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武昌擴軍

回到了武昌之後,以經進入九月,商家軍到達武昌城外的時候,也受到了居民們的熱烈歡迎,不少人在大道兩邊焚香膜拜,並且在幾名有名望的老人組織帶領下,牽羊擔酒,迎獻給商毅和商家軍的一干將領。商毅自然也對百姓們好言安慰,也感謝鄉親們對商家軍的擁戴之心。

儘管這時武昌城裡依然是一遍廢墟,但由於有商家軍的五團在這裡的組織管理,使倖存居民的生活還是有一定的保障,在城外的生治秩序也都正常有序,並沒有出現混亂局面,相比於其他遭受戰火洗劫的城地,武昌的居民以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因此還有一些在外逃難的百姓又返回到武昌城邊安居,這個時候,在武昌城外,差不多以經聚集了近兩萬戶居民。

商家軍的老兵們對此以經習以爲常了,但新歸降商家軍的李定國、沈雲英還有他們部下的士兵,還有王夫之等人,卻都感覺到十分驚異,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大明的官軍居然受到百姓這樣的擁待。其由是李定國,這纔是他心目中一支完美軍隊的形像。

王夫之也不得不對商毅讚歎道:“將軍,當日學生在衡州,聽聞商家軍有仁義之師之名,還以爲是誇大其辭,今日見民心如此,可見一斑。足見大人治軍有法,不愧是當代名將。”因爲他現在是商毅的幕僚,因此也自稱學生。

商毅淡淡一笑,道:“先生過獎了,軍隊仍是保國、守境、安民之用,只有讓軍隊報以這樣的信念,在戰場上才能奮勇殺敵,昔日岳家軍、戚家軍莫不如此。我只不過是是以古人爲效。”

王夫之也笑道:“依學生看來,曰後商家軍之名,必能與岳家軍、戚家軍並尊。”

軍隊駐紮下來之後,商毅下令,歇兵幾天。因爲這次追擊張獻忠的作戰,士兵們在二十多天的時間裡,來回奔走三千餘里,可以說是十分廢勞,需要有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至於浙江那邊怎麼樣,那就不是商毅考慮的範圍了。事實上在商毅心裡,還希望叛軍能多鬧一些時間,沉重打擊一下浙江地方的豪強勢力,爲自己進駐浙江減少一些阻力。

而且商毅也需要時間對整個隊伍進行一些重新整編。因爲從這次南下征戰的過來看,商毅以經明顯感覺到兵力不足。僅僅只是剿亂平叛的征戰還可以,但想要守住佔領的地方,就顯得捉襟見肘了。而這次東進浙江,丿目地以經非常明確,就是長期佔領,因此商家軍要擴大規模,以經是在所難免了。

現在商家軍南下以經快滿三個月了,雖然經過連續作戰,但人員的傷亡並不大,一共僅僅只陣亡了五百餘人。但除去商家軍南下的一萬二千多人馬,兩千輔兵以外,現在隊伍又擴大了不少。加上李定國和沈雲英的部衆,投效商家軍的官軍和農民軍以經超過了兩千人,同時羅遠斌駐守武昌的期間,也有不少百姓願意投軍,目前以經招收了近四千人,現在全部都作爲商家軍的預備軍,總計人數超過六千。

其中只有李定國和沈雲英的部衆,是剛剛投效商家軍,其他人基本都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正規訓練,有相當一部份士兵接受訓練的時間都超過了一個月。

另外現在商家軍俘虜的闖軍和西軍人數合計也達到了一萬三千多人,而且絕大多數的俘虜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強制勞動改造之後,以經明顯有了改變,開始懂得守規據,守紀律起來。態度也老實了許多。可見這套辦法是頗有成效的。

不過目前來說,商毅還不能完全相信俘虜,因此擴軍的對像還是在預備軍和輔軍中選拔。只是李定國和沈雲英的部衆因爲是剛剛投降,還沒有接受商家軍的基本訓練,儘管商毅對李定國寄於了很大的希望,但選拔制度是不能破壞的,否則就是對全軍的不公平,這次他們都將不參加選拔。

想入選商家軍的預備軍並不難,只要四肢健全,跑、跳、耐力、力量達到一定的標準,就可以被選入,基本上來說,一個正常的成年男子都能達標。但想成爲商家軍的正式士兵,標準就要高得多了,在基本素質中增加了許多阻礙設置,如翻越高牆,爬坡,跨越、匍匐行進,負重奔跑等等,還有一些槍刺、徒手格鬥等武技的考覈。而且十分嚴格,一點通容的於地都沒有。

不過經過了選拔之後,還是有三千多名預備軍順利的通過了考覈,成爲正式士兵。原來投奔商毅的幾名明軍的軍官,馮進、章一平、吳禮林也都順利通過了考覈。商毅對這次選拔的結果也十分滿意,這說明羅遠斌在駐守武昌的這段時間裡,在訓練新軍上花了一番心血,因此也對羅遠斌大加表揚。

