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

交待完兵工廠和印刷坊的事情之後,離林之洋老父的壽誕還有幾天時間。商毅決定,先前往昌國衛,視查那裡的海防事務。因爲這一次是在自己的防區以內視查,因此商毅也不打算多帶人馬,只帶了五團的團長羅遠斌隨行,並從五團抽調了一個火槍兵營一個長槍兵營,又從騎兵營抽調了兩個連,加上段鵬的一個偵察連。共計約二千四百多人。

而杭州的軍政大權將由第二團的團長周少桓代理。商毅也着重交待他兩件事件,一是加強兵工廠的工程監督,二是對預備軍再進行一次選拔。而印刷作坊的事情,交給王夫之和阿科尼亞去付責。

昌國衛在寧波的象山縣以南,也就是後世的浙江象山半島上。離杭州約有二天的路程。商毅在出發之前,對昌國衛的指揮使也進行了一番瞭解。知道這位指揮使叫沈壽崇,今年三十三歲,是世襲武職,而他的父親,也就是明末時期的民族英雄沈有容。

沈有容的事蹟,商毅當然知道,他乾的最著名的事情就是曾率軍三次進入臺灣羣島,殲倭寇,驅荷蘭,成功地保衛了東南沿海及臺灣,確定當得起民族英雄的稱號。沈壽崇是沈有容的第六子,是受沈有容的蔭思,出任昌國衛指揮使,也算是名將之後了。而商毅也因爲對沈壽崇抱以了幾分期望,如果沈壽崇能有他老爹一半的本事,就算是不錯了。來到明朝也有一年多的時了,有能力的文官商毅到是還見過幾個,但出色的武將還一個沒碰上。

兩天之後,商毅也到達了昌國衛,沈壽崇早己得到了通報,親自率領五百士兵出城數裡,等候迎接。

雙方見面之後,沈壽崇立刻拜到在商毅馬前,道:“末將昌國衛指揮使沈壽崇,拜見總兵大人。”

商毅翻身下馬,把他扶起來,道:“沈指揮,不必多禮。” 見沈壽崇粗眉大目,略有連鬢鬍鬚,相貌堂堂,到是一個武將的樣子。再看他帶出來的五百士兵,雖然衣甲都有十分破舊了,但士兵的精神氣質到是十分飽滿,盡從軍容上看,比自己見過的其他明軍如左良玉、黃得功、劉良佐之輩的士兵要強得多。看來也是經過了一番嚴格的訓練。

因此商毅也點了點頭,道:“沈指揮,你練的人馬不錯啊。”

沈壽崇忙道:“大人過獎了,末將愧不敢當。” 他雖然孤守一隅,但也聽說過商毅的名字和商家軍的事蹟。見商毅雖然十分年輕,身量頗高,身形略爲削廋,目光如電,而且舉手投足之間,頗有風範,而態度和藹又全無盛氣凌人的樣子。

再看他所帶來的人馬,雖然所穿的衣甲與一般明軍不太一樣,但一個個都是精神抖擻,士氣高昂,而且隊列整齊顯然也是訓練有素的。而且竟有超過半數的士兵都扛着火銃,大多數都是鳥銃,也有魯密銃,在銃管上都插着明晃晃的尖刺,還有不少連沈壽崇也叫不出名字來的火銃。也令沈壽崇眼饞不己,沈有容生前就是以善用火器而著稱,沈壽崇也深受影響,見商家軍有這麼多火銃,自然十分羨慕。

雙方都客氣了幾句之後,便在沈壽崇的帶領下,進了昌國衛城。明朝的衛所,其實就是一個城市,只還過城裡和周邊的居民大多都是軍戶。

進城之後,商毅才發現,城裡的建築、街道雖然也十分破舊了,但還算是十分整齊,而且居民的精神面貌還算不錯。路過一個小集市的時候,還十分熱鬧,足見管理者的治理有方。

來到了指揮使衙門落坐之後,商毅才問道:“沈指揮,你在這裡任指揮使有多久了?”

沈壽崇道:“回稟大人,快有二年。”

其實沈壽崇還是崇禎元年的武進士出身,一度做到了承天府留守,但因爲性格耿直,得罪的人多,結果被巡按彈亥,貶到浙江來做一個衛指揮使。雖然浙江是明朝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昌國衛卻是在寧波府的南端海邊偏遠地區,幾乎相當於是變相的流放了。不過這一點也和沈有容差不多,沈有容生前也是因爲性子耿直,經常受到打壓,不然以他的功勞,早就可以升到總兵了。

不過在這偏遠地區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由沈壽崇自己的想法來,做事情也不會有人干涉,因此沈壽崇到了昌國衛雖然不到兩年,但積極整備練軍,而且爲人又公平清廉,雖然也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但也使昌國衛的面貌變得煥然一新了。

這次浙江叛亂,昌國衛治下的爵溪所首先響應叛軍,舉兵叛亂。石浦二所的千戶與爵溪所千戶交情很好,也打算響應舉事。兩人還一起寫信勸沈壽崇也一起反叛。沈壽崇假意答應,只和其弟沈壽嶢帶了五十名家丁來到石浦二所,並招爵溪所千戶到此一起商議舉事的事宜。

