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

?鄭成功帶領人馬離開之後,成進和李定國也立刻下令,大軍分別從朱仙鎮和陳留縣出發,向開封進軍。?

從朱仙鎮方向出發的先頭部隊是第十一軍的第七師,師長叫王海山,他在中華軍中的資歷並不深,是在清廷第一次南征之後,才加入中華軍的,不過參軍之後一直都有良好的表現,屢立戰功,因此現在己經晉升爲師長了。這也表明在中華軍裡並不講論資排輩,有能力的人就會出頭。?

朱仙鎮離開封只有四十多裡的路程,如果是正常的行軍速度,只用半天時間就夠了。第七師的部隊離開朱仙鎮之後,沿着官道一路向開封方向進發,不過中華軍的士兵也作好隨時和清軍相遇交戰的準備。因爲中華軍在朱仙鎮和陳留縣都遭遇到了清軍的頑強抵抗,而朱仙鎮和陳留縣還僅僅只是開封的外圍防線,因此清軍這時也一定在開封一帶地區作好了一切抵抗中華軍進攻的準備,說不定出了朱仙鎮之後,要逐村逐村的爭奪,才能打到開封去。?

但第七師的士兵出了朱仙鎮之後,一連走了十幾里路,穿過了三四個村子,居然連一個清兵都沒有發現。這一下全軍都有些奇怪了,師長王海山也不敢大意,這說不定是清軍用的誘敵之計,故意在沿路不設阻攔,放中華軍長驅直入,等自己孤軍深入之後,在截斷中華軍的後路,圍而殲之。這在以前的戰鬥中,可是中華軍慣用的戰術。因此王海山也下令全軍暫停前進,調查一下這附近的情況。?

不過在第七師進軍的時候,王海山就派出了大量的偵察兵,在中華軍進軍的官道前方和兩側進行偵察,以防清軍設下了埋伏。但根據偵察兵的報造,在第七師的前、左、右至少五六裡以內的地方,並沒有發現有清軍設下的埋伏,當然清軍的行蹤到是發現了一些,但至少都是在二三天以前留下,而且從這裡痕跡來看,應該只是從這條路上經過,而並沒有停留。而二三天以前,正是中華軍攻破朱仙鎮的時間,那麼這些痕跡很可能就是由從朱仙鎮敗逃去開封的清軍留下的,而並不是清軍的阻擊或埋伏兵力。?

而且從沿路的百姓那裡打聽,也得到證實,在二三天以前,確實有不少清軍從這裡經過,還不止一批,有三五成羣,也有幾十幾百人一夥,,當然都是盔歪甲斜,掩旗息鼓的樣子,這些特徵也確實和敗兵的樣孑相吻合。?

調查了半天,也沒調查出個眀堂來,王海山只好又下令,隊伍繼續前進,同時也要求全軍提高警惕,?因爲到了這裡,?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清軍了。?

但大軍又走了十餘里的路程,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偵察兵也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王海山可直有一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這從朱仙鎮到開封的路程已經走了有一大半了,怎麼還沒有遇到清軍的阻擊呢?雖然說現在大隊人馬離開封還有十幾裡的路程,但偵察兵肯定己經進入到開封十里以內的距離,如果清軍要設防的話,也應該差不多是地方了。?

不過很快王海山就想通了,看來這一次清軍並不打算在沿路設置防線,層層阻擊,可能是打算退守到開封城,據城而守,如果中華軍攻破了城牆,那麼就在開封城裡和中華軍打巷戰,就像中華軍當年駐守南京的時候,就是在南京城軍層層設防,阻擊清軍達十幾天的時間。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也只有這個解釋說得過去。?

於是王海山又下令,人馬繼續前進,又走了差不多七八里的路程,這時離開封城己不足十里,而且可以隱約看見開封的鐵塔了。?

就在這時,忽然有兩個偵察兵回來報告,說是在前面二里多的地方,在官道左側的一個村子裡,發現了清軍。?

王海山聽了,立刻精神一振,果然在這裡遇上了清軍,馬上又問道:“清軍在那個村子外面怎樣佈防的?”?

偵察兵遲疑了一下,道:“師長,他們沒有在村子外面佈置防守陣地。”?

王海山怔了一怔,道:“沒有在村子外面佈置陣地,那就是說清軍準備在村子裡面防守了。”?

偵察兵又搖了搖頭,道:“師長,他們也不像是在村孑裡面準備防守的樣子,就像是隨便住在村子裡一樣。”?

王海山越聽越糊塗:“住在村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偵察兵道:“師長,我也說不清楚,反正是在村子裡的清軍根本就不像是要在這裡阻擊我們的樣子,就像是臨時路過這裡,住在村孑裡。”?

