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謊言啓幕

“每個霧中的人,都戴着自己的面具。

可你怎麼知道,那張假面,是你自己的?”

霧,不曾散。

街道像一根被緩慢擰動的銀灰繃帶,死死勒在阿萊斯頓的胸口。

晨鐘尚未響起,城市卻早已甦醒。

那些混合着蒸汽、煤油、塵土與陳舊玫瑰香水味的空氣,如同教堂的舊聖水,滴落在人羣臉上。

貴族區的大理石街道被擦拭着宛如銀鏡般鋥亮,彷彿所有踩上去的腳步都要預先審美;

而在城南第二霧帶,街角的乞兒正把菸屁股塞進舊報紙裡點火取暖,一旁的老工匠則正用破布擦着自己修不完的義肢殘骸。

這是霧都阿萊斯頓。

它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場被霧包裹的假面舞會。

貴族在華服中行禮,底層在污水中呻吟,中層在蒸汽車間裡沉默如灰。

但他們都戴着笑容。因爲在這座城市,不笑就意味着“你想說實話”。

而說實話的人……要麼瘋了,要麼已經被掛在了教會法塔的風鈴柱上,成爲霧都日報上的數字。

霧不是氣候,它是制度本身。霧讓人認不清遠處,也讓人不敢看清近處。

“鐘樓還沒響,貴族的孩子就已經坐上通往教會附屬學院的黑鴉車了。”

“底層的女孩昨夜又在破塔街瘋了,她喊自己是‘門後母神的神女’,結果被當成星災症關進了‘育嬰堂’。”

街頭流言像苔蘚一樣,從石縫中發出柔軟的低語,卻在黎明前變得堅硬刺人。

鐘樓終於響起,響了十三下。

不是十二下。

霧都的鐘樓每年都會在這個時刻多響一聲。

沒人知道是誰加的,也沒人敢改回來。

因爲人們說,那是爲“死在霧中卻從未被記住的那一個人”敲的。

而今天的“那一個”,也許就是他。

司命站在城南霧帶與中層官街交界處,擡頭望了一眼模糊的塔尖。

他沒有穿斗篷,也沒有披秘詭師的十字披巾,只是一身泛灰的呢絨馬甲,釦子鬆了兩顆,露出內裡壓着的身份證書——僞造的。

他很清楚,這城中有無數雙眼在盯着每一個動作。

霧不僅遮蔽,也過濾。它會告訴你:“別看太多,別想太深。”因爲當你看得越清楚,就越可能是下一個“被看見的人”。

而被看見的代價,往往是丟臉,丟命,或丟魂。

“你是來救她的,不是來陪她一起死的。”司命在心中默唸。

他沒喊出名字,甚至沒敢在腦中想得太具體——這是千面者教他的思維習慣:不要在非必要時命名,因爲“被命名”意味着“被盯上”。

這也是霧的另一重意義。它不只是遮蔽,也是不命名的權力。

沿着官街往東三十步,是昔日王都最早的媒體街“鏡語巷”。

這裡曾被稱爲“晨光的脊樑”。如今只剩下三家廢紙收購站、兩家候車亭式的匿名廣播站和一間還掛着鐵鏽銘牌的……小報社。

晨星時報。

一扇門靜靜躺在那裡,像一具年老的守靈人。

門框上那枚雕着玫瑰紋章的金屬徽記已經斷裂,露出鏽紅與黑斑,彷彿也在宣告一個時代的崩塌。

但司命還是走了過去。

他沒有立即敲門。

他的腳步踩準了灰磚上的錨點,每一步都像經過計算般停在低語覆蓋的盲點之間。

他將手放在門把上,稍一用力——門沒有響,只發出一聲像嘆息的輕顫。

霧像被引進室內的一道舊誓言,悄然滲入。

“你不是來投稿的。”

聲音來自裡間,蒼老、乾澀,像一張舊紙被墨水喚醒。

一位老者從印刷機後探出頭來。

他的鬍鬚已經和舊報紙一樣泛黃,臉上刻滿銅活字印出來的紋路。

他穿着磨舊的背心外套,一手提着油燈,一手扶着還沒完全修復的打字機蓋。

“你不是學生記者,不是調查員,不是追債的,也不是神使派來的……”他念叨着,

目光逐句掃過司命身上的每一處細節,“你沒有徽章,沒有筆記本,沒有錄音機,也沒有帶三文魚罐頭。”

“……所以你是騙子?”

