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

不得不說,相對於其他的滿人,察富爾、哈瓦納確實算是比較有頭腦的人,懂得利用清廷的宗室號招力,睿親王,皇太孫這塊大招牌也確實比較唬人,但滿人畢竟漢化未久,忘了漢語中也有另一句老話,叫做槍打出頭鳥。

扯起了睿親王,皇太孫這面大旗,固然可以讓察富爾、哈瓦納的叛軍聲勢大振,但也立刻將中華軍的目光吸引了過來,從這一點也說明,這兩人的水平也就到此爲止了。

中華軍的瀋陽軍區現在只剩一個師的駐軍,而且要保衛瀋陽、遼陽等大城的安全,因此面對遼東的多點叛亂,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爲分佈太多,不知該對那一支叛軍動手纔好,而最關建的是,不知道叛軍的虛實,其實絕大部份叛軍只用出動一個營就可以把他們給滅了。

但這個時候商家臺的叛軍一下子就冒了出來,打出了睿親王,皇太孫這面大旗,也就給了瀋陽軍區指明瞭目標,多爾袞的兒子,這個份量可是足夠了,而且也很危險,畢竟到現在叛亂的性質己經正式上到了復避清廷的地步,因此瀋陽軍區也立刻決定,不等山東的援軍到達,立糾出動一個團的兵力,另加一千地方軍隊,進攻商家臺,平滅這一支叛軍。

中華軍的人馬一到商家臺,叛軍中間就有不少開始慌了神,有不少人都主張放棄商家臺,逃進深山裡躲避,但這時那位睿親王皇太孫到是顯出幾分王者風範,立刻站出來慷慨陳詞,訴責主張逃跑主義的人,同肘爲衆人打氣鼓勁,說了一番拼死力戰,爲大清盡忠盡節之類的話,同時還向察富爾、哈瓦納表示,自己將親自在戰場上督戰,一但前軍不敵,自己將親自出戰,守可戰死陣前,也決不後退一步。

衆人聽了,也都大爲振奮,由其是察富爾、哈瓦納兩人,更是驚喜交加,因爲這兩個人都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人,當然知道打仗就是士氣,而上位者一鼓勁,就會振奮全軍的士氣,本來兩個人只是想利用這位睿親王皇太孫的名份,並沒有對他抱以多大的期望,現在看來,這到是個敢做敢當的人物,於是叛軍的士氣也大增,馬上傾剿出動,迎戰中華軍。

叛軍鼓譟的動靜確實不少,但怎麼能和正規的中華軍相對抗呢,雖然叛軍主動出擊,有些出乎中華軍的預料之外,但一但真的打起來,不是靠叫喊幾句口號,說一番大話能夠管用的,甴其是現在中華軍都己經進入了火器時代,不是靠精神力量就可決定戰場勝負的。

因此戰鬥僅僅才進行了二十幾分鍾,連半個小時都沒,在中華軍一陣排槍打擊下,叛軍就被殺得大敗,後退不止,無論察富爾、哈瓦納怎麼喊叫,制止都沒有用,而就在這時察富爾、哈瓦納再找那位親自督戰,並且表示要戰死陣前,也不後退一步的睿親王皇太孫來挽回局面的時候,卻發現這丫找跑得沒影了。

而等叛軍退進商家臺城裡之後,才發現城裡的帥府裡翻箱倒櫃,桌躺牀軒,一遍狼籍,許多金銀細軟之物,以及那位睿親王皇太孫帶來的一干舊部都已不見了蹤影,這一下察富爾、哈瓦納才知道上了當,只氣得兩個人跺足捶胸,剛想派人去追擊,但這時中華軍己經追擊到了城前開始攻城。

現在叛軍剛剛大敗,而且精神支柱也徹底倒塌,那還抵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而且商家臺本來就是一座小城,也架不住中華軍的火炮轟擊,沒用多少時間,中華軍就轟開了城牆,殺入商家臺城裡,而城裡的叛軍這時那還有空去追趕那位睿親王皇太孫,立刻作鳥獸散了。

大部份叛軍要麼戰死,要麼被中華軍俘虜,小部份逃出商家臺,躲進深山老林裡當了土匪,而兩名主將察富爾、哈瓦納都當場被中華軍擊斃。

不過那位睿親王皇太孫到是不知所終,中華軍在商家臺搜索了十餘天,始終都沒能找到他,雖然也抓住了好幾批人,但根據俘虜的辯認,都不是僅以及他的那一批手下,而且後來在東北、甚致是蒙古地區,還流傳下不少有關睿親王皇太孫的傳說,有人說他根本就是一個騙子,不過就是來騙取一些錢財;也有人說他是中華軍派進叛軍中的諜報人員,探聽叛軍的虛實,然後和中華軍內應外合,攻破了商家臺;還有人說他確實是愛新覺羅氏的孑孫,而且也確實是爲了復興清廷,而從商家臺城裡逃跑,是因爲見叛軍大勢己去,自己要留着有用之身,曰後早晚都要再度出現,高舉義旗,復興清廷。

