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

屯齊是首次和商家軍交戰,這時纔算是明白,爲什麼以豫親王多鐸、饒餘貝勒阿巴泰這樣的清廷名將,也會慘敗在商家軍的手裡,假如說在這次沿江東進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地點有商家軍駐守,清軍想到攻克,都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行。

而和商家軍處於同一陣營的黃得功更是無比驚訖,雖然在兩年多以前,他曾與商家軍一起和李自成的大順軍交戰過,但和那個時候相比,商家軍的戰鬥力已經提升了好幾個層次,無論是火槍的射擊速度還是射程,以及火炮的配置和使用,都不可同日而言。可以說如果沒有裝配足夠的火器,恐怕任何一支軍隊都無法和商家軍作正面的抗衡。

不過清軍到底人數衆多,既使是付出了千餘人的代價之後,但劉良佐的人馬加入之後,數量也遠遠的超過了商家軍的兵力,而且現在又沒有地雷的打擊,可以全力投入進攻,因此清軍也在逐漸向商家軍的陣線逼近過來,但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因此這時屯齊心裡也不禁生出了退意,他的軍隊可沒有備配火器,在商家軍這種密集火力的打擊下,損失實在太大了,雖然像這樣靠人墊,也有可能會最終取勝,但也未免代價太大了,而且只爲攻下一個並沒有太大戰略價值的朱家營,實在是太不划算了,要知道現在消耗的可都是八旗的精銳人馬。

當然如果在戰鬥的一開始,屯齊知道自己是會和商家軍作戰,那麼他一定不會這樣冒冒失失的就發動全面的進攻,至少也會把劉良佐的軍隊放在前面去充當炮灰,這也是劉良佐這一萬五千人馬的價值所在,不然他的人馬又不是什麼精銳之兵,帶這麼多有什麼用,如果只需要找人帶路的話,只用帶劉良佐一個人也就夠了。

但就在屯齊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在戰場的左右兩側殺聲大起,各有一支軍隊分從清軍的兩肋衝殺了過來。原來是李定國見戰場上的時機己到,立刻下令,命第九師的另二個團從清軍的側翼殺出。

第九師在商家軍的九個步兵師中,是唯一一個沒有配置中重型火炮的兵步師,所轄的十四、二十、二十一三個團全都是標準的步兵團,只配備了隨團的中小型火炮,因此九師並不善於打攻堅或守衛陣地的戰鬥,但卻是最適合進行野戰的部隊。

其中二十團的團長李本深、二十一團的團長李成棟都是歸降商家軍的新人,李本深還參加過江淮戰役的後期戰鬥,而李成棟卻是第一次代表商家軍作戰,這時也都攢足了勁,希望能在這次的戰鬥中,有好的表現,因此在李定國下達了進攻的命令之後,兩人指揮着各自的隊伍,也向清軍發動了猛攻。

同時李定國也下令,守衛陣線的十四團也出擊,從正面對清軍發動進攻。而黃得功一見,也立刻下令自己的人馬,跟在商家軍後面,一起進攻。

在江準戰役結束的這半年多的時間裡,進攻作戰、野戰都是商家軍的重點訓練項目,因此現在全軍的整個作戰能力都提升了一個層次,士兵們在向敵軍發動進攻,還沒有和敵軍接觸的時候,前排的士兵在射擊完之後,就會立刻放緩腳步,讓身後的戰友衝到前排去射擊。而自己一邊前進,一邊填充彈藥,準備第二次射擊,這樣一來也形成一個波浪似的進攻,一層推一層。

在離敵軍只有二十步的距離時,在射擊完之後,一率不許在填充子彈,前排的士兵準備與敵軍進行白刃格鬥,而後排的士兵則用手榴彈攻擊敵軍,在扔完手榴彈之後,立刻衝到前面去用刺刀作戰,這層層疊進,遠近結合,給敵軍造成連續不斷的打擊。

而現在正好是檢查訓練結果的時候。在商家軍這種能夠充份發揮火器作用的戰術面前,單純依靠冷武器作戰的清軍顯然無法招架得住,儘管清兵的個人戰鬥力並不遜色於商家軍的士兵,但仍然被打得連連後退,進攻的勢頭也立刻被揭制了下來。

清軍本來在進攻時就己經受到沉重的打擊,士氣大落,現在又加上左右的肋部又遭到商家軍的襲擊,在這樣三路夾擊之下,跟本就無法抵抗,立刻全軍敗了下來。

雖然屯齊還想指揮一下全軍,敗而不潰,退而不亂,但劉良佐一見現在戰場上敗勢己定,立刻發揮出過去將明軍一敗即潰,一退即逃的老傳統,立刻拔轉馬頭,向後就跑。而他手下的士兵也都是同樣貨色,誰也不管什麼隊型秩序,把武器一扔轉身就跑,而且一邊跑還一邊大喊道:“跑啊,快跑啊,晚了就沒命了。”