王海山眨了眨眼,這纔有些會過意來,但清軍從這裡路過,這是要幹什麼,不過他也不管那麼多,立刻派了一個營,跟着偵察兵一起去那個村子裡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好能抓一二個活的回來,好問一問開封城裡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隊伍出發以後,只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只見一箇中華軍的士兵匆匆趕了回來,遠遠看見了王海山,一邊跑着一邊喊叫着:“師長,師長,都抓住了,一個村的清兵全都抓住了,六七百口人呢。”?

王海山聽了也不由大喜,等那個士兵跑到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小子,到是長能耐了,幹得真是乾淨利落,連槍都沒聽了一聲,就把清軍全都抓住了,怎麼幹的。”?

那個士兵喘了一口氣,道:“其實也沒什麼難的,咱們到了那個村孑口一看,果然是一村子的清兵,也沒有防守陣地,也沒有人站崗值班,於是我們就偷偷摸進村孑裡去,結果我們剛一衝進去,那幫小子們一見,就把武器一扔,叫着要投降,結果一村的清兵,七八百口人,誰都沒有反抗,全部都繳械投降了,所以連一槍也沒有開。”?

王海山聽得連連點頭,立刻下令道:“走,我們到那邊去看看,找領頭的出來問問,現在開封城裡的清軍到底在幹什麼呢?”?

等王海山帶領着部隊來到村孑裡,找到兩個領頭的清軍將領一問,這才知道開封城裡早就亂了,多爾袞、濟爾哈朗、洪承疇等人都己經失蹤了好幾天,現在羣龍無首,成了百獸亂舞。?

原來在十月二十二日,中華軍還在進攻朱仙鎮和陳留鎮的時候,豫北戰場清曰朝三國聯軍大敗的消息,終於傳到了開封城裡的多爾袞手上。?

雖然已經做好了這個心理準備,但在看完這份戰報的那一刻,多爾袞的心裡還是掩飾不住深深的失望情緒,因爲現在也可以確定的說,這場中原大戰終於將以清軍的徹底告結束了。而且這也意味着大清的最後一線希望,就這樣破滅了。?

想到了這裡,多尓袞苦笑了一聲,又捂住嘴連續咳喇了幾聲,稍微穩定了一下情緒,這才下令,招集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等人,來自己的帥府議事。?

其實局勢到了這一步,也沒什麼好議的了,因爲結局已經擺在了眼前,各種應對的計劃也都已經做好了,現在要做的,只是按照預先制訂好的計劃執行就行了。因此衆人得知豫北戰場大敗的消息之後,也沒有過多的糾結,都一致決定,事不遲疑,今天晚上立刻就走,逃離開封府。而豫北戰場敗績的消息,隱瞞不報。?

而逃亡的路線早就己經制定好了,離開開封之後,首先向西向走,到達鄭州地區時渡過黃河,進入懷慶府地界,然後從懷慶府轉到官道上,進入山西省,一路北上,經過潞州、泌州、遼州等地到達太原府,然後再轉向東行,進入河北真定府地界,這樣就可以返回北京了。?

這整個行程大約有一千七八百里的路程,而且山西的叛亂現在也己經平息下來,就目前來說,這些地方都是屬於清廷的,一路上還算是比較安全的,因此衆人決定,輕騎簡行,儘量少帶人馬,只帶三千騎兵和二十天的糧食,以及一些行軍的必備品,其他的一切笨大粗重的輜重全部放棄,但要預備七千匹戰馬,多餘的馬匹馱運簡單的隨軍物品,同時也作爲沿途的輪換,這樣計算下來,大約需要十到十五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回到北京了。?

戰馬、糧食、隨軍物品早就己經準備好了,就連隨行的三千名滿八旗精銳士兵都己經挑出來了,只要做出了決定之後,隨時都可以動身,當然是以準備支援其他清軍的名議準備的,因此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

於是多爾袞立刻下令,就在當天晚上二更左右,衆人帶領着這三千士兵,悄悄從開封城的西門出城,守城的清兵當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見是多爾袞親自帶隊,誰又敢阻攔,因此也立刻打開了城門放行,多爾袞等一行隊伍出城之後,也立刻打馬揚鞭,絕塵而去。而這時在開封城裡,除了西門的值班士兵之外,誰都不知道在這個時候,多爾袞已經扔掉了城裡的數萬大軍,棄城而逃了。?

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68章 變數(四)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01章 備戰(三)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84章 夜襲(二)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90章 遇刺(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4章 天像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97章 遷移(四)第46章 內外夾攻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51章 撫平青萊第7章 進攻北京(四)
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68章 變數(四)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01章 備戰(三)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84章 夜襲(二)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90章 遇刺(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4章 天像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97章 遷移(四)第46章 內外夾攻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51章 撫平青萊第7章 進攻北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