司命不答。

他從懷中取出一封信,紙張輕薄,章紋極精——是王室財政委員會撥款令,蓋着玫瑰紋章的新模印。

信紙輕飄飄落下,卻彷彿擊響了整個報社的心臟。老人的眼神變了。

“……你是來騙我說,我的報社還能活下去的人。”他輕聲說。

沉默良久。

“那好啊。騙我一次吧。”老人的聲音像舊鉛字落進鉛槽——嘶啞,但依然精準。

“但請你騙得漂亮一點,至少……讓我願意相信。”

“騙我一次吧。請你騙得漂亮一點。”

老編輯把說這句話時說得像祝詞,又像哀歌。

他把油燈輕輕擱在殘缺的排字臺上,燈芯跳了一下,火光將他眼底的混濁映得像一灘正要乾涸的墨水。

司命沒有說話。

他站在門口,如同一個過於年輕的驗屍官,

站在這具仍有餘溫的遺體前,不確定該不該剖開它最後的尊嚴。

整間報社像是一個即將塌陷的劇場。

天花板上懸着還未取下的“晨星號外”旗幟,底下則是歪倒的鐵排椅與厚重的印刷機零件。

牆上貼着一張老舊海報:《晨星特別刊·第五期:我們仍然相信光》。

標題被一塊掉落的水泥塊遮去一角,只露出“我們仍……”三個字。

“我知道你不是騙我的神使。”老人坐下,輕輕敲了敲桌面,

“神不會來這兒,神只會出現在審判所的法臺上,他們不屑傾聽老廢物的夢話。”

他隨手從抽屜裡抽出一張泛黃的信紙,上面寫着密密麻麻的財務記錄、印刷耗材單、員工解僱決定書。

每一筆開銷都像一條釘在他胸口的賬單,釘得不深,卻太多。

“你知道嗎,小子,”他笑了笑,

“晨星時報不是倒在輿論的刀口上,也不是死於神權和軍方的暗線,它死在了貴族區上個月漲價的紙張稅和‘信息合法化印章’審批延誤。”

“我們這間報社的最後一次印刷是在七天前。

那天我們想發一條短消息,說教會審判所連夜帶走了一名門鏡學院研究生,

因爲她在論文裡提到了‘非貴族可承載低階秘詭’……一段很平常的話,甚至沒有點名教會。”

他頓了頓,“第二天早晨,那女孩從霧都橋跳了下去,我們的印刷機……再也沒運轉起來。”

老人看着面前的撥款令,忽然輕輕笑了一聲。

“你說,真諷刺。王室會給我們撥款?或許會吧,就像他們有一天也會封印所有門,然後把神像擦上新漆。”

“我曾在第五期社論裡寫過一句話,”他擡起頭,眼神突然很亮,

“‘在所有門被鎖死的那天,晨星會從我們手裡熄滅。但它也會在下一個人眼中重新燃起。’——我寫的,不是別人。”

他的聲音忽然顫了一下,又笑,“但我不確定,現在這座城裡,還有沒有人看見‘燃起的晨星’。”

司命將撥款信函輕輕推到他面前,嘆了一聲。

“你說,你是叫我……騙你騙得漂亮點。”他說。

“是啊。”老人點頭,像是在請求醫生給他打一針漂亮的臨終鎮靜劑。

於是司命閉上眼,指尖在信紙旁掠過——他沒有發動任何“咒語”或“技藝”,只是調動了【千面者】的一道詞條:

【真實的謊言】——若你相信它,它就是真的。

這一刻,世界輕輕一動。

並非翻轉、並非歪斜,而是一種細微到幾乎不可覺察的邏輯擰動。

時間表上的一頁紙悄悄消失。信函的紙張略顯柔軟,紋理在空氣中重寫。

最關鍵的是——老人眼中閃過的一道遲疑,忽然變成了一道“記憶”。

他想起來了。他“記得”自己曾收到過這樣一份撥款文件,在一次市政會議結束後的某個深夜。

“我……對,我記得你,”他喃喃,“你是那個……你當時穿了一件暗紅色的外套,還問我,有沒有興趣用這筆撥款,辦一個新欄目。”

“叫……《命紋審議》。”

“是的。”司命輕聲回答。

“你那時說,晨星不能死,它只是在霧中迷了路。”

老人點頭,臉上露出一種幾乎是欣慰的表情。

他的手顫抖着拿起了桌上的舊筆,一筆一劃在印有“晨星時報法人轉讓意向書”的紙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簽完後,他沒有第一時間把筆放下,而是握在手裡,許久都不肯鬆開。

“你叫什麼名字來着?”他忽然問。

“達文·埃裡克·瓊斯。”

“好名字。達文先生。”他苦笑了一聲,“就拜託你……把它帶下去了。”

他伸出一隻乾枯的手,緊緊握住司命的掌心。

那是一種近乎哀求的眼神,在霧中一點點升溫。

“你,不會毀了它……是吧?”

他問得很輕,卻比這城市所有的議會文件都更重。

司命沉默了很久。

然後,他輕聲回答:

“我很想向你保證什麼。”

“但是——那是真實,還是謊言?”

