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海軍聽證會

常州,臨時帥府。

商毅、亞莉桑徳拉、成剛三人呈一個“品”字型就坐,而在他們三人對面,長江艦隊的總指揮官黃震、三個分艦隊的指揮官何濱、易吉軒、南亞虎四人並排就坐,而在雙方的中間,還放着一張長條桌子,上面畫着簡易的長江地圖,還有一些船模。不過整個房間裡的氣氛都頗爲凝重。

原來商毅在杭州收到了長江艦隊慘敗的消息之後,也不禁大爲震驚,如果說是陸戰失利,商毅到還能夠理解,但水戰是清軍最弱的一環,而且商家軍的海軍雖然成立的時間並不長,但無論是戰船的噸位、火力、戰術、經驗各方面都要比清軍強得多,沒想到這一戰居然會敗得這麼慘。

因此在接到了戰報以後,商毅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定是黃震驕傲輕敵了。心裡也不禁十分惱火,自己己經三令五申告戒各軍,對淸軍決不能輕敵,結果還是輕敵失誤,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不過商毅冷靜下來一看,從戰報上自己只知道是清軍使用火船進攻取勝,但畢竟還不知道這一戰的詳細過程,因此也不能輕易斷定黃震是輕敵失誤,必須要聽黃震、以及長江艦隊的其他指揮官們詳細彙報這一戰的經過,才能最終確實這一戰失利的原因。

但現在長江艦隊慘敗,要防止清軍的水軍會趁機發動進攻,也不能調黃震回杭州來尋問,好在是商家軍取得了進攻廣德州的勝利,也沖淡了水戰失敗的不利影響,因此商毅也決定,自己親自去一趟常州,聽取黃震和長江艦隊的三名分艦隊指揮官的程述,實際就是招開一個聽證會。而商毅的隨行人員還有亞莉桑德拉和海軍的正統領成鋼。

同時商毅還下令調海軍的第四、五分艦隊進入長江,在常州一帶駐守,以防清軍再發動進攻。而成進暫時駐紮廣徳州,準備尋找戰機,繼續向清軍發動新的進攻。

等商毅一行到達常州以後,黃震也帶着何濱、易吉軒、南亞虎親自來向商毅請罪。不過這時商毅也恢復了正常的心態,畢竟這些人都是自己花費了心血才培養起來的骨幹力量,對他們還是應該以教導和幫助爲主,海軍成立才只有三年時間,犯一些錯誤也是難免的。因此商毅也安慰了他們幾句,然後馬上就招開聽證會。

首先當然是讓黃震等四人詳細介紹這次舊江口水戰的經過,商毅也要求他實事求是,程述戰鬥的事實,儘量把過程說得詳細。

四個人立刻起身,來到長條桌前,利用地圖模型和船模,講述這一次水戰的經過。因爲有模型的幫助,四個人又互相補充完善,因此整個過程也說得十分詳細,包括何濱指揮着天威號獨自一船殺入清軍的船陣中,然後又殺回來的過程,也說了一遍。有某些地方還找來幾名中級軍官、士兵補充說明。而商毅等人也針對戰場的情況,對提出了一些問題,四個人也都一一作了解答。

商毅、亞莉桑徳拉、成剛都是有水戰經驗的人,也聽得出來,他們的陳述基本真實,雖然不能說沒有一點虛假的地方,但並不影響大局。

整整講了一個多時辰,總算是把這次戰鬥的經過說完了,商毅也基本能夠確實,這一次水戰的失敗,和驕傲輕敵的關係並不大。主要還是因爲淸軍的戰術實在太意外了。另外商家軍的水軍也承在經驗不足的問題。

火船進攻在水戰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一般都是發生在戰鬥的後期,趁敵方的精力、彈藥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才用少量火船去進攻敵軍的主力戰艦,像清軍這樣在戰鬥的一開始,就一口氣拿出近兩百條船出來發動火攻的大手筆,確實是十分少有。而且商家軍也的確缺少應對火攻的經驗,因此這一次敗得並不算冤。

這一戰淸軍雖然嬴了,但並不能說清軍的水軍就能和商家軍相抗衡了,從天威號這一艘船就能在清軍陣中殺進殺出就說明,清軍實際的水戰能力,仍然是很差的。因此這一次清軍其實也嬴得十分僥倖,而且還是慘勝,畢竟清軍也沒有那麼多船,不可能在每一戰中都這麼瘋狂的玩燒船戰術,並且商家軍也會制定出相應的戰術。事實上在這一戰中,還是有不少戰船能夠衝出火船的進攻。也說明絕對不是沒有辦法來應對的。

因此商毅又道:“何濱,你是衝過了火船的,如果這一戰再重來的話,你認爲你還會有幾成把握衝出火船的進攻咾?”

