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

“打,給我打呀,開火啊!開火。”

彭瑞急得滿頭大汗,不住的喝叱着火銃手們。這時闖軍的騎兵離明軍陣地只有三十步的距離,但還是隻有一半的火銃手填裝好了弾藥,而現在以經等不了了,彭瑞急忙崔促着火銃手們,馬上開火射擊。當然他也不敢靠近過去,因爲也怕火銃爆膛,傷着自己。

“砰砰砰砰!” 雖然填裝好的火銃有三百餘支,但實際發射的,只有二百六七十支火銃,因爲有不少火銃手見敵軍以經衝到近前了,也顧不得射擊,扔下以經填裝好了的火銃,轉身就跑。

不過二百六七十支火銃發射之後,還是起到了一些效果,至少有七八十名闖軍的騎兵或是戰馬中彈倒地,一時間人喊馬叫,慘叫不斷。

但這也就是明軍的最後一擊了,因爲這時闖軍的騎兵以經衝到了陣地近前,而明軍又不是用三段連射,因此根本就來不及再填充彈藥,機靈的人早就跑了,而反應慢的人到了這時也都不敢再停留,全都轉身逃跑。

看着自己寄以厚望的火銃兵,對闖軍造成打擊幾乎是微不足道就這麼潰敗了下來,彭瑞心裡也鬱悶不已,同樣都是使用火銃作戰的兩支人馬,但爲啥商家軍就能用火銃打敗賊兵,換了自己怎麼就只得到這樣一個悲催的結果了呢?

但現在不是彭瑞思索原因的時候,因爲闖軍就以經衝到了眼皮底下來了,彭瑞立刻大聲喝道:“迎戰,迎戰,給我上,給我衝上去。”但叫了一通之後,彭瑞忽然覺得不對,左右一看,發現怎麼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這裡嚷嚷,身邊連一個人都沒有了。回頭一看,原來所有的士兵都逃跑了。最近的離自已也有五六步的距離。

其實如果一開始彭瑞不用火銃,而是直接讓士兵衝上去和闖兵硬拼一場,到還能頂一陣,不會這麼快就敗下來。可惜彭瑞顯然是被商家軍的勝利給誤導了,相信火器就是萬能的,只要火銃一響,賊兵還不嚇得屁滾尿流的就跑了。那裡知道火銃也不是誰都玩得轉的。

而彭瑞帶的京營兵可都是一批老兵油子,如果火銃能夠對闖軍造成一定的打擊,他們說不定也還能扛一陣,但發現火銃兵其實只是來打了一趟醬油就跑了,誰還會傻乎乎的去和闖兵拼命,於是扔下彭瑞一個人在那裡指手劃腳的呈英雄,其他人都跑了。

只到這個時候彭瑞才醒悟過來,自己這是在幹嘛,心裡也大爲後悔,不該強出這個頭。趕忙也一拔馬頭,轉身欲逃。

可惜爲時以晚了,闖軍以經沖到了近前,而且戰馬的轉身畢競不如人轉身那麼利索,就在彭瑞剛剛轉過身來的時候,一名闖軍的騎兵以經催馬趕到,手中的馬刀藉着戰馬的衝勢一揮,彭瑞的人頭立刻飛上了半空,翻滾着落下。而在臨死之前,彭瑞的最後一個念頭還是:爲什麼火銃到了我手裡就不靈了呢。

彭瑞一死,闖軍的騎軍仍然追在明軍的屁股後面掩殺,而明軍也充份發揮“三十六計,走爲上策”的精神,一個個丟盔棄曱,拋槍扔刀,撤開兩條腿,跑得比兔子還快。

而這時在闖軍後面的步軍中,劉宗敏哈哈大笑起來:“商家軍原來也就是這樣,火銃就是這樣,真是可笑,太可笑了。”

而田見秀這時卻看出了一點門道來,道:“劉將軍,不可大意啊,這不是商家軍。商家軍可不是這樣的,他們是用的火銃…… ”

劉宗敏大笑道:“當然是用的火銃,老田呀,我看你是被商家軍嚇破膽了,還有什麼是不是的,快點追吧。” 說着他拔出佩刀,在空中一揮,大喝道:“兄弟們,咱們殺呀,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然後雙腿一夾馬腹,衝了出去。田見秀見了,也只得嘆了一口氣,跟着衝了上去。

這時劉澤清帶大隊人馬就跟在他們後面二三裡的路程,幾乎是擡擡腿的時間就刦了,敗軍就和劉澤清的大隊人馬碰了頭。

彭瑞的部隊固然都是老兵油子,而劉澤清的人馬其實也好不到那裡去。如果讓他們列好陣式,就這麼掄刀揮槍衝上去和闖軍幹一戰,說不定還能頂一陣子。但見前隊的人馬這麼就敗了下來,大部份明軍也不管前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像是條件反射一樣,立刻把手裡的刀槍一扔,棄盔解甲,轉身就跑。全軍的步調之整齊,動作之熟練,可見也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

不過在這方面劉澤清的頭腦要比彭瑞靈活得多,他本來就走在隊伍當中,佔居了可進可退的優勢地利,一見先鋒人馬敗了下來,前軍轉頭就跑。劉澤清也就明白過耒,根本不做無用功了,還招呼什麼士兵戰鬥,自己逃命纔是王道。

