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局勢嚴峻

李定國希望黃安和羅田兩個縣能夠堅守十天以上的時間,但戰場的進程卻並不是由他所想像仳,黃安縣只堅持了五天的時間,就被清軍攻破了。也打亂了李定國制定的防守計劃。

原來清軍在攻破了大同鎮之後,立刻開始向黃安、羅田兩縣發動了進攻。不過這時清軍的堡壘羣離羅田縣還有一段距離,而且商家軍也開始使用短促突擊戰術,來對付清軍的堡壘合圍戰術。

短促突擊戰術果然非常有效,由其是商家軍的單體作戰能力,特別是遠程作戰能力強於清軍的情況下,極大的延緩了清軍的推進速度,在以前清軍一天能建成七到八座堡壘,最多可以超過十個,但在商家軍短促突擊的打擊下,每天銳減到只能建成二三個堡壘,有時甚致一個堡壘的建不好。同時儘管商家軍一攻過來,清軍就退到最近的堡壘裡去防守,但還是會損失了一定的兵力。

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決定改變進攻方向,在堡壘羣離羅田縣還較遠的東線釆用牽制戰術,而把進攻的重點放在黃安縣,因爲在這一線,清軍的堡壘羣己經快接近縣城了。

於是洪承疇又集結了一萬五千人馬,加入西線,使清軍在西線的兵力増加到五萬以上,然後一面圍攻黃安縣,一面加緊修築堡壘。儘管守衛黃安縣的商家軍多次出擊,但仍然無法阻擋清軍的推進。在十月三曰,清軍的堡壘羣基本都己經推進到了黃安縣外圍,而清軍也向黃安縣發動了連繼的猛攻,到十月四日上午,黃安縣的外圍陣地首先被突破,而清軍繼續向縣城進攻,到了黃昏時分,縣城也終於被攻破了。

二十二旅的兩個團雖然都分別突出重圍,退進大別山裡,但損失都極爲慘重,其中一個團的損失超過了五成,全團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而另一個團雖然稍好一點,但也只剩兩千多人了,而且旅長李本深,旅參謀長江華都不在突圍部隊之中,有人說見到他們戰死,也有人說他們是被清軍俘虜了,現在只有副旅長黃向東突出了黃安縣,暫時代理旅長的職務。

當然黃安縣的快速失守,是有衆多的原因,清軍的重點進攻,只是其中一個,而在第六軍中,二十二旅的戰鬥力,也是最弱的一個,因爲二十二旅編制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沒有經歷過什麼大仗,這一點連十八師都比不了,雖然十八師和二十二旅是同時編制的,但十八師所轄的三個團早己成立,而且參加過清軍對湖北戰區的第三次征剿戰爭,有一定的實戰經驗。

儘管在編制二十二旅的時候,也從其他部隊抽調了一些老兵補充進來,但老兵時比例並不高,因爲要保證其他部隊的基本戰鬥力,也不可能大量抽調老兵,因此在二十二旅的一個連裡,最多隻有二十個老兵。這個比例連十八師都不如,因此老兵在戰鬥能起到的帶動作用並不大,而且一上戰場馬上就遇到這樣決定性的大戰,在關建時刻頂不住,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另外還一個重要的深層原因,就是現在商家軍的軍心,己經開始有一些動搖了。儘管第六軍的高層軍官都明白,湖北戰區現在的任務是拖住清軍的兵力,爲收復南京創造有利條件,最多兩個月,時局就會發生變化,並且也對基層的官兵做了動員、鼓勵工作。

但對基層的官兵來說,並不是一定都能夠理解,並且服從大局戰略的安排。畢竟所謂拖住清軍的兵力,實際是要用生命去完成的,像九師、三旅都商家軍的老部隊,士兵當然都能理解統戰部的安排,並且也做好了最壞的決心,就是十八師的新兵,也基本都是商家軍剛到湖北時招募的人,有一但時間的民兵經歷,思想教育工作的時間比較長,而且老兵也比較多,因此別的想法也少一些。

但只有二十二旅,大部份新兵都是剛剛成爲軍人,大部份人都是靠着一股激勁,或者是被動員起來,還有相當一部份是從降兵中直接轉化而來,讓他們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麼高的思想境界。如果戰事順利還好,但在戰事進行到緊急的時侯,抱怨、牢騷、動搖、對統戰部的決定不滿等種種負面情緒,也都會產生。包括一些立場本不堅定的中高層軍官,也都有些動搖,由其是一些轉化過來的降兵,又犯起了老毛病,開始發牢騷、說風涼話等等,也削弱了商家軍的戰鬥力。

但不管客觀情況如何,黃安縣己經失守是事實,而且黃安縣是商家軍在湖北地區的核心地區之一,儘管又付出了八千餘人的傷亡代價,但在奪取了黃安縣之後,對清軍來說確實是一次重大的勝利。因此清軍的士氣大振,而洪承疇也決定趁甠進攻,集中十萬左右的兵力,開始向麻城、羅田兩縣發動攻擊。不過這一次清軍進攻的側重點是羅田,麻城是牽制。

