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清軍南進(下)

計劃制定好之後, 堵胤錫也和何滕蛟分別率軍出擊。在六月上旬,堵胤錫帶領着李赤心、高必正、李友、賀籃等人,率六萬大軍向荊州發動了進攻。

荊州的清軍守將鄭四維本來大順軍將軍劉芳亮的部下,後隨荊州防禦使孟長庚鎮守荊州,在清軍第一次南侵時,殺了孟長庚,投降了清軍,因此心裡也清楚,一但荊州城破,李赤心、高必正決不會放過自己,因此也在荊州城中加固防守,並派人向佟岱求救。

但這時何滕蛟、章曠己率領八萬人馬,進駐嶽州,並命馬進忠、王允才、盧鼎、王進才四將進軍臨湘、兵鋒也直逼武昌府。而這時佟岱手下僅七八千人馬,守住武昌就巳是萬事大吉了,那些還有兵力去救援武昌府。

而就在這時,耿仲明和韓岱率領清軍,來進取湖南之地。清軍的總兵力約有五六萬多人,其中耿仲明部有四萬左右,韓岱部有一萬五千。

清軍的大軍纔到九江,耿仲明和韓岱就收到了何滕蛟、堵胤錫進取武昌的消息。兩人也決定留下大軍輜重慢行,然後親率一萬人馬,輕裝出擊,先救援武昌,再救援嶽州。

這時何滕蛟正坐鎮嶽州,躊躇滿志,還想着不等堵胤錫,自己搶先攻下武昌,好獨佔收復武昌的大功,因此命黃朝宣進取嘉漁、張先璧進取蒲圻,但黃、張二將出了嶽州之後,都駐軍在武昌府和長沙府的交界一帶,逗留不進。何滕蛟連催了三次,兩人才免強進軍,到達陸水南岸,藉口尋找船隻渡河,又停了下來。

結果這一拖延,耿仲明和韓岱率領的援軍也趕到武昌,而駐守武昌的佟岱也率領五千人馬,與他們合兵南下,迎擊何滕蛟部。而黃朝宣、張先璧一聽說清軍的援軍趕來,那裡還敢再陸水邊停留,趕忙撤回臨湘。駐守臨湘的馬進忠、王允才、盧鼎、王進才四將一見黃朝宣、張先璧逃回,也立刻棄城而逃。竟然連嶽州都不進,只是派人進城向何滕蛟通報清軍的援軍己到,軍勢強大,不可力敵,然後繞城向南逃竄。

見明軍不戰而逃,清軍也立刻分兵,韓岱率五千人馬,去救援荊州,耿仲明和佟岱帶一萬人馬,去進攻嶽州。

這時何滕蛟在嶽州一帶,還有六萬人馬,如果能夠極時穩住軍心,鼓舞士氣,完全可以和清軍一戰。但黃朝宣、張先璧、馬進忠、王允纔等人的倉惶逃跑,也弄得何滕蛟、章曠不知所惜,劉承胤、曹志建、郝搖旗等人見主將張惶失措,也都無戰心,立刻帶領各自的軍隊,向長沙撤退。不到一天的時間,嶽州的軍隊就散了近半。而何滕蛟、章曠也沒有辦法,自好放棄嶽州,退回到長沙去,而且也沒有派人去通告堵胤錫一聲。結果清軍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嶽州。

在另一路,堵胤錫和李赤心、高必正等人正在向荊州發動猛攻,但荊州城牆高厚,雖然清軍的兵力不足,但鄭四維下令徵集城中百姓護城,並拆毀數百間民房,做爲守城之用,因此忠貞營連攻了三天,拆兵七千餘衆,依然還無法攻下荊州城。

在六月十二日,韓岱率領五千人馬,也己經趕到了荊州,而堵胤錫和李赤心、高必正等人對此還一無所知,仍然計劃如何指揮部隊攻下荊州。

於是韓岱在當天夜晚,向忠貞營發動進攻,而忠貞營對此毫無防備,猝不及防,頓時大亂起來,而鄭四維也帶軍從荊州城裡殺出,結果忠貞營被清軍打得大敗。在混戰之中,忠貞營被清軍殺散,堵胤錫墮馬折臂,被部下救起之後,退回到常德駐守。李赤心、高必正向西撤退。退到夷陵一帶隱藏,而李自成的三弟李孜、張鼐、李友、吳汝義等人,在彝陵口帶領部衆五千餘人向清軍投降。

至此何滕蛟、堵胤錫收復湖北的計劃不僅徹底失敗,而且前期辛辛苦苦整編、聚集的十幾萬大軍,也損失了大半。只是現在韓岱、耿仲明的大軍未到,兵力不足,因此才暫時收軍,沒有乘勝追擊。而何滕蛟、堵胤錫也只得繼續駐守崇徳、長沙,再也無力向清軍發動進攻了。整個湖廣的局面,也被清軍扭轉過來。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耿仲明、韓岱部的清軍在湖南挫敗了明軍對武昌的進攻,另一路由尚可喜、覺羅巴哈納率領的清軍在江西也進展得十分順利。

尚可喜、覺羅巴哈納部清軍約有六萬五千餘衆,其中尚可喜部有四萬五千多人,覺羅巴哈納部約兩萬多人,不過覺羅巴哈納所帶的軍隊,其本都是滿漢八旗,以及三大營、綠營的軍隊,只有少數隨行的跟役、包衣,同時還有三十門火炮,二千火銃兵。