結果這種潰敗的情緒也立刻傳遍了全軍,連一向聽從命令的滿漢旗軍也不顧屯齊的指揮,慌不擇路的逃跑。只氣得屯齊在馬上頓足捶胸,因爲屯齊一直跟着阿濟格作戰,入關以來也都是一帆風順,在打順風戰的時候,原明降軍的表現還很不錯,甚致可以用勇猛來形容,但從沒有經歷過降軍遇到逆風戰的樣子,因此也完全沒有思想準備,這時也無可奈何,只好跟着敗軍一起敗逃。

而李定國和黃得功見清軍敗走,也率領着人馬,隨後緊追不捨,一直追擊了十餘里,直到清軍都退進了大勝關之後,纔算收住了腳。

這一戰一共殺死清軍六千餘人,其中滿旗軍佔了近一半以上,還俘虜了千餘人,另外還奪馬二百餘匹,可以算是一個大勝仗,而黃得功也終於出了一口氣惡氣,看來以後還是要跟着商家軍作戰,才能弄幾口湯喝。

在單簡清理完戰場之後,李定國和黃得功才帶領着人馬,從朱家營撤退,一直退到南京城聚寶門外的聚寶山邊,才駐住了人馬,進城去向商毅報功。

朱家營大捷的消息,迅速在南京城裡傳開了,整個南京也都沉浸在一遍喜悅之中。而南京朝廷上下在驚喜之餘,也不得不承認,現在整個南方還確實還是隻有商家軍靠得住。

而且勝利總是最能夠鼓舞人心的,南京城中也立刻安定了不少,許多本來己經打算離開南京逃難的居民也決定先留下來,再看一看情況再說,畢竟不是萬不得己,誰都不希望離開自己的家園,總之南京整個氣氛,都因這次勝利而爲之一變。

商毅當然知道,這一次勝利僅僅也只是起到鼓舞士氣,安定人心的作用,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大局,保衛南京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首先下令,命李定國帶領九師,駐紮在石城門外的莫愁湖畔,而黃得功部駐紮在正陽門外的山川壇邊。聚寶門只留一個步兵旅駐守。

然後商毅又找到史可法和吳甡,把自己守衛南京的計劃也原原本本都告訴給他們,當然隱瞞了玄皇教的存在,只說自己打算分兵兩部,保衛南京城。不過請他們暫實不要把這個作戰計劃泄漏出去。

史可法和吳甡雖然對商毅的這個計劃並不完全理解,因爲在他們的意識裡,守城就是要把敵人拒之在城門之外,如果讓敵軍攻入城中,城池也就被攻破了,但他們都是見過大陣仗的人,也知道現在的局勢,並不會因爲朱家營一勝而改變,而且基於對商毅的信心,同時兩人也確實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因此現在也只能選擇相信商毅了。

得到了史可法和吳甡的同意之後,商毅也立刻在南京城中開始佈置起來。

――――――――分割線―――――――――分割線――――――――

屯齊在朱家營敗陣之後,人馬退守到大勝關裡,好在是商家軍只追到了關前,就立刻撤軍了。這也讓屯齊總算鬆了一口氣,不過現在他也不敢輕易率軍出擊,只好守在大勝關裡,然後派人給阿濟格送信。

接報之後,阿濟格也十分吃驚,這時清軍的江南人馬主要都聚集在池州府和太平府一線,正準備逐步清掃應天府的外圍地區,也全面進攻南京作準備。而剛剛收到了回報,覺羅巴哈納率軍已經攻取了寧國府,但發現在廣徳州有明軍駐守,因此沒有繼續進軍。而現在商家軍己經在南京城中駐守,看來順利的時候己經過去了,硬仗馬上就要開始了。

現在阿濟格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出兵,進攻南京。因爲在攻取了寧國府之後,清軍的側翼也得到了保護,暫時到是不用擔心,但南京本是堅城,又有商家軍守衛,恐怕並不好打,一但久攻不下,寧國府再出點意外,那可就危險了;二是暫時不進攻南京,進攻廣德州,繼續清掃應天府的外圍。這樣一來雖然穩妥一些,但會給商家軍守衛南京,集結兵力留出大量的準備時間,如果攻不下南京,外圍清的再幹淨也沒用。

一時間阿濟格也猶豫不決,就在這時,忽然有人送來一份密信。阿濟格接過來看完,也不由大喜,立刻下令,大軍發動,向南京進軍。

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88章 計劃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8章 江南攻勢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48章 皇太極(上)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34章 勸說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96章 軍校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98章 國事(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42章 勸降第36章 機構調整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96章 對策第77章 火銃試射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86章 出獄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18章 海盜(二)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98章 遷移(五)第13章 雙截棍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章 喜迅(上)
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88章 計劃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8章 江南攻勢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48章 皇太極(上)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34章 勸說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96章 軍校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98章 國事(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42章 勸降第36章 機構調整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96章 對策第77章 火銃試射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86章 出獄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18章 海盜(二)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98章 遷移(五)第13章 雙截棍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章 喜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