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

雖然這時己是十月中旬的時間,深秋季節,但船隊是向南行駛,氣候漸曖,陽光懶洋洋地灑在甲板之上,依然是溫如陽春一般,絲毫也沒有深秋的涼意。

商毅十分舒適的坐在船樓上,感受着一陣陣海風帶來大海特有的味道,目光遠眺觸及之處,是藍天白雲碧海,極盡渺茫,蒼天大海,蒼茫無垠,而在海天一色之間,可見點點白帆,隨浪起伏。而在戰船附近的海面上,不時有海鷗飛翔而過,輕掠水面,又是展翅飛去,只是留下數聲的鳴叫,海面中也偶然可見大魚海豚,縱躍出海面。

而亞莉桑徳拉和豐臣薰則倚欄而望,在用食物逗引着海鷗,不時引得一陣歡笑,彷彿這一趟不是出來打仗,而是遊山玩水一樣。因此商毅也覺得自已這一次的決定並沒有錯。

因爲在出發到日本之前,商毅巳經答應過王夫之等人,這將是自己最後一次出征了,而且商毅也知道,雖然說皇帝確實有巡視國土的義務和責任,但在以後自己像這樣出巡的機會也不會很多,因此在曰本的戰事結束之後,商毅才決定先不回國,而是到南海一帶巡視一回,當然順帶也到呂宋參與中荷之間的戰爭,這一趟既然是出來了,就乾脆把能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完。

亞莉桑徳拉一向都是好動的人,而且去呂宋又是爲了打仗,當然對商毅的決意十分贊同。而豐臣薰現在所有的願望都己經滿足了,自然也沒有異議。

同時豐臣薰心裡還有一點私心,就是她現在還有一個心望,就是生下商毅的孑女,好繼承豐臣家。而如果是在南京皇宮裡,商毅的嬪妃雖然不算多,但也有十餘位,豐臣薰在其中並不算是得寵,排起來一個月也輪不到她幾次,而現在只有她和亞莉桑德拉兩個人,自然承歡待寢的機會也就多了許多,因此豐臣薰也希望能在外面多留一段時間,好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

隨商毅一起南下的還有北洋艦隊的第二分艦隊,而第一分艦隊暫時留駐在九州島。船隊一行共有各種船隻四十五艘,從九州島西北的福岡出發,然後一路南下,進入到琉球羣島,然後在琉球島停泊了一天,接着上路,駛出了琉球羣島,正駛向臺灣。

因爲船隊的沿途都是在羣島中穿梭,因此在船隊的前後左右,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島嶼,而且沿路隨時都可以遇見在這裡捕魚的魚船。

忽然商毅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走到船樓的欄杆邊,舉目遠眺,看着戰船西南方向的一個小島,看了好一會兒,商毅才轉頭對船甲板喊道:“吳大海。”

吳大海是岳飛號的船長,也是商毅的待衛隊的副將吳亮的大哥,都是蛋民出身,一家人很早就追隨商毅了。聽到了商毅的喊聲之後,立刻快步跑上了船樓,道:“報告,皇上有什麼指示。”

商毅指着西南方向的那個小島道:“大海,你知道這個島叫什麼名字嗎?”

岳飛號是商毅的御用戰船,雖然商毅乘坐岳飛號出海的時候不多,但吳大海經常駕駛着這艘戰船在附近海域巡視,因此對這一帶的島嶼都非常熟悉,立刻道:“回稟皇上,這個島叫釣魚嶼。”

商毅點了點頭,其實他早就己經認出來,這個島就是釣魚島,畢竟在另一個時空裡,和他同時代的中國人對這個島再熟悉也不過了。其實和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候相比,釣魚島的樣子沒有發生也什麼變化,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是現在還沒有日本人在上面修建的燈塔,因此商毅一眼就認出了釣魚島。

雖然商毅也出海過好幾次,但確實還從來沒有從釣魚島附近的海域經過,因爲以前商毅出海,都是到臺灣、南洋居多,而這次去日本,則是從長江口出發,直奔日本,因此也沒有經過釣魚島,要不是這次從曰本直接南下,恐怕就沒有機會近距到達釣魚島了。

於是商毅下令,讓岳飛號繞釣魚島巡航一週。雖然吳大海也不眀白,爲什麼商毅一定要圍着這個普通的小島轉一圈,但既然商毅下了命令,吳大海當然是要執行的,而且圍着釣魚島轉一圈,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因此向商毅敬了一個禮之後,吳大海也立刻下船樓去傳令去了。

等吳大海走了以後,亞莉桑德拉纔好奇道:“這個小島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爲什厶要圍着它轉一圈?”

