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

十二月初,楊渥下達命令,以原漣水巡撫劉威爲江西巡撫,掌控江西八州的軍政大權;以淮北巡撫陶雅爲浙江巡撫,掌控原錢鏐兩浙十州的軍政大權,官職凌駕於刺史之上。

當然,他們掌控的軍權僅限於所屬各州的州兵,而外鎮兵卻不屬於他們的管轄。

至於之前的淮北巡撫和漣水巡撫的職務則予以取消,不再任命新的人選。

除了任命二人爲巡撫之外,楊渥又下令爲巡撫設置布政使和按察使等屬官,以光州刺史李遇、濠州刺史李濤,以及其他幾個表現優異的刺史來充任。

這幾個任命一出,淮南官員便紛紛思考起這其中的意思來。

若說之前淮北巡撫和漣水巡撫這兩個官職,還是楊渥臨時弄出來的,其管轄的地盤也只是臨時劃分,算不得什麼;但這一次任命的江西巡撫和浙江巡撫這兩個職務卻是完全不同的。

江西和浙江,在此之前分別是鍾傳和錢鏐二人的地盤,如今被楊渥單獨劃分出來,又任命劉威、陶雅二人爲巡撫,同時爲他們配置屬官,那麼這是不是意味着楊渥打算正式建立地位在刺史之上的行政層級呢?

比如說將來若是打下了湖南,是不是會設立一個湖南巡撫;打下福建,便設立福建巡撫?

若真是這樣的話,這對那些地方刺史們來說影響就有些大了。

首先一點,以前各刺史直接歸屬於吳王府管轄,而如今的淮南已經有三十五個州的地盤,地盤大了,吳王府也難以有效管理,這對地方刺史來說就意味着更高的自主度。

而如今突然多了一個巡撫,位在刺史之上,這就意味着對他們這些刺史的官理將被大大加強。

而在另一方面,多了一個巡撫的職位,同樣意味着他們將來升官成爲巡撫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在以前,因爲吳王府的高層職務較少的緣故,絕大部分的刺史或許官職就已經當到頭了;而如今若是巡撫成爲常設官職,再加上布政使等屬官職務,那麼他們將來升官的可能性自然更大。

除此之外,這項改革對各地刺史們還有一個重大影響,那就是他們的地位被大大下降了。

總的來說,楊渥的這個舉動雖然對淮南官制造成了許多影響,但對衆官來說卻是有利有弊的。

所以在經過一番熱議之後,淮南的局勢再次沉寂下來。

接下來,楊渥並沒有別的動作,似乎一心等待着朱全忠的篡位登基。

天佑四年正月,天子下令讓朝中文武百官全部前往兵馬大元帥朱全忠的府中勸進,與此同時,湖南馬殷、嶺南劉隱等藩鎮所上的勸進表文也到了洛陽,使得朱全忠聲望大振,各地勸進的呼聲也更加激烈了。

不過這次百官的勸進依舊被朱全忠給拒絕了。

到了二月十三日,天子再次下令讓薛貽矩赴汴州傳達禪位之意。

這一次,朱全忠在衆臣的歡呼聲中終於接受了唐朝天子的禪讓。

二十七日,唐朝天子正式發出御札禪位於樑王朱全忠,同時命正副冊禮使張文蔚、蘇循,正副押傳國寶使楊涉、張策,押金寶使薛貽矩、趙光逢等六人,負責統帥朝中文武百官備法駕前往汴州,完成最後的禪讓儀式。

自此,曾經有過極度輝煌,並且延續了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至此徹底滅亡,中國歷史開始進入新的時期。

三月初四,樑王朱全忠駕臨汴州金祥殿,開始接受百官稱臣。樑王所下文書也開始稱爲“教”、“令”,並且自稱寡人。

到了初五,箋、表等各類文書均去掉李唐的年號,只稱月和日。十六日,朱全忠將自己的名字改爲朱晃。

十八日,樑王身穿袞冕,正式即皇帝位,是爲後梁太祖。

二十二日下令大赦天下,改元“開平”,國號“大梁”,以汴州爲開封府,稱東都,以唐朝原本的東都洛陽爲西都,廢唐西京長安,改稱大安府,並且置佑國軍。

加封禪讓的唐朝天子爲濟陰王,並將他遷於曹州,命甲士嚴加看守。

至此,朱全忠篡位登基的所有過程纔算是走完。

不過在此過程中,卻是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使得稱帝給朱全忠帶來的喜悅中夾雜了一絲不快。

當初朱溫(以後都稱朱溫)還沒有正式篡位之前,其兄長朱全昱便曾多次對他犯上謀逆的行爲表示不滿。

等到朱溫稱帝之後,在玄德殿召開大宴來宴請羣臣。

朱溫舉起酒杯滿是感慨的說道:“朕輔政未久,能有今日,這都是諸位的忠心擁戴之功!”