在前期南下的過程中,清軍己經攻佔了江西北部的鄱陽湖沿岸的九江、南昌、饒州、南康、瑞州等地區,尚可喜、覺羅巴哈納也分兵兩路,分別進取撫江和廣信兩地,然後會師於建昌府。

江西是福州西面的屏障,因此朱聿鍵也不敢大意,任命萬元吉爲江西總督,坐鎮贛州,以加強守禦。同時又任命劉廣胤爲江西巡撫,協助萬元吉督理軍務,同時又命各地出軍火速增援。御史陳藎從雲南召募來的滇將趙印選、胡一清部五千精兵;兩廣總督丁魁楚派來了童以振、陳課部四千人;大學士蘇觀生也遣發的廣東兵六千多人,加上原江西贛州守將吳之蕃、張國祚部,和武英殿大學士楊廷麟等從雩都調來的,受撫閻羅總四營頭張安等部,明軍右江西也聚集了五六萬大軍。論人數並不在清軍之下。同時朱聿鍵還派人到杭州,請求商毅出兵,從側翼夾擊清軍。

但朱聿鍵也十分清楚,明軍是由各路人馬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絕不是清軍的對手,而商毅遠在浙江,最多隻能出兵牽制一下清軍,也解不江西之危,因此只能寄希望於鄭芝龍能夠出兵,支援江西。

但鄭芝龍卻找出種種藉口,一再推託出兵。在朱聿鍵的一再訓令下,纔不得不派永勝伯鄭綵帶兵出杉關,駐守江西建昌府,命鄭鴻逵出兵進駐仙霞嶺,救援廣信府。但鄭彩、的人馬到達杉關之後,卻按兵不動,無論監軍給事中張家玉怎樣催促,他一概置之不理。

結果清軍殺到之後,各路明軍果然不堪一擊,被清軍殺得紛紛潰逃,還有一些明軍根本就是不戰而退。清軍一路勢如破竹,連續攻取了撫江、廣信、臨江、建昌等地,整個江西中部,都己被清軍所佔,而且兵鋒己經到達了福建省的邊界。

而駐守在杉關的鄭彩聽說清軍殺到,立刻棄關逃,一直退到浦城。而且鄭鴻逵也放棄了仙霞嶺,退回到建寧府。而清軍也乘勢進軍,攻佔了福建邵武府。

隆武帝聞迅之後,也勃然大怒,下旨痛訴鄭鴻逵和鄭彩不戰自逃的行爲,並將鄭鴻逵由太師降爲少師,又削去鄭彩的伯爵爵位。

朱聿鍵是南明各君中最有進取心的一個,在繼位之後的意向也是以恢復明室爲己任,但鄭芝龍並沒有這種雄心壯志,他只是希望固守自己在福建、廣東的勢力範圍,割據一方。擁立朱聿鍵爲帝,也只是想借隆武朝廷的名義,爲鞏固自己在福建、廣東地區的勢力取得合法性而已。當然也有借皇帝的名議,號招南方,抵抗清軍,保住福建、廣東之地的用意,因此在擁立朱聿鍵之後,鄭芝龍還兒子鄭成功出使杭州,和商毅達成攻守同盟,也是保住福建、廣東的一種舉動。

但鄭芝龍的這些做法,是建立在清軍要進攻福建、廣東的基礎上,對守住南方的其他地區,並沒有興趣。而在洪承疇一到南京,就派遣招撫福建黃熙允和鄭芝龍連糸,並以同鄉的身份,勸說鄭芝龍向清廷投降。黃熙允帶着洪承疇的信,到達福建面見鄭芝龍,表達了洪承疇的意思。鄭芝龍也不禁大爲心動,不過他也不敢輕信清廷,只是把黃熙允好好招待一番,讓他返回南京。

黃熙允回到南京之後,洪承疇也知道鄭芝龍有歸降之意,於足在清軍進攻江西的時候,洪承疇再次派黃熙允去福建,這一次還帶去了多鐸的信,表示只要鄭芝龍歸降,可以封爲王爵,位於吳、孔、耿、尚等人並列。

對於封不封王,鄭芝龍到並不在意,他看中的是實際的利益,也就是要割據福建、廣東,繼續經營自己的海外貿易。不過繼然清廷開出這個條件,也說明清廷確有誠意,大家可以淡一談。因此鄭芝龍也給多鐸回了一封信,隱晦的表示了自己的意願。而爲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纔沒有出兵救援江西,同時也讓出仙霞嶺,讓清軍進入福建。

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45章 新年(下)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46章 亂攤子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45章 規則(下)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406章 國策(下)第35章 追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35章 天命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38章 家事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91章 逼宮第144章 新年(上)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90章 合圍(一)第93章 遷移(一)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97章 遷移(四)第208章 進京(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242章 勸降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71章 追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66章 忽悠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36章 開業(三)
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45章 新年(下)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46章 亂攤子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45章 規則(下)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406章 國策(下)第35章 追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35章 天命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38章 家事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91章 逼宮第144章 新年(上)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90章 合圍(一)第93章 遷移(一)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97章 遷移(四)第208章 進京(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242章 勸降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71章 追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66章 忽悠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36章 開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