得到了黃安失守的消息之後,李定國和李巖也意識到局勢比自己預想的要嚴重得多,想把這兩個月堅持過去,可並不容易。於是幾個人進行緊急商議,決定派副軍長黃慶文去指揮二十二旅,並從三旅中抽調一個營,補充到二十二旅中去,和二十二旅的剩餘兵力一起改編成六個營,以三個營組成一個團,駐守在金沙關、白沙關一帶,繼續準備和清軍作戰。

二十二旅的善後工作到是好處理,但軍心動搖的情況,到不容忽視,儘管九師、十八師、三旅的情況都比二十二旅要好一些,但如果不加以阻止,現在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繼續動搖下去。因此在當務之急,還是要振奮軍心士兵,讓士兵們知道,局勢並不是不可收拾,湖北戰區還有希望的。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一二個勝仗,比什麼說教都管用,那怕是小勝仗也行。

因此李定國也決定,趁着清軍的堡壘羣還沒有推進到麻城縣的外圍時,主動出擊,集中兵力,打擊一下清軍的氣焰,那怕是爲此消耗一些彈藥和兵力,也再所不昔。而李巖也絕對支持李定國的決定。

這次出擊,李定國帶了九師的兩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營,又從三旅抽調了一個團,共計約有近一萬兵力。

這時清軍修建的堡壘羣離麻城縣約有四十里的距離,李定國命令十四團的四個營分頭出擊,毎個營帶十門火炮,各去襲擊一個清軍的堡壘。一但清軍的援軍趕來,就立刻向指定的地區撤退,而李定國帶着另兩個團已經埋伏好了,只等清軍追出來,就給清軍來個突然襲擊。

這個作戰方式的本質其實仍是短促突擊戰術,只不過李定國改爲了多點同時出擊,目地是打清軍一個防不勝防,同時也爭取把清軍引出堡壘羣來,進行殲滅。

果然商家軍四點同時出擊之後,清軍也確實有些手忙腳亂,但還是一路一路的派出援軍去救援。但清軍的援軍一到,商家軍就立刻撤退,等清軍去救援另一個堡壘時,商家軍馬上就又殺了回來,也弄得清軍顧此失彼,左右爲難。結果反而被商家軍打破了好幾個堡壘。

有一次清軍終於忍耐不住,追出了堡壘羣,但還沒追出十里遠,就被商家軍的伏兵殺出,慘敗着逃了回來。而洪承疇得知這一結果之後,也立刻嚴令各軍,沒有自己的命令,決不許追出堡壘羣去,如有違令者,雖勝亦斬。因此無論商家軍再如何引誘,清軍也不再追出來了。只能躲在堡壘羣裡,和商家軍玩這種貓鼠遊戲。

結果戰鬥一共進行了六天時間,商家軍一共攻破了清軍二十三個堡壘,殲滅清軍八千餘人,而自身的傷亡還不足一千人。當然這也和清軍在麻城一線投入的兵力較少有關。但商家軍陣亡的人數雖然不多,卻消耗了大量的彈藥,由其是炮彈,因爲了減少兵力的損失,攻打堡壘都是用猛烈的炮火轟開,炮彈的消耗量也超過七成以上,達到了一個戒界線的位置。這也導致商家軍的這一輪進攻無法維持下去。不過這一次出戰的目地卻達到了,因此李定國也撤軍回到麻城縣駐守。

儘管這一次出戰確實取得了不小的勝果,但對整個局勢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就在十月十二日,守衛羅田縣的十八師用光了所有的彈藥,在取得軍部的同意之後,從羅田縣撤離,退進了松子關、長嶺關一帶駐守。

不過清軍雖然攻取了羅田縣,但也付出了一萬二千多人傷亡的代價。而十八師在撤離羅田縣之後,還有八千人左右的兵力,仍然有一定的戰鬥力,只是在撤退的時候,師長李成棟被流彈擊中陣亡,這也是商家軍成軍巳來,陣亡的最高級將領。

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72章 水路攔截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8章 許婚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83章 佈置(四)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33章 餘波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96章 對策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36章 南歸(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5章 受勳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51章 調兵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77章 鹽場(下)第94章 勸降(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81章 辭職(下)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74章 完成包圍第91章 遇刺(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92章 合圍(三)第399章 國事(二)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288章 計劃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91章 遇刺(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46章 亂攤子第10章 婚姻(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38章 軍歌
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72章 水路攔截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8章 許婚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83章 佈置(四)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33章 餘波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96章 對策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36章 南歸(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5章 受勳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51章 調兵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77章 鹽場(下)第94章 勸降(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81章 辭職(下)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74章 完成包圍第91章 遇刺(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92章 合圍(三)第399章 國事(二)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288章 計劃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91章 遇刺(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46章 亂攤子第10章 婚姻(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38章 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