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騎軍交戰(上)

?清軍的騎兵走了三四里的路程,只聽前方馬蹄聲響,只見在前方的地平線前,也出現了無數的騎軍身影。顯然是中華軍的騎兵,而且從人數看來,與清軍也相差無幾。?

中華軍的各軍區部隊都有一支騎兵部隊,這一點清軍都清楚,而且中華軍以前也多次在戰場中使用過騎兵,也給清軍造成過不小的打擊。不過中華軍對騎兵的使用,一般都是用在突襲或是追擊的時候,但很少用於正面戰場。雙方的騎兵更是很少在戰場上直接對話。偶尓有一二回,也是一二千騎兵之間的小型交戰,達到近萬規模的騎兵對戰,確實還從沒有過。?

而這一次中華軍居然主要以騎兵來對抗清軍的騎兵,也讓清軍的兩員主將馬喇希、哈寧阿兩人有些宅議。不過馬喇希本是蒙古鑲紅旗固山額真,素來以精於騎射而自居,而且他從來沒有和中華軍交過手,雖然聽說過中華軍有多麼厲害,火力都多麼兇猛,但畢竟是沒有親眼見過,而現在見中華軍出動騎軍來迎戰自己,在詫議之餘,也有些興奮。?

雖然馬喇希也知道,中華軍的騎兵也是使用火槍作戰的,但按馬喇希的概念中,在馬背上使用火槍,肯定是不如在地上靈活自如,因此在騎兵作戰中,中華軍火力上的優勢肯定是要打一個拆扣的。因此一面是躍躍欲試,想看一看中華軍到底有多厲害,另一面也是希望能擊敗這支中華軍的騎兵,讓他們知道一下厲害,於是馬喇希立刻也下令,全軍出擊,迎戰中華軍的騎軍部隊。?

這一支中華軍的騎軍部隊正是第十八軍的騎兵師,受第一軍軍長蘇建林命令,作爲中華軍的先鋒人馬,先期趕到戰場來。蘇建林的想法其實和清軍差不多,都是想先用騎兵突襲,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不過誰都沒想到,兩支騎軍會在戰場上不期而遇。?

十八軍的騎兵師叫蔣連軍,今年四十歲,他過去曾是明軍的將領,在寧武衛裡當過遊擊將軍,就是付責指揮騎軍的,是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中華軍打入北京時加入中華軍的。因爲他在明軍裡就是乾的騎軍,?因此在加入中華軍之後,自然也就被分到騎兵裡面,現在進升到了騎兵師長,這也是中華軍的騎兵軍官能夠晉升的最高官職。畢竟中華軍是一支以步兵火器爲主的軍隊。騎軍的存在,主要的作用還是輔助步兵。?

但這並不表示商毅並不重視騎兵的建設,相反從組建自己的軍隊開始,商毅就建立了自己的騎兵部隊,最早的騎軍將領楊武丞,現在已晉升成爲軍區司令部成員了。?

儘管騎兵被淘汰出戰場,是歷史的大勢所趨,但商毅知道,這是一個長期過程,騎兵全面退出戰場,還要等到二百多年以後,就在目前來說,騎兵依然是戰場的一支重要力量。由其是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地勢平坦,河流較少,只要運用得當,騎兵仍然可以在戰場上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另一時空裡大約六十年後,在天才的拿破崙手下,騎軍還有一次迴光返照似的輝煌經歷。?

現在中華軍的五個軍區,一共建有三個騎兵師,二個騎兵旅,共計騎軍的人數有三萬五千人左右。但基本都是輕騎兵,每支騎兵部隊中,只有二到三個重甲騎兵連。?

當然要建立騎軍,?自然就離不開戰馬,現在商毅手裡並沒有產馬之地,中華軍戰馬來源,在早期主要是靠繳獲的清軍戰馬,經過了歷年的戰鬥,中華軍累計繳獲戰馬的數量達到了五六萬匹之多。?

清軍的戰馬基本屬於蒙古馬系,另外還有少量的河曲馬和哈薩克馬。蒙古馬體形小,力量弱,速度也不快,優點是吃苦耐勞,耐力極好。但並不是當騎兵的理想馬種。而河曲馬和哈薩克馬雖然比蒙古馬的品質好一些,但也並沒有達到質的提高,而且就是在清軍中,河曲馬和哈薩克馬的數量也並不多,中華軍繳獲的就更少了。?

另外在與西班牙殖民者作戰中,中華軍還繳獲了少量的安達盧西亞馬,這批馬到是理想的戰馬,但數量不多,前前後後一共也不到三百匹。基本都分給武將當坐騎,其餘都裝配了商毅的衛隊。因此中華軍的戰馬,同樣也是以蒙古馬爲主。?

考慮到騎兵還要盛行二百多年,而且目前與淸軍的戰鬥也需要一支優繡的騎兵部隊,因此盡力改善中華軍戰馬的品質,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件。而在內部挖潛的的作動不大,商毅選擇的辦法是引進外援。在商毅入主浙江,開始海外貿易之後,一直都在大力從國外引進優質的馬種,並且制定各國商船販馬到中國可以減免部份海關稅收的規則,而歐州各國的商人見有利可圖,也紛紛運送各種良馬到中國來。?

