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錦衣衛(下)

錦衣衛的名字即使是在三百多年以後, 也是大大有名的, 更是武俠小說和古裝影視劇中的常客。

既然穿越到這個時代,商毅自然也對錦衣衛做了一番全面詳細的研究:錦衣衛的全名爲“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和後來的東廠、西廠一樣,都是明朝的特務機構,合稱爲“廠衛”。

錦衣衛分有南北兩個鎮撫司:南鎮撫司主管一般衛、所部隊人員的犯罪偵查、審訊、判決、情報以及軍事武器之研發事項,等同後世之憲兵隊、軍事法院、軍事檢查署以及軍備局的結合體。而北鎮撫司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員秘密監視、肅反肅貪,獨立偵訊、逮捕、判決、關押拘禁(詔獄)以及反間諜事項。類似於後世美國國家安全局、聯邦調查局、香港廉政公署的綜合體。

一般來說,北鎮撫司的權力要大於南鎮撫司,因爲北鎮撫司有專理詔獄的權力,可以不經三法司授權,直接聽命於皇帝取旨行事,並在獄成之後,甚致可以不通過錦衣衛指揮使,直接專達皇帝。而且就是在錦衣衛中,官不掌詔獄者,亦不得干預其事。同時北鎮撫司也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朝鮮萬曆之戰中,就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保證了明軍的勝利。

後世對錦衣衛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譭譽參半。因爲錦衣衛擁有相當的特權,無形中也令他們有資本可以胡作非爲、而又得到了皇權的庇護,不會被追究責任,造成了社會的動盪和朝廷的混亂,以及當時人們對錦衣衛的恐懼。在後世甚致有人說明朝不是亡於流寇,而實是亡於廠衛。因此總體來說,錦衣衛還是毀多於譽,由其是在魏忠賢獨掌大權的時代,流傳着許多關於錦衣衛的恐怖傳說,雖然其中有相當一部份是東廠、西廠做的,但在一般人看來,廠衛實際是一體的。

而正因爲如此,到了崇禎時期,魏忠賢倒臺之後,在朝廷中要求取消錦衣衛的呼聲也越來越大,崇楨雖然並沒有取消錦衣衛,但也戒於魏忠賢的教訓,還是極大限制了錦衣衛的行爲權力,所以終崇楨一朝,錦衣衛也沒有鬧出什麼事來。不過因此也有人認爲,正因爲崇禎時期,錦衣衛權限大爲削弱,才使官員缺少了監督,導致官場腐敗變本加厲,也間接引起大明朝的滅亡。在後世,關於錦衣衛的功過得失,也引發過不少口水大戰。

商毅不想對錦衣衛進行多評價,但對他們還是敬而遠之爲好,由其是在自己還沒有成勢之前,更不想和錦衣衛扯上什麼關係,只是事情並不按他的想法發展,倒底還是遇上了錦衣衛。

不過抱着即來之則安之的心裡,商毅跟着來人,來到了這羣錦衣衛中間。

大概是因爲被穆陵軍所救的原因,這羣錦衣衛對商毅還比較客氣,沒有拿腔作勢,不過這也許和錦衣衛在崇禎時代並不得志有關。通報了各自的姓名和身份之後,商毅才發現,這批錦衣衛的來頭到不小。

帶頭的是同知沈揚,僉事劉知用、鎮撫趙從夫、周威,其餘還有千戶四人、百戶四人、總旗、小旗、力士、校尉等等。

商毅聽完他們的身份後,也嚇了一跳,他知道,錦衣衛官員設有指揮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從三品,僉事二人,正四品,鎮撫二人,從四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職尚有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等。下屬還有將軍、力士、校尉等職位。那麼這一次錦衣衛出動了一個二把手,一個三把手、兩個四把手,這個陣容可不算小了。

原來清軍破關南下以有五個多月的時間,在此期間,大明朝廷調集大量兵馬,設了昌平、保定二總督,寧遠、永平、順天、保定、密雲、天津六巡撫,寧遠、山海、中協、西協、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總兵,號稱兵力三十九萬五千餘人,然而還是擋不清軍的鐵騎,任其如入無之境一般。

各路的明軍不但不敢與清軍交戰,在謊報戰功上,卻是人人都有一手,今天你報獲勝,明天我就報大捷,你說斬首三百,我就說殺敵一千。只是一開始還能報勝利,但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既然明軍老打勝仗,那爲啥清軍還不撤走,反而是繼續南下呢?

