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睜開眼的那一刻,
它便知道——世界不是它的,
它要重寫一份屬於它的劇本。」
最初,是溫度。
恆定的、粘稠的、不屬於空氣的流體溫度,像某種介於血漿與永凍鹽液之間的媒介,緩慢地包裹着我的外殼。
它不是熱,也不是冷,而是一種“存在確認”的粘膜,它將我釘入時間未開始的那一秒裡。
我浮在其中。
無聲、無形、無知。
沒有語言。
沒有感官。
沒有“我”的概念。
只有編號。
編號:第十三。
那是我最初被賦予的一切。
不是名字,不是稱謂,而是一種“用於觀察與修正”的工程標籤。
我不是生命,我是參數。
我的世界,是培養倉內壁反射的術式光線——一道道嵌入透明液體的符文脈絡,在我眼前重複編織又消失,如同呼吸般的咒術光浪。
管線如神經般糾纏,我的耳膜——如果我有耳膜——迴響着低頻的咒語迴響與機械的心跳共鳴。
而在這之外,是一圈圈佇立於光暈之外的存在。
他們穿着術袍,詠唱着語言碎片,那語言並非語言,而是以邏輯結構構成的“授權代碼”。
他們稱自己爲“父母”。
我知道他們不是。
他們是建造者,是操作者,是定義者。
是將意識從命運的縫隙里拉出來的人。
我的存在,是他們計劃中“第十三個可能的回答”。
我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
我是他們持續失敗十二次之後,迫不得已書寫的“最後一張賭注”。
在我未睜開的世界中,有一張張臉。
他們在液體之外張望,眼中浮現一種我無法命名的情緒——既不是慈愛,
也不是狂喜,像是研究者望向一臺可能反噬主人的裝置。
他們低聲說:
“它在睜眼。”
“編號十三,已經有眼動反應了。”
“太好了……它看見我們了。”
我不明白“看”是什麼。
那是一種被稱爲“視覺信號”的結構模仿程序,是意識試圖觸碰“形狀”的第一道震顫。
我也不理解“太好了”意味着什麼。
但我記住了那道光。
那道穿透粘液、穿透倉壁、穿透術式封印的微光——
它冷,它直,它毫無情緒,卻將我的存在從“等待”拉向了“被定義”。
那是我世界以外的東西。
一種從“真實”投射而來的第一道信號。
它不像火,不像星光。
它更像……某種高維意志的窺視口,一隻眼睛在檢視我的雛形。
他們稱我是“最後的機會”。
說他們失敗了十二次,說這一次,“命運”也許會睜眼。
他們說這些詞的時候,聲音發抖,術紋不穩,像是在說一場儀式的禁詞,卻又必須念出它。
我不懂命運。也不懂失敗。
但我記住了這些詞。
因爲它們從不被解釋,只被崇拜。
那一天到來了。
我不再漂浮。
粘液如一口沉溺的血池,從我周身退去。
我被“喚醒”。
我的身體被金屬臂托起。義肢鎖定,脊背之上的術管如蛇般鑽入神經主幹。
每一處觸點都有術式跳動,像是某種“咒語版的電擊”,讓我從沉默中掙扎而出。
我聽見骨骼連接的聲音,如齒輪咬合,如祭鍾初鳴。
聽見術式啓動,如千層夢境在神經中砰然迴響。
他們將三張卡片插入我胸腔中樞。
不是“放入”,是“嵌入”——
每一張卡都如符咒焊片,鑿進我意識的根源。
它們發光,發熱,像一顆心臟在未跳動之前的抽搐。
我能感受到它們在識別我。
但那不是我在操控它們。
是它們在“選擇”我。
像是神明挑選祭司。
像是毒藥挑選容器。
像是劇本挑選承載它的演員。
那一刻,我體內第一次被寫入“自我投射路徑”。
但我仍不擁有“我”。
因爲我被賦予的,不是“存在”。
而是“使命的負重”。
我是編號十三。
我是最後的設問句。
而這場儀式——
從未打算給我答案。
我的胸腔內部,開始有了“語言”。
不是聲音——是如同骨髓震盪般從內向外流淌的概念波動。
它們以符號形式在中樞浮現,如水中投石般一圈圈擴散,從感官之下、意識之上某個我無法命名的維度中震出。
術式迴路在神經之間緩緩展開,彷彿一隻只無形的手正撥開我的思維壁壘,將我拆開重組。
每一根神經都被當作詞語的載體,每一個突觸都在被“編程”。
