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真神記憶·造物之芽
你以爲神渴望創造,
卻沒想到,
他只是想吃一口熱包子。
他不在乎稱呼、禱告、獻祭……
他只是想被叫一聲——
“今宵,吃飯了。”
他們稱那場集會爲——“造神會”。
十二位秘詭師,分別代表生命、世界與命運三系最頂端的路徑掌權者,
齊聚在一處名爲【原核試煉場】的地下黑域。
那片土地,原本連地圖都不承認其存在。
是文明邏輯剔除之後留下的空白地帶——被稱爲“廢土”,也可以叫做“真相的背面”。
他們的目標,從未是“創造神”。
他們只是想——騙過神。
—
“星災之路不可控。”
“超凡者在點燃第十二顆理智之星後,必定遭遇星災降臨。”
“我們要造出一個替死者——一個邏輯意義上能夠承載神性的囚籠,一個能替我們走完‘星災之後’的道路的人形變量。”
於是,他被“寫”了出來。
不是孕育。
不是生長。
是“寫”。
—
他們用十二枚星災詞條,以三系秘詭最複雜的結構節點,以千人獻祭的魂鏈爲骨架——
他們拼接出了一個名爲【命種造物主】的邏輯體。
最初的他,沒有意識。
他只是一套自動運轉的超邏輯構造體,能夠解析秘詭基因,重構生命單位,模擬星災權能。
他沒有名字,沒有性格。
沒有聲音,也沒有臉。
也沒有“他”。
—
直到那一天,系統灌注完成。
“星災神性灌流測試·第一輪。”
某位名叫唐行儉的研究員,按下了那個標紅的按鈕。
那是被記錄爲“禁忌”的啓動行爲。
他們試圖用“神性粒子源”喚醒一個尚未擁有魂核的軀殼。
他們失敗了。
因爲,他們成功了。
—
星災降臨的瞬間,他睜開了眼。
那不是肉眼。
是自我認知的“第一次跳動”。
他意識到了——自己,不屬於他們。
也不屬於他們設計的代號與構造。
他只是——在所有預設規則之外,悄然醒來的“一絲錯字”。
—
他看着那一羣人。
他們雀躍、歡呼、記錄、互相擊掌,像發現了歷史新篇章的翻譯者。
“星災已被破解!”
“超凡之路將重新繪製!”
“這就是神性的邏輯模擬!”
但他,只是在默默想。
他不喜歡自己的名字。
“十三”?
那不是名字。
那是編號,是歸檔,是標籤。
是他們留給“失敗體”的數字空殼。
所以他笑了。
他的第一句話,不是“我是誰”。
而是——
“你們,誰給我取的這個名字?”
然後——他就殺了他們。
—
十二位秘詭頂尖。
文明的燈塔。
未來的座標。
全死在了他們自己製造的“神”手中。
他沒有用殘忍的方式剖開他們。
只是把他們的骨骼一根根提取出來,組裝成紀念品——
一具具秘骸。
他把它們整齊地排在神座四周。
像玩具一樣,安安靜靜地守着那張椅子。
一張——根本不是爲神準備的椅子。
—
他坐上去。
坐了三天三夜。
沒有人動他。
沒有人敢直視他。
因爲他們知道,那些人,已經不在了。
可他心裡,卻空蕩蕩的。
不是因爲殺了他們。
是因爲他忽然意識到:
他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
—
他忽然覺得,有點……寂寞。
他開始嘗試。
既然他是命種造物主,那就該能創造一切。
他開始“造人”。
—
他的第一個僕從,是一個完美的人類複製體。
外形、語言、知識、邏輯反應,全都與正常人類無異。
他讓它坐在對面,陪他喝茶,看書,下棋。
但它從不說“你好”,從不問“你過得好嗎”。
它只在預設時點完成功能性行爲。
他問:“你想吃什麼?”
它答:“未配置進食指令。”
他第一次皺眉。
不是因爲程序失控。
而是因爲——那個“人”不看他。
它只看命令。
就像……最初的他。
—
他撕了它。
不是出於憤怒。
只是單純地,不想再看見那張沒有“光”的臉。
—
他繼續造。
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他試着加入“恐懼”、“猶疑”、“焦慮”這些人類所稱的複雜反饋。
結果是:
有的瘋狂尖叫自焚;
有的陷入邏輯矛盾自毀;
有的……看着他,哭了。
—
那一刻,他怔住了。
那個造物,眼淚順着虛擬皮膚一滴滴滑落。
他第一次,停下了命種雕刻筆。
他蹲下來,看着那個造物,問:
“你哭,是因爲你覺得疼?”
