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進軍武昌(二)

其實對商毅來說,他的目地並不是要徹底消滅李自成或是張獻忠,而是要在湖廣佔領一塊自已的地盤,無論是打誰不打誰,都要看是否符合這個大前提。商毅這麼買力的打李自成,一方面是爲了樹立商家軍的威名,另一方面是想搶佔襄陽。因此如果李自成真的率兵北上了,商毅也不打算追擊。致少不會全力追擊。

從現在局勢看來,雖然李自成現在有意北上,但主力依然盤據在襄陽未動,而且李自成的實力猶在,襄陽也不可輕取。因此在這個時候轉攻武昌府,到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襄陽雖是戰略要地,但四面受敵,易攻而難守,如果沒有武昌做襄陽的後盾,並不是可以建立根據地的好地方,如果能夠先取武昌做爲基礎,然後來北取襄陽,南佔長沙,這樣一來不僅穩佔兩湖之地,而且西掠四川,南下兩廣,東出江西、福建,甚至還可以直搗南京,坐收江南,到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戰略佈置。因此商毅對放棄進攻李自成,而轉攻武昌,到並沒有異議。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現在是吳甡有求於自己,那麼自然也要講講條件,爲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至少要先解決最棘手的糧草問題。因此商毅道:“督臣,我等身爲朝廷命官,自當精忠報國,朝廷有令,理應尊守。無論是打李自成還是去打張獻忠,都是爲朝廷出力,末將自當盡力而爲。”

吳甡點了點頭,心裡稍稍放心了一點,道:“以恆,你能這麼想,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我就知道你是識大體的人。顧此皇上才如此器重於你呀。”

“不過……”商毅可不理吳甡送上來的高帽子,馬上把話鋒一轉,吳甡心裡不禁又有些緊張起來,不知道商毅又會提出什麼條件。

商毅接着道:“只是我軍又來了增援人馬,加上輔役,己有一萬八千餘衆。糧草以經不濟,如要進攻武昌府,還請督臣儘快拔調供應纔是。”

吳甡立刻道:“這個好說,我明天就返回廬州,籌備糧草,十曰以內,必會送來一萬石糧草,還有紋銀二萬兩,獎勵三軍。” 前一段時間史可法爲吳甡籌備的錢糧只使用了一半,現在還剩三萬多石,而且史可法籌備的第二批五萬石糧草和八萬兩白銀也快送到廬州,吳甡手頭上到是很寬裕,而且要使喚人幹活,首先當然也要餵飽,因此吳甡也答應得十分痛快。

商毅道:“還有,進攻張獻忠,收復武昌府,戰場之上,變化千萬,還望督臣予我便易行事之權。行軍佈陣,經劃方略之事,當視臨陣而定。”

吳甡也不禁怔了一怔,商毅的意思就叫他什麼事都別管,仗怎麼打,都是商毅說了算。也就是要自主指揮權,因此吳甡心裡也十分不痛快。但吳甡轉念又一想,現在自己也指揮不動商毅,他想怎麼樣不還是就怎麼樣,與其這樣,到不痛痛快快的將自主權交給商毅,反正商毅打仗還算是很賣力氣,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就夠了。

於是吳甡又點了點頭,道:“好,這一點我也可以答應你。以後一切戰事,由你自行決定,我決不干預,不過你的經劃安排,還是要提前報與我知才行。”

商毅又道:“好,我會馬上出兵,進攻武昌府,但打下了武昌之後,請督臣將武昌、漢陽兩地劃拔給末將,暫時做軍馬駐紮,錢糧物質屯集之地。”

吳甡心裡也不禁有些詫意起來,商毅這是什麼意思,雖然在名議是要漢陽、武昌兩地做駐紮人馬,屯集物資的地點,但實際上就等於說是接管了這兩座府城。如果往大了說,就等同於割據一方了。儘管現在的大明己是一團混亂,武將跋扈,不聽調令,但還沒有誰敢獨佔一方州府的。難道說商毅真的有不臣之心嗎?但又不像啊,因此商毅如果真的是想佔領一方,也該是在山東,青州登州這些地方,不僅名正言順,而且又是他起家的地方,沒必要千里迢迢的跑到湖廣來。因此道:“現在你的人馬不是就在德安府駐紮嗎? 我看錢糧物資也運來了不少, 爲什麼還要武昌府呢?”

商毅顯然是也看出了吳甡心裡的疑慮,道:“督臣,張獻忠非一般匪寇,勢力龐大,僅次於李自成,而且其人狡猾多詐,因此欲剿滅張獻忠,並非一時之事。一但我們攻下武昌,張獻忠必不會在城中死守,而是向湖南、江西方向逃串,就算是未將是要繼讀追剿,也必須要有一個錢糧物質屯集之地,我現在雖有德安府駐紮,但德安府位於長江以北,運送物資要渡過長江,來往十分不便,因此才求以武昌爲駐紮之地,也是爲了繳滅張獻忠。”

吳甡想了一想,商毅說的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而且一但他真要收復了武昌府,如果賴住不走,自己其實也拿他沒有辦法,因此考慮了再三,終於道:“好吧,我也答應你。只要是能夠收復武昌府,就將武昌劃拔給你暫時駐紮人馬。”

商毅心裡高興,但臉上卻不顯露出來,只是道:“多謝督臣。”

吳甡又道:“那麼你打算什麼時侯出兵,進攻武昌府呢?”