不過成爲正式士兵並不表示就能馬上形成戰鬥力,還要進行整編和一定的陣形、團隊作戰、局部小隊作戰以及火槍射擊的訓練。商毅首先挑選出一部份考覈成績優秀的,填補了三個主戰團的傷亡缺口,同時又將騎兵營增擴了三個騎兵連和一個偵察連。

楊武丞的騎兵營本來就是擴大編制,有五個連,擴編三個連之後,實際是兩個營的編制,總計兵邊爲一千七百一十四人,仍是楊武丞出任營長。這次南下,偵察營只出動了兩個連,由副營長吳漢生帶隊,現在擴大到了三個連,商毅將他們定編爲偵察二營,由吳漢生出任偵察二營營長。

這樣一來,剩餘的新兵只能組成三個營,商毅將這三個營暫時編入到三個主力團中,三個新營的各級軍官一部份由考覈成績優秀的新兵中選拔,也有一部份是從三個主力團中抽調,馮進、章一平、吳禮林都當上了連長,也是新兵中官職最高的人。但三個新營的營長全部都是由老兵擔任,以達到以老帶新的目地。

而落選的和新加入的預備軍合計約還有二千五百多人,商毅將他們也編成三個營,李定國、沈雲英,還有另一名原明軍的把總劉遠報出任三個營的營長。

雖然這一次李定國和沈雲英沒有參加選拔,但他們都親眼目睹了商家軍選拔正式士兵的全過程,因爲整個選拔的過程即嚴厲而又公平,選上的固然高興,選不上的也無話可說。只能怨自己平時訓練不足。說穿了中國人其實都是不患貧,患不公。因此兩人也對商毅佩服的五體投地。

整編完畢之後,商家軍的總兵力接近一萬六千人,加上預備軍和輔兵,總計有兩萬多人。與剛南下時相比,兵力增加了三成多,對實現商毅立足浙江的目地,基本足夠了。

隨後商毅才下命,整理錢糧物資。準備東進。

這時南下收穫不小,主要是從張獻忠身上狠狠的發了一筆橫財,共計獲得了白銀七十餘萬兩,糧食十多萬石。不過由於武昌的難民消耗巨大,而且安置居民也花費了巨大的錢糧費用,因此總計花耗了十萬多兩白銀,兩萬多石糧食。另有馬匹近四千匹。這也是商毅要擴大騎軍營的重要基礎。同時還擁有大小船隻一百三十二艘。因爲武昌到南京正好是沿江而下,因此商毅也決定,船隻用來裝運錢糧物資,士兵沿江步行。

不過得知商家軍要離開武昌,居民都來見商毅,忍請商家軍留下來繼續保護武昌府,百姓們紛紛下拜,哭聲盈野。連不少商家軍士兵也都十分感動。

幾名受百姓公推出來的老者跪在商毅面前,叩頭不止,道:“商將軍啊!我們這輩子也沒有見過你這樣的好官,你這一走,要是賊寇再殺回來,我們可怎麼辦啊!你就留下來吧,就留在武昌府別走了。”

王夫之在一邊看得十分感動,也勸道:“鄉親父老們,你們放心吧,商將軍另有重任在身,不得不離開,而且朝廷會馬上派遣地方官員來管理武昌,也就和我們留下來一樣。”

有一個老人聽了,道:“王先生,這年頭朝廷的官員那一個不是隻想貪污發財,有誰會管我們這些百姓的死活,上那兒還去找商將軍這樣的好官。他這一走叫我們怎麼活下去呀!”

王夫之聽了,心裡也只能苦笑,他雖然沒有做過官,但也知道這個老人說得一點都不假,現在就是這樣的世道。

商毅心裡也被弄得酸溜溜的,只好道:“各位鄉親們,你們的好意我都知道,其實我也不想離開武昌府,可惜我並不是湖廣的官員,只是平亂到這裡來,如今朝廷有令下來,我也不得不離開。不過張獻忠以經被我們趕跑,諒他也不敢回來了,你們就放心在武昌安居,重建家園吧,我會給你們留下一些錢糧,曰後如果有緣,說不定我們還會再回來的。”

衆人聽商毅這麼說,也知道挽留不住,只好一個個都向商毅叩首告別。隨後商毅又下令,給每一戶人家發放五兩白銀、五斗糧食,至少可以保證他們未來二三個月之內的生活。

大軍啓程之後,還有不少百姓們跟在人馬兩側,一直送出十幾裡地。

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章 喜迅(下)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5章 追擊第205章 北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67章 變數(三)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42章 勸降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66章 建設(上)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79章 桂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49章 新政(三)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22章 造船(上)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4章 南京使臣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章 喜迅(上)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95章 遷移(二)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302章 造勢第94章 遷移(二)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
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章 喜迅(下)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5章 追擊第205章 北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67章 變數(三)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42章 勸降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66章 建設(上)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79章 桂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49章 新政(三)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22章 造船(上)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4章 南京使臣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章 喜迅(上)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95章 遷移(二)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302章 造勢第94章 遷移(二)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