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攻取兗州(四)

.??兗州城的四門被攻開之後 中華軍的各路人馬立刻迅速的向城內擴張清除城中清軍的殘餘抵抗勢力控制整個兗州城另外也是儘快佔領兗州知府衙門因爲知府衙門是清軍的指揮中心只有攻佔知府衙門之後才能徹底瓦解清軍的抵抗力量

其實這時清軍早己經抵抗之心在兗州城裡四處亂撞只希望能夠找到一條逃生之路但現在兗州城的四門都己經被中華軍佔領清軍根本就無法出城結果東城的清兵向西城去西城的清軍又到東城來最終誰都沒有辦法跑出兗州城只好又向兗州城裡跑

當然少數清兵會挺而走險從城牆上跳出去但絕大多數的清兵沒有這個勇氣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這個念頭只能在城裡轉來轉去尋找可以躲藏的地方也有不少清兵躲進百姓家裡還有一些清兵在絕望心理的壓迫下在兗州城裡胡亂殺人放火上演了一幕最後的瘋狂整個兗州城裡也是一片大亂到處都是火光哭聲、喊聲、槍聲、慘叫聲、嘶吼聲全部都混雜在一起

不過無論清兵怎樣拆騰也改變不了兗州失守的大局隨着中華軍逐街逐道的清理零散和小股的清軍不是被打死就是向中華軍投降總之是越來越少而有組織的清軍能夠活動的範圍也不斷被壓縮漸漸得被中華軍圍困成三四個聚集區其中最大的一個清軍聚集區就是知府衙門這裡還有一千多名清兵在主將李率泰的帶領在依託知府衙門的建築還在盡力抵抗

在兗州城破之後李率泰就知道大勢己去而目袞州城的四門都被中華軍攻佔想逃也逃不出去因此李率泰乾脆那裡也不去了就在知府衙門裡守着而不少敗退下來的士兵見主將還在這裡他們當然不知道李率泰這是破罐子破摔聽天由命了還覺得有了主心骨一樣於是也都紛紛留在知府衙門裡結果人越聚越多現在己經超過了一千人也把知府衙門擠得滿滿當當

這時圍困知府衙門的是十二旅的一個團首先對着衙門裡一陣猛烈的射擊打得清兵不斷向衙門深處退去中華軍佔領了知府衙門的院牆架好了火槍將槍口對準了院牆裡面剩餘的清兵全都躲在房間裡面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隨後中華軍才喊知府衙門裡喊話要求清兵放下武器投降

兗州府的清兵基本都是漢族人因此也都聽得十分清楚也立刻引起了一場騷動雖然清兵不知道投降之後等待自己的是什麼命運但大多數人的心態都是不願意去死的那怕是能夠多活一會兒也好而且和清兵相比中華軍一般沒有濫殺的習慣被抓了俘虜最多不過是做苦工而且同樣是苦工但漢兵和滿兵的處理方式還不一樣滿兵一般都是扔去開礦而漢兵就是好得多由其是關內的漢兵幹幾年苦工就能被釋放了因此有不少人都頗爲心動

士兵們的心理變化大多都流於表面李率泰也看得十分清楚心裡也不禁嘆了一口氣他當然知道一般的士兵或是中下級的將領也許都還有一線生機但自己估計是沒戲了不過到了這一步他那還能管得住士兵如果自己強行下令不許投降死戰到底這邦士兵就會把自己抓起來獻給中華軍去自己千萬可別犯那個傻因此也點了點頭道:“弟兄們戰下去只能是個死咱們都降了吧!以後的事情那就聽天甴命吧”

其實士兵們就等他這一句話因此李率泰一說完立刻就有人對外面大喊道:“別開槍別開槍我們投降、我們都投降”

中華軍聽見淸軍喊投降也十分高興這一大票俘虜可不少絕對是大功一件於是又讓淸軍放下武器、脫去套甲一個一個出來不許耍花招

清兵也按照中華軍的要求摘盔棄甲放下刀槍從知府衙門裡魚貫而出中華軍的士兵們都是經過嚴格的紀律約束對俘虜們並沒有打罵只是將俘虜們以一百人爲一夥圍坐在一起先看管起來然後派人通知軍長章一平聽候處置

等其他人都走完之後李率泰才帶着幾名親兵從裡面出來中華軍的士兵們一看李率泰的樣子就知道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清兵至少也是個大官立刻對他進行盤問李率泰到也光棍直言不諱的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士兵們一聽才知道兗州城裡最大的一條魚終於落網了

