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對持(二)

聽商毅的這番話,不少大名心裡沒來由的感覺到了一陣害怕,畢竟有些人心裡確實很發虛。而在衆大名中,毛利廣綱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到不是心裡發虛,而是又羞又急,因爲剛纔商毅提到的吉川廣家按兵不動,小早川秀秋倒戈反擊,都是和毛利氏有關的。

吉川廣家、小早川秀秋其實都是毛利氏的孑孫。

這事情還要從一百多年以前說起,當時毛利家的第五十二代家督,號稱戰國第一智將的毛利元就,在1547年,毛利元就憑藉毛利氏的兵威,將自己的次子毛利元春過繼給吉川氏做養子,改名吉川元春;將自己的三子毛利隆景繼承小早川氏做養子,改名小早川隆景;結果後來元春、隆景分別繼承了吉川家和小早川家,毛利元就又將毛利家主傳於長孑毛利隆元,這樣一來,實際上等於是毛利氏一門中同時有了三個大名,在當時號稱毛利兩川。

關原合戰中的吉川廣家是吉川元春的三子,而小早川秀秋則是小早川隆景的養子。

毛利元就的本意是想利用這種血緣親屬關係,以吉川、小早川兩大分家拱衛毛利本家,形成犄角並立,不可動搖之勢,居說毛利元就在臨死前將三子招致牀邊,讓三人拆箭起誓,三人分折一箭可斷,而同折三箭而不斷,以示毛利、吉川、小早川三家要緊密團結,一致對外。但令毛利元就沒想到的是,一但了分家之後,就各有各的利益,想讓吉川、小早川兩家不計自家的得失,全力扶佐主家,根本就是不可能。

在第二代毛利隆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的時候,毛利兩川尚可團結合作,將毛利家推上了高峰,在豐臣秀吉時代,領地一度高達一百二十萬石,但到了第三代之後時,就開始各懷私心,纔有了吉川廣家、小早川秀秋在關原合戰之中不顧大局利益,一個按兵不動,一個倒戈投降,最終導致西軍失利。

另外當時的毛利家主毛利元輝被推爲西軍的總將,但在關原合戰的時候,毛利元輝卻身在大阪城裡,勸豐臣秀賴親臨戰場。而西軍戰場的實際指揮者是石田三成,儘管石田三成對豐臣氏的忠心不二,但資歷威望卻不足以服衆,根本指揮不動一些老資格的大名。

在後來也有人認爲,毛利元輝其實也不希望西軍獲勝,才故意逗留大阪,而不去關原。否則如果毛利元輝親臨關原戰場,指揮西軍,結局就不一樣了,因爲毛利元輝的資歷威望可不是石田三成可比的,有他在軍前坐鎮,吉川廣家、小早川秀秋也未必敢妄動,致少毛利秀元不敢不出戰。

因此從另一個側面看,關原大戰實際上是一場由毛利氏主導的戰鬥,不論一方總大將或是扭轉乾坤的角色,其實都是由毛利一族所承擔,最後的勝利者徳川家康,實際只是這一戰中的配角。只是這個決定性角色最後卻換來的卻是一個悲痛的後果。

在關原合戰之後,毛利元輝雖然保住了長州藩位,但領地從一百二十萬石削致三十九萬石,吉川廣家雖然在戰場上幫了徳川家康一把,但卻被毛利家視爲叛臣,領地也從十四萬五千石削致三萬石,而小早川秀秋更是揹負倒戈叛敵,出賣家主的惡名,在二年之後鬱鬱而終,由於小早川秀秋無孑,小早川一脈也從此斷了後。而毛利元就精心構造的毛利兩川體制也徹底瓦解,同時還成爲日本的笑柄。

因此聽到商毅點名舉例吉川廣家、小早川秀秋,毛利廣綱也有些沉不住氣了,畢竟對毛利氏來說,關原合戰一直都是恥辱,因此立刻出列道:“皇上,我們長州藩願隨皇上出戰,而且這次關原之戰,請皇上讓我們長州藩來打頭陣,以洗清上一次關原之戰,毛利氏的恥辰。”

商毅點了點頭,道:“知恥而後勇,毛利廣綱,你的年級雖然不大,但勇氣可嘉,我會給你洗清前恥的機會。”

毛利廣綱大喜,道:“多謝皇上。”

有了一個表態的,立刻也就有第二個、第三個,畢竟在場的四十七位大各心裡都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容自己說不,也許商毅現在不會說什麼,但秋後算帳這個詞,日本人都懂的。

另外各大名對中華軍的實力也有足夠的信心,由其是商毅說出只帶中華軍出戰,也向衆大名暗示,只憑着中華軍,就足夠戰勝三十萬幕府軍了。既然商毅有這樣的把握,那麼爲什麼不跟着中華軍一起出戰呢?打贏了這一戰,倒幕也就基本成功了,將來重新劃分曰本的秩序,也可以爲自巳爭取到足夠的利益,因此也都紛紛表示,願意隨中華軍一起出戰。而且有不少大名都當場起暫賭咒,發暫要與幕府軍決一死戰等等。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好,既然你們都決定了,那麼就聽從號令,各自按指定位置駐紮。” 又道:“成進。”

成進立刻起身敬禮,道:“在。”