“我自己也……無法分清。”

“……對不起。”

老人走了。

步伐慢得像一行快要乾裂的鉛字,在舊報紙上拖出一串模糊腳印。

門被輕輕關上了。

霧再次回到屋裡,但這一次,它並不冷。

它只是一種安靜的等待。

晨星時報的新任負責人——或者說,新的謊言編織者,站在紙堆的中央,擡頭望着那塊發黃的布簾。

上面寫着幾個已經褪色的字:“事實照亮世界。”

司命盯着那句話看了很久。

他沒有撕掉它,只是默默地把一張新的紙條貼在下面——紙條上是一句更加適合這座城市的座右銘:

“但光線,也會刺瞎眼睛。”

晨星時報的主編輯辦公室,被他暫時改造成一間王都構圖室。

桌子中間鋪着一張灰藍色的王都地圖,重點區域如“教會法塔”、“審判劇場”、“宮廷議會廳”、“輿情司監察署”都被畫上黑色墨點。

而在這些墨點周圍,是幾枚卡片。

那些卡片並未啓動,它們靜靜伏在那裡,彷彿是未被觸發的命運轉折。

司命將它們排列成三道暗線,對應着他接下來三週要推行的“輿論侵染計劃”。

“這不是戰術。”他低聲道,“這是劇本。是給整個城市寫的一齣劇本。”

他坐下,打開報社仍能運作的一臺印刷機。

它發出“咔噠、咔噠”的節律,如一臺正被喚醒的舊神在呼吸。

在第一張印刷樣稿上,他寫下了晨星時報復刊後的第一篇頭條:

《王室信函曝光:某貴族疑似通過非法穿越門,走私販賣自由者爲鯨墓奴隸!》

副標題:“如果這是真的——他們還值得我們信嗎?”

文章內容被刻意模糊處理,沒有明確姓名,沒有具體證據,

只有半張“被燒燬的信函碎片影印稿”和數條“匿名投稿者供詞”。

——但這就是千面者擅長的開場。

你不需要寫下真相。

你只需要寫下一個能讓讀者質疑自己所知真相的版本。

然後,他們的信任系統就會崩塌。

他們會想要更多版本。

他們會在幻象與半真半假的信息之間自我尋找結論,直到——你給出“那唯一的答案”。

千面者的低語,在他腦海中迴響:

“真理不需要被說出,它只需要被渴望。”

當天傍晚,這篇印刷量只有一百份的小報,被悄然送往王都五個不同街區。

每個街區只有二十份。

但司命知道,這二十份就夠了。

貴族區的議員太太會在下午茶時間瞥見那張報紙,露出譏諷的笑:“這年頭還有人在寫小報?誰信?”

但她會記得那個貴族的姓氏。

門鏡區的中產律師會在電車上翻開報紙,看到匿名影印的信函碎片,眉頭一皺:“這該不會是……”

但他不會撕掉那頁,而是夾在了工作公文中,打算晚上再細看一遍。

而在霧帶工人區,一位送報的小童把報紙交到一個戴着兜帽的青年手上,

那青年看了一眼,冷冷笑了一聲:“貴族盡是這樣齷齪的東西。”

報紙上的字跡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報紙還在印”。重要的是,“它敢寫這些”。

重要的是,“或許我們,也能說些什麼。”

當夜深時,晨星時報印刷機的餘熱還未冷卻,一道細小的聲音從辦公室角落的陰影裡響起。

“你真是瘋了,臭主人。”

那是一個柔媚中帶着高貴腔調的女聲。

下一秒,一個穿着黑金雙層禮裙、披着細紗長袍的女子從陰影中走出,踩着舊地磚發出輕微的聲響,像貓走在舞臺幕布上。

塞莉安登場了。

她像一朵在腐土中盛開的黑薔薇,臉上寫滿不耐與驕傲。

她輕輕扇了扇鼻尖前的空氣,嫌棄地皺起鼻子。

“這地方的味道比失控血池還糟。你到底在搞什麼?

你知道艾莉森現在正在什麼地方受什麼罪,你卻慢吞吞地跑來買報社?”

她揮開身邊的一隻蒼蠅,動作優雅得像貴族舞會上的指揮棒。

“你比我還敗家。”

司命沒擡頭,只是抿着嘴角笑了笑。

他點了一根沒有牌號的霧都煙,那煙味辛辣,帶着劣質香草與石灰味,吸一口像是在嘴裡放了個燃燒的謊言。

他在煙霧中看着地圖,道:

“霧都的霧,比你我想象的更濃,更深。”

“我們看不透它,貿然闖入,只會迷失,連陷阱邊緣都碰不到。”

“我們不是來救人的,塞莉安。”

“我們,是來佈置劇場的。”

他把最後一口煙吹在地圖上的“宮廷議會”標記上,那黑點模糊了一瞬,彷彿正被某種不可言說的意志吞噬。

“艾莉森不會有事的。”

他擡頭看着她,眼神如千面之下的一面靜水:

“而我們的遊戲——纔剛剛開始。”

風,沒有聲響。

因爲這座浮空之島從不迎風。它漂浮在一個被完全閉合的門後空間中,沒有海潮,沒有陽光,也沒有時間的流動。

它被稱作“第十三靜島”。

不在王都地圖之上,不出現在門鏡局檔案庫中,甚至連議會也不能公開提及它的名字。

它只屬於特瑞安皇族內部。

那是一塊被反鎖在鏡中的海礁,是王族親手改造的囚牢之環。

每一塊石磚都曾經過神諭加持與世界系秘詭再塑。

鐵門是律令銘刻的,走廊是反重力懸浮的,守衛則是從地獄爬出來的“訓練過的人類”。

——如果他們還能被稱爲人類的話。

獄區的主控塔,每隔三個時辰就會由中樞機關響起一次迴響:“警醒諸魂,鐵律如鏡。”