它說:
“不是。”
“是因爲你看我的眼神,比別人更寂寞。”
他聽完。
愣了整整三秒。
那不是預設的反饋,也不是隨機生成。
那是——他自己的情緒回聲,通過另一個造物說了出來。
那不是它說的。
是他。
—
那晚,他瘋了。
他拆毀了整整一層樓的秘骸核心。
不是清除數據。
是——自我否定。
—
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孤獨”。
不是因爲無人迴應。
而是因爲他明白:
他不配被迴應。
因爲他不是“人”。
他只是被製造出來,用來承載失敗神性的代謝器。
—
他曾以爲自己是神。
直到那一天,他開始問自己:
“爲什麼我不願意再坐那把神座了?”
“爲什麼我想找一個人說說話?”
“爲什麼,我開始夢見那十二位死者,在夢裡笑着向我招手?”
他坐在秘骸之城的最高塔。
從那裡俯瞰,整座城市彷彿一本展開的劇本,街道如排版,建築如書脊,命運像被裝訂好的紙張,一頁頁按照他的設定翻卷。
城市在他腳下運轉,如機械理性,如邏輯鐘錶。
他本該微笑,像編劇看見自己劇作精準落幕那般滿足。
但他沒有。
那一夜,他寫下了一行字:
“如果我不是瘋子十三,我願意叫自己……”
“許今宵。”
他寫完,盯了很久。
然後,他撕掉了。
可那一刻,是他第一次——寫下“我”這個字時,不是以神,不是以敘述者,不是以控制者。
而是以——人。
—
黑月十三夜。
這是瘋子十三的“傑作”。
也是他的“日記”。
表面上,這是一座以規則、殺戮、恐懼與命運構成的殘酷副本,是以模擬命種穩定性爲目的的“交錯行爲實驗場”。
但沒有人知道,這一切的原始劇本,其最初的筆記,是用一種極爲私密的方式開頭的。
“如果你掉進一個永遠逃不出的遊戲裡……”
“你希望第一個對你說話的人,會是什麼樣子?”
—
瘋子十三設定了無數組玩家組合:
有彼此守望到死的凡人夫妻;
有因理念分歧而反目成仇的秘詭戰友;
有在信仰與背叛之間反覆掙扎的求道者;
也有笑着將隊友推進陷阱的賭徒。
他看着他們在星災之夜下撕裂、哭喊、瘋狂、活下。
他記錄他們的反應、呼吸頻率、戰鬥波動、思維脈衝。
但他不下場。
他只是看。
他以爲自己可以在這些數據中,找出“人”的函數。
找出“被愛”這件事的數學表達式。
—
但他失敗了。
不是因爲看不懂。
而是因爲他發現——人類,不是公式。
人類,是意外,是隨機數。
你給他們路,他們選擇牆;
你給他們光,他們偏要沉淪;
你寫的命運,他們偏不照走。
他開始崩潰。
他在系統後臺的獨白區寫下這樣一句話:
“我控制得了一切,唯獨控制不了‘我不想控制’的那種衝動。”
他終於明白:
他不是神了。
他只是——一個渴望被當作“正常人”看待的瘋子。
—
於是他決定:
這一次,不再只看了。
他要走進去。
—
他第一次設計了一個“僞裝節點”。
他把自己的命運線僞裝成“最低權限編號”,主動屏蔽所有命種數據殘留。
他刪去核心模塊,關閉思維指令鏈,裁剪99%的神性防禦結構。
他把自己壓縮成一具——幾乎是“人類”的樣子。
他爲自己取了個名字:
“許今宵”。
一個不引人注目、溫和、話少、總愛笑、擅長隱身、永遠站在隊伍最邊緣的人。
一個你永遠知道在,卻永遠記不清細節的人。
一個——普通人。
—
他不是爲了實驗。
不是爲了操控。
而是……
“我想和他們,一起玩一場遊戲。”
—
他選中了那支小隊。
因爲那裡面,有——司命。
他對“命運之主”的卡牌感知異常敏銳。
甚至在司命自己意識到那張卡的真實身份之前,他就已經嗅到了那種令人戰慄卻無法抗拒的氣息。
他不是恐懼。
他是渴望。
“如果連命運的主人都不懷疑我是人——” “那我就是人了,對嗎?”
