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機密泄漏(上)

龍嘯大明

“什麼?商家軍突襲盛京?這怎麼可能呢?” 突然聽到了這一個消息的多鐸,臉色也不禁大變,第一反應就是這絕不可能?因此立刻出言質疑。?~?

“豫親王,依徽臣看來,這確實很有可能,南方之人早在宋元時期就善於駛船,亦善造巨船,一船可載人數千,又喜通商海外,往往可以在海上航行數月。而且居微臣所知,在順治二年1645年,商毅與東贏日本國惡交,曽派出一支艦隊,跨海進攻日本,此事雖不知是真是假,但臣在北京到是聽聞,在李闖攻破北京之時,商毅就曾乘船跨海,在天津衛登陸,襲取了北京,然後又從海上退後,以此可見如果繞道海上在遼東登陸,突襲盛京,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一但商毅突襲盛京,攝政王必會招我等回援,到了那時,湖北、還有南京就……這一招果然是高明,唉,微臣也曾早就應該想到商毅會有這一招的。”

但仔細聽完了洪承疇的講說之後,多鐸到沒怎麼理會洪承疇的馬後炮,也不得不承認,洪承疇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爲商毅從海上突襲北京的事,不僅是多鐸,許多清廷的官員也都聽說過。只是一來不是自己切身體現,二來清廷對海洋的認識幾乎爲零,因此誰也沒有太意,只是在沿海一帶佈防了一些人馬,就以爲可以萬事無憂了。

作爲多爾袞最信任的親弟,清廷軍方的第二號人物,多鐸當然知道現在八旗弟子幾乎全都遷到了關內,清廷在遼東一帶的兵力十空虛,而且就有一些留守的人馬,也都是二三流的軍隊,以商家軍的戰鬥力,只派出一個師,那怕只有一個團,都足以橫掃整個遼東了。

不過多鐸在震驚之餘,也不得不佩服洪承疇的遠見之明,爲什麼堅持一定要收降李本深,結果李本深剛一投降,就立刻向清軍提供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消息。

但多鐸對此還是有些半信半疑,道:“洪大人,你說這會不會是商毅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引我們上當呢?這個李本深其實是詐降的,他是商毅派出的死間,因此現在我們在湖北的進軍十分順利,我看最多再有一個月,就可以徹底剿平湖北了,如果在這個時候,引兵北還,豈不是功虧一簣了嗎?”

聽了多鐸的質疑之後,洪承疇也皺了皺眉頭,所謂死間,就是故意投降敵人,向敵人傳遞假情報,而在事情敗露之後,不昔一死僞人。但他廢盡力氣,使用金錢、美色、高官等等誘惑,終於使得李本深投降了清廷。而李本深在投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像洪承疇全盤托出了商毅的整個計劃。洪承疇聽完之後,也被嚇得汗洗夾背,手走無措,萬萬也沒有想到,商毅真正的殺招在這裡,利用襲擊盛京來調動清軍,不僅可解湖北之困,而且就連南京的援軍也徹底斷絕了,這可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儘管現在盛京其實什麼都沒有了,就是讓商家軍一把火燒爲平地,對清廷來說,基本也沒有什麼損失,但作爲清廷在入關之前的都城,在滿人心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何況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的陵寢都在盛,因此一但盛京有危險,清廷必然會全力營救盛京。而且就算清軍不回兵救援盛京,商家軍同樣還可以從海上進攻北京,逼得清軍非回軍不可。

但這麼大的事情,洪承疇可不怠慢,立刻帶着李本深,渡過長江,回到南京來和多鐸商議。另一方面也是想請多鐸厚封李本深,因爲這是第一個向清軍投降的商家軍將領,應該給予重獎,好爲其他人作出表率來。?~

當然洪承疇也曾想過,李本深會不會是詐降,而是死間,故意欺騙清軍,騙使淸軍回軍,以解湖北的危局。但仔細一想,洪承疇覺得這種可能幸不大,首先商毅確實是有能夠完成跨海突襲的能力,而且他也不可能把救援湖北的希望,寄託在這樣一個騙局上,其次如果這是騙局,那麼從時間上來說,致少也要清軍覺得商家軍剛出發不久,現在撤軍還來得及的印像。但按李本深所說,這時商家軍的突襲船隊都己經在遼東登陸了,再扣除消息傳回的時間,恐怕這時商家軍都已經攻入了盛京。因此洪承疇並不認爲這是騙局。

聽了洪承疇的解釋之後,多鐸也覺得很有道理,因此也不由多信了幾分,於是想了一想,道:“洪大人,你把這個李本深找來,本王要親自問他一問。”

洪承疇也知道,就算是沒有這回事,多鐸也會招見李本深,因爲現在清廷上下都對商家軍的將領頗感興趣,因此也早有準備,己經把李本深帶來了,就讓他在外面門房裡等着傳見。聽多鐸這麼一說,洪承疇立刻道:“好,請豫親王稍等,我這就把他帶來見您。”