這幾年來,中華軍陸陸續續的引進了近五千餘匹世界各地的良馬,其中包括了阿拉伯馬、安達盧西亞馬、阿克哈塔克馬、腓特烈斯堡馬等等,幾乎把這個時代的優良馬種全部都囊括殆盡了。同時商毅還聘了一批歐州優秀的育馬師,讓他們付責用國外優質馬與中國馬進行配種,培育中國新一批的優質戰馬。?

現在這項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培育出來的第一批新型馬己經開始在中華軍中服役。雖然這一批戰馬還達不到外國優質戰馬的水平,但和過去的蒙古馬比起來,確實己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了。?

目前在中華軍中,擁有外國戰馬和新型戰馬約有六千匹左右,主要是分配給湖廣、淮南、山東三個軍區,南京軍區也分到了一部份。優質戰馬的大量引進,自然也大大提高了騎兵的戰鬥力。因此在中原大戰開始之後,騎兵的幾次參戰,也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和清軍的騎兵進行大規模的戰鬥,確實還是第一次。?

不過這時中華軍正是軍心、士氣旺盛的時候,同時師長蔣連軍也確實渴望與清軍的騎軍大戰一場,過去蔣連軍還是明軍的時候,和清軍的騎兵交手過好幾次,但幾乎毎一次都是以慘敗收場,但加入中華軍之後,商毅對騎軍的訓練更爲嚴格,而且又給騎軍裝配了犀利的火槍和優質的戰馬,因此蔣連軍也信心大增,認爲目前中華軍騎兵的實力,完全能夠與清軍的八旗精騎一較高低。於是在得知清軍出動騎軍進攻之後,也立刻下令,排出進攻陣形,迎戰清軍的騎軍。?

第十八軍的騎兵師里約有一千七百多匹外國戰馬和新型戰馬,裝配了兩個騎兵營,騎兵師就是以這兩騎兵營爲箭頭,毫不示弱的向清軍發動了進攻。?

清軍的騎軍是一萬人,中華軍的騎兵師是八千多人,相差並不大,這時雙方都排出一個箭頭形態,相對奔馳,接近十萬個馬蹄快速的起落擊踏着大地,發出沉悶而又密集的聲音,雖然不如炮擊那麼驚天動地,但也有另一種震懾人心的力量。?

雙方的距離逐漸拉近,騎士們都將自己戰馬的速度提升到了最高點,更是帶出一股無堅不摧的驚人氣勢。不過這時衝在最前排的清軍騎兵卻發現,對手所乘騎的戰馬個頭,十分明顯的比自己要大出一號,有的甚致大出一號都不止。因此在不少清軍的心裡也都打了一個突,中華軍那來這麼多的大馬。?

不過雖然心裡是這樣想,但現在進攻己經展開,停是停不下來了,而且清軍的騎兵們也不想停上來,畢竟戰馬並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他們對戰勝中華軍的騎兵,還是很有信心的,因此還是作好了戰鬥的準備。?

衝在前排的騎士都在馬背上摘下了彎弓,抽出羽箭,搭在弓弦上,然後雙臂甲力,拉開了弓弦,將箭尖指向對面不斷逼近過來的的敵人。這一連串的過程,騎士們都是隻依靠雙腿控制着座下的戰馬,並保持着自己的身體平衡,也顯示出精湛的騎術。而在他們的身後,其他的騎兵用不上弓箭,側抽出了自己的馬刀,在空中揮舞,劃出一道道匹練似的寒光來。?

而與此同時,中華軍的騎兵也同樣完成了準備的動作,雖然動作沒有清軍的騎兵那麼複雜,但前排的騎士同樣也是用雙腿控制戰馬,平衡身體,這同樣也是多年艱苦訓練的成果,而雙手一前一後,平端着火槍,槍口也同樣指向着對手。而後排的騎手,則是一手揮動馬刀,另一手卻持着一支短銃。雙方都在等待着進入自己射程,出手的那一刻。?

這時雙方的距離己不足一百步,幾乎就是在幾下呼吸之間,距離在迅速之間拉短。從空中俯看下去,兩個巨頭的箭頭幾乎就要相蹱在一起了。?

中華軍的騎兵扣動了扳機。頓時“砰砰砰砰”?槍聲如爆豆一樣響了起來。?

清軍的騎兵鬆了弓弦。一時“嗖嗖嗖嗖”,箭矢破空之聲也不絕於耳。?

雙方的騎兵幾乎是在同一時刻選擇出手。?

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78章 衡州府第98章 遷移(五)第8章 軍備第94章 勸降(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93章 雷汞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01章 守城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9章 計劃(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35章 追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65章 出兵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06章 接頭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79章 大不敬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83章 夜襲(一)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45章 迴歸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34章 收尾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86章 講和(上)第36章 南歸(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08章 宣戰(上)第178章 工匠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44章 新年(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92章 局勢嚴峻第一章 安撫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
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78章 衡州府第98章 遷移(五)第8章 軍備第94章 勸降(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93章 雷汞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01章 守城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9章 計劃(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35章 追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65章 出兵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06章 接頭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79章 大不敬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83章 夜襲(一)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45章 迴歸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34章 收尾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86章 講和(上)第36章 南歸(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08章 宣戰(上)第178章 工匠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44章 新年(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92章 局勢嚴峻第一章 安撫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