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

盧延昌不能確定黎求是不是背叛了他,但他不敢去賭。

他只知道一點,那就是黎求原本就不是他的人;此人本來就野心勃勃,讓他難以信任,如今更是與吳國使者關係親密,爲了慎重起見,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設法將他換掉。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今天吳國使者表面上與黎求來往密切,又是同乘一車,又是深夜暢談,但實際上這兩人也不過是各懷鬼胎罷了,他們交談的內容也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都是一些虔州的風土人情罷了。

不過就像嚴可求當初判斷的那樣,對於像盧延昌這種沒多少腦子的人,並不需要什麼複雜的離間計,只要用一些簡單的辦法就能輕鬆實現目標,比如這次對黎求表現得如此熱情就是其中的一個計謀。

盧延昌本來就心中就對黎求有所懷疑,再加上吳國使者的這番挑撥,當即就下定了決心要將黎求這個親軍指揮使拿下。

而第二天,當吳國使者再次與盧延昌、黎求等人會面時,他的一次“不小心”將黎求稱爲“黎使君”,更是讓盧延昌火冒三丈。

吳國使者不管怎麼說都是代表着吳國的,所以盧延昌自然是不敢將他怎麼樣,但對於黎求自然就不同了。

當然,他也知道黎求執掌親軍多年,在軍中的威望深厚,黨羽衆多,自己若是貿然動手,只怕非但不能將其除去,反而可能遭受其害。

“此事必須從長計議,先設法除掉他的黨羽,再設法對付他!”這就是他最終想到的計劃。

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去找譚全播商量一二,不過說實話,他對譚全播的忌憚更在對黎求之上。

畢竟黎求再怎麼說當初也只是他父親的部下,而譚全播的威望卻是連他父親都比不上的,甚至當年起事的時候,衆人一致推薦譚全播爲主,而盧光稠之所以能上位,那還是譚全播一力支持的結果。

盧光稠有那個胸懷去包容和接受譚全播,並且將他倚爲心腹,但盧延昌的心胸又怎麼可能與他的父親相比呢?

若不是譚全播如今的確老了,說話沒有以前那麼管用了,只怕虔州刺史的位置也落不到他盧延昌的頭上。

這樣一個威望深厚的元老,盧延昌不時刻堤防着纔怪,又怎麼可能去向他請教?

幾天之後,吳國使者完成了出使的任務後飄然離去,只留下虔州城中衆人繼續勾心鬥角,相互忌憚。

金陵城中,對楊渥來說,虔州內亂的種子已經種下,他也沒有必要時刻關注了,只要坐等虔州動亂的發生就行。

倒是最近江西那邊的一件案子引起了他的高度關注。

這件案子的案情其實並不複雜,不過涉及到的人卻讓楊渥極爲憤怒的同時又有些暗自欣喜。

亂世之中,往往那些佛門和道觀都會得到極大的發展,尤其是佛門中人,更是大肆擴張。

沒辦法,一來亂世之中當其他普通百姓都難以生存下去的時候,那些出家人卻往往能活得較爲滋潤;二來亂世殺戮過重,那些平日裡愛好殺伐的梟雄們反而都想着吃齋唸佛,求個心安。

所以不管是錢鏐、鍾傳,還是福建的王審知,都大力興建寺廟,也就是楊行密當初對這些不怎麼信奉,反而更多的主張減少殺伐,休養生息。

所以在如今吳國的領地上,原本淮南的地盤上寺廟並不算多,而兩浙、江西、福建等地的寺廟就極多了。

尤其是江西,鍾傳執掌江西近三十年時間,大興佛教,江西各地寺廟遍地,到處都能看到僧侶的行跡。

這些寺廟不僅佔用了大量年輕勞動力,更是趁着亂世侵佔大量土地,加上佛門以出家之人自居,向來不繳納賦稅,這就使得許多普通百姓也會選擇將自己的土地掛在這些寺廟之下,無形之中大量侵佔了國家的稅收,同時又減少了勞動人口已經兵役人口。

這種彷彿寄生蟲一般的存在,讓楊渥等人早就咬牙切齒,在很早之前就打算對佛門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清理。

當然,楊渥也知道要清理佛門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才能下手,否則就可能引起動盪。

所以這些年他一直隱忍,同時讓範遇在暗中打探,結果得到的消息更是讓人觸目心驚。

“查明吳國境內有寺廟約三萬六千所,其中規模較大者約兩千所,而得到朝廷敕令的寺廟不過一千三百零一所而已;衆多寺廟查明有僧侶共約十萬餘人,在籍者不過十分之一……”

從範遇那裡得到的結果,真的是讓楊渥等人看了之後大爲震動,便是陳彥謙等原本主張應該慎重行事的人,也迅速轉變了態度。

十萬僧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年輕僧侶,那就是相當於十萬年輕勞動力,再加上他們佔有的大量財富和土地,楊渥等人怎麼可能再容忍?

