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爭奪山東(二)

商家軍在攻下了濟南之後,沒有再乘勝進軍,兵力不足確實是一個原因,畢竟清軍是絕對不會放棄山東,早晚都會發大兵來,因此攻佔太多的地方也沒有多大意義,周少桓纔沒有下令繼續進攻。

但這段時間裡,商家軍可也沒閒着,一直都在準備着清軍出動大軍來複奪山東,一方面在濟南府境內廣佈眼探孑,打探清軍的動向,另一方面也是積極動員濟南青州交界地方的各縣州百姓,遷移到登萊一帶去安居,堅壁清野,儘可能減少清軍取得補給的機會。

而在另一方面, 新上任的登萊巡撫孟宏恭也到達了登州, 立刻以南京朝廷的名義,傳檄山東各地,號招各地軍民,反抗清軍的統制,向商家軍投降等等。並當衆將抓獲的王永鰲等人斬首,以警示山東各地,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地方的舉事反清勢力,也都紛紛來向商家軍投誠,也有人來救求。

對於來投誠的人,周少桓都表示了歡迎,並且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想從軍的接受商家軍的訓練考覈,願爲民的也由孟宏恭安排,分配田產農具,同時還招募百姓到臺灣去墾荒定居。而對向商家軍求救的人,周少桓也自己的防區範圍只有登萊,不能長期越境作戰,因此只能愛莫能助,但如果他們願意遷移到登萊地區來,商家軍還是可以給予他們保護。於是在這段吋間裡,先後遷移了二十餘萬人口,濟南城幾乎都成爲一座空城。

清軍的大軍一到徳州,就被商家軍知道,而這時商家軍的準備工作也都做得差不多了,因此周少桓立刻下令,撤離濟南,返回到青州駐守,同時又通知童大勇,準備迎戰清軍。

因此清軍雖然重新佔領了濟南和淄川,但實際卻是兩座空城。不過對清軍來說,卻是難得的功績,於是也極力渲染。而清山在攻取了淄川以後,李率泰也命大將柯永盛,率領三千人馬,繼續向東進軍,進攻臨淄縣。當然這也是試探一下商家軍的反應,畢竟在一年半以前,阿巴泰和圖尓格都吃過商家軍的虧。

臨淄縣就在青州西北三十里處,自古以來就是青州的門戶,一但清軍攻下了臨淄縣,青州就將直接暴露在清軍面前。不過這時商家軍在青州也集中了一團的四個火槍營、二團的兩個火槍營和十五團的兩個火炮營,總兵力在七千左右,同時童大勇也帶領了四個營,駐守在臨朐縣,保衛青州的側翼。因此周少桓接報之後,立刻下令,自己將親自帶領一團出擊,去迎戰清軍。

臨淄縣也屬於遷移百姓的範圍,這時整個縣城裡的人口已不足三百戶。周少桓率軍進駐臨淄縣之後,柯永盛率領着清軍,也殺到了臨淄縣前。由於商家軍的探孑早己將清軍的動向和虛實報告到臨淄縣裡,周少桓也立刻下令,出城迎戰清軍。

雙方就在臨淄縣前列開了陣勢,儘管淸軍出動的人馬只是漢軍八旗,但這也是繼上一次清軍入關奔襲以後,商家軍首次與清軍的正式軍隊交戰。

柯永盛是漢軍正藍旗的一名甲喇,這次率領的正是本甲喇的人馬,約有兩千餘人,另外還有一千明朝的降兵。在出戰之前,李率泰也叮囑過柯永盛,如果對陣啇家軍,一定要小心爲上。因此雖然見商家軍列出的陣式是一字排開,又寬又薄,完全沒有一點縱深,是明顯違背用兵的常識,但柯永盛到也不敢大意,他很自然就想到了,拿降兵當炮灰,去試一試商家軍戰鬥力。

於是隨着柯永盛的下令,一千多剛剛剃光了頭髮,留着難看金錢鼠尾辮的降兵,各舉着刀槍武器,向商家軍的陣列方面,衝殺了過來。而火槍兵們也都填裝好了火藥,夾好了火帽,做好了一切準備。

周少桓在陣中看得十分淸楚,對方的總兵力和自己差不多,因此也信心十足,見對方只出動了一千多人發動第一次進攻,那麼自己也沒有必要把家底都顯露出來,於是也下令,所有火炮和線膛槍都不得開火,靜等敵軍進入八十步的距離時,以排槍齊射來打擊敵軍就夠了。

商家軍使用的滑膛煫發槍的射程比原來的鳥銃要略遠一些,殺傷範圍在一百米到一百二十米之間,不過要對付清軍最精銳的白甲兵的三層厚甲,則要拉近到七十到八十米之間,也就五十步左右。不過這支淸軍並非什麼精銳之師,只有少數人穿着雙層甲,其他人都是單甲,還有不少只是皮甲、棉甲一類的簡易衣甲,因此也完全可以將燧發槍的殺傷距離完全發惲出來。

“第一排火槍手,開火!”