爵溪所千戶不知有詐,也來到石浦二所。而兩名千戶見他所帶的隨從不多,因此也並不懷疑,設下酒宴招待沈壽崇一行。就在酒宴上,沈壽崇和沈壽嶽突然發難,用暗藏的貼身短刀殺死了兩名千戶,告令全所軍戶,有言反叛者,以此爲例。全所的軍民震驚,因此也無人再敢舉事反叛。

然後沈壽崇又親自領軍,來到爵溪所,將爵溪所千戶人頭在城外示衆,城內軍民當即開城納降,不復言反。於是在整個浙江叛亂其間,昌國衛所轄五所都沒有參與反叛。

商毅聽完之後,也讚揚了沈壽崇幾句。又問道:“現在石浦二所和爵溪所都由誰在鎮守?”

沈壽崇道:“石浦二所由所內的五個百戶共同帶管,而爵溪所因爲曾經反叛了,因此甴末將的兄弟沈壽嶢暫時在城中駐守。”

商毅點點頭,道:“你兄弟現在是什麼官職?”

沈壽崇道:“是末將手下的一名百戶。”

商毅道:“好,我會像朝廷如實反應你的功勞。”

沈壽崇忙道:“多謝大人。”

商毅又問道:“沈指揮,你們衛裡有多少時間沒有拿了餉銀了?”

沈壽崇的臉上閃過一道不自然的表情,道:“回亶大人,自從末將到了昌國衛之後,就從來沒有領到也餉銀。這兩年以來,末將帶着軍戶一起種地打漁爲生,才免強支應到現在。”

商毅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這種事情在現在的大明,可以算屢見不鮮了。其實明朝最苦的到並不是百姓,而是軍戶,百姓沒有田種還可以逃荒,可以進城打短工,而軍戶卻不許改變,一但成爲軍戶,那麼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就都是軍戶了。”

於是商毅又點了點頭,道:“這到確實是難爲你了。好吧,在我來以前的事情,不該我管,但從現在開始,昌國衛的月餉,一率甴我來支付,只要我還在任上,就絕不會少你們一分。不過這一次我來得匆忙,沒有帶那麼多的銀錢,你把士兵名單的花名冊給我,等我回到杭州之後,一定命人馬上按人數將餉銀送來。”

沈壽崇聽了,心裡頓時一陣感激,這兩年來,他在昌國衛裡一分餉銀都沒有拿到,雖然靠着種地打魚,也能渡日,但衛裡的軍器、盔甲、旗幟還有船隻,全都無錢更新維護,這也是讓他深感頭疼,見商毅答應支付月餉,自然十分高興。

當然他在歡喜之餘,也聽清楚了,月餉並不是朝廷發下來的,而是由商毅自己掏錢支付,當然現在商毅就是朝廷的官員,又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因此沈壽崇認爲拿他的錢,也沒什麼不對。於是沈壽崇又一次拜伏於地,道:“多謝大人。”

商毅笑了一笑,又問道:“沈指揮,你們衛還兼顧海防,應該還有不少戰船見!”

沈壽崇道:“回稟大人,昌國衛本有兩個水軍營,加上輔助的戰船一共大小船六十八艘,只是多年缺錢維修,因此現在只有四十四艘能用,共有福船八艘,海滄船六艘,蒼山船十二艘、艟矯船十二艘、八槳船四艘,現在都停泊在海巷內,明天末將可以帶大人去視查。”

商毅也點了點頭,他知道按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所編,一個水軍營有兩個哨,毎個哨有福船四艘,海泛船二艘,蒼山船四艘,然後再配有開浪船、八漿船,艟矯船等輔助戰船。昌國衛有兩個水軍營,也就是有四十艘主力戰船。不過一共六十八艘戰船,居然只有四十四艘能用,這損壞率也太高了一點,不過明天去看了再船再說吧,因此也道:“好,我們明天去看。”

而接下來, 沈壽崇又請商毅觀看自己的軍隊操練。

昌國衛的軍隊操練基本都是以冷兵器爲主,主要還是因爲缺少火器,整個衛裡可用的鳥銃只有六七十杆。總體來看,而且也可以看得出,沈壽崇基本都是按[紀效新書]所講的練兵之法進行訓練,效果也還算不錯。商毅估什,比清軍雖然還有一段距離,但不在李自成的闖軍精銳之下。

雖然士兵缺少實戰經驗,上了戰場之後,還是會大打拆扣。不過基礎打得還是很好,有成爲一支強軍的潛質。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9章 計劃(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75章 浙江援軍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76章 鹽場(下)第101章 守城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48章 新政(一)第80章 佈置(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36章 南歸(下)第24章 天像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93章 雷汞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80章 辭職(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88章 交易(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7章 夜襲(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91章 遇刺(下)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80章 報紙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42章 提案(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
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9章 計劃(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75章 浙江援軍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76章 鹽場(下)第101章 守城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48章 新政(一)第80章 佈置(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36章 南歸(下)第24章 天像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93章 雷汞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80章 辭職(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88章 交易(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7章 夜襲(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91章 遇刺(下)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80章 報紙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42章 提案(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