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

這時清軍在湖北地區的主將是多羅貝勒勒克德渾部將還有貝子尚善梅勒額真珠瑪喇、瓦爾喀珠瑪喇、泰什哈、漢軍馬光輝、海爾圖懷順王耿精忠等人總兵力約有五萬多人清軍在湖北的駐守主要是集中在荊州府、承天府、德安府三地勒克德渾派遣尚善、馬光輝領一萬五千人馬駐守德安府;珠瑪喇、海爾圖領一萬五千人馬駐守荊州府;勒克徳渾率領其他諸將坐鎮承天府兩面接應耿精忠退守南陽

這一次商家軍對湖北的進攻十分猛烈兵力達八萬之衆分兵三路也讓勒克徳渾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清軍做爲防守的一方兵力並不算少但要防禦的地區太廣而商家軍又善於運動圍點打援因此也頗有些顧此失彼之感而更讓勒克徳渾頭疼的是現在清軍不僅兵力不足而且士氣也非常低落這纔是最致命的

在洪承疇接旨北返的時侯到也曾經告訴過勒克德渾湖北不可力守如果商家軍真的出動大軍來進攻湖北可以放棄鄂中地區退守鄂西北盡力守住襄陽府不僅可以保住中原和關中的要路同時也能保持對湖北地區的壓力在現階段來說是清軍最好的選擇

而勒克德渾也有這種打算畢竟現在清軍的諸將都在認真學習商毅的用兵原則對“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失” 這句話都頗有些心得商毅的“南京是個大包袱”的理論也戍爲清軍的最好論證

但就在這時濟爾哈朗率命南下督師的消息也送到了承天府雖然濟爾哈朗人還沒有到但己經傳令江北各地一定要嚴守城池抵抗商家軍的進攻寸土不讓

濟爾哈朗雖然沒有和商家軍交過手但也知道自己這次奉命南下督師確實就是被架在火上烤但現在也是被逼得沒有辦法也只能硬着頭皮南下只希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守住現在的地區那怕是丟一部份只要是能保住大部份也算是成功的因此才下令各地嚴守地方

在這種情況下勒克德渾也無法執行放棄鄂中固守襄陽的戰略只好這麼分兵各地拒守商家軍的進攻不過清軍的主要兵力都用來駐守州府治所其他的州縣基本也都放棄了

商家軍的各路人馬進攻得十分順利首先第三軍派來支援湖北的十五師攻入施州衛相繼續攻取了施南宣撫司施州衛各地的土司都紛紛投降兵鋒己經駐紮在五鋒旱逼近了荊州府而從黃州出擊的第六軍在攻取了孝感之後又進取雲夢向徳安府發動進攻

而李定國也率軍從漢陽府出擊沿漢水西進佔領了潛江、景陵(即今湖北天門市)兩縣

潛江、景陵兩縣都是位於漢水中游隔河相望北望承天西逼荊州、東連漢陽遏斷漢水是湖北省內的拆衝之地而就在這時忠貞營也再次派劉芳亮、袁宗第二人來到武昌表示願意接受商毅開出的條件歸順商家軍

原來劉芳亮、袁宗第、堵胤錫回到忠貞營之後向李過、高一功等人轉述了談判的經過以及商毅開出的條件李過、高一功也招集衆人商議衆人對商毅列出的條件當然並不滿意許多人當時就反對這麼投降商毅但劉芳亮、袁宗第把李巖的那一番話又說了一遍之後反對的聲音也大大減少了

現在的忠貞營確實離流寇只有一步之遙但問題是忠貞營的諸將畢竟都是打進了北京成過事做過官也見過大世面的人了讓他們再去當流寇也都不甘心而且諸將也都知道這年頭流寇這碗飯也不好吃了因爲對手可不再是**無能的明軍而是清廷和商家軍一個比一個難對付另外忠貞營本來就是乾造反的出身對李巖所說的商毅將會建立新朝到不排斥相反還十分贊同如果現在開始跟着未來的皇帝混也不錯因此也有不少人真的動了心

但李過和高一功卻還有些猶豫因爲現在他們兩人是忠貞營的一二號人物如果接授商毅的條件歸順損失最大的是他們兩人 對其他人來說 反到是沒什麼但就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忠貞營也沒有什麼和商毅討價還價的條件

於是李過又找堵胤錫商議其實這時堵胤錫心裡也有些矛盾 從心裡來說他是希望忠貞營能夠投靠永曆朝廷但堵胤錫也十分清楚忠貞營對何騰蛟己經不信任了恐怕很難說動他們因此當初才建議忠貞營歸順商毅而堵胤錫在武昌轉了幾天一方面見武昌城裡秩序井然百姓各安生業軍民和諧相處確實說明商毅不僅會打仗治理地方也同樣出色

