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

從蘇州剛回到杭州商毅就收到江北的消息清軍正在從安慶、廬州、鳳陽等江淮的各地區進行大規模撤退

本來這是一件好事清軍主動撤出江淮地區也省了自已許多事但清軍並不是一次單純的退軍而是一次破壞性的撤軍

這種做法在過去清軍也經常做在清廷未入關之前一共發動過五次對明朝的進攻毎次都深入明朝境內大肆燒殺搶掠而在撤退的時候不僅會虜走大量的人口還會毀盡所過的一切城地帶不走的人口則全部殺光不過這一次清軍改變了過去撤軍屠城的做法在毎撤離一個城市之前清軍會首先將百姓手裡的糧食、銀錢儘量全部收走然後將百姓全驅逐出城然後放火將全城燒光但卻並沒有屠殺百姓

不過沒有屠殺百姓並不表示清廷變得仁慈了而是在學習商毅的做法商毅在突襲遼東的時候也是釆用的這種做法毀城留民結果在遼東地區造成了大量的難民也使商家軍撤軍之後清廷仍然不得不在遼東駐守大量軍隊以防難民變成暴動而現在清軍在江淮地區也來了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在江淮地區製造出大量的難民來目地就是爲了牽制商毅的精力

在收復了湖北之後商毅也曾想過清廷有可能會放棄江淮之地把人馬都撤到淮北去但最終認爲這種可能性並不大“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這句話說起來雖然輕鬆但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主要撤地不僅會大傷軍心士氣而且也會在本國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商毅當初敢放棄南京那是因爲當時南京本來也不是自己的地方而到了後來南京失守商毅可不敢放棄任何一塊浙江的地區了因此商毅也並不認爲多爾袞敢有這麼大的氣魄

但現在看來商毅的判斷顯然是出現了錯誤事情並沒有絕對清廷偏偏就放棄了江淮而且還是最極端的做法毀城留人制造難民因此商毅也不禁苦笑了起來真是應了那一句話出來混都是要還的不過商毅還是有些納悶難到多爾袞真的就不怕承擔這個後果嗎?

但就像清廷不可能放任遼東不管一樣商毅對江淮地區本來也是志在必得因此同樣也不能不管明知是一塊燙手山芋也不能不拾起來收拾清軍就下的亂攤子儘管江淮地區離浙江很近商毅手頭上還有相當的存糧只要是救濟得極時還是可以穩定住江淮地區的局面的但也至少花四五個月的時間

而且江淮地區包括安慶、廬州、鳳陽、淮安四府歷來都中國的人口稠密地區在萬曆年間總計人口達二百七十餘萬雖然現在幾經戰亂大約只剩不足一半但也不是一個小數字足以耗光目前商毅存餘的糧食物資也就是說就算把江淮地區穩定下來至少在今年商毅基本是不可能發動五萬人規模以上的戰爭了而等到明年的時侯清軍估計也能夠緩過了這口氣來因此也不得不說清軍的這一計用得確實很高明

不過事情己經發生了後悔牢騷都沒有用只能去積極面對現實好在也算是把江淮地區得到自己手裡了並非是一無所獲因此商毅下令第一軍立刻向江淮地區進軍駐守揚州的部隊馬上進駐鳳陽府;駐守和州、滁州的部隊進軍廬州府;駐守江南的部隊進駐安慶府一面接管地方維護治安穩定住百姓一面追擊清軍將清軍的破壞活動降到最低

同時又命周少桓領第四軍立刻佔領淮安府然後向徐州地區發動進攻迫使清軍收縮兵力盡快撤軍而湖北軍區也由黃州府跨過大別山向河南府的汝寧州地區發動進攻也是牽制清軍的兵力

隨後又命行政司立刻安排人手分別向江淮地區運去大量的糧食、鹽、帳蓬等生活必用品以免引起難民暴動但對己經發動暴動的難民則要給予堅決時打擊絕不能手軟如果人手不足就從湖南、江西地區抽調一部份軍隊

周士奇、王夫之等人也深知流民的危險性一但處理得不好就容易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說起來明朝其實就是毀在流民因此也都不敢怠慢立刻開始佈置起來

一直到一個月之後商毅連續收到了北京發回來的情報消息才知道這次清軍的江淮大撤退其實是有着非常複雜的政治鬥爭背景的

原來丟失了湖北之後濟尓哈朗退守到南陽這個時候他己經完全明白自己根本不是商家軍的對手湖北、江淮本來就是守不住的地區自已被派南下督師根本就是自找罪受反到是替多爾袞承任了這次失敗的罪名因此濟爾哈朗也是又氣又恨但心裡也明白自己想借南征慘敗來扳到多爾袞的計劃己經徹底失敗在連失湖北、江淮之後自己想取代多爾袞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於是也主動上奏朝廷爲自己這次失敗請罪並表示自己願意退歸林下永不問事其實就是向多爾袞認輸了