而這一次,江西洪州那邊彙報說,近期官府追查一批盜匪,結果意外發現那些盜匪竟然與洪州城外的一家有名的寺廟“慈禪寺”有關。

這慈禪寺在建立的時間並不長,在鍾傳時代得到迅速發展,寺中有僧侶三百餘人,這在洪州那邊也算最大的幾個寺廟之一了。

慈禪寺的主持“雲隱大師”,當初經常與鍾傳論佛,在江西有很大的聲望,在普通百姓心中更是被廣泛遵從;寺中的其他僧侶在民間的聲譽也極爲不錯。

所以洪州的官府在查探到那些盜匪竟然與慈禪寺有關後,絲毫不敢怠慢,當即將消息傳到了江西巡撫李遇那裡。

李遇畢竟是做過將軍打過仗的人,他的氣魄自然不是下面那些官員能比。

在得知消息後,李遇一面親自過問此事,最終確定那些盜匪和慈禪寺之間的關係並非虛假。

在確定了消息之後,李遇迅速派人將那雲隱大師召來,同時派出上千廂軍官兵將寺廟包圍起來要求進去搜查。

誰知道這一搜查事情就鬧大了,那慈禪寺在鍾傳時代可是受到各種禮遇的,便是如今吳國攻佔了江西,他們對於吳國官府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自恃有百姓的支持,不將官府放在眼裡。

如今被上千廂軍包圍了寺廟,寺中那些橫行慣了的老和尚們非但沒有打開寺們讓廂軍進行搜查,反而讓那些僧侶手持強弓勁弩,登上院牆阻擋廂軍進入。

那些廂軍的統領本來以爲慈禪寺的人只是做做樣子而已,當即沒有理會他們,準備強行進入寺內;沒想到那些武裝起來的僧侶竟然真的敢於放箭,最終有三個廂軍士兵被殺,另外還有十餘人受傷。

慈禪寺的和尚這是幹什麼?要造反嗎?竟然連官兵都敢射殺,若是不予以嚴懲,他們這些人豈不是要登上天了?

李遇和駐屯江西的劉信簡單商量過後,便一致決定動用大軍將慈禪寺攻破了再說。

吳軍這些年東征西討,實戰經驗何等豐富?那些慈禪寺的和尚們剛纔仗着突然發難這才佔了一點便宜;但等到吳軍官兵認真起來後,即便廂軍並不是什麼精銳軍隊,但對於這些護寺的僧侶來說也算得上無敵之師。

僅僅半個時辰,慈禪寺就被攻破,三十多個手持強弓的僧侶被殺,剩下的都做了俘虜。

若說這些僧侶膽敢與官府對抗,這本身就讓人感到震驚,但更加讓人震驚的是,攻入寺中之後,官兵們竟然在寺中後山挖掘出了大量的屍首,人數竟然多達數百。

這些屍體有些已經死去多年,只剩下一具白骨,但有些卻不過是最近纔剛剛死去的,屍體都沒有徹底腐爛。

經過辨認,這些剛剛死去的屍體竟然就是前段時間附近失蹤的百姓!

而在寺中後院,官兵還搜出大量財物,經過辨認,其中不少都是從那些屍體身上搜刮來的。

殺人越貨!

這個本來應該積善行德,在百姓中間有着崇高聲望的寺廟,暗地裡做的卻是殺人越貨的勾當!

再加上,寺中竟然還搜查出了近千副鎧甲,數百張上好的弓弩,以及數目更多的刀劍,私自儲備如此衆多的朝廷命令禁止的兵甲,這是打算造反嗎?

消息傳到李遇那裡時,他當即就被嚇了一跳。

這麼一個寺廟,就在洪州城外,若是他們有心的話,豈不是隨時都有可能發動暴亂?

更讓人感到心驚肉跳的是,在慈禪寺做的這些勾當被揭穿以後,那些無知的百姓竟然根本不相信官府,反而相信他們眼中有着崇高聲望的雲隱大師,相信慈禪寺乃是被冤枉的;甚至不少人還將目標指向了李遇這個江西巡撫,認爲是他貪圖富貴和功績,所以故意栽贓嫁禍!

如此結果,怎能不讓李遇心驚?

百姓愚昧無知,這個衆人可以理解;但愚昧到了如此地步,那就讓人感到心驚了。

對佛門進行一次大規模清理!

這一點,在慈禪寺的案件上報上來後,就立即成爲了整個吳國朝堂重中之重的事情。

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二章 人選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
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二章 人選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