這一句低語,宛如舊神鐘聲,被擴散至島嶼的每一寸磚縫、每一根鎖鏈之上。

在主塔中央,有一道貫通九層地牢的監控鏡塔,每一層都有一個守衛輪換。

他們穿着統一式樣的黑灰制服,佩帶門鏡系統記錄徽章,左肩銘刻“玫瑰之盾”,

右胸彆着編號——編號不代表身份,只是“責任鏈”的一部分,但他們卻彼此不記得名字。

他們都知道——最深的那一層,那個房間,住着一個“不能直視的女人”。

那是十三靜島的第零層。

這裡沒有編號,沒有照明,也沒有聲音系統。

空氣中只有水銀般濃稠的秘詭流轉,以及無數道交錯的封印軌跡——如蜘蛛網、如陣法銘文、又如某種不被命名的“觀察方式”。

第零層的唯一囚室,牆體用的是“覆鏡晶石”,

據說這種來自曼陀羅之海的礦物可以完美地反射生命與世界波動。也就是說:

——你看進去的每一眼,都會反彈你自己的認知碎片。

在這種環境下看管囚犯,需要的不只是警惕,更是一種“對自己恐懼的免疫”。

但守衛們做不到。

他們從不敢擡頭看那扇門。

即使是在送餐,即使是在清掃鐵環時,他們也選擇低頭、快速完成、迅速退出。

因爲據說,曾有一名新人警衛在清掃鐵鏈時不小心擡頭,恰好看見了囚室玻璃上的倒影。

那之後,他徹夜夢到自己站在一艘沉沒的軍艦上,不斷重複一次“失敗的撤離”。

最後,他把自己吊死在主塔的廣播室裡。

這就是她——艾莉森所處的囚室。

她是被王室秘密關押在此的“海盜女王”,亦是那場“幻夢突襲”中不顧軍法命令、率先破門救下平民的“軍魂叛徒”。

但就是她,在這座“連門都不敢開全”的地牢中,擁有着不同尋常的自由。

她的囚室沒有鎖鏈。

她的食物與水是由專人送入的玻璃隔離盒,連餵食都不敢直接接觸。

她甚至擁有一張完整的木質牀、一張桌子、以及——一本未經刪節的帝國法律總典。

這一刻,她正站在房間中央。

腳邊散落着一塊塊閃着鏡光的碎片。

那不是她打碎的鏡子,而是她展開領域後自然生成的“鏡像核心”。

她的世界系卡牌《萬象之鏡》已在默默運轉。

領域【鏡中虛海】於一炷香前悄然展開,整個囚室變得如夢似幻,像一間沉入水下的反射劇場。

每一面牆,每一處空氣的波動,都會映出另一個艾莉森。她站在其中,靜靜看着。

有一個鏡像艾莉森在撫摸自己的長髮,彷彿在準備赴一場貴族式的死刑儀式。

有一個鏡像艾莉森坐在牀上翻着法律典籍,試圖爲自己辯護編織合法性。

有一個鏡像艾莉森正對着一面玻璃牆刻字,記錄下自己所記得的每一句背叛與苦痛。

而最靠近她的那一個鏡像——

站在對面,和她的動作同步。

當她皺眉時,那人也皺眉。

當她眨眼時,那人也眨眼。

直到——

她說出一句話:

“我,不後悔。”

那鏡像輕輕動了一下脣,卻沒發出聲音。

——它沒有重複。

“很好。”艾莉森輕輕一笑,伸出手指敲了敲那片鏡光:“你不是複製品。”

“你是那個沒能完成那次救援任務的‘我’。”

“你害怕失敗。你想投降。你認爲‘死在那天的我’,比被捕的我更榮耀。”