等濟尓哈朗的請罪奏章送到北京時多爾袞還在稱病不住仍然是由代善代理攝政王事而回給濟爾哈朗的旨意中並沒有批准濟爾哈朗的請辭只是將他責備了一番但命他立刻開始佈置守衛江淮不過在聖旨的最後說得十分含糊只說江淮之地可守則守不可守棄一切可以便易行事

濟尓哈朗一看就明白這是朝廷準備要放棄江淮但又不願擔這個責任正好可以把丟失江淮的責任推到自己這個替死鬼的頭上來不過事情到了現在這一步也沒有別的辦法反正己經失了湖北只能再當一會替罪羊了因此濟爾哈朗把南陽的事情交給勒克徳渾自已來到鳳陽開始着手佈置撤軍

果然清軍連失湖北、江淮的結果傳回北京之後整個清廷也再一次被震驚而且這一次不同於南京失守和遼東被襲南京畢竟是遠在江南至多是不會讓清廷統一天下而商家軍對遼東只是突襲不會長久而湖北、江淮地區則不同它們都是位於中原腹地不僅是江南的屏障同時也是北方的外層前沿一但湖北、江淮失守中原、關中地區也就將直接面對商家軍的兵鋒而接下來 就是京師

儘管湖北和江淮失守不一定就意味着京師不保但照這樣的勢頭下去誰敢保證商家軍不會一鼓作氣一直從南京打到北京來呢?

而且還是屋漏又遭連夜雨商家軍就夠讓人揪心的了偏偏又在這個時候吳三桂從四川發來奏章向朝廷報告四川的戰事情況吳三桂也表示現在川中基本平定下來自己麾下己經擁有三十萬大軍留在川中也無事因此也願意聽從朝廷的調遣出川和商家軍作戰

朝中的大臣誰看不出來吳三桂那是向朝廷請戰分明就是在威脅清廷要不然幹嘛宣稱自己有三十萬大軍呢?

就在第二天四川又有公文傳到北京不過這次不是吳三桂寫來的而是四川的地方官員以及清軍的將士們聯名向朝廷發來的上奏稱四川初定還有明朝、大順軍、大西軍的殘餘勢力尚未肅清而且在外又有商家軍在湖廣虎視眈眈四川尚不安穩現在唯有吳三桂才能坐鎮四川才解夠力保川中穩定因此希望清廷讓吳三桂留守四川開府理事不可輕易調離

原來現在吳三桂己經佔領了川中和川南的十二個州府擁有四川大半地區而且兩個主要的大郡成都和重慶也都在吳三桂的控制之中同時人馬也擴展到十五萬左右現在也是坐鎮一方的割據勢力了吳三桂當然不想再繼續受制於清廷

而就在這時候商家軍已經佔領了湖廣和四川東部全面接壤吳三桂也大吃一驚 急忙派兵加強川東的防守不過商家軍暫時還沒有對四川用兵的意圖而是把目標放在江準因此在佔領了湖廣之後也就按兵不動沒有繼續向西進攻

商家軍不動吳三桂更不敢主動向湖廣進攻因此雙方各守邊界到也相安無事而吳三桂卻忽然發現這是好機會因爲雖然自己佔領了四川大部但畢竟沒有得到清廷的正式認可而現在吳三桂也不敢輕易甩開清廷立馬扯旗自立而商家軍奪取湖北又進攻江淮可夠清廷受了現在的清廷一定沒空理會別的事情自已還不趁機抓住這個機會迫使清廷認可自己佔領了四川這個事實還等什麼

而且現在商毅的勢力己成只要他能夠和清廷這樣對持下去也就不用怕清廷來對付自己還可以夾在兩大勢力之間左右逢源等他們拚個兩敗俱傷說不定還能來個漁翁得利因此吳三桂才搗鼓出這兩份公文發到北京來同時還把自己的兵勢誇大一倍己璔加威嚇的效果

第271章 妙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51章 撫平青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63章 烈火焚城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79章 救急第31章 碧華軒(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399章 國事(二)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27章 夜襲(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79章 救急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45章 迴歸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81章 出兵(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47章 穿插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84章 開戰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85章 襲擊(下)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53章 激戰(上)第147章 穿插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04章 完婚(二)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4章 宣戰(上)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
第271章 妙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51章 撫平青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63章 烈火焚城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79章 救急第31章 碧華軒(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399章 國事(二)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27章 夜襲(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79章 救急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45章 迴歸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81章 出兵(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47章 穿插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84章 開戰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85章 襲擊(下)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53章 激戰(上)第147章 穿插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04章 完婚(二)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4章 宣戰(上)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