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

?本章應是7月27日16時發佈,因網站的定時更新功能故障,今天補上

中華軍是在五月十五曰攻下鄧州、十六日攻下新野,但在二十六日才向南陽發動進攻,這並不是李定國等人有意拖延戰機,而是因爲實在沒有辦法,因爲在鄧州戰役中,投降中華軍的人數高達近兩萬人。《》?.

這麼一支數目龐大的降軍,也令李定囯等人相當頭疼,因爲根據商毅在宣戰詔書中所說,投降的士兵是不作俘虜看待,並且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因此不可能把這兩萬降兵全都關進牢房裡去,最多隻能嚴加看管,並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甴。

現在是因爲大隊人馬都在鄧州,降兵當然不敢輕易鬧事,但把這兩萬降兵全部都留在鄧州城裡, 大隊人馬去進攻南陽,誰又敢保證他們不會在鄧州生事反覆呢? 想要看好這些降兵,又要守住鄧州和新野,李定國和李牟估計,至少也要留下一個師的兵力才行,但這次進攻南陽的兵力本來就不多,再爲了看管這些降兵而浪費一個師的兵力,那就太不划算了。

因此李巖、李牟和各軍軍長商議之後決定,乾脆先把降軍的事情全都處理完,然後再去進攻南陽,這樣雖然會耽誤一些時間,但卻能撤底解除掉後顧之憂,而且現在清軍的主力還在北方平亂,也無暇顧及到河南,同時如果可以誘使駐守南陽或唐州的清軍出擊,來進攻鄧州或新野,那就在好也不過了。

於是李定囯也立刻下令,對降軍進行整編,雖然這次投降的全都是漢軍,但也要分出關內漢軍和關外漢軍,商毅的條件,只是針對關內的漢軍士兵,關外的漢軍,差不多己經滿化了,並不值得信任, 因此不能適用這些條件, 一率按俘虜算。

雖然說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分清楚,但在大體上, 還是分得眀白的。而且這次的降軍中,關外漢軍也並不多,還不足三千,其餘全是關內漢軍,隨後對關內漢軍,又根據自願的願側,願意加入中華軍的,送回湖北去做爲預備軍進行訓練,而不願加入中華軍的,則發給路費,遣散回家,只是告戒他們,不要再加入清軍,否則下一次在戰場上被抓住,那可就當作俘虜對待。如果有不願加入中華軍,但又想在南京政府的地域內安居的士兵,也送回湖北,由當地民政部門統一安排。

當然李定國也清楚,被遣散回家的,其中肯定會有回去再當清兵的人,不過這批人就算回去了,也並不可怕,一來是清廷很難再信任他們,二來有他們在清軍內部宣傳中華軍的政策,能進一步瓦解清軍的抵抗意志。

等這些事情都處理完之後,時間己過去了十餘天,兩萬降軍中,除了認定的三千關外漢軍之外,願意加入中華軍的,有七千餘人,而想在南方定居的,約有三千多,其餘也全都遣散了。投降的兩員主將中,左夢庚當然清楚,自己就算是回到清廷,估計也沒有好下場,因此願意在南方定居,從此以後,在鄉里務農,渡過餘生。而徐得功是耿仲明的心腹大將,覺得自己如果在中華軍裡混不到一官半職,還不如回到耿仲明那邊去,不管怎麼樣,耿仲明也會收留自己。因此加入遣散的士兵當中去了。

正好這時湖北軍區派出一支運送後勤物資的部隊,有一個團的兵力,到達鄧州,因此李定國將三千關外漢軍,和其他末遣散的降兵全交給運輸隊,讓他們押送俘虜、降兵,返回湖北。

雖然爲了處理降兵,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在此其間,李定國也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就是南京統戰部己經從南京軍區是,抽調第十九軍,到達湖北參戰,並受湖廣軍區的指揮。

第十九軍是南京軍區在去年年底才組建的兩個新軍之一,軍長叫彭瑞,下轄二十一師、二十三旅、二十五旅。總計兵力約有兩萬五千人。而且援軍最多在十天之內,就可以到達鄧州。

雖然這是一支剛組建的部隊,但對於現在正感覺到兵力不足的湖北軍區來說,卻正是雪中送碳一樣。而李定國和李牟也馬上決定,將十九軍二十一師暫時留在湖北駐守,而調二十三旅、二十五旅趕來,支援南陽戰役。

在運輸隊離開鄧州以後,沒有了降兵的拖累,又知道馬上會有兩個旅的部隊會趕來増援自己,全軍的士氣更是高漲,而在這段時間裡,南陽的耿仲明和唐縣的石廷柱都駐守各自的防區,並沒有任何的動靜,顯然是不敢來進攻鄧州、新野,於是李定國下令,留下第八軍二十二旅分別駐守鄧州和新野兩地,而自己和李牟率領其餘部隊,去進攻南陽。