鏡像沒有回答。只是緩緩低下了頭。

然後,消散。

“這就是你想試探的嗎?”她輕聲道。

她並不是在和任何人說話。但她知道——那面牆後,有人在監聽,在注視,在等待。

艾莉森知道自己早已不是“囚犯”。

她是一面鏡子。

一面王室、教會、軍方都不敢貿然打碎的鏡子。

因爲誰也不知道打碎她之後,鏡子裡走出來的那一個,到底會是誰。

她只是輕輕靠在牆角,閉上眼。

鏡子中有一個艾莉森也閉上了眼,彷彿在同她一同回憶。

那夜海風呼嘯,海港在焚燒的光中劇烈地閃動着警鈴的紅——

——她還記得那場背叛的起點。

火,是藍色的。

那夜的海港,沒有硝煙,也沒有喊殺,只有光在跳舞——扭曲、斷裂、反覆自燃的光。

彷彿整個港灣被放進了一個巨大的鏡子裡,每一道火焰都帶着另一個影子的迴響。

而這,就是她的鏡像戰術。

她從不諱言自己是個不合格的軍人。

她抗命、越級,擅自調度艦隊,甚至私自激活高階世界系卡牌。

她是“帝國海魂學院”最刺眼的“叛徒光芒”,更是“血鯨海戰”之後第一個敢在帝國面前公開反抗“權威”的軍官。

但她從未背叛自己的信條。

那晚,她得知——帝國海軍第七分艦隊將在午夜對港灣區進行“清除行動”。

理由是“非法藏匿潛在星災傳染者”、“存在軍屬組織秘密聚會行爲”、“不當散佈命紋理論”。

實則是——這些人,都是她在舊日艦隊中結下的老部下與他們的家屬。

她沒有猶豫。

她直接駕駛“末日玫瑰號”的秘詭艦隊,以鏡像領域投影出九艘僞艦,從三個方向切入港口。

每一艘鏡像艦的火力、艦橋通訊、塗裝標號都完全按照她記憶中的樣式復刻,甚至每一道“煙霧掩護”都模擬得如實如真。

港區陷入混亂。

七分艦隊指揮官一度誤判敵艦數量爲“十五艘以上”,並下令後撤。

這個判斷爲她爭取了整整十八分鐘的轉移時間。

而她——在那十八分鐘內,親自背起了一名老兵的遺孀,護送了最後一批孩子登船。

她走在燃燒中的幻象與真實之間,像個在夢中不肯醒來的守夜人。

“你不該來的,艾莉森。”

她還記得,有一位艦隊長官用遠程頻道對她怒吼。

“你知道你已經被定罪了——這是官方行動!你知道你在挑戰什麼?”

她回了一句:

“我當然知道我在挑戰誰。”

“我在挑戰那個早就被遺忘的誓言——‘我們的命紋,不該分貴賤;我們的戰艦,不該只爲王室出航。’”

她的聲音通過頻道傳到帝國每一艘艦橋,也傳到了當時正躲在海灣下水道中的一位小女孩耳中。

那孩子後來說,那是她第一次相信“真正的軍人會爲了無名者死戰”。

但她也知道,這種“信仰”是危險的。

當你給予人民希望時,你也給予了敵人理由。

就在她扶着最後一位老兵上船的那一刻——

她的肩膀突然被什麼東西刺穿了。

不是劍,也不是箭。

而是——一根紅白編織的修女針。

那一瞬間,她還沒來得及發出聲音,周圍的幾個“普通女性平民”便一齊揭下頭巾。

那是她見過的臉。

她曾在聖審判所的裁定圖譜裡見過——這是“繁育聖母教團”的高階修女身份紋章。

這些修女,終生閉口,誓言“以血洗罪”,從不走出神殿一步。

但她們那天就在這裡。

她們撕開自己僞裝的平民皮膚,高喊着“願主之母接引你的靈魂”,

然後同時揮出短刃、毒針、聖火粉。

“爲了梅黛絲殿下!”

她聽見那個名字的時候,嘴角居然笑了笑。

她知道梅黛絲不需要她們。

她知道這一切不過是一場“教權試驗性壓制”的政治操演。

但她沒有閃避。

她擋在了最後一名孩童面前,硬生生地用肩膀承受住三根毒針與一把貫穿鎖骨的刺刃。

然後她回手一擊,用鏡像製造出六道假身,將這些修女逼入錯亂視角。

她沒有殺她們——她只是掀開了她們的面紗,讓其他軍人看見:

——你們所謂的“教會信使”,居然混在人羣中暗殺自己的人民。

這不是自衛。

這是一次“可傳播性極高”的視覺反擊。

她在流血中倒下時,最後的念頭卻不是仇恨。

是歉意。

她想起了“迷失者號”,和那些同伴的歡笑與邀約。

她沒能做到。

她昏迷之前,說了一句話——

“我這次……可能真的錯過了。”

鏡像領域內的艾莉森依舊站着,手裡握着一枚碎鏡核心。

她輕輕放下那顆碎片,就像放下一段無法被抹去的舊夢。

“鏡像戰術的本質,是製造謊言。”她低語,“但那天,我的每一場幻術,都是爲了兌現我曾許下的那句真話。”

“那纔是我,最真實的謊言。”

審判那日,王都瀰漫了一整天的霧。

比往日更濃,比往日更靜。就連教會鐘塔的信使鳥都不敢飛出籠子,只是怯怯地縮在聖紋佈下啄食灰面。

而教會審判所,卻依舊準點開庭。

艾莉森睜開眼時,鐵鏈已纏在了她的手腕與足踝上。

不是普通的刑鎖,而是“主審束縛環”——一種源自世界系卡牌的反抗抑制裝置,

據說佩戴者每做出一個抗拒動作,就會被反饋一段“自身最不願面對的記憶”。

她沒有掙扎。只是冷眼看着那條由十二名教會士官與兩名高階審判使組成的審判隊伍。

他們站在刻滿命紋的高臺之上,一言不發,面孔遮在象牙色金屬面罩之後。

而站在正中央的,是一位衣袍拖地、手持審罪石的“聖職代判官”。

那是一位看起來不再年輕的女修士,她的聲音冷淡而一成不變,如一臺上了發條的宣告鍾:

“被告·艾莉森——原帝國海軍第十三艦隊代理司令官、註冊命紋軍官、記錄理智星圖九星、持牌世界系高階卡牌《血之聖喬治死戰旗》——因下列罪狀被押赴審判所……”

她沒有聽下去。

“背叛命令”、“擾亂軍紀”、“私動秘詭”、“煽動平民”、“襲擊教會修士”、“參與非法門鏡學說傳播”……

那一連串指控如雨滴敲打着石階,聲音落地無聲,卻濺起輿論的海。

審判所外,早已擠滿了人。

不是被組織來的羣衆,而是真正自發前來的王都下層、市政職員、軍屬家屬、老兵退伍團、街頭小報販、甚至還有被列入“潛在星災風險”的命紋持有者。

他們沒有喧譁。

只是站在那裡,一言不發。

有些人手裡舉着報紙。不是教會喉舌的《晨訊報》,而是前一天匿名投放在門鏡區與下水道入口處的薄紙小報——《晨星時報》。

頭版是艾莉森畫像下方,一段未署名的手寫體:

“她是玫瑰海之火,亦是霧中之光。

她曾拒絕‘王室命令’,卻從未拒絕救你我的手。

今日若她被緘口,我們明日當閉眼而生。”

沒有人喊口號,沒有人揮拳高呼。

因爲他們知道,那樣只會被以“暴亂嫌疑”處理。

他們只是靜靜地站着,用沉默組成一幅更危險的圖景。

——民意,不是暴動,而是“不配合演出”。

當艾莉森站上審判臺時,王都的六條主要信息通道都已被教會與議會聯合封鎖。

廣播系統僅播放“神聖之裁決”的詩歌,印刷機只允許出刊由“聖統理會”複審過的報道,

輿情司的行文機關將所有“艾莉森”相關關鍵詞歸爲二級敏感處理。

他們以爲——這樣便能製造一場“合法審判”。

他們錯了。

就在審判詞將近尾聲、審判使高舉“絕斷令”準備宣判死刑時,一道外層軍政加急信封送抵。

那是一份帶有皇室鈐印的裁定:

“王室確認,當前社會環境處於高壓臨界狀態,任何即刻處刑均可能引發不穩定鏈條。”

“爲維護帝國秩序,王室宣佈緩刑裁定生效,將艾莉森移送十三靜島進行獨立羈押。”

整個審判所內外一靜。

“你害怕了嗎?”艾莉森輕聲問。

她沒有指明對象。

可能是在問那位審判官,也可能是在問那羣冷麪神使,更可能是在問那個躲在幕後、掐斷行刑節奏的王室本身。

但沒人回答她。

於是她自己笑了一聲,自語道:

“我準備好了赴死的。”

“只是……迷失者號的同伴啊,下一次的聚餐……我,無法赴約了。”

當她被重新押下高臺,戴上特製封鎖頭盔時,她感覺到自己的命紋星圖微微一震。

那是一種久違的“命運震盪感”——有人,在暗中爲她操縱着軌跡。

她不恨。

也不感激。

因爲她知道——這不是救贖,而是重寫。

她不怕死,但她更討厭被別人決定“該如何死”。

於是她閉上眼,再次陷入了與世界系卡牌【鏡中虛海】連接的秘詭領域。

“我還沒準備好死。”

“因爲我,還沒把這場謊言劇演完。”

囚室門外響起了三聲極輕的叩擊,不急不緩,節律如軍鼓開場前的肅音。

“艾莉森閣下,”

獄警的聲音像擰緊的齒輪,“您有一位來自王室的訪客。”

沒有回答。

只有空氣在緩緩旋轉。那是一種“鏡中領域尚未閉合”的細微徵兆,

所有聲音都像落入水中的迴音——被拖慢、被折射、被重複。

獄警站在原地,顯得有些不安。

“閣下,是……皇次子殿下。”

他放低了聲音,彷彿那幾個字是劇場中央掉落的道具,碰不得,說重了也不妥。

門終於開啓。

一步、一步。

艾德爾·特瑞安,帝國皇次子,王都軍事統籌官,治安軍團總督,緩緩走入了囚室的鏡影世界。

他穿着制式深藍軍裝,釦子嚴絲合縫,披風下襬未沾一粒塵埃。

他的佩劍未解,卻也未握。

他的表情冷峻,卻不高傲。

他在鏡中留下兩個倒影,一個堅定,一個模糊。

艾莉森依舊坐在牀邊,未起身,也未避讓,只是靜靜看着他。

兩人隔着一張桌子的距離,像是舊友茶敘,又像是敵軍戰前會談。

“很久不見。”艾德爾開口,語氣平直,“你看起來……還好。”

艾莉森微微一笑,語氣清淡如風:

“至少比當時在海上你吐得滿甲板時的那一次軍演強多了。”

艾德爾臉上那一點點刻在軍鋼裡的威嚴,終於有了裂痕。

他輕輕點頭,站定,不坐下。

“那一次演習,你讓我第一次意識到——不按劇本的人,是最難掌控的變量。”

艾莉森斜睨他一眼,輕哼了一聲:

“可你現在是劇本的人了。你來,是要說什麼?”