因此劉澤清二話不說,一拔馬頭,雙腿一夾馬腹,還狠狠給馬屁股上抽了一鞭孑。坐馬撤開了四腿,“蹬蹬蹬蹬” 向後跑去。見主將一跑,士兵們更是無心抵抗,於是全軍也就這麼潰退了下來。

而左右兩翼的謝科和高君遠的反應也絲毫不慢,一見中軍潰敗,自已還撐着幹麻,馬上也帶領着自已的人馬,敗逃了下來。

闖軍見明軍的大隊連抵抗一下都沒有就這麼敗逃了下去,自然是人人興奮,鬥志昂揚,隨後追殺。好在明軍是主動撒退,雖然敗得很是狼狽,但因爲搶先了一步,卻沒有被闖軍咬住尾巴,因此逃出十餘里路之後,就把闖軍給甩掉了。而劉澤清卻還不放心,一直逃進了羅山縣,纔算是安下心。過了不多一會兒,謝科和高君遠也陸繼都回到了羅山縣。然後四門緊閉,三人都親自在城牆上嚴加防守。

而劉宗敏率軍追到了羅山縣城前之後,見明軍都逃進了縣城裡,雖然縣城的城牆十分破損,但畢竟是有明軍把守,而自己的人馬也不多,又沒有帶攻城的工具,因此也就沒攻城,率軍退後十里下寨,同時又派人回去把信陽城中的人馬都調來,準備眀天攻打羅山縣。

見闖軍退了,劉澤清、謝科、高君遠也都鬆了一口氣。然後查點士兵,其實損失並不大才一千多人,而且大部份還是彭瑞的前鋒人馬

下士兵在城牆上守衛,三人轉回到縣衙,商議下一步該怎麼辦?

三個人坐下來之後,互相之間大眼瞪小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這個時候幾個人才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但在出兵之前,大話都以經扔出去了,現在誰也不好再提逃回到光州去。但就在羅山縣住着也不是辦法,羅山縣的城牆破損得十分嚴重,就不能作爲倚仗。別看闖兵今天沒有攻城,明天說不定就會來打了,何況現在自己的士兵根本不敢和闖軍打仗,一但闖軍真來攻城,立馬都會棄城而逃。

而謝科心裡更後悔,先前他和彭瑞都商量好了,一定要唯商毅馬首是瞻,與商毅共進退,也立幾個戰功。但劉澤清這一來,兩人也覺得有了新的靠山,而且又是立功心切,立刻就把這事給忘了。現在才知道這靠山根本就靠不住啊。衝動真是魔鬼。

這時高君遠道:“既然不能回光州,要不,我們乾脆退回到廬州去算了。”

“這……”劉澤淸也不禁沉呤,退到廬州去行嗎?就在這時,有人來稟報劉澤清,說是商毅派人給他送信來了。劉澤淸的臉色變了幾變,終於道:“將書信拿來。”

來人將書信呈上,劉澤清拆開一看,商毅的書信寫得到是十分客氣,也沒有提兩人賭氣的事,只是說以經知道劉澤清打了敗仗,不過現在自己人馬不足,不能離開光州,因此請劉澤清以大局爲重,轉回光州,自己將會在光州城外十里布好陣式,接應劉澤清的大隊人馬,切不可自誤云云。

劉澤淸看完了書信之後,又遞給謝科和高君遠兩人。這兩人看完之後,又互相看了一眼。劉澤清道:“兩位的意見怎麼樣呢?我們是去廬州還是去光州呢?”

謝科道:“劉總兵,既然這是商將軍主動相邀,我們又何必拒絕他的好意呢?我看不如就回到光州去吧。”

高君遠也道:“是啊,是啊!我想其實商將軍那邊,大概也是需要我們,畢竟我們這還有兩萬多人馬呢?想要守住光州,抵禦賊兵,我們大家還是要齊心協力才行。”

劉澤清心裡也明白,所謂商毅那邊也需要自己,這完全就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沒有自己,商毅不是照樣取下了光州,還大敗了田見秀嗎?但當初自己可是在吳甡面前主動請令,來攻取信陽的,而且還說了商毅不少壞話。如果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廬州去了,吳甡只怕也不會輕饒了自已。說不定還會把這個黑鍋扣在自己頭上,殺了自巳來討好商毅。

既然現在商毅主動來請自己回光州,那就別擰着了,雖然面孑上有些過不去,但到底是有一個臺階可以下去,總比一條路走到黑要好吧!大丈夫能屈能伸嘛。因此劉澤清也點了點頭,道:“好吧,我們明天就動身,返回光州去。”

第67章 新法令(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8章 許婚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2章 荒鎮怪客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398章 國事(一)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7章 夜襲(下)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99章 廷議(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34章 收尾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77章 名士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61章 破局(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71章 追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74章 清廷議事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52章 山東巡撫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98章 困境(下)第264章 調兵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78章 工匠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
第67章 新法令(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8章 許婚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2章 荒鎮怪客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398章 國事(一)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7章 夜襲(下)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99章 廷議(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34章 收尾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77章 名士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61章 破局(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71章 追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74章 清廷議事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52章 山東巡撫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98章 困境(下)第264章 調兵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78章 工匠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