說着洪承疇轉身出去,來到門房裡,對李本深道:“本深,快隨我來,豫親王要見你。” 頓了一頓,又道:“見了王爺,不可廢了禮數。”

李本深怔了一怔,他當然知道豫親王多鐸是誰,可以說這是清廷並列的二號人物,除了多爾袞以外,就數他和阿濟格,就連皇帝福臨都要靠邊站。而自己現在可是降將,過去在戰場上可沒少殺清兵,因此心裡也頗爲緊張。

跟着洪承疇走進了正堂之後,洪承疇立刻向李本深指引,道:“本深,快來見過豫親王。”

因爲一直想着洪承疇所說的不可廢了禮數,而李本深也不知道該以什麼禮節來見多鐸,立刻下意識的兩腿並隴,挺胸收腹,“啪”的一聲,來了一個立正,而左手垂下,右手五指並隴,斜舉在太陽穴邊,道:“豫親王好。”

在商家軍中沒有跪拜之禮,那怕是一個普通士兵見了商毅,也都是這樣行禮,如果不清楚對方的俱體職位,就說一聲“首長好。”而對方同樣也會還一禮。

多鐸和洪承疇卻都呆住了,但多鐸馬上就反應了過來,立刻“哼”一聲,沒有說話,臉色卻馬上就沉下來了。

而洪承疇也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爲要收降李本深,因此洪承疇和李本深見面時也裝出一付禮賢下士的樣子,沒有讓李本深行禮,而李本深在商家軍裡也習慣了上下級平等的對話關糸,也沒太在意。直到要見多鐸,洪承疇才提酲了李本深一句“不可廢了禮數”,但也想當然的認爲,李本深應該是會行禮的,但萬沒想到,這麼一疏忽,李本深見了多鐸之後,居怨來了這一套。

因此趕忙小聲道:“本深,不可對豫親王無禮。”

李本深這時也回過了意來,知道自己錯了,趕忙雙膝跪倒,道:“末將,不…降將…降將李本深, 見過…見過豫親王。”

因爲李本深好久沒說過這樣格式的話了,因此短短十幾個字,也說得結結巴巴,等說完之後,忽然聽見洪承疇在一邊道:“彎腰,彎腰。” 李本深這才發現,自己的腰板還挺得筆直,這纔想起來,行跪拜之禮都是彎着腰,沒有挺着腰行的,於是趕忙又彎下腰去,頭也低了下來。忽然覺得臉上沒來由的一陣火熱。

多鐸的臉色才略好一點,冷冷道:“你這麼行禮,是誰教給你的,你們商家軍裡,就是這麼行禮嗎?”

李本深道:“報告豫親王,這是商督師規定的軍禮,在商家軍裡,都是這麼行禮的?”

其實多鐸本來說得是反話,但被李本深這麼據實回答,反到無言以對了,忍不住正要發火,洪承疇趕忙道:“稟告豫親王,商家軍中確實都是如此行禮,那怕是普通一卒,見了商毅,也是如此行禮。李本深剛剛歸降我大清,不知大清禮節,還請王爺見諒。”

既然洪承疇這麼說了,多鐸也不能不給他一個面子,而且他也不是不知輕重的人,因此點了點頭,道:“好吧,這一次就箅了,但我大清仍是禮儀之邦,不同於粗野無禮之輩,既然投降了我大淸,也就要守成大清的禮儀,野性也要收斂一點,不會就要好好學,見了我還不打緊,要是見了攝政王和皇上也這麼行禮,那可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洪大人,你也要好好教教他。”

洪承疇忙道:“豫親王說得是,是微臣疏忽了。” 趕忙又對李本深道:“本深,還不快多謝豫親王。”

其實在李本深心裡早就把多鐸家裡上三代的女性親屬全部都問候了一遍,但這時也是人在低檐下,不得不低頭,只好磕了一個頭,道:“多謝豫親王。”

雖然李本深的話是十分恭敬,但多鐸那還聽不出這語氣是何等免強,心裡也暗暗想着,都投降了還有什麼可神氣的,現在暫時就先放你一馬,等這邊的事情告一段落了,再好好收拾你這小子,因此也點了點頭,道:“免禮,起來吧。”來分享

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82章 下獄(上)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79章 救急第93章 遷移(一)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86章 意外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49章 收復青州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18章 海盜(二)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78章 工匠第145章 新年(下)第12章 李巖入鄂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72章 求和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91章 遇刺(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60章 莊妃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2章 清廷(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94章 遷移(二)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96章 遷移(三)第2章 清廷(下)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8章 立威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77章 鑄炮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52章 談判第60章 莊妃
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82章 下獄(上)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79章 救急第93章 遷移(一)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86章 意外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49章 收復青州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18章 海盜(二)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78章 工匠第145章 新年(下)第12章 李巖入鄂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72章 求和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91章 遇刺(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60章 莊妃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2章 清廷(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94章 遷移(二)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96章 遷移(三)第2章 清廷(下)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8章 立威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77章 鑄炮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52章 談判第60章 莊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