的船都不跑曰本了,我的貨全都推在家裡十幾天了,都沒辦法出手,這個月算是泡湯了。[ ~]”

劉老闆道:“陳東家,你還算好得了,不管怎麼說,貨還在,只要是出手了就可以收回本來,我纔是倒黴呢?十六天前出了一批值二萬銀元的貨,結果全都被倭寇鬼孑給劫去了,下個月只怕是要喝西北風了。”

張掌櫃道:“劉老闆,您又在客氣了,以您的身家,損失了這一筆,也不過是九牛一毛啊,就當是虧了本,再做成幾筆買賣,不就都賺回來了嗎?”

劉老闆搖了搖頭,道:“這一筆我是虧得起,但現在所有的船都不跑曰本了,我再上那裡去做成買賣賺回來呢?還是張掌櫃您有眼力,當初曰本和呂宋兩條線都跑,現在這一條不行了,還有另一條可以指望。”

張掌櫃搖搖頭道:“指望什麼?前天聽呂宋那邊有人說,呂宋要減少一半的貨船,因爲紅毛鬼子要來打呂宋了,看來這條線的生意也不好做,我也發愁啊。”

周圍的人羣中也有人道:“對啊,我也聽說,曰本不能做,呂宋不好做,這日子怎麼過啊,咱們豈不是都要餓死了。”

這時那個年輕人又插嘴道:“您這還發愁,可比我們大東家強多了,十二天以前,我們大東家剛買了一條新船去日本,連船帶貨一共是三十萬銀元,一下子全讓紅毛鬼孑給劫了去了,這可是我們大東家這幾年辛辛苦苦攢出來的錢,就只望這一次買賣了,結果呢?全完了。而且船貨丟了不說,隨船的夥計、船員還有三十多號,全都一去不回了,他們的家人、子女天天圍着我們大東家要人,又哭又鬧又上吊,逼得大東家把鋪子、房產都賣了,纔給每人發了撫卹錢,可憐我們少東家也在那條船上,大東家又去找誰要人去。”

衆人聽了他的話,也都唉聲嘆氣不止。這時一個三十多少多歲,留着八字鬍的人湊過來,道:“各位,現在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是朝廷出動中華軍,把紅毛鬼子、倭寇鬼子都很揍一頓,以後他們就不敢放肆了,咱們再去日本、呂宋做生意,也就沒人敢在爲難咱們了。[ ~]”

劉老闆點了點頭,道:“要說中華軍打紅毛鬼子、倭寇鬼子到是不費力,但朝廷的軍隊,會替咱們這些商人出頭嗎?士農工商,商人是四民之末……”

八字鬍道:“您說的這都是什麼年月的事情了,皇帝登基的時候不是下詔說了嗎?咱們中國四民平等,無良賤之分,士農工商都是中國的子民。而且國家有保護民衆的義務。”

劉老闆道:“這個我也知道,可話是這麼說,但做不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張掌櫃道:“那到未必,劉老闆也太不關心時事了,前幾年咱們不是打過曰本嗎,後來又打過呂宋,都是因爲他們殘害華商,那時候皇上還是靖北王呢?不就出兵了嗎?後來咱們打下了呂宋,曰本也開放了通商口岸,可不都是因爲那兩次出兵嗎?可見皇上確實是想保護我們百姓的。”

年輕人嘆了一口氣,道:“要是當時把曰本也給打下來,再把紅毛鬼子趕走,那就好了。”

八字鬍插嘴道:“現在動手也不晚啊,只要是把曰本打下來,把紅毛鬼子趕走,咱們就又可以安安穩穩的做生意了,以前的損失不也就能補回來了嗎?”

劉老闆道:“真的能嗎?”

八字鬍道:“怎麼不能……”

這時一直沒言語的陳東家插嘴道:“我看未必,就算皇上想保護咱們,但出不出兵,是要國會同意才行,在年初的時候的時候,內閣不是就計劃出兵趕走紅毛鬼子,結果讓國會給否決了,要是那一次就過了,也就沒有現在這些事了,所以我看這一次也懸。”

劉老闆道:“皇上不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嗎?怎麼還要國會同意出兵才行?”

