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

“將軍,前方有幾艘船正在匆忙逃離,咱們要不要派船去攔截?”福州外海之上,上百艘大船正藉着風力向港口急速衝去。

衝在最前面的一艘船上,作爲張可宗副手的司馬福大聲詢問道。

“看那樣子,應該只是幾艘商船想要躲避戰火而已,沒必要興師動衆。咱們的目標是迅速登岸,然後攻破福州,防止王延均逃離,其他事情就不要耽擱時間了!”聽了副手的問話,剛剛被任命爲海軍都指揮使的張可宗,卻是滿臉的不爽的答道。

當初楊渥告訴他,只要完成交給他的任務,就會任命他爲禁軍的都指揮使,今後留在軍中發展。

有了這個承諾後,張可宗幹勁十足,即便是讓他統領水軍先去琉球島這個不毛之地修築城池他也沒有半點抱怨。

到了琉球大島後,張可宗先是在島上最北端沿着河流進入內陸,然後在一片看上去水草肥沃適宜耕種之地登岸。

到了那裡之後,張可宗極爲謹慎小心的親自帶隊去考察地形,最終確定了一處適合築城的地點。

當然,現在的寶島上還是一片荒蕪,而且除了一些不怎麼開化的當地土著外,並沒有多少移民。

這就意味着他們要築城的材料等很多都需要從本土運送過來,而且時間顯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所以暫時他們只能先修築一個木質的城牆,一來防範野獸或者當地土著可能發動的襲擊,二來則是爲今後修築真正的土質城牆乃至磚石城牆打下基礎。

木質城牆修築起來並不困難,而且因爲不需要修建得太高的緣故,修築起來的難度就更低了。

吳軍平時在野外宿營時都需要修築營地,如今不過是將營地的標準提高一點而已。

這附近樹木茂盛,在木材方面同樣不缺,只需要就地取材就行了。

唯一需要頭痛的就是當地經常有疫病橫行的情況,需要多加防範。

在這一點上楊渥自然早就考慮到了。

一來在時間上,楊渥特意選定在下半年築城,就是爲了利用冬天天氣寒冷,不容易引發疫病的時間段。

二來,楊渥特意下令在船隊中安排較多的醫者同往,以改善衛生條件,防止傳染病的爆發。

當初楊行密病重時,楊渥特意在廣陵招募醫者,後來又開設專門的醫科學校來培養醫者,如今幾年時間過去,已經小有成效。

那些從醫學院出來的醫者,雖說醫術往往比不上那些學醫幾十年的老醫者,治理不了什麼疑難雜症,但治理一些常見的病情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此外,這些醫者中還有許多是作爲軍醫培養的,他們尤其擅長治療外傷,如今已經有一部分人進入軍中作爲軍醫,以減少傷兵的死亡率。

當然,培養這些醫者最重要的一點目的,還是爲了防止疫病,改善百姓的衛生條件。

這個時代的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許多病情產生的原因,同樣也不知道許多傳染病的傳染途徑。

而經過培訓的醫者,他們或許還不懂得原理,但已經知道該如何應用了。

比如多修建廁所,不能飲用生水,必須煮開後才能喝等,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都能改善衛生條件,防止疫病的發生。

正是因爲有了這些醫者的存在,以及各種衛生措施的實行,這一次前往寶島築城,五千名將士最後得疫病而亡的,只有以往比例的十分之一不到。

總之,張可宗在抵達寶島之後,迅速找到了一處適合築城的地方,並且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大致修建了一座木質城牆圍成的小城,算是日後夷州城的雛形。

當然,除了築城之外,張可宗還有另一個任務,那就是率領水軍從海上突擊福州。

本來王審知準備投降的消息傳到之後,張可宗還以爲突襲福州的任務用不上了,誰知道後來局勢突變,最終還是需要他們動手。

而與行動命令一起抵達的,就是一封由楊渥簽發的任命他爲海軍都指揮使的文書。

說起海軍,張可宗就是一頭霧水。

他只聽說過水軍、水師、舟師等名號的,這海軍的名號他卻是第一次聽說。

不過從字面上他還是能大致明白其中的意思,知道和之前的水師差不多,最多就是活動範圍更集中在大海之上而已。

但正因爲知道這一點,他才感到不爽。

說好的禁軍都指揮使呢?怎麼變成了海軍的都指揮使?這不是坑人嗎?

進入禁軍能四處征戰,能剿滅各處敵對勢力,能大舉北伐,逐鹿中原,與樑帝朱溫爭鋒等等,這是何等暢意之事,而且還前途遠大,將來有希望獲得爵位。

但是進入海軍呢?