是的,此時的朱溫終於得償所願的登基稱帝,饒是他平日裡心狠手辣,狡詐多端,但到了此時也不免感慨起來。

不過羣臣聽了之後卻又是慚愧,又是驚懼,畢竟朱溫難得這麼感慨,誰知道對他們來說是福是禍,所以只能跪伏在地不知該如何回答。

唯獨蘇循、薛貽矩及刑部尚書張禕這三人盛讚朱晃的功德乃是應天順人之舉。

這番奉承之語自然引得朱溫大加讚賞。

等到宴席過後,朱溫又與朱家宗室親屬等在宮中投壺博戲爲樂。

然而等衆人喝到高興的時候,朱全昱卻忽然將酒杯擲出去擊中了所設的投壺,將衆人的遊戲給攪黃了。

朱全昱斜着眼看着一身天子袞冕的朱溫說道:“朱三,你原本不過是碭山縣的一個小小百姓而已,跟隨黃巢爲盜匪禍亂天下,是天子任命你爲四鎮節度使,富貴極矣!你怎麼能一夜之間滅了大唐三百年的社稷,而自稱帝王!你的行爲將來定當引來滅族的大禍,你怎麼還有心情在這裡博戲爲樂?!”

面對這麼一個兄長,朱溫雖然心中惱怒,但也只能強行忍着自己的不快,草草結束了這次宴席。

當然,雖然被兄長當着衆人的面給罵了一頓,但登基的過程最終卻是沒有再出現什麼意外。

等到登基之後,自然便是大封功臣的時候。

首先第一個功臣自然便是爲朱溫南征北戰出力最多的謀臣敬翔,朱溫直接下令加封他爲知崇政院事,位比宰相,極受重用。

而其他李振、薛貽矩等在朱溫篡位過程中出力最多的將領同樣得到厚賞。

此外,朱溫又下令冊封剛剛擊敗了淮南軍入侵而聲勢大漲的馬殷爲楚王,冊封嶺南的清海軍節度使劉隱爲大彭王。

同時改魏博節度使爲天雄節度使,冊封羅紹威爲鄴王兼太傅;改成德節度使爲武順軍節度使,冊封王鎔爲趙王兼太師;加封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兼侍中。

又加封朱溫祖上數代人,並且大封宗室,便是朱全昱這個與他不對付的兄長也被冊封爲廣王。

當然,最後朱溫也沒有忘記下令革除河東李克用、鳳翔李茂貞、楊崇本以及淮南楊渥這幾個反對他最爲激烈的藩鎮的官職爵位,這固然一點作用也起不了,但用來噁心一下楊渥等人卻是可以的。

然而,這番舉動明顯沒有噁心到楊渥等人。

而正如楊渥之前預料的那樣,當滅掉唐朝、篡位登基的事情塵埃落定之後,那些之前還保持了默許之意的各大藩鎮此時都跳了出來,聲稱要起兵討伐朱溫。

而在衆多藩鎮之中,又以蜀王王建和吳王楊渥對於討伐朱溫表現得最爲積極。

三月底,當朱溫正式登基稱帝的消息傳來後,王建和楊渥兩人便聯合起來傳檄各藩鎮,要求出兵討伐逆賊朱溫,其言辭激烈慷慨,讓許多人讀了之後立即升起一股熱血沸騰的感覺,恨不得自己也能參與到與王建、楊渥二王一同起兵討伐逆賊,復興大唐的大業中來。

不過當檄文傳到晉王李克用和岐王李茂貞這裡時,二人的態度卻是一致的:“糊弄一下那些不知底細的人倒也罷了,想要糊弄孤王,讓孤出兵去觸朱溫的黴頭,想得倒是輕巧!”