張掌櫃嘆了一口氣,道:“看來您老哥真的是太不關心時事了,皇上這是從讕如流,而且有這麼一條規據,以後出了昏君奸臣,有國會管着,也不能爲欲爲了。”

陳東家道:“要說皇上真的是好皇上,這想法也不錯,可惜一本好經,都讓那些國會議員給念歪了。”

劉老闆道:“那國會議員爲什麼不同意出兵呢?”

陳東家哼了一聲,道:“咱們中國是天朝上國,禮儀之幫,那能出無名之師呢?凡事都要講道理。”

劉老闆頗爲激動,道:“道理只能和講道理的人才講得通,咱們講道理,紅毛鬼孑和倭寇鬼子可不和咱們講道理,這些國會議員,真是一幫書呆子。”

張掌櫃道:“最可氣做就是上一期的[天理報],居然說什麼商人重利輕義,敗壞道徳、教壞人心、於國無益,縱有所失,亦與國無損,因商而出兵,豈是聖明之主所爲?”

劉老闆聽了,也來了氣,道:“我劉某人可是正正當當做生意,一不偷二不搶,憑本事攢錢,明碼實價、錢貨兩清,又沒有強買強賣,以次充好,憑什麼說我是敗壞道徳、教壞人心,我交的稅賦也不比誰少,憑什麼說我是於國無益,全他媽是胡說八道。”

陳東家道:“別說了,別說了,說起這個我就有氣,不瞞你們說,我還是[天理報]支助者之一,每個月支助他們一萬銀元,所以見報的第二天,我就去找了他們,從此以後再也不支助他們了。也不想想沒有我這個商人支助,這個[天理報]還能不能辦得下去。”

劉老闆道:“應該,應該,完全應該,這麼說國會不同意出兵,就是有[天理報]鼓搗的?”

張掌櫃道:“到也不能完全這麼說,但至少[天理報]在裡面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會議員裡,本身也有不少是讀書人。”

年輕人哭喪着臉道:“那怎麼辦,難道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呢?”

其他人也紛紛道:“是啊,是啊,就沒有辦法了嗎?”

這時八字鬍又插話道:“有辦法啊。”

衆人聽了,立刻都七嘴八舌問道:“有什麼辦法,快說,有什麼辦法。”

八字鬍從桌上拿起報紙,道:“這上面不是寫着嗎?有六十七名國會議員聯名提案,要求國家對日本荷蘭宣戰,這也說明國會議員裡也有明白人。”

張掌櫃道:“可惜國會議員一共有三百多個,要超過半數人同意才行,只有這六十多個明白人,還是遠遠不夠啊。”

八字鬍道:“今天國會就開始投票表決了,咱們可以去國會前面去請願啊,要求他們都同意。”

這話一說,有不少人都猶豫起來,但也有一些人頗有些躍躍欲試,劉老闆也遲疑了一下,道:“這樣做能行嗎?”

八字鬍道:“怎麼不行。”說着翻了兩頁報紙,道:“‘三十七家商行聯名上書內閣請願,要求國家釆取措施,保護商人的利益。’既然是可以像內閣請願,當然就能像國會請願。而且聽說有不少人都打算今天去國會請願了,咱們也去湊個聲勢,只要好好說,沒鬧事,就不會有事的。”

年輕人聽了,立刻道:“行,我去。”

有他這一領頭,又有幾個人也都表示要去,但大半人還是有些猶豫。

這時八字鬍又道:“大夥可要想好,國會的規據,一但這次不能通過,一年之內就不許再提了,所以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爲了你們自己着想,去不去可要想好。萬一這次沒通過,你們可就要等一年了。”

衆人聽了這句話,也都有些着急,立刻有一大半的人都決定去了,而剩下的還有一些還在猶豫,但也被其他人生拉硬拽着起身出酒樓,直奔國會而去。

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49章 新政(三)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14章 優勢第2章 清廷(下)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章 受勳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66章 雨戰(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31章 攻城(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86章 人材(上)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60章 民心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8章 軍備第208章 哭諫(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78章 工匠第61章 破局(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61章 飛剪船第176章 鹽場(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369章 交易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7章 新法令(下)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
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49章 新政(三)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14章 優勢第2章 清廷(下)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章 受勳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66章 雨戰(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31章 攻城(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86章 人材(上)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60章 民心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8章 軍備第208章 哭諫(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78章 工匠第61章 破局(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61章 飛剪船第176章 鹽場(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369章 交易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7章 新法令(下)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