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合作計劃

計劃寫完之後,商毅又反覆看了幾遍,也覺得比較滿意了。當然這份計劃現在只能自己一個人看到,還不能告訴別人,因此要小心的收藏起來。可惜自己的電腦留在穆陵關,甴葉瑤瑱保管着,否則可以輸到電腦裡面保存,這樣就誰也發現不了了。

第二天一早,有人來通報,說是林之洋要求見商毅。

商毅得知以後,立刻讓人請他們進來,而且自己也來到屋檐下等候。見了商毅之後,林之洋也頗爲感動,像商毅這麼年輕又沒有多少官架的官員實在可不多,何況現在的商毅在浙江省來說,絕對是炙手可熱的人物,還能夠保持這麼平易的作風,確實是很難得。

商毅把林之洋讓進廳堂裡落座,林之洋這才又向商毅拱了拱手,道:“商將軍這次收復了杭州,平定了浙江的叛亂。實在是我等浙人之福,在下也是託將軍之福,終於可以重返杭州的老宅了。實在是要多謝將軍了。”

商毅道:“林先生太過獎了,朝廷即然任命我爲浙江總兵,那麼保境衛民便是我應盡之責, 又何必稱謝。”

林之洋接着從袖口裡取出了一張紙來,遞給了商毅,道:“這是大人託我購買的貨物,請大人過目。”

商毅接過來一看,只見寫着米二萬石,生鐵三萬斤,硫磺二千斤、各類藥材三千斤,水銀二十斤。共計白銀八萬五千兩。等商毅看完之後,林之洋又道:“這批貨物將在三天之後,運到杭州,請大人到時派人查收。

商毅也點了點頭,心裡想着,林之洋辦事到是很有效率,這麼快就把第一批物資送來了,道:“好,我這就讓人準備銀兩。”

林之洋忙道:“大人,不必着急,貨還沒有送到。”

商毅笑道:“不過就是二三天的時間吧,早一點晚一點又有什麼關係,總之林先生辦事我完全可以放心。”

林之洋又客氣了幾句,又道:“上次大人不是說過,想做絲綢生意,現在浙江的叛亂以經平息了,不知大人是怎樣考慮的?”

商毅心裡想,平息了浙江的叛亂之後,自已的身價果然就不同了,林之洋也主動來尋求和自己合作的意向了,當然這裡面還有孫傳庭慘敗的因素。有這才又問道:“

原來這時別說孫傳庭在郟縣慘敗,就連潼關失守的消息都以經傳到了南方,林之洋和李格非經過了仔細的分析認爲,儘管目前孫傳庭還是生死未卜,但有見識眼光的人都知道,其實到了這一步,孫傳庭是死是活以經無關緊要了,因爲軍隊都打光了,就算孫傳庭還活着,也不能力挽狂瀾了。而大明王朝將要發生巨烈的變化,亡國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不亡國,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量也將大爲下降。

因此在這個時候,像商毅這樣手握兵權的地方實力大將自然也就行情上漲。而在南下之後,商家軍以經在南方建立起良好的聲望,而且他又是浙江總兵,可以說是名正言順在浙江駐守。無論從那一方面來看,至少在一定的時間內,商毅顯然以經是江浙一帶最有權勢的人了。

如果大明因此而亡國,商毅至少也有能力立足於江南稱王。就算大明王朝不亡,以後朝廷恐怕也要看他的臉色行事,起碼也是割據一方的藩鎮。插手絲綢生意,自然就不再話下了。

另外李格非甚致還認爲,商毅這麼年輕,就能有現在的成就,而且他的見識、閱歷都遠超於一般,那麼在亂世之中,恐怕前途未可限量。因此就應儘快抓住時機,和商毅加強合做,甚致是投靠到商毅的陣營中來,卻麼以後商毅每有一步發展,林之洋和李格非都可以跟着水漲船高了,因此林之洋也主動向商毅提了出來合做。

商毅對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不過他現在也需要林之洋、李格非這樣的商人,進行深入的合作,由其是李格非。雖然商毅只和他見過一面,但卻敏銳的發現,他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瞭解世界的中國人,正是自己最需要的夥伴。無論自己最終能夠達到那一步,但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使中國走向世界,積極參與世界竟爭。

現在既然林之洋主要提出來,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因此商毅道:“那麼我也不瞞先生,我想開一間織造坊,收購生絲,直接加工織造絲綢,然後再轉買到海外去。”

林之洋也不禁大感詫意,他原來還以爲商毅是打算經營絲稠的買賣,也就是低價收入,轉手買出,這樣週期短,來錢快,風險小,而且利潤大。經營也十分簡單,幾乎所有的生意人都會選擇這種經營方式。卻沒想到商毅會選擇自己生產絲綢。儘管這樣做可以自己控制貨源,取得更大的利潤,但隨之而來的,則是前期投資會增加,風險自然也會增加。

商毅當然看出了林之洋的疑惑,心裡也不禁苦笑,其實這就是觀念的問題了。

在中國古代,一慣都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被後世許多人認爲,這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後的重要原因。然而這裡面的深層原因,卻是因爲在中國古代,商人和手工業生產是完全脫離的。商人獲利的方式無非就是將甲地的物產運到乙地販買,賺取其中的差價,說白了是長途販子。至於商品的生產,則幾乎與商人完全無關,基本是以家庭手工業,或是小手工作坊來完成。