但在另外一方面堵胤錫也發現商家軍對明朝也之字不提相反在百姓中間極力樹立商毅的形樣而且武昌城裡的百姓己經對明朝沒有任何留戀同時他也知道商毅爲了爭奪湖南己經與何騰蛟大打出手將何騰蛟打得大敗這些情況都說明商毅現在己經不是在爲明朝的復興而戰而是爲了實現個人的野心但堵胤錫也十分了解南方的幾個明藩朝廷基本都是皇帝不思進取大臣爭權奪利武將飛揚拔扈沒有一個靠得住全部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如果想要擊敗清軍恢復漢族的天大還非得依靠商家軍不可

在這種情況下諸胤錫對是否投靠商毅也有些猶豫不定李過來問他的時候堵胤錫也半響無言但過了好一會兒堵胤錫終於還是實言相告現在能抵抗清軍的只有商家軍

但李過當然沒有堵胤錫那麼多想法就這一句話也足以讓他做出決定來另外高夫人收到紅娘子的信之後也勸李過爲了這七八萬人着想也應該歸順商家軍因此李過也決定下來又派劉芳亮和袁宗笫去武昌向李巖表達了願意接受條件歸順商毅

得到了兩人的答覆之後李巖也十分高興同時也告訴兩人商家軍己經發動收復湖北的戰鬥要求忠貞營立刻出兵協助商家軍戰鬥等收復了湖北之後再辦理其他的歸順整編軍隊安置家屬等事宜又告戒兩人即然歸順了商家軍那麼就在這一戰中好好表現

劉芳亮和袁宗笫略一商議也決定甴劉芳亮留下來隨商家軍一起出戰而袁宗第立刻返回忠貞營讓李過出兵進取荊州隨軍的糧食由商家軍供應並且送給忠貞營糧食三千石做爲安家之用另外提供給他們精製盔甲五千套刀槍武器一萬件在荊州城下交付

現在忠貞營的糧食十分缺乏大半的人每天都只能分到二三兩粗糧然後靠野萊、野果度曰這批糧食雖然不多但卻是救急因此兩人也大爲感動袁宗第立刻趕回去送信而劉芳亮被李巖送到漢陽府在李定國的帳前聽用

這時商家軍雖然佔領了不少地方但並沒有消滅多少清軍而且清軍的主力依然躲在各個大城裡不出來商家軍想吸引清軍出戰在野外殲滅清軍的目地並沒有達到但商家軍己經等不及了因此李定國也決定出兵首先攻取荊州而這時劉芳亮來到漢陽表示忠貞營己經談好了歸降的條件自己來幫助李定國作戰

李定國也十分高興立刻下令自己帶第八軍駐守潛江、景陵遏制承天府的清軍甴李牟帶領第七軍繼續向西和忠貞營合兵攻取荊州劉芳亮隨李牟出兵另外又命第三軍的十五師也馬上出擊到荊州城下匯合同時又命長江艦隊沿江前進帶着糧食物資彈藥等物從水路支援

袁宗第回到忠貞營向李過報告了經過李過也十分高興有了這三千石糧食在大軍出動之後也足夠供應營地裡的其他人二十天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而盔甲、武器也都是現在忠貞營所缺的而且在未出兵之前商家軍就給糧給盔甲武器也證明商毅確實說到做到與何騰蛟之流完全不一樣看來跟着商毅走這一步到是沒有選錯

於是李過和高一功也立刻聚集人馬選出了二萬比較精銳的士兵準備出擊和商家軍合兵進攻荊州而忠貞營的主要將領和堵胤錫也都息數出戰

李過和高一功帶領着大軍沿江東進一直到達鬆滋縣而這時李牟帶着第七軍也到達了離荊州城只有二十里的沙頭市同時十五師到達了公安三路人馬對荊州形成夾擊之勢

李牟也將李巖承諾的糧食、武器、盔曱交付給忠貞營李過收下之後先拔出兩千人馬將糧食送回大營盔甲武器留在軍中分發給士兵使用然後率軍渡過長江抵達荊州城下和商家軍合兵

()

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84章 四徵湖北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91章 逼宮第80章 佈置(一)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51章 調兵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6章 皇室私密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章 喜迅(上)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3章 趕集(上)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400章 國事(三)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43章 提案(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8章 許婚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85章 地雷陣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71章 不解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81章 佈置(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15章 反擊(三)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65章 出兵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86章 人材(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77章 名士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09章 進京(下)
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84章 四徵湖北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91章 逼宮第80章 佈置(一)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51章 調兵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6章 皇室私密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章 喜迅(上)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3章 趕集(上)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400章 國事(三)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43章 提案(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8章 許婚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85章 地雷陣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71章 不解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81章 佈置(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15章 反擊(三)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65章 出兵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86章 人材(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77章 名士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09章 進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