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

而參政院向商毅提交的第二份提案, 是允許民間自甴開辦報紙。

自從[中華時報]開始創辦以後,現在己經完全成爲南京政府重要的宣傳,引導輿論的工具,在南京政府的歷次戰鬥中,動員百姓、鼓舞軍民士氣,並且大力宣傳鼓動抗清的決心,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現在民間己經漸漸習慣了[中華時報]。少鄉紳、士大夫、商人都是毎一期不落,全部購買,從中瞭解發生的重大事情,以及南京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而在另一方面,[中華時報]也並不是全部報導軍國大事,同時也反應了一些南京地區的民生民情。到這個時候,[中華時報]的發行量己經達到了十萬份,而且基本覆蓋了這個時代中國的主要地方。

因此一些人看到了報紙的巨大作用之後,也都產生了自己想辦一份報紙的念頭,不過辦一份報紙的費用極大,而且僅靠報紙的出售價格,連一半的戓本都收不回束,[中華時報]是因爲有政府巨大的財力支撐,另外商毅還掌握着鉛活字印刷技術和油墨技術,不僅使報紙的成本大幅下降,而且爲了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後來還在印刷廠裡購置了三臺蒸汽機,真正開始了機械化生產,大量節約了人力和時間,如果還是以前的手工木刻版印刷,就算是有在多的錢,也不可能達一旬雙份發行,每期的發行量達到十萬份的能力。

而正是因爲技術上的問題,主要是缺少油墨技術,不少有財力發行報紙的人望而卻步,如果不能保證極時發行,那麼報紙也就沒有了生存力了。

不過在去年的年初時候,商毅開始大量製做油墨,向民間出售,實際就是開始普及活字印刷技術了,畢竟當初商毅製出油墨,並不僅僅是爲了出報紙,更是爲了普及活字印刷技術, 降低印刷書籍的成本, 加強文化知識的傳播,不也在一開始, 因爲各種原因, 暫時沒有公佈油墨的配方, 而現在也是時候了。

有了印刷的油墨之後,南京政府管轄內的各家印刷作坊也都開始轉向活字印刷,大量的製造各種金屬字模,經過了一年多的發展之後,蘇浙一帶的印刷作坊也都開始大量使用活字印刷,也使書籍的價格大幅下降,另外南京政府也有大量公開發行的政治文件書藉需要印刷,因此印刷市場的業務量也大幅増加,各個印刷作坊的收入當然也大下的增加了。

同時不少印刷作坊也趁勢升級,也購買了蒸氣機,引入到印刷生產中,成爲正式的印刷工廠。而這時,民間私人辦報,至少在技術條件上,已經俱備了。

不過雖然民間己經接受了報紙這件新生事務,但畢竟涉及到政府機構,一般的大印刷工廠不敢輕易接手,而小廠小作坊雖然有敢接手的,但生產規模卻跟不上,因此有些議員受人之託,在參政院裡發出了開放民間私人辦報紙的提案。而這一提案在參政院裡也得到了通過。

從商毅的心裡來說,當然是對民間私人辦報持支持的態度,因爲他本來就來自於一個言論十分自由的時代,也習慣看到多家新聞媒體互相報導,甚致是各執一詞,大打嘴仗。

而且一份報紙的作用終究有限,[中華時報]的主要職能是政府的口舌,報導的都是國家重大事件和政府的動態,但在反映社會,關心底層方面的作用有限,另外[中華時報]畢竟是一份反應主旋律的報紙,在輿論監督,反應民生方面,更是遠遠不足,商毅都己經在考慮,再辦一份走大衆路線的報紙。因此在這個時候,如果出現幾份民間私人的報紙,也算對[中華時報]的一種補充, 而且也開拓了民間的言論自由。早在商毅公開出售油墨的時侯,就巳經有了這個準備了。

但讓商毅沒有想到的是,幾位內閣成員對民間私人辦報的熱情並沒有商毅,李巖就向商毅進言,如果開放允許民間私人辦報,恐怕會對朝廷多有誹謗非議之言,蠱惑人心之舉,如果被別有用心者利用,結果恐怕十分嚴重,因此還請商毅三思。

而王夫之、堵胤錫和李格非也基本都贊同李巖的態度,勸商毅對這件事情要慎重考慮。

這個結果到是有些出乎於商毅的意料,按說最該反對的人應該是自已纔對,但仔細想了想,商毅才明白過來,這就是話語權的問題,因爲現在南京政府的官員們都見到了報紙的作用和巨大的輿論引導力,而終明一朝,真正最讓內閣大臣們頭疼的,其實並不是太監,也不是錦衣衛,因爲大多數時間裡,太監、錦衣衛都是皇帝制衡朝中勢力主要是內閣的手段,但決不會讓這三方火併起來,因此在互相之間都有一個默認的平衡局面。

