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火船(三)

清軍的火船將商家軍的先鋒船隊衝亂之後,繼續順着江水,向商家軍後面的三支艦隊逼進了過去。

清軍一共出動了五十多組連環船,己經點燃的超過了四十組,而先鋒艦隊的大部份戰船都被清軍的火船撞上,蔓延上了火焰,燃燒起來,只有四五條船依靠着出色的操船技術,加上一點運氣,才避開了火船的襲擊。而且就這樣,還有一曖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船因爲躲避火船,結果在靠近江灘邊的地方擱淺了。

而這火船撞上的其他戰船中,有一部份雖然蔓延上火勢,但卻及時擺脫了火船,一面向安全的地方撤離,一面撲打着船上的大火。但至少有十餘艘戰船或者因爲被火船纏住,或者因爲火勢太大,而無法撲救,同時因爲火勢一直蔓延到甲板下,火藥倉裡,引發了一連串大爆炸,船上倖存的士兵也只能棄船跳江逃亡。

不過有一些火船在燃燒之後,鐵鎖斷裂,分散開來,也有一部份火船遭到商家軍戰船的近距離炮擊,或者是受爆爛的衝擊,被打得散了架,但因爲都是木質結果,因此還能夠一邊燃燒着一邊在江面上飄浮,並且順着江流,向下遊飄流。不少火船衝過了先鋒艦隊之後,立刻就順着江流,直奔後面的船隊而去。

商家軍後面的三支船隊和先鋒船隊的距離並不遠,幾乎沒有多少時間做出反擊,就和火船迎頭相遇。面對着這樣大面積大範圍的火船進攻,除了躲閃和撤退之後,基本上沒有別的辦法,因爲火船並不害怕受到攻擊。如果是在大海上,還可以利用海面的無限寬度,充分散開,以躲避火船,但在長江裡,迴旋的空間實在有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黃震也只能下令,各船暫時撤退,先躲開火船再說。

而在商家軍的後隊中,只有少數前列的戰船因爲沒有轉向的時間,只能迎着火船而上,在火船陣裡來回的穿棱變向躲閃,再來慢慢尋找轉向的時機,而後面的絕大多數多戰船都立刻選擇了調頭、撤退。

但也不是每一艘船都能選擇好轉向的時機,或者說也不容他們有充足的時機來從容轉向,有時候只能冒一冒險了,因此在調頭的過程中,又有不少戰船被火船撞上,纏住,結果被火勢蔓延燃燒了起來。就連黃震乘坐的旗艦天權號,也在轉向的時候,被火船撞了兩下。好在是天權號的體形龐大,而且撞上天權號的,並不是連環船,才極時擺脫,沒有被火船纏住。終於調轉過頭來,向下遊退去。

而在江面上幾乎佈滿了燃燒着得戰船,殘骸、以及碎裂的板塊,燒燋了的,還在冒着濃厚的煙霧,星星點點,不計其數。還有無數棄船跳江的士兵,在洶涌的江水中奮力掙扎着。

幸好是天威號向清軍的後續船隊發動的衝鋒,以一己之力,把清軍後續的百餘戰船攪得一團混亂,在無意之間,延緩清軍後續船隊跟進上來的速度,也爲商家軍的其他穿突過火船攻擊的其他戰船贏得一線寶貴的時間。

在天威號從清軍的後續船隊中殺了出來,開始向下遊撤退的過程中,有十佘艘商家軍的其他戰船都穿過了火船,正在準備調頭回撤。而何濱也立刻下令,向他們打出旗語,把這些戰船都聚隴過來,組成好編隊,大家一齊掩護撤退。因爲天威號是長江艦隊中僅有的兩艘巡洋艦之一,在另一艘巡洋艦天權號己經撤離的情況下,其他的戰船自然都是以天威號爲核心。

而且在艦隊撤退的過程中,還救起許多落水救生的士兵。只是有幾艘在江灘也擱淺的戰船,現在也沒空把它們都拉回到江中,何濱也只得下令讓這些戰船上的士兵棄船,乘坐救生船逃離。靠近江北岸的,可以先上岸躲避,因爲北岸是揚州府,這是商家軍的地盤,但長江南岸是鎮江府,因此靠南的士兵只能盡力向大船靠隴過來,跟着大船一起撤退。不過在棄船的時候,有幾艘船上的士兵還是點燃了火藥庫,將空船炸燬。

等清軍的戰船重新整好了隊形之後,商家軍的戰船,連同火船早己經跑遠了。因爲這時商家軍的戰船也是順水,清軍很難追上。而且火船現在也都燒得差不多了,再追下去,就進入了商家軍控制的長江段,如果商家軍再回頭進攻,恐怕也不好對付,因此洪承疇也沒有下令追趕。

不過剛纔商家軍一艘戰船就把清軍一百多艘戰船攪了一個天翻地覆,清軍都覺得臉上無光,因此也都有些提不起精神來。而洪承疇也都看在眼裡,也從座椅上站了起來,笑道:“各位看見沒有,商家軍的水軍己經被我們打敗了,逃走了,我們已經獲勝了。”

他身邊的一個家人洪保十分機靈,立刻接話道:“大帥南下第一戰,就大敗商家軍的水師,可喜可賀,此番南下督軍,進取浙江,掃平南方,也是指曰可待了。”

