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規剗未來

商毅現在可沒功夫去管朝廷怎樣應付李自成,收復了杭州之後,商毅立刻分兵出擊,陸繼收復浙江其他的失地。因爲這時其他各地的叛軍也以經分崩瓦解,因此商家軍一路進軍,都是勢如破竹,有些地方的殘餘叛軍,不是作鳥獸散就足開關投降,並不費力就連繼收復了嘉興府、湖州府、紹興府和寧波府等地。還有金華府和嚴州府則是由當地鄉紳帶領,自行反正,商毅也沒有派兵過去。整個浙江叛亂,也全告結束。

其中收復寧波府的羅遠斌還發回來一份報告,說位於寧波府象山縣的昌國衛屬下的五個所居然沒有投降叛軍從亂,而且在叛軍作亂的這段時間裡,一直守衛着象山地區,並沒有被叛軍攻佔。

商毅見報之後,也不禁對昌國衛大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衛所還能夠守衛住地方,確實是不容易。也說明這個衛的指揮使一點有些本事。另外商毅還知道,昌國衛是一個海防衛,應該有一些戰船水兵,即然是在浙江立足,商毅早就有建立一支海軍的計劃,因此也打算在最近到昌國衛去視查一下。

因爲現在朝廷還沒有給商毅收復的地方派下州府的地方官員,因此所有收復的地方暫時都由商家軍接管,當然商毅也知道,大明朝廷早己經被李自成弄得焦頭爛額了,現在那還顧得這些事情,那麼現在自己以經在實際佔領了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紹興府、寧波府五處州府。由於商家軍的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因此所倒之處,也受當地百姓居民的一致稱讚,地方秩序也都很快穩定下來。

商毅也正式派人到山東青州,讓葉瑤瑱組織帶領留守在穆陵關裡,自己手下的一應行政管理人員,全部都趕到杭州來,準備全面接手,浙江等地的管理事務。不過還是留下一團和其他預備隊在穆陵關駐守。當然要等到他們趕到杭州來,至少也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在這段時間裡,自己有必要先做好一個未來的規剗,同時也要做一些相應的淮備工作。

其實早在山東的時俟,商毅對於未來,一直都在不少想法,只是在沒有確定一塊俱體的根據地時,都只能是一些零散的片斷,不成系統。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未來的發展計劃。

因此在連續幾個晚上,商毅都在認真的思考着未來。同時也鋪下紙筆,做好了各種記錄和一些突發的構想。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明朝的滅亡基本上己經是鐵板釘釘的事情,而且俱體時間估計也不會和另一時空裡有多大的變化,那麼吳三桂的倒戈和清軍入關,也應該會如期發生,而南明福王政權的建立,也不會有所改變,當然,如果歷史出現一些偏差,也不是不可能,但這些都是不可預料的事情,因此商毅對未來兩年的計劃,都是依據這些歷史發展而制定。等出現偏差之後,再作調整。

首先要確定的是,自己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究竟是建立一個自己的王朝,還是扶助一個可以扶助眀室皇帝,或者是割據一方,事實上這連商毅自己都還不清楚。這主要是因爲前一段時間立足尚未穩,也來不及思考這個問題,但現在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了。

在商毅看來,當然能夠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大一統王朝當然是最好,但這個目標也未免太過宏大而遙遠,而且其中還不知會有多少變化,最多是能當最終目標,而不是眼下的方向。而扶助一個明室皇帝顯然也是不可能。因爲商毅對中國古代的帝王十分清楚,都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主,好一點遇到宋太祖那樣,來個杯酒釋兵權,算是運氣好了。如果倒黴,撞上了朱元璋那種貨,只怕是死路一條。“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這十八個字,以經總結得夠精避了。商毅可不想落得這樣的結果。

因此商毅最後在紙上寫下:在清軍入關之後的一定時間內,可以依附於明室,或者和某個明室的皇帝合作,而且在名議上可以保持臣屬關糸,一同對抗清軍,但始終要保持自己集團的獨立性,始終掌握一支屬於自己集團的軍隊和地盤,並且不受其他勢力的影響和支配的情況下,擴大自己集團的勢力範圍,注意擴大自己集團的影響力,等一切客觀條件成熟之後,不排除建立自己的王朝。

劃上句號之後,商毅又看了兩遍,再後面又加上:在抗擊清軍的戰鬥中,始終注意保持自己集團開明、公證、清廉、效率、親民、紀律的形像,儘量不參與黨爭,不參與明室的皇帝的內鬥,首先以中下層百姓爲主要爭取對像;其次是抓住沿海地區的商人,手工業者,和了解海外世界的開明人士;併力爭得到傳統學者中,思想較爲開明者的支持。