商毅道:“督臣放心,三天以內,我必會出兵,進攻武昌府。”

吳甡聽了,這才放心一些,那麼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出兵的細節的計劃,以及其他部隊怎樣配合的事情,然後吳甡才告辭轉回廬州。

―――――――――分割線―――――――――分割線―――――――――

吳甡走了以後,商毅也立刻着手安排出兵。雖然商毅以經攻佔了德安府的府治所安陸和重鎮隨州,但並未佔領整個德安府全境,在德安府以南的孝感、應城、雲夢等幾個縣都在張獻忠的西軍控制之中。因此商毅首先下令,命成進、成鋼、趙英傑三人率領三團爲先鋒人馬,進攻雲夢、孝感、應城三縣,徹底佔領德安府全境。

三縣之中,雲夢縣離德安府最近,只有二十多裡的路程。因此成進率軍出發之後,第一個目標就是雲夢。成進領軍出發之後,只走了一個多時辰,就到達了雲夢縣。而云夢縣的西軍守將韓玉奎也早就做好了準備,率軍出戰迎戰。

現在李自成以經開始意識到了佔領地盤的重要性,因此打下城鎮之後並不輕易放棄。而張獻忠儘管先李自成一步,自稱西王,還是依然徹底的流寇思想,隨時都準備跑路。因此老營的主力人馬都留在自己的身邊,而對雲夢等邊境之地跟本就不重視, 要不是爲了防着李自成,雲夢、孝感、應城三縣壓根就不會派人駐守。不過就是這樣,一共只留下不足四千人馬駐守,而且都是雜役兵,主要的目地也是爲了警戒,而不是真正的防守,帶管三縣的守將叫做韓玉奎,在西軍之中也屬於排不上號的一類。

不過韓玉奎在西軍中雖然算不上什麼?但在雲夢、孝感、應城這三縣卻算個土皇帝,在商毅攻取了德安府之後,他也有點意識到情況不妙, 因爲德安府離這三個縣實在太近了, 幾乎一天就可以跑一個圈。因此韓玉奎也不敢大意,將所有的人馬都集中到了雲夢縣,準備防守明軍的進攻。

成進率領着三團的人馬殺到雲夢縣城下的時候,韓玉奎見來的明軍人數並不多,只有三千多人,因此也不太在意,帶領着雲夢縣裡所有人馬,一共約有三千七百多人,出城來迎擊明軍。

因爲商家軍是剛剛殺到雲夢縣,還來不及佈置陣地,成進一見西軍殺出縣城來,也立刻下令三團的士兵們佈陣迎戰敵軍。由於平時的訓練有素,商家軍迅速佈置了三段連射的陣形。而這些西軍也以經殺到了商家軍面前。

成進看了看對面的軍隊,只見陣列不整,旗幟也亂七八糕,整個隊伍都亂哄哄的,不禁皺了皺眉,道:“這也叫軍隊嗎?怎麼就像是烏合之衆一樣。”

成鋼在一邊道:“管他呢?哥,咱們衝上去,殺他一陣再說。”

趙英傑也道:“我看這支人馬毫無章法可言,比李自成的人馬可差遠了。也沒有必要等他們衝過來,乾脆就直接衝上去,一個衝鋒就可以把他們打個落花流水了。”

雖然在與李自成的戰鬥中,商家軍基本都是選擇在野外交戰,但基本都是事先佈置好陣地,然後等着闖軍衝上來,等把闖軍的進攻受挫,人馬損失慘重之後,商家軍纔給予反擊。這套防守反擊的戰術可以充份發揮商家軍在遠程打擊和火力上的優勢,在以寡敵衆的情況下,當然是最合理的戰術選擇。

不過商毅也知道,一套戰術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商家軍不可能老是等着別人主要進攻上來,牢牢把握住主動權,纔是商毅的風格,主動進攻也是商家軍必須掌握的。因此但在平時的訓練中,商家軍可沒少進行過主動進攻的戰術演練,只不過在過去的戰場上,一直都沒有機會施展。因爲商家軍遇到的,都是倍數於自己的對手。

不過這一次雙方的人數都差不多,因此成鋼、趙英傑等人也都有些躍躍欲試。

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89章 繼續堅持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98章 困境(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31章 攻城(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3章 趕集(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章 喜迅(上)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05章 北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47章 營救第267章 重逢(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59章 保薦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
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89章 繼續堅持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98章 困境(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31章 攻城(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3章 趕集(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章 喜迅(上)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05章 北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47章 營救第267章 重逢(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59章 保薦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