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機密泄漏(上)

龍嘯大明

“什麼?商家軍突襲盛京?這怎麼可能呢?” 突然聽到了這一個消息的多鐸,臉色也不禁大變,第一反應就是這絕不可能?因此立刻出言質疑。?~?

“豫親王,依徽臣看來,這確實很有可能,南方之人早在宋元時期就善於駛船,亦善造巨船,一船可載人數千,又喜通商海外,往往可以在海上航行數月。而且居微臣所知,在順治二年1645年,商毅與東贏日本國惡交,曽派出一支艦隊,跨海進攻日本,此事雖不知是真是假,但臣在北京到是聽聞,在李闖攻破北京之時,商毅就曾乘船跨海,在天津衛登陸,襲取了北京,然後又從海上退後,以此可見如果繞道海上在遼東登陸,突襲盛京,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一但商毅突襲盛京,攝政王必會招我等回援,到了那時,湖北、還有南京就……這一招果然是高明,唉,微臣也曾早就應該想到商毅會有這一招的。”

但仔細聽完了洪承疇的講說之後,多鐸到沒怎麼理會洪承疇的馬後炮,也不得不承認,洪承疇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爲商毅從海上突襲北京的事,不僅是多鐸,許多清廷的官員也都聽說過。只是一來不是自己切身體現,二來清廷對海洋的認識幾乎爲零,因此誰也沒有太意,只是在沿海一帶佈防了一些人馬,就以爲可以萬事無憂了。

作爲多爾袞最信任的親弟,清廷軍方的第二號人物,多鐸當然知道現在八旗弟子幾乎全都遷到了關內,清廷在遼東一帶的兵力十空虛,而且就有一些留守的人馬,也都是二三流的軍隊,以商家軍的戰鬥力,只派出一個師,那怕只有一個團,都足以橫掃整個遼東了。

不過多鐸在震驚之餘,也不得不佩服洪承疇的遠見之明,爲什麼堅持一定要收降李本深,結果李本深剛一投降,就立刻向清軍提供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消息。

但多鐸對此還是有些半信半疑,道:“洪大人,你說這會不會是商毅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引我們上當呢?這個李本深其實是詐降的,他是商毅派出的死間,因此現在我們在湖北的進軍十分順利,我看最多再有一個月,就可以徹底剿平湖北了,如果在這個時候,引兵北還,豈不是功虧一簣了嗎?”

聽了多鐸的質疑之後,洪承疇也皺了皺眉頭,所謂死間,就是故意投降敵人,向敵人傳遞假情報,而在事情敗露之後,不昔一死僞人。但他廢盡力氣,使用金錢、美色、高官等等誘惑,終於使得李本深投降了清廷。而李本深在投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像洪承疇全盤托出了商毅的整個計劃。洪承疇聽完之後,也被嚇得汗洗夾背,手走無措,萬萬也沒有想到,商毅真正的殺招在這裡,利用襲擊盛京來調動清軍,不僅可解湖北之困,而且就連南京的援軍也徹底斷絕了,這可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儘管現在盛京其實什麼都沒有了,就是讓商家軍一把火燒爲平地,對清廷來說,基本也沒有什麼損失,但作爲清廷在入關之前的都城,在滿人心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何況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的陵寢都在盛,因此一但盛京有危險,清廷必然會全力營救盛京。而且就算清軍不回兵救援盛京,商家軍同樣還可以從海上進攻北京,逼得清軍非回軍不可。

但這麼大的事情,洪承疇可不怠慢,立刻帶着李本深,渡過長江,回到南京來和多鐸商議。另一方面也是想請多鐸厚封李本深,因爲這是第一個向清軍投降的商家軍將領,應該給予重獎,好爲其他人作出表率來。?~

當然洪承疇也曾想過,李本深會不會是詐降,而是死間,故意欺騙清軍,騙使淸軍回軍,以解湖北的危局。但仔細一想,洪承疇覺得這種可能幸不大,首先商毅確實是有能夠完成跨海突襲的能力,而且他也不可能把救援湖北的希望,寄託在這樣一個騙局上,其次如果這是騙局,那麼從時間上來說,致少也要清軍覺得商家軍剛出發不久,現在撤軍還來得及的印像。但按李本深所說,這時商家軍的突襲船隊都己經在遼東登陸了,再扣除消息傳回的時間,恐怕這時商家軍都已經攻入了盛京。因此洪承疇並不認爲這是騙局。

聽了洪承疇的解釋之後,多鐸也覺得很有道理,因此也不由多信了幾分,於是想了一想,道:“洪大人,你把這個李本深找來,本王要親自問他一問。”

洪承疇也知道,就算是沒有這回事,多鐸也會招見李本深,因爲現在清廷上下都對商家軍的將領頗感興趣,因此也早有準備,己經把李本深帶來了,就讓他在外面門房裡等着傳見。聽多鐸這麼一說,洪承疇立刻道:“好,請豫親王稍等,我這就把他帶來見您。”