到傍晚時候袞州城裡的零星抵抗基本結束中華軍完全控制了整個城市而且城裡的火勢大多也被中華軍撲滅逐漸開始恢復秩序

結果戰後的統計這一次中華軍一共殲滅清軍四千七百五十三人而俘虜多達一萬一千五百七十四人淸軍的主將李率泰、副將陳錦都被生擒而其他幾名副將夏成德、夏景海、吳朝佐等人都死於亂軍之中而中華軍僅僅只陣亡了三百二十七人鄭軍陣亡六百三十一人加在一起也不足千人

另外這戰還繳獲了大量的糧草、武器、盔甲、火藥、戰馬等物資因爲兗州是清軍守衛山東的一個主要的核心城市因此儲存的各種物資十分豐富這一戰可真沒白打可以說是收穫巨大

――――――――分割線―――――――――分割線――――――――

而就在中華軍向兗州發動進攻的同時在兗州城外北方二十里的南驛地區中華軍也在周少桓的指揮下向阿巴泰部的清軍發動了全面的攻擊

儘管在第二次山東戰役中周少桓充份吸取了上一次戰役的教訓打得靈活機動十分巧妙沒有和清軍發生大規模的正面硬撼全部都是突襲、伏擊、擊潰戰鬥即大量殲滅了清軍的有生力量又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自己的損失非常經濟實惠

不過只要是打戰就不可能總是這種便易仗硬仗、大仗總會遇到的該打的時候還是堅決要打像這一次進攻南驛的戰鬥就是第二次山東戰役中少有的圍聚攻堅戰

得知自己被中華軍包圍之後阿巴泰也知道大勢己去他也知道這個時候自己己被中華軍包圍逃是逃不掉的只有先堅守住陣地抵擋住中華軍的進攻然後再尋找中華軍包圍圈中的弱點爭取找到突圍的機會因此阿巴泰也下令各軍都要死守陣地決不許後退

這次阿巴泰在救援兗州的整個過程都十分謹慎即使是臨時紮營也修築了一些簡易的工事而在南驛與中華軍對持了三四天有不少地方的防禦工事都修築得比較完善了雖然當時不被淸軍所理解 認爲這是浪費人力而在這個時候這些士兵終於明白以前做的那些功夫並不是白費的而嶽樂這時也有些佩服自已的老爹姜果然還老的辣只是這些陣地的作用是挽救這支清軍的命運還是隻讓自己多苟延殘喘一些時間呢?

天亮之後中華軍立刻向淸軍的陣地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淸軍依託着事先修建好的這些工事陣地奮力防守嶽樂也把剩下的不足八千的神威營士兵分成幾批分別增援到各處的陣地去防守最後的事實也證眀這批按照中華軍的模式訓練出來的清軍確實在戰鬥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當然在另一方面清軍也知道自己沒有別的退路只能奮力死戰因此這也註定是山東戰役中最爲艱苦的一場戰鬥

其實既使是有神威營的士兵參戰但人數不多而且又分散到各條陣地上並不能像中華軍那樣組織起嚴密的火力網淶使敵軍根本無法突破因此在戰鬥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淸軍在各個陣地上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鬆動

中華軍首先突破的是清軍設在高家店的陣地但中華軍攻入自己的陣地之後清軍並沒有潰敗而是在陣地上和中華軍展開了白刃作戰而神威營的作用也並不是在提供防守的火力在白刃戰中也同樣是衝在清軍的最前面和中華軍進行死拼結果清軍硬是牢牢的守住了陣地沒有讓中華軍突破成功

而且不止是在高家店在三王廟、郭家堂孔村、袁家村等地方先後也都展開了殘酷的近距離搏鬥交戰雙方都顯示出極強的戰鬥決心一個陣地甚致是一道戰壕、一截矮牆往往都需要經過反覆的爭奪才能分出最後的勝負在每一個陣地上幾乎都躺滿了雙方士兵的屍體

但在清軍的頑強抵抗下在第一天的戰鬥中竟然硬是頂住了中華軍的進攻沒有一處陣地失守

~

網站地圖:

??

第178章 工匠第196章 軍校第148章 新政(一)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35章 南歸(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83章 下獄(下)第146章 制度(上)第91章 合圍(二)第3章 趕集(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00章 備戰(二)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99章 備戰(一)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06章 接頭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94章 撤兵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8章 軍備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09章 進京(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42章 海警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61章 破局(上)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3章 雙截棍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27章 煙雨杭州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84章 襲擊(上)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66章 雨戰(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
第178章 工匠第196章 軍校第148章 新政(一)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35章 南歸(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83章 下獄(下)第146章 制度(上)第91章 合圍(二)第3章 趕集(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00章 備戰(二)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99章 備戰(一)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06章 接頭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94章 撤兵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8章 軍備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09章 進京(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42章 海警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61章 破局(上)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3章 雙截棍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27章 煙雨杭州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84章 襲擊(上)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66章 雨戰(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