說起來,如今的天下各大強藩中,早些年反對朱溫最爲激烈的自然是晉王李克用,接下來就是岐王李茂貞,至於王建,大家都知道此人不過是一心爲自己,根本沒有討伐朱溫的打算。

當初朱溫大舉討伐李茂貞,在雙方還在僵持的時候,李茂貞和朱溫都派出使者向王建求援,結果王建一邊滿口答應朱溫,說自己會出兵討伐李茂貞,一邊又對李茂貞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會出兵救援他,讓他先頂住朱溫的進攻。

而實際上王建則迅速起兵趁火打劫,將自己早就看中的興州等地奪取過來。

這一次王建所謂的起兵討伐朱溫,同樣只是爲了擴大自己的聲望而已,並非真心想要出兵。

倒是楊渥這麼積極的鼓動出兵,卻讓李克用等人有些疑惑,不知道他是出於什麼目的。

要知道,根據他們打探到的消息,淮南軍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在調兵遣將!

不僅是住屯在廣陵的大軍,便是住屯在江西、宣州的軍隊似乎也在調動。

如此大規模的調動,也只有起兵北伐才需要如此,若是用兵別處,應該不需要這麼多兵力纔是。

當初楊行密討伐朱溫倒是積極,曾經多次出兵北伐;而楊渥同樣在去年也發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北伐,並且取得了極爲重要的戰果,給樑軍帶來了重創。

不過就目前的局勢來看,朱溫剛剛稱帝,正是聲勢較盛的時候,這種時候起兵北伐未必就是好時機。

以楊渥的智謀,不至於看不出這一點。

更何況,李茂貞和李克用也沒看出來楊渥有這麼的忠於唐朝天子,那麼他在這個時候起兵北伐到底是什麼意圖呢?

事實上,不僅是李克用等人驚訝,便是朱溫同樣不明白楊渥這樣大動干戈的目的何在。

楊行密去年剛剛病逝,淮南內部雖然沒有發生任何動盪,但按照朱溫等人的估計,楊渥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留在廣陵,以穩定人心纔對。

即便他不需要留在廣陵,但這個時候北伐也並非好時機,完全可以徐徐圖之;所以朱溫覺得楊渥在一副大舉北伐的聲勢之下,定然暗藏着別的目的。

“那麼楊渥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此時,吳王府中,李神福等人也在詢問着楊渥的目的。

當初在與王建聯合向各方藩鎮傳檄的同時,楊渥還下令徵調在洪州的秦裴所部以及在宣州的王茂章所部,做出一副大舉北伐的樣子,這讓李神福等人都困惑不已。

“孤知道諸位都在疑惑孤爲什麼會在這種時候調集兵力到廣陵來,不過諸位覺得孤調集大軍真的是爲了北伐嗎?”面對衆人的疑惑,楊渥笑着反問道。

“孤如此作爲,不過是爲了一舉奪取江西南方的各州而已!”

“爲了江西南方的各州?”

“不錯,諸位試想,撫州危全諷、虔州盧光稠、吉州彭玕,這些割據一方的刺史們在當地根基較爲深厚,兵力同樣有不少,再加上當地地勢偏遠,我軍難以派出重兵去進攻。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我軍以少量軍隊對這幾州發起進攻,又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將他們一一攻佔呢?”楊渥解釋道。

衆將聽了紛紛陷入沉思,他們之前就曾經預計過,若是一個州一個州的進攻,要想攻取整個南方數州,起碼都需要三四年時間。

這還是一切進展順利的情況下,若是戰事有所不利,甚至因爲某些意外而出現了兵敗的情況,那麼統一江西的進程又會進一步被推遲。

不過聽楊渥的話,似乎他已經有了一個大計劃來對付危全諷、彭玕等人。

只聽楊渥繼續道:“反過來,若是我軍以大舉北伐的名義將駐守在南方的大軍全部調回廣陵,在洪州只留下少量軍隊駐守。這樣一來,以危全諷對洪州的野心,孤就不信他會忍住不發兵來攻!”

(抱歉,這兩天實在太忙,根本沒時間更新,今天包括明天,都只能保證一章。當然,以後一定會補的,這個月的保底同樣是七十章,再加上打賞和月票等的加更,一章都不會缺的。)

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五百章盧枇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
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五百章盧枇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