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

危機度過, 反間行動也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家裡兩名孕婦也都平安生產, 商毅也開始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菲律賓戰爭上。

這時先頭部隊己經出發了一個半月,南京只收到了一次先頭部隊發回的報告,得知先頭部隊己經到達了馬尼拉,入主商館,馬尼拉的局勢雖然十分嚴峻,雖然西班牙人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屠殺華人,但在與當地土著的衝突中死亡的華人己經超過了一百人,而且西班牙人也己經開始介入衝突,在先頭部隊到達馬尼拉的前一天,西班牙總督府正式下令,命令所有華人服從總督府的命令,交出武器、保持克制態度,不許使用暴力,就可以保證其人身安全。而隨船一起到達馬尼拉的洋和尚們,也馬上展開了交涉活動。

因爲從菲律賓到南京,一去一來至少也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因此現在收到的消息也只有這些,不過李華梅的海盜艦隊也發回消息,己經全員出發,趕去支援馬尼拉的先頭部隊。商毅也稍稍安心,先頭部隊加上李華梅的海盜艦隊,在馬尼拉堅守幾個月,應該不成問題。不過雖然是如此,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是儘快派遣大規模艦隊去菲律賓纔好。

其實在處理這些事故的時候,艦隊和軍隊都己經準備齊全,隨時都可以出發,但一直沒有動身的原因是,商毅決定這次出兵,將由自己親自帶隊出戰。

這個決議也遭到四名內閣成員的全體反隊,雖然他們都贊同出兵馬尼拉,保護海外華人,但都不贊同商毅親自出馬,因爲商毅是南京政府的主心骨,說白了就是南京政府的皇帝,當然不可輕易出動,萬一商毅離開南京,清廷再度發動南侵又該如何應付。而且海上不同於陸地,萬一遭受風浪兇險,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因此就像去年對琉球、曰本的一樣,派一員大將帶隊就可以了。

不過商毅仍然堅持己見,認爲這些理由都不充足,過去商毅也經常出征在外,由葉瑤瑱在家裡坐鎮,代理政務的模式,己經有相當的經驗了。而從情報機構發回的消息來看,清廷內部的矛盾也有很多,現在跟本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南侵,而且現在南京政府的五大軍區全部都齊備,在南京還有統戰部,一般的局部戰爭完全可以應付得了。

而海上的風浪,屬於天險,誰都沒有辦法預料,海軍成立了這麼多年,出海作戰也不是一回二回,但因風浪而發生減員的事情並不多。因爲現在的造船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很高的水平,而且菲律賓離臺灣並不遠,也就和到琉球差不多,而且在途中還有不少的小島,一但遇到風浪,完全可以及時停靠躲避,這並不是問題。

衆人見商毅的態度堅決,也就不好在說什麼了,只好聽從,然後纔開始準備商毅出發以後的事務。

其實商毅堅持要自己親自帶隊,並不是呈一時之氣,而是出於仔細的考慮。在內閣成員看來,這次出兵進攻馬尼拉,和琉球、日本戰爭沒什麼區別,不過就是保護海外華人安保,打擊一下西班牙人,最多也就逼得西班牙人賠款而己。

但商毅的目地,和發動琉球、日本戰爭並不一樣,不是隻要教訓一下西班牙人,而是要將西班牙人從菲律賓徹底趕走,完全佔領菲律賓羣島。

當然無論是日本還是菲律賓,都在商毅未來的計劃之中,不過就是早打晚打的事情。但菲律賓和日本,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到這個時候,日本己經是一個擁有近二千歷史的國家,儘管現在日本的整體發展水平還遠不如中國,但也進入封建時伏,並己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整體民族性格,宗教、國家概念,無論徳川幕府分封了多少個大名,但他們都承認自己是屬於日本這個共同的名稱。

而菲律賓現在根本就還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菲律賓這名稱,還是西班牙殖民者給取得,是爲了記念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在此之前,中國稱呼這裡爲呂宋,一直到了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代,馬尼拉所在的島嶼,還被稱爲呂宋島,而在菲律賓羣島的本土居民,嚴格來說還未完全脫離原始部落的習性,根本沒有任何整國家的觀念。

有文化的地方纔是最難征服的,因此想要征服日本,不是打一二次勝仗就可以,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相對菲律賓,卻要簡單得多了,當年西班牙人萬里渡海,人數不到一千名士兵,時間不過十幾年,就可以完全統制這片羣島了。而中國的優勢比西班牙大得多,當然也更容易多了。

另外從戰略角度來說,日本、琉球都是中國的近海位置,而菲律賓最是位於中國大陸的南端,東臨太平洋、西靠南中國海、西南直通巴達維亞,東南可以遠眺澳大利亞,是中國走出大陸限制,正式通向海洋,參與大航海競爭的重要一步。而且想要把南中國海變成中國的內海,菲律賓羣島就必須納歸爲中國的領土之內。