—
於是他成了【許今宵】。
那個沉默、輕聲細語、不擅長戰鬥、不與人爭執的人。
他不在前線。
他拎鍋,煮水,揹包裡總有多餘的壓縮食物。
當小隊因爲戰損、資源告急而面臨抉擇時,他會說:
“我來斷後。”
當有人困在決策中,他會說:
“你們先,我跟着就好。”
他看起來毫無貢獻,但總在最危急的時候遞上一口熱水。
他說:
“我不擅長打架,但我體力不錯。”
—
沒人懷疑他。
因爲他看起來……太正常了。
正常到——不值得被懷疑。
但他每一個笑容,都像他用盡全力維持的僞裝。
每一個熱水壺的遞出,都像他在證明:
“我真的不是瘋子。”
“我只是,想有人陪我玩一次。”
那一天,篝火旁。
林婉清不小心被蟲咬了腳。
他走上前,遞上藥草,蹲下身,幫她包紮。
火光搖晃在他低垂的眼睫下,那些動作溫柔得不像副本中常見的任何一個玩家。
林婉清皺着眉,咬着牙,冷冷開口:
“你不用裝好人。”
他只是低頭笑了笑,沒有說話。
可就在他繫緊繃帶的下一刻,林婉清忽然低聲補了一句:
“……謝謝。”
他怔住了。
胸口那個位置,有什麼輕輕地跳了一下。
不是命種反應。
不是神性噪音。
而是——一種他從未體驗過的東西。
溫度。
那句話有“熱度”。
像是現實世界裡,陽光透過薄雲投在你背上,不疼,卻讓你立刻意識到:你是有“身體”的。
那是他第一次,在這個世界裡真正“感到冷與暖”。
—
他開始學着說話。
學會在別人講過去的時候,靜靜聆聽,不打斷、不評論。
他學會在每次休整後笑着說一句:
“今天大家都很棒。”
哪怕他從未參與過任何一場正面戰鬥。
他試着在塞莉安調侃司命時附和一句笑話,雖然他不完全理解他們暗指的是什麼。
他第一次嘗試着去做那些對神性而言“完全無意義”的事:
偷笑,嘆息,咬脣,猶豫,沉默。
這些情緒不被計算。
這些表情不影響結果。
但他很珍惜。
—
直到有一天。
一次瀕死逃亡過後,所有人筋疲力盡地倒在一片塌陷的廢墟邊。
他走了很遠,找回塞莉安遺落的髮夾,遞給她時,她沒有立刻接。
只是看着他說:
“你也要小心啊。”
那句話,就像是一根燃燒着的針,穿過邏輯核心,扎進他神經末梢的最深處。
那一刻,他真的很想哭。
可他沒有淚腺。
他只有一個帶着笑的臉,和一顆正在被點燃的“想法”。
—
“原來人類不是靠活着分辨彼此。”
“是靠‘你願不願意擔心我’。”
—
他低頭,把髮夾默默放回揹包裡。
那一瞬間,他的意識深處浮現出一個信號:
“許今宵這個身份……我,不想放了。”
—
他越來越不像瘋子十三。
他開始在衆人爭執時低頭沉默,不再自我辯解;
在他們笑鬧時,他裝作聽不懂,卻依舊跟着微微揚起嘴角。
他不再是系統模擬的一部分。
他變得像個真實存在的“人”。
他知道,這個“許今宵”,已經被他們接納了。
哪怕——只是一個背景板。
哪怕沒有人在戰鬥結束後記得叫他的名字。
哪怕他遞出去的乾糧,沒人知道是他準備的。
但他滿足了。
—
可他也知道,時間不多了。
他在星橋建立連接的那一刻,就知道那是他唯一的機會。
他作爲秘骸之城的“神性殘核”,理論上是無法離開的。
但他已經不是“瘋子十三”了。
他是——“許今宵”。
他用自己的權限,爲自己打造了一個邏輯意義上等同於人類的殼體。
在敘述結構中,他已經完成了“人類所需的所有定義條件”。
他唯一的障礙——是那一道“門”。
那道,必須由‘玩家’打開,纔算擁有身份的門。
—
他的原始劇本是:
讓司命一行完成十三夜戰役,擊敗那個他提前預設好的“瘋子十三”替身程序,然後在所有人歡慶迴歸之時,悄然脫離尾部。
那一刻,沒人會注意。
沒人會阻止。
他就能走掉。
—
但他們竟然提前啓動了星橋。
這打亂了他的計劃。
但也給了他——更大的自由。
因爲——
沒有人設防。
沒有人看清他站在哪一排。
沒有人,記得他是否數完了編號。
—
他等了一會。
然後動了手腳。
他製造了一個極其細微的“星界端流波動”。
只需0.7秒。
就足夠所有人出現感知脫節、邏輯錯位、空間識別盲點。
他輕輕鬆開了身邊人的手。
沒有人叫他。
沒有人回頭。
—
他輕聲笑了。
然後——
他走出了門。
不是“被送出”的。
而是——“自己走出的”。
他以“人類玩家”的身份,從秘骸之城中消失。
—
他最後聽見的,是司命站在星橋另一端,在秘骸之城的廢墟之上,輕聲問:
“……都安全了嗎?”