隨着發令員的一聲令下,商家軍的火槍手們立刻扣動扳,爆豆一般的槍擊聲猛然響起,聲震曠野。而在八十餘步開外的淸軍陣中,最前排的一批清軍幾乎全都栽倒在地,慘叫哀號之聲,響成了一片。本來還算整齊陣列也一下子就亂了起來。

而且商家軍的火槍射擊連續不絕,槍響幾乎就一直沒有停過,子彈也是一拔接着一拔,密如雨點一般,只打得清軍陣中的士兵們,前排倒地之後,後排馬上就跟着倒地,傷死的人數也在急聚的上升,根本就無法再前進一步。

這一批清軍本來就是剛剛投降的原明軍,不僅鬥志不高,而且還保留着許多明軍過去的陋習,一見對方的的火力如此兇猛可怕,那裡還敢再繼續堅持下去,立刻扔下了刀槍,轉頭就向本陣方向跑去。

柯永盛在陣中雖然也對商家軍兇猛的火力感到震驚,但對這批降兵的表現更是不滿意,也不怪李自成輕而易舉就打入了北京,明軍確實是太沒用了,簡直就是一打就散,因此柯永盛也下令,將降軍再驅趕回去,繼續進攻,同時也下令,自己帶領的漢八旗軍跟在降軍的後面前進。

在過去清軍爲了對付明軍的火炮,也經常釆用這一招,甴漢軍打頭陣,滿軍跟在後面,一面是讓漢軍充當人肉盾牌,一面也是消耙對方的彈藥。不過現在風水輪流,也該輪到漢軍享受一下滿軍的待遇,讓降軍去充當炮灰了。雖然漢軍在滿軍面前都是孫子輩,但在降軍面前,還是可以充充大爺的。

不過現實的情況卻有些出乎柯永盛的意料,降軍可並沒有漢軍那麼高的犧牲精神覺悟,或者說是才當上奴才沒幾天,還沒有做奴才的自覺性,而是充份發揮過去明軍的光榮傳統,打不過就跑,想讓我們當炮灰,那可沒門。因此在清軍的驅趕下,降軍雖然不能後退,但這卻難不倒頭腦靈活的前明軍,立刻都向兩側繞路逃散。

就在這時,只聽“轟——轟——轟——轟——” 的火炮轟擊聲音傳來,清軍陣中立刻一片慘叫,傷死無數,原來是商家軍主動發起了進攻。

這次出戰的商家軍一團,有一大半在一年半以前都和清軍交過手,因此對清軍並沒有其他明軍那種先天的恐懼,而且現在商家軍使用的火槍也提升了好幾個層次,又見對方的人數與自己相等,那就更沒有害怕的必要了,因此一見清軍的第一次進攻被自己輕而易舉的就打退了,於是周少桓也立刻下令,對清軍發動全面的進攻。

而在進攻中,火炮自然是首先發威。於是一團的四十門火炮也推到射程範圍中,各自發射。雖然一團攜帶出戰的都是中小型火炮,但集中起來使用,威力也十分驚人。由其是現在商家軍己經研製出以雷汞爲起爆火藥的開花彈,不僅射程大大增加,而且對於衣甲單薄,陣式又密集的敵軍,殺傷力十分大。一炮下去之後,在彈內填充好的鐵砂,還有彈殼爆裂之後的碎片紛紛向四周激射,在炮彈落地點的十幾步範圍內,幾乎沒有人能夠倖免。

因此清軍陣中也是一片大亂。柯永盛也不由得大吃一驚,因爲在清軍的印像裡,在野戰中明軍通常只是使用虎蹲炮、小型佛朗機炮一類的小型火炮,而且一般都是使用低霰彈,雖然殺傷範圍大,但射程很近,還不如一些打得遠的火槍,只有重中型火炮才能在這麼遠的距離產生這樣的殺傷效果,但重中型火炮一般都只有守城時才能用,還從沒見過用於野戰中的。

但現在己經不容柯永盛多想了,因爲在二三輪炮擊之後,商家軍的士兵也到達了火槍的射程範圍內。直到這時,商家軍依然保持着整齊的陣列,進入火槍的射程範圍之後,第一排的士兵立刻舉槍射擊,然後半蹲下,將上好了刺刀的火槍斜指向前方,這時爲了保護後排射擊的同伴。

而第二排的火槍手在射擊之後,會上前幾步,然後也半蹲下,保護第三排射擊的同伴,然後由笫三排的士兵蹲下,第一排的士兵己填裝好了子彈,重新射擊,周而復始。

其實這是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歐州各國軍隊常用的步軍線式射擊戰術,現在也被商毅提前挪用,在中國戰場上首先顯示鹹力。

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77章 名士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章 喜迅(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69章 召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400章 國事(三)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67章 雨戰(三)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95章 遷移(二)第334章 突襲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93章 遷移(一)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90章 合圍(一)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99章 備戰(一)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97章 決議南征第38章 軍隊調整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14章 優勢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56章 火船(二)第155章 民嘯第83章 游擊戰(二)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87章 人材(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92章 返航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55章 火船(一)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83章 游擊戰(二)第96章 遷移(三)第80章 洋人(上)第77章 名士第199章 廷議(下)
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77章 名士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章 喜迅(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69章 召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400章 國事(三)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67章 雨戰(三)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95章 遷移(二)第334章 突襲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93章 遷移(一)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90章 合圍(一)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99章 備戰(一)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97章 決議南征第38章 軍隊調整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14章 優勢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56章 火船(二)第155章 民嘯第83章 游擊戰(二)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87章 人材(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92章 返航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55章 火船(一)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83章 游擊戰(二)第96章 遷移(三)第80章 洋人(上)第77章 名士第199章 廷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