其實戰鬥結束之後,何濱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因此從戰鬥的過程來看,只要是能夠穿過了火船,商家軍取勝的把握依然還是很大的,如果當時不是隻有自己這一艘船衝過了火船隊型,而是有七八艘船,一起殺入淸軍的後隊中,這一戰的勝負還真不好說。

因此仔細想了一想,何濱道:“回稟大人,大約有五六成把握,說實話這一次多少也是運氣好,末將才衝過了火船隊型。因此巡洋艦還是大了一些,不如驅逐艦靈活,如果是驅逐艦,末將到是有七八把握。其實現在末將也想過,只要不是被火船從正中撞上,用鐵鎖纏住就沒關係,因爲如果是和兩邊的火船撞上,火燒到自己船上來,還需要一些時間,如果在船舷上再沬上一些溼泥,那就又可以多堅持一會兒,只要是當時不慌,完全有機會擺脫火船,一但和火船分開了以後,就算是自己船上燒着了,只要火勢不大,撲滅就完了。”他一邊說着,一邊在長條桌上擺弄着船模,列出種種和火船相撞之後的擺脫方法。

商毅笑道:“那麼護衛艦更小,更靈活,不是更好一些嗎?”

何濱道:“回稟大人,並不是說船越小就越好,因爲有時候還要和敵軍的船硬撞,如果船型大一些,也有利一些。而且護衛艦上的火炮太少了,也沒有重炮,就算是衝出了火船隊型,對上後面的淸軍的主船隊,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因此末將認爲,只有驅逐艦纔是最合適的船型。如果這一戰中能夠有十艘驅逐艦衝過火船隊型,就足夠打敗清軍後面的船隊了。”

而南亞虎也在一邊補充道:“這一次咱們確實是沒想到韃子會用火船,因此才讓他們衝到了離我們很近的地方,而且當時大夥正排成斜隊,正準備用火炮轟擊他們,結果鞋孑船上的火一點起來,就是想轉向也晚了。現在回想起來,韃子一開始就用小船進攻,而且船上又沒有炮、又沒幾個人,這明擺着就是火船了,下次我們一定會提前做好準備。要躲過火船的把握也大得多了。”

易吉軒也道:“其實韃子的火船是三條一組,用鐵索連起來,雖然這樣控制的面大,但想變向轉彎也十分困難,而且每一組火船之間,還是有不小的間隙,因此只要是自己不慌,事先有準備,完全有可能穿過去。只是當時韃子的船離我們太近了,而且我們一看見火點起來,就都有一些發慌,結果自己就先亂了手腳。有了這一仗的教訓,下一次就一定知道怎麼應對了。”

聽着他們的發言,商毅也十分滿意思,雖然把聽證會開成了總結會,但他主要的目地並不是要追究誰的責任,而是希望看到面對失敗的積極態度,這纔是最重要的,因此商毅也點了點頭,道:“你們剛纔都說得很好,這一戰我們確實是打敗了。但打敗仗並不可怕,勝敗是兵家常事嘛。但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因爲什麼失敗,是因爲敵人太強大,自己輕敵大意,敵人使用了新的戰術,自己的指揮出了問題等等,一定要輸個明明白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失敗中吸取足夠的教訓,爲下一戰的勝利,做好充份的準備。”

商毅的一席話,也說得他們四個人熱血沸騰,黃震立刻起立,道:“大人請放心吧,下一次我們一定會把這一次的敗仗全部都回敬給淸軍。”

商毅也露出了笑容,道:“很好,你們有這樣的志氣,這纔是我們商家軍應該有的樣子。戰船被毀了,我們可以再造,只要是我們人還在,只要是志氣還在,那麼最後的勝利,就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黃震、何濱、易吉軒、南亞虎四人也一齊起立敬禮,齊聲道:“是。”

商毅道:“這一戰清軍雖然嬴了,但我看他們也不敢從水路向我們發動進攻,因此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恢復長江艦隊的戰鬥力,我會盡快把長江艦隊損失的戰船都補充起來,這段時間裡你們也要加強針對性的訓練,等我們開始收復南京的戰鬥,你們也就有了報仇的機會。”

隨後商毅又和成鋼、黃震一起商議,如何補充長江艦隊損失的戰船,以及訓練的等等事項。

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35章 鄉鬥(下)第242章 勸降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83章 下獄(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85章 襲擊(下)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3章 反擊(一)第145章 規則(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42章 勸降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97章 困境(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81章 佈置(二)第271章 不解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71章 追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52章 談判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03章 新年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71章 不解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79章 救急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64章 破局(四)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85章 襲擊(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34章 勸說第224章 洞房第91章 合圍(二)第14章 反擊(二)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4章 鄉鬥(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
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35章 鄉鬥(下)第242章 勸降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83章 下獄(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85章 襲擊(下)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3章 反擊(一)第145章 規則(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42章 勸降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97章 困境(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81章 佈置(二)第271章 不解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71章 追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52章 談判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03章 新年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71章 不解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79章 救急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64章 破局(四)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85章 襲擊(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34章 勸說第224章 洞房第91章 合圍(二)第14章 反擊(二)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4章 鄉鬥(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