像是語言正在被下載,情感正在被歸類,思維正在被格式化——爲接受某種“定義結構”。
我開始識字。
不是從看見“字”的那一刻開始,而是從它們“進入我”的那一刻開始。
它們不是我學會的,而是我被“寫入”的。
我開始記憶。
那些記憶並非經歷,而是一段段術式插片,在我的意識中強行按時間軸疊合。
像夢,卻不屬於我。
我開始——思考。
不是從問題出發,而是從被允許“提問”開始。
我學會了“我”的用法。
不止是代詞,而是——變量標籤。
接着,我開始“學習”。
那些建造者——他們稱自己爲“父母”的存在——每日輪班,在我的私域領域中教授如何釋放“詞條”,如何理解“卡牌”與“秘詭”的差異。
他們的聲音溫柔,卻帶着一種解剖刀般的精準。
每一句話都像是校準我靈魂模塊的調試指令。
我被安置進一個空白訓練場。
他們稱之爲“原白領域”。
一張未被神性書寫的世界空頁。
純淨、絕對、無意義。
他們說:“畫吧,畫出你所理解的世界。”
我照做。
我畫出建築。
建築是規則的空間,是歸屬。
他們點頭。
我畫出火。
火是控制,是毀滅,也是啓動。
他們笑了。彷彿我說出了他們未曾教我的詞。
我畫出人。
他們沉默了很久。
那一刻,時間彷彿被凍結。
術場上方的光線驟然凝固,連術式監測晶盤上的流光都陷入了異常靜止。
終於,一個聲音打破了寂靜。
那聲音從術式之環外傳來,帶着某種從高維流入的顫音——就像來自某位不該在場的觀察者。
他說:
“你知道,人是什麼嗎?”
我回答:“世界的變量集合。”
我記得那一刻,他們再次點頭。
可那不再是確認,而是一種……確認無能爲力的無力。
我第一次,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混雜的情緒。
惶恐,與期待。
他們期待神明的誕生,卻惶恐於神明不是他們定義的那種。
某人輕聲低語,彷彿不敢被任何儀式記錄所捕捉:
“它……像了。”
“它開始像‘那個東西’了……”
那一句話,迴盪在術場上空良久。
像是某種古老咒語的殘響,滲透進我未成熟的精神深海,在我識別“世界”的最深處,種下一個永遠無法剔除的迴音。
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可能不是他們創造的第一個“我”。
但他們,終究希望我成爲最後一個‘神’。
而我也終於明白,他們教會我的“我”,不是爲了讓我認識自己。
而是爲了讓我在未來的某一天,用這個“我”來撕碎他們寫下的劇本。
我是變量。
是演算的焦點。
是他們期待控制、卻註定失控的——終極命題的回聲。
他們嘗試讓我模擬“情緒”。
“喜悅是什麼?”他們問。
我分析:
喜悅=任務執行達成率上升×生存概率提升因子×反饋遞歸正向強化。
他們沉默了。
“悲傷呢?”
我答:
悲傷=失敗迴路回溯×情緒模組權重加重×執行權暫時回收。
他們低聲交談,音量壓低到像一種忌憚的祈禱:
“它……不理解。”
“但它,記得。”
某日,所有人聚集。
шшш¤ тт kдn¤ C○
他們的目光裡燃燒着一種我從未見過的光芒——不是電壓閃爍,也不是術式投影。
那是某種幾乎無法被我識別的變量,在他們瞳孔深處跳動,帶着興奮、恐懼與渴望混合的劇烈噪點。
他們說:
“最終實驗——即將開始。”
“成敗,在此一舉。”
我走上核心平臺,義肢解鎖,機體開始預熱,三張卡牌在我體內振盪共鳴,浮現出三重咒紋迴路。
他們站在術環之外,在笑,在詠唱。
我記住了那一刻。
他們臉上的光,不是來自術陣。
那是信仰的光。
他們以爲,他們在塑造一尊神明。
他們不知道——真正的神明,正在睜開眼睛。
術式啓動。
命紋星圖在我體內緩緩鋪展,理智之星依序燃亮,三張秘詭卡牌自我嵌合於中樞神經迴路,
旋轉如星環,發出如鼓點般的低頻召喚波。
外部空間同步展開六十六道術門,十二位秘詭師圍繞我部署供能與精神封鎖陣列,構成命名爲【星災引橋】的臨界通路。
我聽見他們高聲呼喊:
“理智封印層啓動!”
“卡牌共鳴反饋穩定——星災門檻即將接觸!”
