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

在二十幾口大鍋的開水全部澆完之後,至少有一半雲梯上的清兵全都被澆落摔了下去,連同城下還有一部份清兵,也被淋到不少, 一個個都被燙得皮開肉綻, 有不少人身上都起了血泡,由其是那些爬得最高的清兵,也淋得最多,這時摔落在城牆邊的地面上翻滾掙扎,發出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悽慘叫聲。有人還不斷用頭去撞擊着城牆,希望以死亡來結束痛苦。其形像實在有些慘不忍睹。

這一次開水攻擊,差不多使二百名清兵徹底失去了戰鬥力,其中大多大倍份都是披甲兵。而緊接着城牆上的石塊,磚頭,粗木一起全扔了下來,又砸得清軍一陣慘叫,有不少人都被砸得頭破血流,筋斷骨拆。又將不少雲梯上的清兵給打了下去。清軍的第一輪進攻也一下子就被穆陵軍給打了下去。

但在遠處的清軍陣中,號角一聲一聲的吹響,催促着淸軍不得停留,繼續進攻。而且這時第二批增援攻城的人馬也以紀趕到了城下,加入到了第一批攻城的清軍,再度向城頭上發動進攻。

不過這時濟南城上的開水也以經倒完了,長槍兵又重新守住了城垛口,備迎新的戰鬥。而付責燒開水的士兵們趕忙將鐵鍋重新架好,點燃了木柴,又重新開始燒開水。每一部份的士兵都各付其責,按步就班,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

清軍再度像城頭上攀爬,而穆陵軍的石塊、磚頭、粗木也如雨點一樣從城牆扔下來,擊打着清兵。等清軍靠近城垛口的時候,就由長槍手用長槍亂戳亂刺,阻擋着清兵蹬上城牆,而在後排的火槍手雖然因爲角度的關係,打不到正在爬城的清系,但也不斷的朝城下開槍射擊,打擊城下的淸軍弓箭手和等候攻城的淸兵。只有火炮暫時全都停上了發射。

儘管守在城頭上的士兵在抵擋淸兵攻城的同時,也不斷遭到清軍在城下的弓箭手的打擊,中箭倒地,但依然毫不畏懼的守住城垛口,頑強的與清軍戰鬥着,只打得清軍如同秋天的落葉一樣,不斷從雲梯上,從城頭上跌落下來。而且一但等鐵鍋裡的水燒開之後,就又立刻向城下沷倒,這一招的威力確實不小,每一次都能燙傷一大片清軍。

雖然有不少清兵也學聰明瞭,一見城頭上倒開水,就立刻舉起盾牌,擋住自己的頭部,身軀,但盾牌始終無法護滿全身,而水又是無孔不入,因此依然還是能燙傷不少淸兵。而被開水燙傷的淸兵雖然不會喪命,但基本都失去了繼續戰鬥的能力。

同時還有不少新兵不斷將大筐大筐的石塊、磚頭搬上城頭來,供應給守城的士兵,同時又將戰死和受傷的士兵擡到城下去讓軍醫治療。戰鬥也很快就進入到激烈的氣氛中。

雖然遭遇到了穆陵軍的頑強抵抗,但這時清軍的軍紀也及爲嚴格,沒有人敢後退一步。同時激烈的戰鬥,也激起了滿八旗兵的兇悍之氣,因此也拼命的向城頭髮動猛攻,而在他們的帶動下,蒙古軍和漢軍也不得不打起全部的精神,也以少有的戰鬥意志,配合着滿八旗兵,攻擊着城頭。

而在城下掩護的清軍的弓箭手們也不在躲在盾車的後面,一個個全部都站了出來,冒着城頭上的火槍射擊,不斷也向城頭上射箭還擊。就是有人被火槍打死,但其他人也毫不動搖,依然向城頭上不住的發箭,。

這時在城牆下面,以經又開始推積屍體,其中也有一部份是戰死之後落到城外去的穆陵軍。鮮血濺到了城牆上,又流到了地面上,開始漸漸的蔓延開了。

攻城戰進行了半個多時辰,清軍的損失以經超過了千人,但還是無人能夠蹬上城牆一步。阿巴泰和圖爾格雖然是在遠處觀戰,但也能夠感受到戰場上激烈殘酷的氣氛。

而且不斷還有從戰場上撤下來的傷兵從他們的眼前經過,摔傷、槍傷、燙傷各種各種都有,躺在單架上,不住的發出慘叫的聲音來。傷兵之中有相當一部份都是滿八旗的士兵,而以清軍的醫療水平,其中大部份恐怕都無法治癒。這些人可都是有着十餘征戰經驗的老兵,想不到這一次竟然會栽倒在濟南城前。阿巴泰心裡也不禁一陣一陣心痛。

不過穆陵軍的抵抗力度也在阿巴泰的預料之中,畢竟這支軍隊能夠兩次守住穆陵關,如果沒這麼幾下子,恐怕也就不直得自己花費這麼大的心血了。而且戰事進行到了這一步,清軍也不可能退縮,只能硬撐下去了。

於是阿巴泰下令,再調度五千士兵,加入到攻城的隊伍中去。因爲現在看來,想要攻下濟南,恐怕也不是一時半會的時間,而前期投入到戰鬥中的披甲兵以經達到了一千人,因此這一次出動的,全部都是漢軍和蒙古軍,先讓他們逐漸消耗守軍的兵力和精力,等到合適的時候,再向濟南城上發動全力的一擊。