內閣大臣真正頭疼的,是御史,也就是所謂的清流,這批人的官職雖然不高,權力也不大,唯一權力就是可以彈亥百官,言不治罪,也就無限的罵人開火權。因此在大多數時間裡,這批人就像瘋狗一樣,逢人就咬,什麼事情,不管好壞,都要大罵一通,如果逮着了一點錯,那就更是不得了,可以上綱上線,大帽子亂扣。而且罵人之後,還是一付大義凜然的樣子,大有罵了你又怎麼樣。

雖然說言官也確實鬥倒過一些貪臣奸臣, 但破壞力也不容小視,許多本來是正直的大臣, 因爲一些小過失, 也被言官給整息了火,而且許多正確的事情,正確的政策,結果也都被這批所謂的清流給攪黃了,明朝後期,還有南明弘光朝廷的東林黨,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一種史學評價就認爲,明實亡於清流或東林。

因此幾位內閣大臣都擔心,畢竟這和參政院不一樣,參政院現在有會議規範制度約束着,也鬧不起多大事情來,就算是正式建國,參政院升級成國會,也是隻管立法決議,內閣管行政,各顧各的,誰也干涉不了誰。而一但允許民間公開辦報,就等於是給了清流一個話語權,那麼他們就有機會引導輿論,對政府的政策、決議橫加指責,堅以議論,再不就是口誅筆伐,罵人還不帶一個髒字。而商毅是皇帝,當然可以不在乎,而內閣往往就是首當其衝。當然誰都不希望給自已扶植一幫敵對勢力出來。

如果這幾位內閣成員現在都還是平頭百姓,說不定也會加入到清流一黨中去,對民間私人報絕對會舉雙手支持,但現在都是內閣成員,所考慮的問題,所處的立場當然也就不一樣了。

想到這裡,商毅也不禁苦笑了一聲,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屁股決定頭腦。不過這也是因爲幾個人被明朝的清流們給弄怕了,同時對報紙的功能也不瞭解。

其實在另一時空裡,報紙用來批評政府,批評國家政策,甚致指責某些官員,都在正常也不過了,而且從積極意義上說,這樣的做法也確實起到了相當的輿論監督作用。當然也不派除某些報紙被一些政治勢力利用來當槍使,純粹是惡意攻擊,爲反對而反對,甚致宣揚一些極端、錯誤的言論。但報紙並不是一家獨有啊,所有的政治勢力都有自已的主打報紙,或者說所有的報紙也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有向燈的就有向火的,大不了大家就打嘴仗唄。反正誰也說不了誰,鬧騰一陣之後,就會消停下來,轉入到下一個熱點話題去。除非是一個極端腐蝕、落後的政府,能夠讓所有報紙都衆口一詞,發出對政府不滿的聲音來。

而且一份報紙的生命力在於其報導內容的真實、詳細和及時,以及評論的中肯和見地,真正讓看報的人瞭解事情的真像,和隱藏的內幕,開口罵人,亂點大炮,故作驚人之言,製造噱頭,在短時間還可以吸引眼球,但不能長久,如果沒有真正的底蘊,一份報紙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另外,儘管說是言論自由,但自由也不是無限的,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至少不能宣揚暴力反動、弄虛造假、惡意罵人什麼的,因此還是有不少規則制度限制。

聽了商毅的解釋之後,幾位內閣大臣也都明白過來,說簡單一點,就是清流可以辦清流的報紙,政府可以辦政府的報紙,大家就通也報紙來爭吵,當然好過在朝堂上爭吵,而在這方面,政府顯然要比私人有優勢得多,想想看[中華時報]的發行量已經達到了十萬份,而民間的私人報紙想達到這個數字,還需要很大的努力,而且在信息及時、內幕消息詳細等方面,政府的報紙也要比私人報紙有優勢。

其實幾位內閣大臣也都清楚,如果報紙也像參政院一樣,在一套真正有效的制度規範的約束下,確實還是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用輿論監督政府的行政管理,官員的行爲規範,反應民間生活,讓政府瞭解基層情況,民心民意,確實都要比過去好得多。同時也對商毅充滿了信心,認爲他一定能夠制定出一個真正有效的制度規範來。

――――――――分割線―――――――――分割線――――――――

前兩天不小心,在書評區裡把自己給禁言了,升級了書評管理後,不知在那裡恢復,後來請教顧問MM才搞定, 在此向顧問MM零星小雨致謝

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9章 授藝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72章 勸進(上)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72章 不解(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35章 追擊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86章 意外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89章 交易(下)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82章 佈置(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96章 對策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76章 鹽場(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59章 保薦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6章 皇室私密第85章 地雷陣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47章 制度(下)第84章 夜襲(二)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94章 遷移(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77章 火銃試射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26章 排華事件
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9章 授藝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72章 勸進(上)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72章 不解(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35章 追擊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86章 意外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89章 交易(下)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82章 佈置(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96章 對策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76章 鹽場(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59章 保薦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6章 皇室私密第85章 地雷陣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47章 制度(下)第84章 夜襲(二)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94章 遷移(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77章 火銃試射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26章 排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