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豫北戰場(四)

穆臣盼望的的援軍沒有來,但中華軍的大隊人馬卻已經趕到來。童大勇親自帶領着第五軍和第九軍,還有趙嶽的起義部隊,趕到了大名府城,立刻分兵三路,一路從前部己經佔領的北門殺入,另二路分別繞道東西兩門,攻門而入,從三個方向對大名府城展開了全面的進攻。

等中華軍殺入城中之後,戰局也發生了急距的變化,同樣是巷戰,同樣是進攻作戰,中華軍就顯得要比清軍有條理得多,一方面充份利用各個街道,充份的展開兵力,一方面也充份利用自己在武器上的優勢,將清軍殺得連連後退,根本就無法阻擋中華軍的進攻。

隨着北門中華軍的深入,東門和西門也都相續被中華軍攻開,穆臣也杯具的發現,大名府巳經守不住了。雖然說丟了大名府,自巳是死路一條,但那畢竟還要等到多爾袞下令,也就是說能多拖上幾天,而如果留在大名府裡,就會馬上喪命。因此在經過了短暫的衡量之後,穆臣很快就決定,不陪着大名府共存亡,能多活幾天是幾天,說不定還有什麼轉機的。於是穆臣也立刻帶領着剩餘的人馬,從沒有受到攻擊的南門逃走。

同時穆臣又耍了一個心眼,並沒有到開封去見多爾袞,而是在出了南門之後,繞過了大名府,逃到了河間府去投奔駐守在那裡的博洛,按穆臣的想法,如果自己到開封去見多爾袞,恐怕當時就會被多尓袞斬首,因此先別出現在多爾袞的眼前,到博洛那裡去躲一陣,這樣又能多拖幾天的時間,也許還跑一跑其他的門路,想想辦法。而以後的局勢發展,也證明穆臣的選擇是絕對正確,因爲多爾袞己經沒有機會處置穆臣了。

就在穆臣逃離了大名府之後不久,中華軍就基本控制了大名府城的局面,留在城裡的清兵也都紛紛放下武器,舉手投降。

而這時清軍在城外的駐守軍隊才趕回來救援,但爲時己晚,童大勇立刻下令,命第五軍的第八師,第十師分別出擊,迎戰清軍的援軍,其餘的部隊留在城裡,清理戰場,收押俘虜。

城外的駐守軍隊萬萬也沒有想到,大名府會這麼快就失守了,而且在兵力上也不佔任何的優勢,因此遭到中華軍的兩個師迎頭痛擊,很快就被殺得大敗。而這時大名府城也徹底被中華軍佔領。清軍駐守大名府的五萬人馬,陣亡了一萬二千佘人,駐守萬堤鎮的五千清軍發動火線起義,全部都投降了中華軍,另外中華軍在城中抓獲的俘虜多達一萬七千餘人。剩餘的人馬一部份被穆臣帶着投奔河間府的博洛,其餘都陸續逃回開封,向多爾袞報信。

就在第二天,周少桓也帶領着第四軍,趕到了大名府,見到了衆將之後,將衆人都誇讚了一番,由其是對趙嶽,也着重進行了表璋,當然還有跟隨趙嶽一起進行火線起義的清兵。

同時周少桓也宣佈,將趙嶽所帶領的火線起義的清兵都正式收編成中華軍,隨趙嶽一起火線起義的清兵一共有五千餘人,包括有三千原神工營的清兵和兩千其餘的軍隊,其中大約有七百多人不願再當兵,而選擇棄軍務農,周少桓也表示尊重他們的選擇,而將其餘的士兵暫時編組成一個團,由趙嶽任團長,劉成清任副團長,其他各營連排級軍官,都由趙嶽提名任命。

而這個團暫時劃歸到第五軍指揮。當然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編制,等豫北戰役結束之後,還會進行重新編制,因此也沒有番號,而且是由第五軍的軍部直接指揮。

隨後周少桓又馬上下令,讓童大勇帶領第四軍出發,去攻佔彰徳府。第五軍,第九軍都留在大名府裡,抓緊時間,搶修陣地工事,準備迎戰清軍。因爲周少桓十分清楚,清軍一定會全力出戰,重新奪回大名府的。

彰徳府位於大名府西邊大約一百二十餘里的地方,是河南省最北端的一個府,治所是安陽。是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交界地帶。南宋名將岳飛的老家湯陰縣就在這裡。

在大名府被中華軍攻佔之後,退回北京的大門也被關閉上,但還存在着一個側門,就是彰德府。因此只有趁着現在清軍還沒有收刳大名府失守的消息,立刻去搶佔彰德府,纔算是徹底將清軍關在中原地區。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大名府、彰徳府失守之後,清軍還是可以繞道山西,返回北京,但這樣一來,路程將増加近一倍,而且中華軍佔領了大名、彰徳一線之後,也可以十分輕易的出動人馬,襲擊清軍的撤軍路線。另外奪取了彰德府之後,也可以和大名府形城犄角之勢,互相呼應支援,比孤守一城要好得多。