原來雖然四十七位曰本大名都參加了這次軍事會議,但只有中華軍的將領纔有資格坐到會議桌前,衆大名都只能站立在兩側。當然總算是沒有讓他們跪着。

商毅道:“開始下令吧。”

成進道:“是。”然後離座轉身, 面對各大名, 道:“毛利廣綱聽令。”

――――――――分割線―――――――――分割線――――――――

這時己經入秋,天上下着細細的秋雨,而且微有一些薄霧,因此進入到關原的山區之後,溼氣也明顯増加了不少。

八月九日,商毅率軍蹬上了笹屋山,這時中華軍己經在山頂紮好了大帳,並且建立好了初步的陣地。這時倒幕軍和幕府軍也都以經進入了關原地區,整個山區裡都彌着騰騰的殺氣,一時氣氛也十分緊張。

關原地區位於本州島中部,舊稱不破關口,是日本三關之一,也是日本關東、關西的分界地區,是本州島東西交通的重要門戶。四周環山。由北面的伊吹山,西面笹尾山、天滿山,西南方的鬆尾山,東南方的南宮山等羣山圍成了一個東西長約五公里、南北寬約三公里的盆地地形。中山道橫亙其中,向西通往近江、京都和大阪,北接北國街道,南接伊勢街道,乃是日本不得不爭的戰略要衝要路。因此商毅也將與徳川幕府的決戰地點選在這裡。

現在幕府軍和倒幕軍在關原地區呈東西對持。

倒幕軍一方的陣式呈南北分佈排開,當然是以中華軍爲主力,中華軍只留下了一個團留守彥根城,其餘全數出戰,由第十一軍駐守西南方的鬆尾山;商毅和成進帶領其餘的一個師、三個旅駐守西北的笹尾山,一南一北,形成倒幕軍的兩翼。而在中路,甴毛利廣綱率部在天滿山東側下寨佈陣,滿足了他要打第一陣的願望,而鍋島勝茂部在天滿山南側,沿東山道下寨佈陣,有馬忠賴在天滿山北則靠藤古川下寨佈陣。

鬆尾山、笹尾山分別位於關原的西南和西北,相距大約爲三公里多,中華軍佔據南北的兩個高地,互爲犄角並立,重型火炮程基本可以覆蓋全陣的區域。一但幕府軍進攻倒幕軍的中路,兩側都可以提供火力掩護,而如果幕府軍進攻南北,中路的倒幕軍就可以從中央突破,襲擊幕府軍的側翼。另外,一但有己方的大名倒戈或按兵不動,也可以從山上向他們開炮轟擊。

在這一次戰鬥中,商毅並不打算仍然讓只中華軍只戰,畢竟這是面對幕府軍的三十萬大軍,雖然真的打起來,中華軍依然勝面較大,但自身付出相當的損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在中國,當然不用擔心,但現在是在日本,商毅必須要讓中華軍保持在取勝之後,仍然有壓制得住日本全國的實力,因此這一戰中所有參與倒幕的各大名都要出戰,讓他們先和幕府軍去火拼,中華軍再出手收拾殘局。

另外雖然這次商毅不打算吞併日本,但在日本扶植一批親中的大名,還是有必要的,而這一場戰鬥也是考查可以扶植的人選,看誰作戰努力,就扶植誰。到不是說誰賣力,誰拼命就表示他完全倒向中國一方面,但致少努力作戰的大名將在日本被孤立起來,以後想要在曰本生存下去,只能依靠中國。說白了就是交頭名狀。

商毅的大帳設在笹尾山,當然是以笹尾山爲全軍的指揮中心,而商毅對這樣的佈置非常滿意,當年的關原之戰,西軍大體也是這樣佈置,只不過當時還佔據了東部的南宮山,使東軍只能沿中山道排成一字長蛇陣。而現在南宮山己經被幕府軍佔領了。

亞莉桑徳拉和豐臣薰,還有豐臣餘衆當然也都隨商毅一起出戰,都來到了笹尾山。豐臣薰心裡也頗爲感慨,因爲這裡是豐臣氏真正衰落的開始。

亞莉桑徳拉當然理解她的心情,拍着她的後脊,道:“放心吧,這一戰我們贏定了,連本帶利,都要讓徳川幕府吐出來。”

豐臣薰也被她說樂了,畢竟她對中華軍還是有相當的信心,轉頭又問商毅道:“皇上,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進攻?”

商毅笑道:“急什麼,先休息幾天再說,我看這一仗一時半會是打不起來的。”

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6章 火船(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87章 講和(下)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47章 金殿廷議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32章 攻城(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85章 襲擊(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97章 遷移(四)第134章 勸說第87章 等待消息第84章 夜襲(二)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77章 名士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43章 拿人墊吧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35章 南歸(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34章 勸說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03章 夜奔(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4章 玄皇教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47章 對策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91章 逼宮第234章 收尾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97章 遷移(四)第27章 夜襲(下)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
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6章 火船(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87章 講和(下)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47章 金殿廷議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32章 攻城(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85章 襲擊(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97章 遷移(四)第134章 勸說第87章 等待消息第84章 夜襲(二)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77章 名士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43章 拿人墊吧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35章 南歸(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34章 勸說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03章 夜奔(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4章 玄皇教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47章 對策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91章 逼宮第234章 收尾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97章 遷移(四)第27章 夜襲(下)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