說着洪承疇轉身出去,來到門房裡,對李本深道:“本深,快隨我來,豫親王要見你。” 頓了一頓,又道:“見了王爺,不可廢了禮數。”

李本深怔了一怔,他當然知道豫親王多鐸是誰,可以說這是清廷並列的二號人物,除了多爾袞以外,就數他和阿濟格,就連皇帝福臨都要靠邊站。而自己現在可是降將,過去在戰場上可沒少殺清兵,因此心裡也頗爲緊張。

跟着洪承疇走進了正堂之後,洪承疇立刻向李本深指引,道:“本深,快來見過豫親王。”

因爲一直想着洪承疇所說的不可廢了禮數,而李本深也不知道該以什麼禮節來見多鐸,立刻下意識的兩腿並隴,挺胸收腹,“啪”的一聲,來了一個立正,而左手垂下,右手五指並隴,斜舉在太陽穴邊,道:“豫親王好。”

在商家軍中沒有跪拜之禮,那怕是一個普通士兵見了商毅,也都是這樣行禮,如果不清楚對方的俱體職位,就說一聲“首長好。”而對方同樣也會還一禮。

多鐸和洪承疇卻都呆住了,但多鐸馬上就反應了過來,立刻“哼”一聲,沒有說話,臉色卻馬上就沉下來了。

而洪承疇也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爲要收降李本深,因此洪承疇和李本深見面時也裝出一付禮賢下士的樣子,沒有讓李本深行禮,而李本深在商家軍裡也習慣了上下級平等的對話關糸,也沒太在意。直到要見多鐸,洪承疇才提酲了李本深一句“不可廢了禮數”,但也想當然的認爲,李本深應該是會行禮的,但萬沒想到,這麼一疏忽,李本深見了多鐸之後,居怨來了這一套。

因此趕忙小聲道:“本深,不可對豫親王無禮。”

李本深這時也回過了意來,知道自己錯了,趕忙雙膝跪倒,道:“末將,不…降將…降將李本深, 見過…見過豫親王。”

因爲李本深好久沒說過這樣格式的話了,因此短短十幾個字,也說得結結巴巴,等說完之後,忽然聽見洪承疇在一邊道:“彎腰,彎腰。” 李本深這才發現,自己的腰板還挺得筆直,這纔想起來,行跪拜之禮都是彎着腰,沒有挺着腰行的,於是趕忙又彎下腰去,頭也低了下來。忽然覺得臉上沒來由的一陣火熱。

多鐸的臉色才略好一點,冷冷道:“你這麼行禮,是誰教給你的,你們商家軍裡,就是這麼行禮嗎?”

李本深道:“報告豫親王,這是商督師規定的軍禮,在商家軍裡,都是這麼行禮的?”

其實多鐸本來說得是反話,但被李本深這麼據實回答,反到無言以對了,忍不住正要發火,洪承疇趕忙道:“稟告豫親王,商家軍中確實都是如此行禮,那怕是普通一卒,見了商毅,也是如此行禮。李本深剛剛歸降我大清,不知大清禮節,還請王爺見諒。”

既然洪承疇這麼說了,多鐸也不能不給他一個面子,而且他也不是不知輕重的人,因此點了點頭,道:“好吧,這一次就箅了,但我大清仍是禮儀之邦,不同於粗野無禮之輩,既然投降了我大淸,也就要守成大清的禮儀,野性也要收斂一點,不會就要好好學,見了我還不打緊,要是見了攝政王和皇上也這麼行禮,那可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洪大人,你也要好好教教他。”

洪承疇忙道:“豫親王說得是,是微臣疏忽了。” 趕忙又對李本深道:“本深,還不快多謝豫親王。”

其實在李本深心裡早就把多鐸家裡上三代的女性親屬全部都問候了一遍,但這時也是人在低檐下,不得不低頭,只好磕了一個頭,道:“多謝豫親王。”

雖然李本深的話是十分恭敬,但多鐸那還聽不出這語氣是何等免強,心裡也暗暗想着,都投降了還有什麼可神氣的,現在暫時就先放你一馬,等這邊的事情告一段落了,再好好收拾你這小子,因此也點了點頭,道:“免禮,起來吧。”來分享

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307章 民意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97章 遷移(四)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85章 襲擊(下)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14章 優勢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86章 意外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54章 激戰(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81章 洋人(下)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55章 民嘯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03章 海商(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03章 海商(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79章 大不敬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77章 名士第37章 進攻南陽第37章 新武器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67章 重逢(上)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65章 雨戰(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3章 出兵第145章 新年(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35章 天命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
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307章 民意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97章 遷移(四)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85章 襲擊(下)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14章 優勢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86章 意外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54章 激戰(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81章 洋人(下)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55章 民嘯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03章 海商(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03章 海商(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79章 大不敬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77章 名士第37章 進攻南陽第37章 新武器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67章 重逢(上)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65章 雨戰(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3章 出兵第145章 新年(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35章 天命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