不過在中原大戰開始的時候,彰德府還是屬於內地城市,並不在邊界上,因此清軍在彰徳府並沒有派駐兵力守衛,也沒有加強彰徳府的城防工事,當然這也和目前清軍的兵力不足,不可能對每一個城市都設下重兵防守有關。

結果童大勇率軍到達彰徳府之後,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攻佔了彰德府。隨後童大勇也在彰徳府佈置陣地,準備防守。

――――――――分割線―――――――――分割線――――――――穆臣爲了能讓自己多活幾天,從大名府敗出之後,直接逃到了河間府,也沒有派人到開封去向多爾袞報告,而這一做法雖然使他逃過了一死,但卻讓多爾袞沒有在第一時間內收到大名府失守的消息,等其他的敗軍陸續退回到開封之後,多爾袞才得知了這一消息,而這時離大名府失守,己經過去了四天時間,而且連彰徳府都己經失守了。

雖然多爾袞己經決定,放棄援救阿濟格部,調尼堪、韓岱部的人馬回到開封來,然後集中兵力全力收重大名府,重新打通清軍北返的道路,但他也知道,這個消息絕不能向全軍公示,否則士兵們得知自己的退路被中華軍切料之後,軍心必亂,跟本就無心再打仗了。因此在開封城裡,也只有少數人才知道這一消息,而且多爾袞下令調尼堪、韓岱部的人馬回開封,也沒有說明是爲什麼,只是令他們儘快回兵。

但現在清軍在開封,歸徳一線的人馬只有不足十二萬的兵力,而且在開封府一帶至少也要留下七到八萬左右的兵力駐守,因此想要出兵去復奪回大名府,必須要等到尼堪、韓岱的人馬回到開封之後,才能發兵,而這一段時間,只能耐心的等待着。

而在等待的時間裡,多爾袞也連續招集清軍的主要將領商議,下一步的對策,尼堪、韓岱部的人馬回來之後,清軍應該怎樣進兵,才能復奪回大名府,雖然直到現在爲此,多爾袞也沒有弄明白,大名府是怎麼失守的,因爲敗兵對許多細節也不是很清楚,但有一點可以確信,中華軍這次突襲大名府的兵力絕對不少,致少也有兩個軍的兵力,就算是分兵據守彰徳府,起碼也有一個軍駐守在大名府。

中華軍的防守能力,多爾袞現在也十分清楚,而且現在開封、歸徳一線的新軍己不足兩萬,火炮只有二百餘門,因爲大多數都在阿濟格部那裡,以這樣的實力,能不能奪回大名府,別說是多爾袞,其他人心裡也都沒有底。

承澤親王碩塞建議,讓駐守河間府的博洛部和駐守山西大同的瓦克達部一起出兵,這兩部人馬合兵,有八九萬的兵力,新軍也有一萬餘人,還是有相當的戰鬥力,這樣從南北兩路夾擊大名府,那麼奪回大名府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但鄭親王濟爾哈朗則提出異議,因爲博洛部駐守河間府,是通向京師的咽喉要道,一但從河間府出兵,來進攻大名府,就意味着從山東到京師一路門戶大開,暢通無阻,如果這時中華軍只用派遣一個軍的兵力,就可以從山東直接打到北京去了。如果博洛部按兵不動,只出動瓦克達部的人馬,但瓦克達部的兵力不足三萬,就算從北面進攻,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退一步說,就算這時中華軍也沒有多餘的兵力進攻北京,但南北夾擊,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奪回大名府呢?要知道現在開封地區能夠暫時無憂,是因爲有阿濟格部在豫南戰場拖着中華軍的八個軍的兵力,而阿濟格在中華軍的包圍之中,又能夠堅持多久呢?一但阿濟格部在豫南戰場被中華軍殲滅,而在豫北戰場又無法奪回大名府,那麼開封將會面對中華軍的大兵壓境。到了那時,可就是死路一條了。

他這一席話,說得在場衆人全都啞口無言,而且心裡也都十分緊張,畢竟濟爾哈朗的話,也不無道理。多爾袞皺了皺眉頭,道:“這麼說,我們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呢?”

濟爾哈朗搖了搖頭,道:“有的。”

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77章 鑄炮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7章 煙雨杭州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05章 北上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3章 出兵第86章 人材(上)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5章 南歸(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34章 突襲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90章 金陵風月第91章 遇刺(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302章 造勢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332章 對持(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05章 北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6章 皇室私密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48章 新政(二)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95章 遷移(二)第28章 許婚第166章 雨戰(二)
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77章 鑄炮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7章 煙雨杭州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05章 北上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3章 出兵第86章 人材(上)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5章 南歸(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34章 突襲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90章 金陵風月第91章 遇刺(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302章 造勢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332章 對持(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05章 北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6章 皇室私密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48章 新政(二)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95章 遷移(二)第28章 許婚第166章 雨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