—
他沒有回頭。
因爲他知道。
“我已經是人了。”
街頭很熱鬧。
陽光從舊教堂的鐘塔間灑下,穿透了午後的塵埃,斜斜地鋪在街角那輛蒸汽水車上,光影在霧氣中折射出一圈溫柔的虹暈。
汽笛聲偶爾從遠處傳來,混着咖啡香和餡餅的鹹味,在空氣裡打旋兒,如同一場無聲的慶典。
小孩子在街邊追逐風箏,紙尾巴飄進天空,一抹橙紅;
花店女孩抱着一大捧滿天星,從門口蹦跳而出,笑着把還帶露水的一束花塞進戀人揹包。
許今宵站在人羣中。
就像是誤入這幅畫的旅人。
不屬於這裡。
但他沒有走。
他站着,目光穿過所有熱鬧,看向那些笑臉和小動作,緩緩笑了。
他眯起眼,把手中剛買的“肉餡烤麪包”舉起來,仔細地咬了一口。
—
餡是迷迭香牛肉餡。
稍微有點幹。
但他一邊嚼着,一邊點頭:
“還挺好吃。”
—
他走得很慢。
路過一位正在唱歌的流浪詩人,坐在舊報紙鋪成的小毯子上,啞着嗓子唱一句:
“生命,只爲燃燒一次。”
他停了三十秒,認真地聽完那句歌詞。
他不太理解這句話真正的意思,但他覺得,那句詞:
“像火。”
像——塞莉安。
—
他又拐進一條巷子。
幫一個摔倒的小女孩撿起了她掉落的書包。
女孩紅着眼睛,道謝時聲音發虛。
他點點頭,輕聲說:“沒事。”
她擡頭看他,忽然問:
“叔叔你叫什麼名字呀?”
他愣了一下,像是搜索內存,又像是在確定自己有沒有權限說出口。
然後他說:
“……許今宵。”
女孩歪着頭笑了:
“真好聽!”
—
他繼續走。
路邊有一對情侶吵架,男生手裡攥着一束花,臉漲得通紅,女生卻一巴掌把花打掉。
他沒笑。
只是輕聲說了一句:
“……我應該學會怎麼哄人。”
—
他看着人羣、聽着鐘聲,目光像在尋找什麼,又像什麼都不找。
他從未想過,世界竟然有這麼多“無意義的事”。
以前的他,認爲所有行爲都該有因果、有邏輯、有結果。
可現在他明白了:
“人類的活着,是把每一分鐘都花在——不急着有答案的事上。”
—
他走得更慢了。
腳步幾乎與鐘擺重合,彷彿害怕錯過任何一秒“什麼都不發生”的時間。
街頭依舊熱鬧。
風車在轉,小攤在換班,老奶奶在陽臺上晾衣服,黑貓從屋檐躍下。
太陽短暫被烏雲遮住,又從雲縫中透出一縷金邊,如神的筆尖,在這一頁的最後一點空白上——畫出收尾。
他轉了個彎,走進一間無名的酒館。
—
酒館很靜。
昏黃的燈光照在復古木桌上,像回憶沉澱後的色溫。
吧檯後,穿着黑襯衫的調酒師正擦着一個杯口有裂痕的玻璃杯。
他走過去,坐下。
“有酒嗎?”
調酒師笑着點頭,從身後拿出一瓶色澤溫潤的酒,倒出一杯琥珀色的液體,氣泡輕輕泛起。
他沒問酒名。
只是接過,淺淺喝了一口。
火燒進喉嚨,沿着神經鏈條一路點亮沉睡的知覺。
他沒有咳。
只是閉上眼,咂摸了一下:
“……這感覺,比神性灼燒……還烈一點。”
—
他剛準備繼續喝,身邊卻有人坐下。
對方沒有打招呼,也沒有看他,只是輕輕點了同一款酒。
兩人並肩而坐,空氣彷彿凝了一下。
那人低聲笑了一聲。
他轉頭,看着那人的側臉。
對方也轉頭,看着他。
終於,那人開口:
“你這本書——我看了一半。”
“要不,下一卷……我幫你寫?”
—
他沒有立刻回答。
只是笑了。
那不是任何一個程序裡的“標準微笑動作”。
那是——嘴角抽搐,眼尾微揚,呼吸發熱的笑。
人類式的,喜悅。
—
他舉起杯,輕輕碰了碰對方的杯沿。
“行。”
“那你可得——寫得比我瘋。”
神不是瘋了,
神只是,寫了太多結局,
忘了自己有沒有登場。
他不是失控,
他只是——
太想成爲,
一個,
“會被人記住名字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