寫完之後,商毅這才覺得十分滿意。中國始終還是一個農業國,沒有廣大農民的支持,什麼事情都不可能做好。而商人,手工業者,和了解海外和世界的人士代表着這個時代的生產力的發現方向,當然不能放過。只有傳統學者其實是商毅最煩的一類人,除了像王夫之這類少數的開明者之外,其他的大多數人自視甚高,實際卻沒多大本事,還以毎毎以道德者自居。反正商毅也看透了,如果真是思想開明,到時候自然會分辯出誰優誰劣,如果抱定了爲明室盡忠,自己也不想多費力氣,至於其他屬牆頭草的,就更不用管了,只要自己的勢成,當然就會趨之若鶩一樣倒向自己。

那麼這一段文字,將做爲自己在未來幾年內的行動準則了。

總則確定下來之後,商毅又換了一張紙,開始制定俱體的計劃。

按歷史的進程,明年也就是祟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中旬左右,李自成將攻入北京,滅亡大明朝;四月底吳三桂引淸軍入關,李自成撤離北京;五月南明福王政權建立;六月淸軍開始攻佔河北、山西、山東等北方地區。然後一直到第二年二三月間,纔開始揮兵南下,於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攻破南京,滅亡南明福王政權。也就是說,留給商毅的準備時間,大體就是今年剩下的這兩個多月和明年一年的時間。

因此商毅首先在紙上寫下了三個時間點,今年、祟禎十七年六月、崇禎十七年十二月三個時間點。那麼大體的準備工作,將分爲這三個階段完成。同時在毎個階段,又分爲軍事和內政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在今年結束之前,軍事上要進一步擴充軍隊,現在商家軍有五個正式團,兩個特種營,另外在山東和浙江地區還新編制了九個新營,可以算爲兩個團,還有相當一部份預備軍。

那麼在最後兩個多月裡,要將全軍擴大到八到九個正式團,適當可以編一二個師,兩個特種營,也都要升級爲正式團的編制。而擴制兵力的來源,主要還是預備軍、輔軍和原明朝的官軍中選拔。另外可以根據昌國衛的俱體情況,開始籌備組建海軍。

同時在杭州地區建立起兵工廠,實行所有武器自產化。並可以開始考慮造船項目。

在內政上,要穩定對目前所佔的五個府的統制,建立以杭州爲核心,基本建全的行政機構。並且開始尋找可以増加自己財政收入的途徑。

在第二階段。全軍將正式組建師的編制,計劃組建四到五個師的兵力。在山東戰區的軍事重心由穆陵關轉移到登州,居民、兵工廠、作坊全都搬遷到登州。而穆陵關將作爲一個粹軍事要塞,可以設立一個獨立團守衛。登州保證有一個師的兵力駐守。

在抵抗清軍戰鬥的山東戰區,將以登州爲核心,穆陵關爲輔助,注意聯合山東地區的其他義軍、明軍共同對抗淸軍。並在自願的基礎上,努力收編他們,擴大自已的力量。

而在浙江一線,各兵工廠都要開始運作,達到月產火炮四十至五十門,火槍五百至六百的水平。同時海軍開始正式成軍,造船計劃開始施行,並建立登州與杭州的海上連繫路線,保障山東一線的後勤供應。

內政方面,在浙江建立穩固的統治,可以適當擴展到周邊地區,並且開始進行清仗土地,打擊豪強勢力,爭取得到農民的支持。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在一二個村莊試點,開始着手建立農村基層管理基礎。

開避幾條增加財政收入的途徑,可以適當建立海外貿易,並加強戰略物資的儲備。建立學校,陪養人材。

在第三階段。全軍將組建六到八個師的兵力。在山東地區將保持二到三個師的兵力,並立足於山東登州,並分佈形響萊州、青州等地區,形成山東抗淸的鬥爭區域。

而在浙江一線,並且根據當時的南明朝廷情況,做好迎戰淸軍南下的準備,海軍形成初步的戰鬥力,可以實行近海的遠航作戰能力,不僅要保障山東一線的後勤供應,而且還可以適當主動出擊,支援山東的戰鬥。

各兵工廠達到月產火炮一百門以上,火槍一千支以上的水平,以達到戰爭的需要。

wωw .тt kán .C〇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可以開始考慮,佔領臺彎的計劃。

內政方面,進一步加強第二階段的結果。爲淸軍南下作好各種物資儲備準備。

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46章 制度(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63章 破局(三)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34章 收尾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77章 名士第80章 洋人(上)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80章 報紙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2章 荒鎮怪客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88章 交易(上)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03章 完婚(一)第33章 餘波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381章 喜迅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79章 桂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4章 南京使臣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7章 名士第307章 民意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
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46章 制度(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63章 破局(三)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34章 收尾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77章 名士第80章 洋人(上)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80章 報紙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2章 荒鎮怪客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88章 交易(上)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03章 完婚(一)第33章 餘波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381章 喜迅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79章 桂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4章 南京使臣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7章 名士第307章 民意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