而且關於這位睿親王皇太孫的結局也是多種多樣,有說他出身當了和尚;有說他改名換姓,做了商人,也說他在失敗之後,飄揚出海,在海外某島重建清廷,終有一天會殺回遼東,重奪大清的天下。

不過在隨後的四十餘年時間裡,這位睿親王皇太孫也成爲一批懷舊滿人心目中的精神寄託和旗幟,在後來滿人發生的多次叛亂中,都打出了睿親王皇太孫這面旗幟,這位睿親王皇太孫本人在後來也又出場了幾次,另外也有好幾次叛亂都是以奉睿親王皇太孫之令舉旗的名議,包括在外蒙,甚致在後來進行的中俄戰爭其間,外蒙各部,包括俄國人都打出過這面旗幟。

雖然說後來真正的多爾博曾三次在公開場合僻謠,指出這位睿親王皇太孫是假的,自己纔是真的,但在民間並於睿親王皇太孫傳說卻越來越多,因此睿親王皇太孫案,也成爲中華帝國建國初期的四大疑案之一,同時在許多年之後,也成爲衆多傳奇小說,影視劇的熱門題材。

而遼寧的地方政府當然也不敢隱盼這個消息,也原原本本的報吿給南京政府。

商毅接到這個消息之後,也覺得十分好笑,他知道在另一時空裡,清廷入關,南明滅亡之後,從康熙十二年(1673年)開始就出一個朱三太子,從此之後,幾乎所有的反清勢力都是打出了朱三太孑這面大旗做爲號招。

實際所謂真正的朱三太孑,其實是崇禎的五子朱慈煥,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朱慈煥逃離了宮廷,改名換姓,到處顛簸流離,以教書餬口,就這樣過了五十多年,還娶妻生子,但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朱慈煥在汶上縣被清廷抓獲,儘管這時朱慈煥己是年過六旬的老者,但清廷仍然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的名議,將朱慈煥處死。

但清廷雖然處死了真的朱三太孑,卻並沒有使這場風波平定下來,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臺灣朱一貴起義,仍然以尊奉朱三太子的名號,因此朱三太子已經成爲一面不倒的旗幟,長期奮戰在反清復明第一線,事實上一直到乾隆年間,仍然還有人用朱三太子的名議反清起義,這位朱三太孑,都差不多成了老不死的怪物。

不過商毅到是沒有想到,在本時空裡,居然會冒出一個清廷山寨版的朱三太子來,當然商毅並沒有把這個睿親王皇太孫放在心上,就當是一個笑話而己,逃了就逃了吧,他也翻不出什麼大浪來,其實別說這個山寨版,就是在另一時空裡的所謂朱三太子,其實也從來就沒有真正對清廷的統制造成過多大的威脅,而清廷一聽到朱三太子就如臨大亂,其實是緣於對自己的統制不自信。

但內閣的官員可並不這麼想,雖然他們對這個所謂的睿親王皇太孫,並不是如芒在背一樣,但也頗爲緊張,畢竟対於滿人來說,睿親王皇太孫這面大旗還是很有號招力的,而且中國古代對農民起義、暴動這些事情都相當的敏感,因此有大臣就主張,應該立刻通報全國,說明這個睿親王皇太孫是假後,並且動用情報部進行追,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也有官員認爲對滿清遺留下來的皇室成員應該加以監禁,而不是放在農場裡進行什麼勞動改造,因爲農場太不保險,萬一真的被滿人劫走,奉立爲主,可比這個山寨貨的威脅大得多,也有大臣認爲乾脆一點,把清廷皇族的男子殺光就算了,致少向福臨,多爾博這樣的直系男子不能再留着了,這才叫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但聽了這些意見,商毅卻搖了搖頭,笑道:“各位愛卿,不過就是一個假冒的滿人,追查當然是要追査,但又何必這緊張呢,就算是殺了他又能如何,就算是把清廷皇室全都殺光,就能夠都完了,想再找出一個冒充者來還不容易嗎,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因此要永保江山不失,不再於殺多少人,嚇住多少人,而在於我們自身保持強大,讓百姓安居樂業,使居者有屋,勞者有得,老有所養,幼有所愛,上下同心,朝野同力,這纔是治國大道,歷朝歷代,都是亡於內而非亡於外!”

衆人聽了,也都一齊拜服,道:“皇上聖明。”跪求分享

最快更新最少錯誤請到

支持龍嘯大明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第173章 勸進(下)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73章 阻擊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0章 金陵風月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31章 攻城(上)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79章 桂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89章 繼續堅持第5章 強盜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81章 洋人(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8章 許婚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33章 對持(三)第79章 強攻臨朐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8章 立威第147章 制度(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334章 突襲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9章 授藝第8章 軍備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4章 南京使臣第91章 南京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3章 互不相干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27章 追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章 趕集(上)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82章 訪問歐州
第173章 勸進(下)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73章 阻擊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0章 金陵風月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31章 攻城(上)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79章 桂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89章 繼續堅持第5章 強盜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81章 洋人(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8章 許婚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33章 對持(三)第79章 強攻臨朐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8章 立威第147章 制度(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334章 突襲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9章 授藝第8章 軍備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4章 南京使臣第91章 南京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3章 互不相干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27章 追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章 趕集(上)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82章 訪問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