洪保這麼一說,洪承疇身邊的水軍統領劉夢蛟也趕忙道:“大帥神機秒算,大破商家軍的水師,我等都佩服之極。”

有一員將立刻振臂高呼道:“我們打蠃了。打贏了。”

其他的士兵們聽了,也都一起歡呼起來,雖然被天威號鬧了一個灰頭灰臉,但商家軍確實是敗走了,而且大多數清軍也都看見了,自己的火船確實給商家軍造成了很大的打擊,看來確實是勝利了,因此歡呼的人也越來越多,都在慶賀這一場水戰的勝利。

洪承疇這才下令,收拾戰場,準備收兵回南京,而在收拾戰場的時候,居然還找到了幾艘商家軍擱淺的戰船,其中還有兩艘是護衛艦,不知什麼原因,引線在中途熄滅了,結果沒有引爆成功,當然也就成了清軍的戰利品。

雖然護衛艦是商家軍海軍五級戰船中最小的一級,但在淸軍的戰船中,依然是龐然大物,有了這兩艘戰船,清軍的勝利也就更有說服力了,因此洪承疇也十分高興,帶領着船隊返回南京。

而在另一方,商家軍撤退之後,順着江流一直退到了常州府包港附近,這時火船大多都被燃燒殆盡,而且天威號也帶着一部份敗船趕上了大隊,這些戰船集中都是主力戰艦,雖然都有一些損傷,但並沒有大礙,一個月左右就能修好,因此黃震也頗覺有些安慰。於是下令就在江邊駐紮,然後計察損失。

這一戰商家軍一共被毀戰船三十四艘,包括七艘驅逐艦,十二艘護衛艦。另有二十一艘戰船需要大修,才能重新恢復戰鬥力,另外陣亡士兵七百二十七人,傷六百八十一人。總計損失的戰船達到全軍的六成左右,傷亡士兵接近全軍的四成。淸軍一共損失了戰船二百一十七艘,傷十二艘,陣亡士兵二百七十七人,傷二百二十六七。

儘管清軍損失的戰船數量是商家軍的數倍,但絕大部份都是三百料以下的小船,而且都是商船、貨船,本來就是在戰場上充當炮灰用的,遠不能和商家軍損失的專業戰船相比,另外在士兵的傷亡人數上,清軍也遠遠少於商家軍,而且商家軍也確實是在戰場上敗退的,因此也可以說這絕對是商家軍的海軍成立以來,遭遇到的首次一場敗戰。而且損失也相當損重,新組建長江艦隊幾乎損失了一半的戰鬥力。

因此長江艦隊的主將黃震,還有三名分艦隊的指揮官也無話可說,派人向商毅通報戰況,並且主動請罪。

由於水軍的敗陣,而且清軍的援軍也己經趕到,正在進攻丹陽縣的楊武丞也立刻撤軍,退回到常州府駐守。商家軍進攻鎮江府的意圖也落空了。

多鐸在鎮江駐軍之後,立刻就收到洪承疇傳來的水上大捷的戰報,也不禁欣喜異常,這也是清軍與商家軍作戰少有的重大勝利,而且還是淸軍最不擅長的水戰,就更是難能可貴了,看來洪承疇確實真有兩下子。

不過就在第二天,從另一條戰線的消息也傳到了鎮江,廣德州失守,清軍損失近萬人。兩線戰場上,商家軍和清軍都是一勝一負,從表面上看打了一個平手,但商家軍畢竟是奪了一座州府級的城池,因此在實際上,淸軍還是吃了一個暗虧。

雖然對清軍來說,鎮江府是絕不容有失的,但也不能說廣徳州就不重要。商家軍奪取了廣徳州,雖然還不能直接危脅到南京,但卻佔領了從南京直接進攻杭州的咽喉要路,而且南京外圍的寧國府、建平、溧陽等地都在商家軍的進攻範圍內。因此南京外圍,也不安穩。

而多鐸趕忙和洪承疇商議,現在進攻鎮江府的商家軍退了兵,那麼自己要不要趕回去復奪廣徳州呢?不過這時洪承疇卻是胸有成竹,請多鐸儘可放心,商家軍絕對沒有能力從廣徳州發動進一步的進攻了。

第271章 妙手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54章 水上進攻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章 清廷(下)第145章 規則(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06章 接頭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403章 新年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34章 宣戰(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84章 四徵湖北第192章 勸進(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62章 剃髮令(上)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52章 對持第119章 投效(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17章 海盜(一)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45章 獻投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4章 趕集(下)第178章 工匠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45章 獻投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66章 建設(上)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32章 攻城(下)第142章 偵察兵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46章 親情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309章 宣戰(下)第5章 家事! 公事!(上)
第271章 妙手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54章 水上進攻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章 清廷(下)第145章 規則(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06章 接頭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403章 新年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34章 宣戰(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84章 四徵湖北第192章 勸進(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62章 剃髮令(上)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52章 對持第119章 投效(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17章 海盜(一)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45章 獻投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4章 趕集(下)第178章 工匠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45章 獻投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66章 建設(上)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32章 攻城(下)第142章 偵察兵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46章 親情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309章 宣戰(下)第5章 家事! 公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