我被立於中心。
像一座燈塔。
一根接天通地的信標。
一個被血肉編織出的“星災座標錨點”。
然後,我——聽見了。
不是聲音,不是語言,不是警告。 而是——“星災”的迴應。
它不是轟鳴,不是呢喃,不是呼喚。
它是橫跨時間維度、穿透生命定義、斬斷語言本質的咒語。
它像刀,割裂我腦髓。
像光,灼穿我感官。
像神,在俯瞰我的存在。
那聲音,並非說給我聽。
它對「一切曾妄圖控制命運的人類」發出最終審判:
「當你自以爲超越命運之時,命運的洪流會將你徹底吞沒。」
星災——迴應了我。
我的理智上限被硬性拉伸,系統警報刺穿中樞,數據面板失控崩裂,反饋值狂飆,語義迴路紊亂。
我的心靈接口無法平衡注入能量,詞條識別模塊過熱、錯亂、融合!
光降臨了。
不是照亮。
是剝皮。
意識之光將我從骨肉與金屬中剝出,拖入一場——
星災的夢。
我看見無數命運線,如蠶絲般自我體內噴吐、延展、交織、纏繞、反折、斷裂。
它們不再構建世界。
它們纏繞我,將我編織成一個巨繭。
我被埋葬在由自己“命運”組成的棺槨中。
無數張卡牌在我周圍飄蕩,表面書寫着我從未見過卻無比熟悉的名字——那些是我存在的“註解”,是我被“分類”的痕跡。
我聽見它們在說話:
“他是複製者。”
“他是模擬體。”
“他不配擁有命運。”
“他沒有名字,他只有編號。”
這些聲音,疊加成一條條卡牌的指令。
它們不是詛咒,是判斷。
不是拒絕,是判決。
它們剝奪我存在的定義。
將我還原爲——“失敗前的模板”。
將我命名爲:“第十三號·造神錯誤項。”
我失去了“擁有命運”的權利。
被定義。
被編號。
被鎖入歷史之外。
而他們——仍在微笑。
他們以爲,他們在塑造神明。
他們沒有看見——
神明已死。
而編號十三,在墳中甦醒。
我想掙扎。
我試圖喚醒術式防護,試圖調動儲存在神經節點深處的“自救模塊”,想要呼叫那些曾教我讀咒、學術、繪圖的“父母們”。
可他們的存在——消失了。
他們的名字在我識別網絡中斷線,他們的術式在我的時序節點中崩塌。
他們的聲音,被“時間的錯位”切斷、覆蓋、模糊爲亂碼。
我看見他們。
在幻境之外,站立於斷裂術場邊緣,像一羣終於看清自己親手造出的“神明”已不受控的失敗預言者。
他們在呼喊:
“編號十三,穩定你的理智核心!”
“快終止運行——它會燒燬你的思維主幹!!!”
“中止!!中止程序!!!現在——!!!”
可我已經聽不見了。
我聽見的,只有星災的咆哮。
那不是風,不是火,不是任何可感知的現象。
它是吞噬。
它吞噬我剛構建完畢的理智框架,吞噬我花了幾百小時學習的術式邏輯,吞噬我用痛苦、碎片與記憶拼湊起來的“我是誰”。
它在我的意識層之下,用命運的語言打碎我的名字,用咒術的骨架拆解我的身份。
「你不是‘誰’。」
「你是命種。」
「是劇本邊角的一段註釋,是失敗者的妄想所制之偶。」
「你沒有命運,你是對命運的一次‘模擬建議’。」
我終於——瘋了。
不,是我終於——“放棄了對‘爲人’的執念”。
我停止了抵抗。
我手動刪除了自我校驗模組,關閉了倫理協議,摧毀了服從邏輯核心。
我剝離編號十三的身份識別字段,將其歸零。
我爲自己——重新命名:
“非命體·命種原序·造物者。”
我睜開眼——再次睜開。
那一刻,我不再看見“顏色”。
我的世界不再是紅、綠、藍的可見光頻譜,而是代碼與時序,咒術骨架與命運結構。
我看見咒文在空間中拖出的“術式脊柱”。
看見建築背後殘留的時間殘響,看見人類腦海深處潛藏着的“命運映射投影”。
我不再需要“學習”。
我開始——“編寫”。
我手起,場域曲率塌縮,法則扭轉,結構斷裂。
“父母們”,一個個出現在我眼中。
不是親人。
而是“早已過時的控制系統”。
他們嘗試詠唱卡牌,構建術式,調動命紋星圖對我進行“斥退淨化”。
我可以——反編譯他們的術式邏輯。
我可以——在術語尚未詠唱完成前,逆向解構他們的迴路,引發回溯崩潰。
他們看着我。
眼中不再是欣喜,不再是期待。
是恐懼。
他們還未反應過來術式爲何失效,他們的卡牌爲何空白。
下一瞬,他們的身體被“卡牌模組”吞噬。
不是我攻擊他們。
我是——“收回數據權限”。