雖然這一次加入的人馬沒有滿八旗的披甲兵,但畢竟是添了生力軍,本來以漸衰弱下去的攻勢一下子對變得猛烈了起來。而且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進攻之後,清軍也學得聰明瞭起來,因爲穆陵軍的開水只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傾倒,因此清軍也開始有意的避開這些地方,使穆陵軍的開水攻擊也漸漸失去了作用。而清軍也趁機在城牆的其他地方集中兵力,向城頭上猛攻。也使穆陵軍的防守壓力陡然增大了不少。

因爲雖然清軍主攻的只是西門,但穆陵軍不能對其他三門都置之不理,必須各派出一定的兵力防守,再加上又要預留必要的預備兵力,因此這時在西城上防守的士兵只有近四千人,而有戰鬥經驗的老兵除了火槍兵之外,實際只有一千多人,其他全都在濟南府招募的新兵。

這些新兵雖然只接受了十幾天的訓練,但都和清兵有切齒深仇,因此鬥志十分旺盛,作戰也十分頑強,毫不惜命。但終究是因爲作戰經驗不足,而且作戰技術也十分稀疏,剛一開始還好些,一但等清軍加強了攻擊力,就顯得有些力不從新了。一但淸兵爬到接近城垛口的位置,雙方隔着城牆展開格鬥,雖然清兵有諸多限制,如只能單手執兵器作戰,在木梯上不能移動等。但新兵也很難靠自己的能力,將清兵打落下去。有些新兵甚致就不是清兵的對手,反而被清兵打死打傷了不少,必需要等來老兵過來支援,才能扭轉得過來。

儘管老兵也只比新兵多了四五個月的從軍經驗,但畢競是接受了嚴格的訓練,又經歷過好幾次大戰,由其是長槍兵,雖然只練的是一招刺擊動作,但也練的無比純熟,因此一槍刺出,不是刺咽喉就是心臟,或是左右肩,而且十有**必能刺中,任清兵的戰技再高,也架不住這一刺之功。

而且這時佔據高臺射擊的煫發槍兵停止了對城下的射擊,而是在嚴密關注着城牆上的攻防戰,一但有人登上城垛口,就毫不猶豫的開槍射擊。因爲相距太近,因此火槍兵幾乎是百發百中,不少以經蹬上了城垛口,就要進入到城牆上的清兵只聽到一聲槍響,就覺如遭重擊,許多兵甚致都被火槍射擊的力道打得從城垛裡飛了出去,然後才落到地面上。

但儘管如此,畢竟守軍還是以新兵居多,濟南城的防線還是顯得岌岌可危,有好幾次防線都險險被清軍突破。

和商毅一起在城樓上觀戰的孫和鼎、孫和鬥、沈揚、劉知用、趙從夫等人也看得心驚動魄,他們都不是膽小的人,但也從未見過這樣激烈的戰鬥,因此都覺得心跳加速,嘴脣發乾。周威更是臉色慘白,本不敢再看了,但卻又強迫着自己硬撐着看下去。只有商毅依然不動聲色,密切的關注着整條城防戰線,並且不斷髮出指令,調整着城上的防守。

這時孫和鬥對商毅道:“商千總,韃子的進攻以經越來越猛了,我們是不是再多增多一些人手上城來防守?”

商毅搖了搖頭,道:“現還不到時候,我們還能頂得往,等韃子再曾派人馬的時候再說吧!”

他們正說着,這時在城牆上,有兩個城垛口以經被清兵給攻破了。

原來清兵將五架雲梯並在一齊,正好可以進攻兩個相鄰的城垛口,按五名清兵一排,一起向城頭上進攻,很快的爬到了城垛口附近,甴兩名清兵進攻一個垛口,中間一個清兵左右支援,隔着城牆和守兵展開了大戰。而守衛這兩個城垛口的卻恰恰又是幾個新兵,雖然他們都拼盡了全力,但無奈卻是技不如人,怎麼樣也抵擋不住淸兵。而兩名清兵互相掩護,很快就攻上城垛口。

這時兩名火槍兵急忙開槍射擊,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兩支燧發槍竟同時出現了啞火的情況。就這麼緩得一緩的空兒,那名淸兵己從垛躍下,落到城牆上。這是名白甲兵,一站穩腳跟,也不顧周圍都是穆陵軍的士兵,立刻就揮刀猛砍,一連砍死四五名穆陵軍的士樂,但自己也身中十餘槍,雖然穿着三重甲,但也有四五槍透甲而入,終於慘叫一聲,栽倒在地。成爲這一戰中第一個死在濟南城牆上的清兵。

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64章 破局(四)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402章 北境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82章 佈置(三)第72章 水路攔截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6章 皇室私密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346章 親情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79章 救急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一章 真像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34章 勸說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66章 忽悠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31章 攻城(上)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24章 南京使臣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1章 深夜靜思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92章 返航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55章 插曲第97章 遷移(四)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6章 投靠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8章 立威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
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64章 破局(四)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402章 北境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82章 佈置(三)第72章 水路攔截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6章 皇室私密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346章 親情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79章 救急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一章 真像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34章 勸說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66章 忽悠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31章 攻城(上)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24章 南京使臣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1章 深夜靜思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92章 返航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55章 插曲第97章 遷移(四)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6章 投靠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8章 立威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