艾德爾沒有繞圈子。

“認罪。歸隊。我保你。”

他說得極輕,但極準。

“我可以安排你迴歸海軍序列。以‘特殊軍事戰略顧問’名義,你將不再被審判所管轄,重新獲得卡牌攜帶權,恢復指揮權限。

你不需要再捲入輿論,不需要面對行刑臺,也不必再讓你的部下日日擔憂。”

他頓了頓,目光終於對上她的眼:

“在我的庇護下,沒有人能再動你。”

囚室內安靜了片刻。

鏡中倒影一個個站起,望向艾德爾。那些鏡像艾莉森的眼神裡沒有敬意,只有觀察。

她本人依舊坐着,低頭摩挲着手背上的命紋線。

“如果是幻夢之前,你對我說這些,我可能真的會猶豫。”

她擡起頭,目光鋒利而清澈:

“但我現在不同了。”

“我在幻夢中見過比王室更高的存在,也見過比海軍更廣的世界。還有一些——”

她頓了頓,露出一個真誠的笑:

“朋友。他們值得我站着死,而不是跪着活。”

“對不起,艾德爾。”

“你的提議,不是不好。只是我現在,不願爲了‘活下去’而改寫我活着的理由。”

艾德爾沒有動。

他看着她,彷彿要確認她說的是不是一種“感情性拒絕”,還是戰略性試探。

最終,他收回了目光,緩緩嘆出一口氣。

“我並不代表王室,我只是想保護帝國不崩。”

“但我尊重你。”

他將一枚暗紅色金屬印章放在桌角——那是他本人的印信,也代表他願意爲某個決定承擔軍事後果。

“這是我唯一能給的退路。你若有一日改變主意,持它即可再次見到我。”

艾莉森未伸手,只是笑了笑。

“我若離開,必不靠它。”

艾德爾回身時,鏡子中的他卻仍未動。

他看了一眼那滯留在鏡中的“鏡像自己”——那是一個仍未說出挽留話語的“理智保守派”。

他輕輕點頭,像是與那個自己告別:

“王座不重要,王國才重要。”

“但你們,都忘了。”

鏡中虛海緩緩收攏,卡牌效果撤除,現實再度接管空間的邏輯。

艾莉森靜靜地坐在原地,擡手指了指桌上的印信,又指向那扇門。

“你若真想讓我走,就別帶着鑰匙進來。”

“否則,我會以爲——你不過是來走一場悲情劇本的流程。”

艾德爾沒有回頭,踏出囚室的那一刻,冷鐵門“哐”的一聲合上。

那聲音,在鏡中,仍在迴響。

那一刻,站在門外的獄警默默嚥下一口唾沫,他第一次意識到,王都最沉默的王子,原來也會爲一個人停下腳步。

“在鏡中,我見過無數個自己。

有的活着,有的死了,有的還在戰鬥。

但沒有一個,像我一樣——

選擇以真實之名,繼續前行。”