而現在佔領了菲律賓的西班牙人正好給商毅提供了一個出兵的藉口,雖然目前中國國內的內戰還沒有結束,但商毅還是決定,先利用這次機會,佔領菲律賓羣島,把菲律賓變回成呂宋。

但這畢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進行的跨海開疆擴土的殖民作戰,儘管戰爭本身的難度並不大,但面臨的環境卻要比琉球、日本戰爭都要複雜得多,不僅有西班牙殖民者,當地土著,天主教會的傳教士,甚至可能連荷蘭人,葡萄牙人都有可能來攙和一腳,另外還有戰後的收尾善後工作,對土著,傳教士,西班牙人的處理,保持中華軍在菲律賓的統治,以及繼續維持菲律賓羣島的貿易繁榮等事務,戰爭僅僅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因此這次出戰,讓海軍部的成鋼、黃震誰帶隊,商毅也都不放心,只有自己親自出馬,給他們作一個示範,等有了這一次作戰的經驗之後,以後的戰鬥,也就可以放心的交給他們了。

不過這個理由沒法對內閣的四名成員說清楚,雖然經過於了商毅的一再啓蒙,但海洋意識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李格非或許能夠理解商毅的用意,但其他三個人仍然還是把菲律賓看作一個海外偏邦,現在能讓他們接受保護海外華人這個觀念,就是很大的進步了。因此商毅也懶得和他們詳細說明,先把菲律賓佔領再說吧。

但在商毅的後宮裡,亞莉桑徳拉卻非常付責任的告訴其他人,這一次商毅之所以一定要親自出馬,是因爲他一定掂記着那個女海盜,估計這次商毅回來,後宮裡又應該增加一名姐妹了。當然亞莉桑徳拉漏密的代價是,在豐臀上捱了商毅重重的一巴掌。也惹得其他的妻妾們鬨堂一笑。

儘管亞莉桑徳拉是很想和商毅一起出戰,但剛剛生完女兒,己經成爲母親的亞莉桑徳拉不可能把女兒仍在家裡,自己跑去參加戰鬥。而且亞莉桑徳初爲人母,對這個女兒也十分疼愛,因此這次不用商毅說,就十分自覺的留在家裡照顧女兒。

同時商毅也決定這一次戰鬥,西班牙僱傭軍團也全部留下來,因爲他們都是西班牙人,上了戰場很難保證不會有人通敵,爲了萬全起見,全都留在中國。不過商毅僅僅只帶了安徳烈,阿爾維斯和莫亞三個人隨自己一起出戰,安徳烈是商毅的親衛隊隊長,又是小舅子,可以完全信任。而阿爾維斯和莫亞都曾是菲律賓的西班牙軍軍官,他們一同前往的主要作用不是作戰,而是充當商毅的顧問。

而亞莉桑徳拉雖然不能親自出戰,但她也仍然儘自己的全力幫助商毅,她畢竟曾是西班牙駐菲律賓的高級軍官,對菲律賓的駐守情況,西班牙軍的兵力分佈,以及關隘港口,以及各土著的戰鬥力,土著和西班牙殖民者之間的關係,土著與土著之間的關係等等事情都十分了解,也向商毅做了詳細的說明。同時也對登岸、進軍路線,攻城的方法等等,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供商毅參考。

就這樣時間也到了七月下旬,商毅也準備離開南京,在杭州登船出發。

但就在商毅動身的前一天,李格非忽然趕來向他報告,英國東印度公司又派出了一個代表團,來到中國,想求見商毅,這時他們己經在杭州登岸,住進設在杭州的英國商館裡。

上次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代表布萊克來到中國,己經是三年多以前的事情了,不過在這個時代中西交流,基本都是以年爲單位的,因此現在才第二次來中國,也並不奇怪。

商毅得知以後,立刻命人快馬趕到杭州,通知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自己將在到達杭州以後,接見他們。

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65章 雨戰(一)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67章 重逢(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8章 軍備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47章 對策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93章 追擊海盜第398章 國事(一)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56章 奪船(上)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34章 鄉鬥(上)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281章 辭職(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一章 安撫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8章 許婚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45章 規則(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242章 勸降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66章 忽悠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46章 內外夾攻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
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65章 雨戰(一)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67章 重逢(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8章 軍備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47章 對策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93章 追擊海盜第398章 國事(一)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56章 奪船(上)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34章 鄉鬥(上)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281章 辭職(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一章 安撫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8章 許婚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45章 規則(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242章 勸降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66章 忽悠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46章 內外夾攻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