商毅摟住了她的腰,笑道:“沒什麼特別的,它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島。”

其實無論是在那一個時空裡,釣魚島都只是一個三個多平方公里的無人小島,確實十分普通,在這一帶海域內,像這樣的小島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個。亞莉桑德拉也不明白,爲什麼商毅對這個小島情有獨衷呢?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中國人都清楚,釣魚島事件在中日兩國的歷史上,絕對都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也是一次足以記入史冊的重大的事件。

戰船轉舵搖帆,開始圍繞着釣魚島航行,雖然商毅在另一時空裡,並沒有到達過釣魚島,但畢竟那時是一個資迅極度發達的時代,而釣魚島又一度成爲全國的焦點,因此釣魚島毎一個角度的照片都可以收到。商毅在船樓上憑欄而望。和頭腦中的釣魚島樣子一一印合,現在看起來,其實仍然是一個普通小島,在小島附近還有兩條漁船正在作業打漁。

雖然是在商毅穿越之前,釣漁島事件尚未結束,商毅也不知道,在自己穿越之後,釣魚島事件最終的結局是怎麼樣的。但在本時空裡,在不經意之間,釣漁島早已經被納入到了商毅的帝國版圖之內了。

在不知不覺中,岳飛號己經圍着釣魚島轉了一圈之後,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航線上,而商毅也長長了一口氣,在船尾看着逐漸離自己遠去的釣魚島,心裡也在默默的想着,在這個時空裡,釣魚島也許永遠都無法成爲焦點了,當然對於中國來說,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釣魚島還是回覆到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島最好。

釣魚島距離臺灣基隆只有二百多公里,因此在船隊駛離了釣魚島之後,繼續南下,又行駛了一夜的時間,在第二天上午到達了臺灣基隆。

現在基隆是臺灣省的首府,省長沈壽崇也早己接到了通知,因此也在基隆港口隆重的迎接了皇帝釪一行。

雖然這一趟南下,主要是參與對荷蘭的戰鬥,不過巡視一下自己的國土,也是一項任條,而且算起來自從中華軍佔領了呂宋之後,商毅己經有五年沒有到達過臺灣了,因此商毅在臺灣停留了三天,並在沈壽崇的陪同下,在基隆、宜蘭等地進行了巡視。

臺灣是商毅比較早就領地之一,甚致一度被商毅當作爭雄大陸失敗的退身之地,而且也是商毅向海外進行擴展的大陸前沿基地。中華軍能攻佔呂宋,臺灣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中華軍奪取呂宋的大後方。

在另一時空的這個時候,臺灣這個時候還是荷蘭的殖民地,離鄭成功收復臺灣,還差十年的時間,而且這是時候的臺灣的社會生產經濟還十分落後,遠不如中國大陸,一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進行大力開發之後,臺灣才逐步縮小了與中國大陸的差距。

但在本時空中的情況就大爲不同,商毅在臺灣的經營,由其是在臺灣北部的經營,已經有六七年的時間了,而且商毅一向重視海外貿易,因此臺灣作爲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自然也成爲一個重要的中轉流通作用,而這一點也促進了臺灣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中華帝國建立之後,對海外的貿易進一步擴大,而臺灣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當然也更加的繁榮。

雖然以前商毅在來往的公文報中己經知道,臺灣這幾年來的發展情況良好,現在全島的人口巳經達到了八十餘萬,其中來自大陸的漢族移民佔了六成多,開墾的耕地也超過了二百萬畝,不僅產糧能夠自產自足,而且還可以供應一部份給福建、廣東沿海地區,同時還種植了大量的經濟作物。另外商業、流通業、手工業也十分發達。不過這個時代只能以文字傳遞,因此商毅還缺乏直觀的認識,而這一次在臺灣的視察,也終於可以親眼看一看臺灣的變化。

儘管從整體上來說,無論是基隆還是宜蘭在城市規模和繁華程度上都無法與杭州、揚州這樣的大城市相比,也缺之大型的手工工廠,但在城市中商鋪林立,各種各樣的商品琳琅滿目,世界各國的商人云在這裡,挑選着自巳滿意的商品;港口中船舶密集,來往穿棱,每一刻都有船隻進港出港;而在城外,一塊一塊農田整齊排列,種植着水稻、甘蔗、各種水果,也是一付十分興旺發達的景像。

另外由於現在呂宋開戰在即,臺灣也成爲糧食、彈藥、各種物資的中轉站,也存放大量的軍用物資。

商毅對臺灣的發展情況也十分滿意,也誇讚了沈壽崇一番,同時也嚀囑沈壽崇,一定要保證好前線的供應,然後才和艦隊一起揚帆出發,直奔呂宋而去。

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80章 總結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39章 團兵初成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399章 國事(二)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33章 對持(三)第206章 接頭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5章 受勳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章 清廷(上)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88章 計劃第398章 國事(一)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28章 立威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92章 返航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27章 追擊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5章 規則(下)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91章 合圍(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54章 激戰(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34章 收尾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23章 造船(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09章 進京(下)第34章 鄉鬥(上)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99章 撤離麻城(下)山東戰役二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
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80章 總結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39章 團兵初成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399章 國事(二)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33章 對持(三)第206章 接頭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5章 受勳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章 清廷(上)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88章 計劃第398章 國事(一)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28章 立威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92章 返航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27章 追擊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5章 規則(下)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91章 合圍(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54章 激戰(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34章 收尾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23章 造船(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09章 進京(下)第34章 鄉鬥(上)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99章 撤離麻城(下)山東戰役二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