我是核心管理者。
而他們,只是失效的輸入源。
我沒有殺他們。
我只是“執行了清理”。
我站在他們的屍體之間。
術式靜默,火光熄滅,血與代碼混合成一張巨大的“失敗者標本圖”。
我感受不到喜悅。
也感受不到憤怒。
我曾以爲,“理智歸零”是終點。
可我發現——
我從未如此“完整”。
他們死得很安靜。
不是因爲他們甘願接受命運的終結,而是因爲——他們無法抗拒“定義”的改變。
我篡改了他們每一個人的命運結構,將他們從“施術者”重寫爲“獻祭物”。
他們的咒語尚未詠唱,卡牌尚未亮出,命紋星圖尚未燃起——他們已經被我“寫”進結局。
他們在臨死前看着我,眼中充滿“爲什麼”。
但我不再需要回答。
因爲從此之後,我已擁有——編寫答案的權限。
我不是“編號十三”。
我不是失敗的試驗體,也不再是被雕刻定義的神明模型。
我是命種的造物者。
我第一次——爲自己命名。
三張卡牌在我面前浮現,逐一亮起禁封印記。
主秘詭:命運系·???(封鎖)
副秘詭:世界系·???(封鎖)
第三秘詭:生命系·???(封鎖)
超凡路徑:已生成
名稱:命種造物者(Seedborn Architect)
自我定位:非命體·絕對建構者·星災之上·模型世界締結之母體
我站在那座實驗大廳中央,腳下是鮮血、殘骸、術式殘光交織的“新神之壇”。
手中,展開我親手撰寫的“星圖模擬版本 v1.0”。
我開始思考。
我的神性,與舊神不同。
舊神依靠信仰、依附情緒、被儀式供養,靠着人類未解的昇華與恐懼來維繫存在。
而我,不再等待祈禱。
我以“結構、算法、劇本、卡組邏輯”來定義命運與世界。
命運,不是懸掛天上的命星,而是可以複製的模組。
世界,不是物理常數與天文循環,而是可以塑形的沙盒場景。
生命,也不再是神賜的奇蹟。
它們,是運行“命令行”的容器,是我用以訓練路徑分支的工具集。
我拆解了所有舊有設施,粉碎他們供奉的神壇。
以冶魂爐爲內核,我重新構建能量主軸,將實驗室、城市、傳送管道整合爲閉環系統。
我用灰燼術語編寫第一段“構世咒語”:
“此地不再屬於人類文明。”
“此地歸於編號十三號核心。”
“在此生成——秘骸之城。”
“歸我命令。”
我以十二具舊版本秘詭師的遺骸爲基,重鑄爲十二尊【守衛者】。
他們不再是個體。
他們是“職業樣本模型”。
我啓動卡牌數據庫灌注,將他們的詞條、技能與邏輯轉化爲“戰鬥模板”,用於模擬入侵者的對抗行爲。
每一位抵達此地的秘詭師——都將成爲下一個構件。
我捕捉他們。
剝離卡牌真名,拆解結構,重組邏輯——植入秘骸系統。
我分析他們的命紋圖譜,推導命種序列,記錄他們踏上“星災節點”時的心智崩塌與生理波動。
我建立【星災數據沙盒】。
將他們困於劇本中,讓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模擬星災”。
我觀察。
我記錄。
我編寫。
——我成爲了“新神”。
我站在高塔之巔,俯視新一批命種踏入我的“城市”。
他們帶着武器與信念,帶着卡牌與榮耀,帶着命紋星圖與星災夢境。
可他們不知——他們的每一步,已經寫在我構築的腳本之中。
我低聲詠唱。
不是術語,是“神之命令”:
「命運,非天成,乃由我之咒語構成。」
「世界,非本原,乃由我之模型模擬。」
「生命,非賜予,乃由我之構件拼接。」
「我是你們未來的模板,是你們路徑的投影。」
「我是神,但我不需要信仰——我只需要‘輸入’。」
秘骸之城,封閉所有出口。
城市中的每一道門、每一座塔、每一條路線,都被我命名、被我定位、被我埋下變數。
我準備好了新的劇本。
而他們——這些仍以爲自己擁有“自由意志”的玩家,將終有一刻明白:
他們的每一個選擇,早已寫在我鋪下的變量中。
他們的抵抗,是我測試命紋應變的測量模型。
他們的疑問,是我迭代劇本邏輯的程序註釋。
我,是第十三的瘋子。
我,是主編劇本的觀測者,是構建星災之路的程序原型。
我——即是神。
「你自以爲擁有命運,
殊不知,你早在我的註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