南陽古稱宛城,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陝西接壤,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交界地區,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東漢時期爲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因此又有“南都”、“帝鄉”之稱。眀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封二十三子朱桱爲唐定王,在南陽定據,在南陽城內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唐王府,當然現在唐王府成了耿仲明在南陽的住所和處理公務的地方。

得知中華軍真的向南陽發動進攻,耿仲明也十分害怕,一面調遣兵力,加強城防,並且對守城的士兵許下了重賞:有斬首中華軍士兵一級者,賞銀二十兩;受傷者賞銀十兩,陣亡者發恤銀三十兩;而出戰不利,畏刀避槍,不拼死力戰者,一率斬首。一面又遣人去向石廷柱求救,幾乎都是在挨求石廷柱,念在一殿之臣,共同爲朝廷效力,務必要來救援南陽。

好在是南陽曆來都是河南、湖北、陝西三省交界的戰略要地,因此城防建設十分堅固,比鄧州更好,而且三面環山、一面臨河,地勢也十分險要,不僅城外的護城河面寬水深,而城牆分爲內外兩城,外城牆的普遍高度都在三丈以上,確定是一座堅城。

儘管中華軍並不害怕攻城,但南陽城的護城河非常令人頭疼,因爲南陽的護城河直通白河,河面寬達數十丈,還要用填平的辦法,顯然是不行的,只能用船筏一類的工具強渡護城河,然後才能對城牆發動進攻。好在是中華軍在等待的時間裡,也沒有閒着,砍伐了大量的樹木,大軍到達南陽之後,立刻就開始紮起木筏來了。

兩天之後,一共紮好了兩百餘個木筏,中華軍也對南陽發動了進攻。

因爲南陽的東邊是白河,北邊是百重山,因爲中華軍的主攻方向是西、南兩面。在第一天裡,付責主攻南陽的,是第六軍的第九師、十八師。兩個師的部隊首先將火炮都架在護城河,對着南陽城展開炮擊,而爆破隊在炮火的掩護下,乘坐着木筏,向南陽城逼近過去。

南陽城的城牆要比鄧州高厚得多,而且有了鄧州的經驗之後,清軍也有了一定的準備,將數量有限的火炮架在城垛口上,兩側和頂上都用木柵豎起,周圍在堆一些砂裝,形成了一個簡易的小碉堡,到是可以防住開花彈的爆炸,可以開火轟擊,而清兵的弓箭手則都退後到相對安全的位置,採用拋射的辦法,向城下放箭。因此中華軍的火炮雖然猛烈,但並不能完全壓制住清軍的反擊之力。

但清軍對城下的打擊也並不強,而且爆破車上也都有安裝了擋板,可以防住一定的箭矢,當然在渡河、以及上岸突進的過程,也有一些爆破的士兵中箭中炮,但最終還是將大部的爆破車推到了南陽城的城牆邊。

隨時幾次巨大的爆炸聲,南陽城西南兩面的城牆也都被炸開了幾個大小不等的缺口。但就在這時,中華軍的突擊卻發生了一些意外,因爲這還是中華軍比較少遇,突擊隊首先要渡過護城河,才能搶佔缺口的情況,因此在爆破隊出發之後,突擊隊都留在護城河邊,等着爆破成功之後,纔開始渡河。

但數十丈寬的距離,如果是在平地,突擊隊只用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通過,而乘木筏度河,卻需要幾分鐘的時間,雖然這段時間也不算長,但也足以讓守城的清軍反應過來,首先守住缺口。而且這次清軍也做了一些準備,因此在缺口被炸開之後,馬上有清兵用砂袋將缺口堵住,並且在缺口處派遣了守衛的士兵。

等中華軍的突擊隊渡過護城河之後,清軍已經牢牢的堵住了城牆的缺口,突擊隊只能向缺口發動強攻。

儘管中華軍的士兵表現得非常英勇,而且在火力、射擊上也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清兵一來是有重賞激勵,二來耿仲明也親自持,在城中督戰,凡事有作戰不利者,立刻當場斬首,在賞罰的雙管齊下的動員下,清兵也在拼力死戰,守住缺口,前排的士兵倒下之後,後排的士兵馬上就補上來,幾乎是寸步不讓。於是雙方也在幾個城牆的缺口地方,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48章 新政(一)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88章 勸降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20章 投效(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208章 哭諫(下)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91章 逼宮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98章 遷移(五)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83章 佈置(四)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61章 破局(上)第100章 備戰(二)第380章 總結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44章 新年(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9章 催促出兵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83章 佈置(四)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
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48章 新政(一)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88章 勸降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20章 投效(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208章 哭諫(下)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91章 逼宮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98章 遷移(五)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83章 佈置(四)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61章 破局(上)第100章 備戰(二)第380章 總結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44章 新年(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9章 催促出兵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83章 佈置(四)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