於是衆將的口鋒也就慢慢轉變了過來,雖然也報了一些敗績,但也要強調是因爲自己孤軍無援,寡不敵衆,仍然浴血奮戰,殺死多少多少敵軍,因見敵勢衆大,放才暫時避開一時。還有的人更絕,說什麼與敵奮戰十數仗,我亦未勝、敵亦未敗等等。

崇禎也做了十幾年的皇帝,那還不明白衆將的這些套路,心裡自然是又氣又急,差一點就要殺幾個立威,但就在這時,曾化龍將商毅第一次穆陵關勝利的大捷報到了北京。看到了這份久違的捷報,崇禎也不禁是又驚又喜,和過去那些冒功的捷報有所不同,這份捷報十分詳細,不僅把戰鬥過程描寫的十分清楚,連所殺的那些身份清兵,都寫得十分淸楚,到不像是假冒戰功。

但取得勝利的這個商毅是何許人也,崇禎可是一點印像也沒有,於是去問文武百官,雖然捷報說商毅是穆陵關千總,但也沒有一個官員說得出這個人的來歷,又去查檔案,還是一無所獲,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這個人是剛剛被提拔起來的,人事檔案還沒有送到北京來。

因此崇禎不禁又犯了嘀咕,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千總,能夠有這麼大的本事,一戰就斬首九百餘名清兵,而且還詳細說明了所殺的淸兵身份,這可能嗎?會不會是曾化龍爲了請功邀賞,而假報勝績呢?這個商毅會不會是曾化龍佈下的一個託,朝廷信了自然好,曾化龍有領導指揮之功,而朝廷不信,可以把假冒戰功之名推到商毅頭上,曾化龍最多也只有一個失察之罪。

崇禎本來就是一個性格多疑的人,因此越想也越覺得有可能,但從內心深外來說,祟禎又希望這份捷報是真的,朝廷可以經許久沒有取得這樣的大勝了,也太需要一場大勝乁,如果這份捷報是真的,可以大大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啊。

因此崇禎就在這樣糾纏矛盾的心情中想了一夜,終於決定,派出得力人手,到山東去一趟,看一看這個商毅是何許人也,這次大捷是真是假,同時還打探一下,目前的戰況怎麼樣了。雖然崇禎不想重用錦衣衛,但這件事情還只有錦衣衛才能辦好,也只好出動錦衣衛,。

而現任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接到這個任務之後,也不禁大喜過望,因爲崇禎繼位之後,戒於先朝的教訓,而且在大臣們的壓力下,對錦衣衛的行爲權力一直加以限制,錦衣衛的風光也大大不如以前,現在好不容易接到了一個重要的差事,自然要賣力表現一番,說不定做得皇上高了興,又重新信任使用錦衣衛起來,那麼自己的好日孑也就又來了。

因此駱養性也派出了精兵強將,幾乎把整個北鎮撫司都搬空了,把得力的人手全都派了出來,共計出動了五十三人。

衆人分作幾批,從北京出發趕往山東,沿路上到也打聽到了不少情況,但或許是久疏戰陣的緣故,進入山東濟南府境內,在打探清軍的虛實時候,被清軍發現,結果一路追擊,從濟南一直逃到了青州府,也一直沒有甩開清軍的追擊。人數也損失了大半,走到臨朐縣附近的時候,又被清軍咬住了,這一下再也擺晚不掉,如果不是遇到了穆陵軍,只怕就全軍覆沒了,儘管如此,現在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

不過能在這種時刻見到商毅,沈揚等人還是十分高興的,而且見剛纔商毅領軍毫不費力就消滅了追擊自己的清兵,這份戰鬥力放眼整個大明,也不多見,因此看來他的那份報捷到是真有可能是真的了。

不過打了一仗,也耽誤了不少時間,商毅估計就是趕到臨朐關前,只怕也天黑了,因此也就下令,就地紮營,休息一夜之後再出發。

就在當天晚上,商毅在軍營裡設宴招待沈揚一行人。雖說商毅對錦衣衛並沒有多少好感,但即然遇上了,還是要儘量和他們搞好關係,每人送份禮自然也是免不了的,只是不要太過分,這裡面的利害關係商毅還是明白的,不過要是這羣人蹬鼻子上臉,獅子大開口,拿自己當搖錢樹,那可就對不起,反正就是二十七個人,全給幹掉算了,正好現在清軍都在,全完可以推到清軍身上去,誰也沒法對質。

不過沈揚等一行人對商毅和穆陵軍衆將的態度十分客氣,雖然論官職,錦衣衛同知是從三品,而千總還沒有固定品級,沈揚可比商毅大得多,但他卻絲毫沒有擺出什麼官架子來。這讓商毅也不禁懷疑,這幫傢伙真的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嗎?

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0章 淸廷聯盟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5章 強盜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6章 南京風雲(二)山東戰役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46章 制度(上)第17章 行軍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02章 備戰(四)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08章 進京(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66章 建設(上)第185章 襲擊(下)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399章 國事(二)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93章 合圍(四)第332章 對持(一)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14章 優勢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67章 雨戰(三)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7章 夜襲(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19章 海盜(三)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278章 回航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34章 收尾第288章 計劃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48章 新政(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307章 民意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
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0章 淸廷聯盟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5章 強盜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6章 南京風雲(二)山東戰役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46章 制度(上)第17章 行軍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02章 備戰(四)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08章 進京(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66章 建設(上)第185章 襲擊(下)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399章 國事(二)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93章 合圍(四)第332章 對持(一)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14章 優勢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67章 雨戰(三)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7章 夜襲(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19章 海盜(三)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278章 回航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34章 收尾第288章 計劃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48章 新政(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307章 民意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