因爲中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僅靠家庭手工業和小手工作坊,也就能夠爲商人提供足夠的商品,而且中國的商品在海外歷來競爭力強,一直不愁銷路,商人也沒有必要去從事生產,尋求改良生產的方法。在宋明時期的中國的海外貿易繁榮,實際上就是靠着內陸地區數以十萬計的家庭手工業者和小手工作坊在支撐着。

而這樣的結果卻造成了儘管中國的對外貿發達,商品競爭力強,但商業行爲卻不斷沒有突破小農經濟,把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提到一個新階段的能力,相反還俱有破壞和摧毀小農經濟的作用,因爲商人賺到錢之後無非就是做兩件事情,一是買地放租,二是放高利貸,而不是用來擴大生產,提高技術,結果只會造成土地兼併和對小農的嚴重剝削,還有就是對手工業者的壓價。

當然如果在這個時候,朝廷能夠採取積極的政策,有意引導和扶植手工業擴大生產規模,當然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只可惜歷代的朝廷選擇的都是簡單、粗暴的禁商、限商的政策。結果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禁商,社會生產越得不到發展,而社會生產越得不到發展,就越是禁商。這也是中國爲什麼未能在近代產生工業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麼現在商毅就決定,自己來試驗一下,生產銷售一體化。也算是作一個償試,反正現在自己手頭上的資金充足,而且中國的絲綢也一向不愁銷路。

當然這些理由還沒法對林之洋說,商毅只好道:“現在絲綢和生絲的海外貿易幾乎都被鄭芝龍隴斷,我暫時還無法在海外和他競爭,因此現在只能控制源頭做起,海外這一頭暫時先讓給他做,反正鄭芝龍總是要買絲綢和生絲的,從別人手上買和從我們手上買,都是一樣。一但我們控制了大宗的貨源,還可以以此爲條件,和鄭芝龍交涉,然後共同開創海外貿易這一塊。”

當然商毅所說的這些也是實情,現在中國沿海幾乎就是鄭芝龍一手庶天,任何中國船隻,想要到海外經商,都必須插上鄭氏的旗號,像鄭芝龍交納保護費,方纔可以平安出海。包括林之洋和李格非的出海船隻,同樣也是如此。商毅雖然對海軍和海外貿易有一攬子的規劃,但現在手頭上一條船都沒有,那什麼去鄭芝龍競爭,因此現在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控制陸地上的生產,再慢慢走向海洋。

林之洋聽了之後,也覺得商毅說的有道理,他原來還怕商毅年輕氣盛,要和鄭芝龍一爭高下,現在看來,商毅確實是一個有頭腦而且計劃周密的人,同時他也不禁想起李格非對商毅的評價,“在亂世之中,前途未可限量”,似然也覺得,這個評價確定不錯。現在看來,這個亂世幾乎是要來臨了,那麼商毅究竟能做到那一步呢?

儘管李格非並沒有直言,但林之洋和他相交了近三十年,那還不明白他的意思,商毅是不是真能走到那一步呢?林之洋忽然打了個寒蟬,也不敢再想下去,於是又道:“那麼大人打算怎樣來做呢?”

商毅道:“這還要請林先生幫忙,先在蘇州買下幾個絲織坊,這樣就有了工人和織機,並且租一個較大場地,我手上還有一萬多斤生絲,可以馬上開工,即使是人不滿也沒關糸,以後可以慢慢擴張。”

林之洋點點頭道:“好,這些就包在我身上,只是大人是想一個人做,還是聯合其他人一起來做。”

商毅笑了一笑道:“如果林先生和李先生都有意參與,我自然是歡迎,如果兩位無意於此,那麼我就一個人來做,不過日還請你們多多幫忙。”

林之洋也笑道:“賺錢的事情,誰不願意做,我可以代格非做主,願與大人共進退。”

第252章 對持第186章 講和(上)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90章 遇刺(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3章 震盪第251章 調兵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84章 四徵湖北第38章 家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332章 對持(二)第9章 安慰公主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134章 開業(一)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81章 喜迅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42章 偵察兵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67章 建設(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74章 完成包圍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7章 夜襲(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42章 海警第78章 步兵進攻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37章 新武器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65章 雨戰(一)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5章 強盜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36章 編制民團第92章 局勢嚴峻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86章 意外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60章 莊妃第65章 破局(五)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80章 辭職(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
第252章 對持第186章 講和(上)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90章 遇刺(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3章 震盪第251章 調兵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84章 四徵湖北第38章 家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332章 對持(二)第9章 安慰公主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134章 開業(一)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81章 喜迅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42章 偵察兵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67章 建設(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74章 完成包圍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7章 夜襲(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42章 海警第78章 步兵進攻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37章 新武器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65章 雨戰(一)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5章 強盜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36章 編制民團第92章 局勢嚴峻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86章 意外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60章 莊妃第65章 破局(五)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80章 辭職(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