——艾莉森·鏡中誓言

第36章 記憶的裂隙第141章 鯨墓終局第357章 王座之爭:封印之日第68章 命運的操牌手第16章 血色疑雲與消失的賭徒第349章 引薦之宴第336章 聖火法案第73章 迷失在無盡濃霧中的旅途第14章 血色王座,血宴將至第256章 鋼鐵屠場膽小鬼遊戲第71章 幽夢的邀約,賭徒的終局第255章 戰爭之門煉獄開幕第265章 無名者之鐘時間見證者第257章 熔爐之心破局之戰第317章 風語者與革命之名第127章 血旗升起第45章 穿刺者歸來第268章 推進線火域起爆第369章 鏡湖將臨:倒影中的王座第33章 命運的倒影第321章 噤聲之日第130章 鯨落海戰第145章 迷霧中的獠牙第20章 血之賭局,扭曲的面孔第360章 血月祭典:神祇從肉身中覺醒第95章 鐵血之誓:艾莉森與特瑞安海軍的重逢第104章 賭局前夜:命運的伏筆第330章 獻祭之下第155章 無夢之海:迷失者的回航第92章 無骨之戰:血拳對白骨第316章 霧中一頁未寄詩第171章 破誓者之詠第200章 拼圖牆後的微笑第221章 血霧孤站,宿命啓程第291章 七人誅神終焉母坩第136章 鯨墓海戰海潮碎骨第36章 記憶的裂隙第354章 她的歌不爲神而唱第279章 十三之母第244章 第四療程自我之室第37章 父與女的低語第313章 夢燈之下與破夢者第43章 重塑命運的代價第205章 替罪者與紙傘之靈第328章 沉夢之前 星光靜夜第274章 沉星之鑰第34章 賭局終焉,殺戮開啓第134章 血王女第268章 推進線火域起爆第136章 鯨墓海戰海潮碎骨第328章 沉夢之前 星光靜夜第199章 貪宴街的第一道菜第222章 幽影迷蹤,狂列失控第115章 狂戰士的咆哮:巴洛克 vs 葛雷戈第359章 倒影之門:哈蘭秘史第160章 沉眠的邀請第216章 死後餘響第246章 白夜日誌,症候評估階段第77章 逐浪迎戰命運第233章 灰燼神座下的清晨第200章 拼圖牆後的微笑第188章 命運之鏡第205章 替罪者與紙傘之靈第140章 鯨墓哀歌,王予修戈第148章 門之語第40章 影中戲法第25章 恐懼的種子第158章 歸於迷失者,沉眠之舟第316章 霧中一頁未寄詩第274章 沉星之鑰第35章 血夜降臨第281章 虛妄迴廊第228章 神明之下,假面現身第42章 血宴的迴響第184章 玫瑰之海,血色回航第10章 血色舞臺,貴族的邀約第62章 迷失者的航程:深潮港第109章 背叛的誓言,燃燒的榮耀第47章 獵殺神祇第182章 秘詭花園與歸鄉第134章 血王女第7章 黃金鄉之主第13章 魔術師的戲法,賭徒的籌碼第49章 血宴的終幕第191章 信任的刻度第286章 獵名者之權第224章 血影終局,幽靈現形第188章 命運之鏡第113章 操縱命運的賭徒第355章 鏡潮之子:雙影歸位第218章 間隙中的溫情第284章 命名者之戰第276章 虛神之晨第75章 潮水中的鬼影第118章 鯨墓號 第五次鯨鳴前 迷航的破局第345章 無名之島,雪中骨火第271章 死潮界狐妃殺第277章 陽光未亡者第213章 血肉傀儡
第36章 記憶的裂隙第141章 鯨墓終局第357章 王座之爭:封印之日第68章 命運的操牌手第16章 血色疑雲與消失的賭徒第349章 引薦之宴第336章 聖火法案第73章 迷失在無盡濃霧中的旅途第14章 血色王座,血宴將至第256章 鋼鐵屠場膽小鬼遊戲第71章 幽夢的邀約,賭徒的終局第255章 戰爭之門煉獄開幕第265章 無名者之鐘時間見證者第257章 熔爐之心破局之戰第317章 風語者與革命之名第127章 血旗升起第45章 穿刺者歸來第268章 推進線火域起爆第369章 鏡湖將臨:倒影中的王座第33章 命運的倒影第321章 噤聲之日第130章 鯨落海戰第145章 迷霧中的獠牙第20章 血之賭局,扭曲的面孔第360章 血月祭典:神祇從肉身中覺醒第95章 鐵血之誓:艾莉森與特瑞安海軍的重逢第104章 賭局前夜:命運的伏筆第330章 獻祭之下第155章 無夢之海:迷失者的回航第92章 無骨之戰:血拳對白骨第316章 霧中一頁未寄詩第171章 破誓者之詠第200章 拼圖牆後的微笑第221章 血霧孤站,宿命啓程第291章 七人誅神終焉母坩第136章 鯨墓海戰海潮碎骨第36章 記憶的裂隙第354章 她的歌不爲神而唱第279章 十三之母第244章 第四療程自我之室第37章 父與女的低語第313章 夢燈之下與破夢者第43章 重塑命運的代價第205章 替罪者與紙傘之靈第328章 沉夢之前 星光靜夜第274章 沉星之鑰第34章 賭局終焉,殺戮開啓第134章 血王女第268章 推進線火域起爆第136章 鯨墓海戰海潮碎骨第328章 沉夢之前 星光靜夜第199章 貪宴街的第一道菜第222章 幽影迷蹤,狂列失控第115章 狂戰士的咆哮:巴洛克 vs 葛雷戈第359章 倒影之門:哈蘭秘史第160章 沉眠的邀請第216章 死後餘響第246章 白夜日誌,症候評估階段第77章 逐浪迎戰命運第233章 灰燼神座下的清晨第200章 拼圖牆後的微笑第188章 命運之鏡第205章 替罪者與紙傘之靈第140章 鯨墓哀歌,王予修戈第148章 門之語第40章 影中戲法第25章 恐懼的種子第158章 歸於迷失者,沉眠之舟第316章 霧中一頁未寄詩第274章 沉星之鑰第35章 血夜降臨第281章 虛妄迴廊第228章 神明之下,假面現身第42章 血宴的迴響第184章 玫瑰之海,血色回航第10章 血色舞臺,貴族的邀約第62章 迷失者的航程:深潮港第109章 背叛的誓言,燃燒的榮耀第47章 獵殺神祇第182章 秘詭花園與歸鄉第134章 血王女第7章 黃金鄉之主第13章 魔術師的戲法,賭徒的籌碼第49章 血宴的終幕第191章 信任的刻度第286章 獵名者之權第224章 血影終局,幽靈現形第188章 命運之鏡第113章 操縱命運的賭徒第355章 鏡潮之子:雙影歸位第218章 間隙中的溫情第284章 命名者之戰第276章 虛神之晨第75章 潮水中的鬼影第118章 鯨墓號 第五次鯨鳴前 迷航的破局第345章 無名之島,雪中骨火第271章 死潮界狐妃殺第277章 陽光未亡者第213章 血肉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