目前所謂的海軍人數還很少,除了做一做像現在突襲福州這種“小任務”外,他們什麼都幹不了,這顯然無法與禁軍相比。

張可宗自然不敢去金陵向楊渥申辯,不過在心裡抱怨幾聲卻是不可避免的。

領了命令之後,他迅速率軍出發,準備來福州撈取功勞。

不想他運氣較好,還真被他碰到一個大功勞,只是他並不知道遠處正準備出港的幾艘船上就有王延均一家人,所以沒有同意分兵去攔截。

此時,見張可宗滿臉不爽快,司馬福知道他的想法,所以當即也不多說。

不過就在這時,另外一位被留在海之軍中的年輕將領何敬洙卻是突然提醒到:“將軍,雖說那幾艘船看上去像是普通商船,但誰也保不準上面有沒有福州的大官在從海路逃亡。所以以末將之見還是謹慎一點,派人攔下來再說!”

張可宗想了想道:“也罷,就由你帶隊去攔截吧,記住要快點,不要耽擱了登陸的時間!”

“是,末將遵命!”何敬洙抱拳行禮道。

王延均不知道自己差一點就有機會逃出生天,不過世上之事本來就難以說清,很多時候比的就是運氣。

此時他帶着幾艘船正迅速楊帆啓航,想要趕在吳軍戰船到達之前衝出去。

別看對方戰船衆多,而且已經快到港口了,但海面上視野極大,而船速卻相對很慢,即便能夠看到對方,但要真正接觸卻需要很長時間。

王延均若是棄船回到陸地上,且不說陸地上容易被封鎖,難以逃脫,光是他的所有家財都在船上,這就決定了他不願意放棄家財上岸逃亡。

所以他最終只有選擇賭上一把,以最快的速度衝出港口,只要進入了大海之中,對方在不知道自己身份的情況下,未必會死命來追,而這就是他們的機會。

可惜的是,因爲何敬洙的一番話,他卻是失去了這個逃生的機會。

王延均的座船從外面看與普通商船無異,但內裡卻非常高大奢華。

這種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雖然行駛平穩,但航行速度卻比不上作爲戰船的吳軍船隻,最終自然是無法逃脫追擊。

“前面的船快停下接受檢查,再不停下我等就要放火箭燒船了!”

“快停船接受檢查,若是商船,我軍定不會爲難的!”

……

聽着後方的呼喊聲越來越近,王延均和陳金鳳等人面色蒼白,渾身直打哆嗦。

到了此時他自然明白自己已經逃不出去了,奮起抵抗顯然是行不通的。

對方都是專業的水軍,而且兵力更多,戰船數量更多,而他的手下卻是一羣平日裡過慣安逸日子的烏合之衆,如何能吳軍登船之後隱瞞身份,那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船上這麼多的財寶等,都會引起對方的懷疑;再加上幾艘船上那麼多人,誰能保證其中沒有人出賣他們?

“節帥,咱們現在該怎麼辦?要不,咱們向吳軍投降吧?”陳金鳳臉色慘白的道。

“投降?這個時候投降有用嗎?”

“妾身聽說,那些掌控一方軍政的節帥,只要肯投降的,一般都會得到優待。節帥雖然還只是福建留後,但也執掌了福建大權。若是投降,想必吳王也會優待?”

王延均聽了之後,若不是此時已經大難臨頭了,只怕他還要被逗樂了。

且不說他這個節帥本來就來路不正,而且沒有得到其他勢力的承認;即便有人承認,楊渥也絕不會承認。

他若是投降,楊渥不殺他就算萬幸,至於優待,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可惜的是,王延均雖然明白投降很可能也是死路一條,但此時除了投降外他已經無路可走了。

“告訴他們,本帥乃是福建觀察使王延均,讓他們不要放火箭燒船!”王延均心存僥倖,最後還是下令道。

……

“什麼?抓到王延均了?”聽到何敬洙火速用快船送來的消息,張可宗有些難以相信。

一旁司馬福同樣是滿臉驚訝之色,同時有些後怕的道:“幸好派人去攔截了,不然那王延均豈不是要逃走了!”

王延均作爲這次挑起福州變亂的主謀之一,他與已經被抓住的王延稟都是楊渥指明要抓的要犯,若是因爲他們的疏忽就這樣放走了,只怕日後少不得要受些懲罰。

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二十章 詢問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十八章 逃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
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二十章 詢問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十八章 逃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