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

戶籍制度是一種對全國人口進行管理的重要制度,不僅可以根基戶籍信息掌握全國的人口情況,還能以此爲基礎進行徵調賦稅、分配勞役以及徵集兵員。

所以歷史上各王朝對戶籍登記非常重視,統治者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保證賦稅收入,往往在掌握政權的第一時間就對國家的戶籍進行整頓和制定。

如今的唐朝也不例外,對戶籍的管理比較嚴格,並且形成了一套專門的管理制度,規定國家每三年就會對各地戶籍進行一次排查,將所得的戶籍信息一式三份,一份留縣,一份送州,一份送戶部。而收稅用的計帳則在戶籍的基礎上進行編制;並且爲了儘可能的保證賬冊的準確性,一般每隔一年就會對計帳進行一次調整。

然而到了如今亂世,流民遍地,民不聊生,戶籍制度也隨之失去效用,與之相應的計帳則更是很長時期沒有調整了,以至於許多地方出現了還在用十幾年前的老賬本進行收稅的現象。

自從十年前楊行密徹底擊敗孫儒平定江淮以來,曾多次下令讓各地招撫流民,恢復生產,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使得江淮恢復了一些元氣,但最重要的戶籍制度卻沒能重新建立起來。

倒不是說淮南就沒有有識之士提出要重新編制戶籍,而是任何政策都是需要人來完成的,在實行軍政分離之前,各地刺史都是由武將擔任,對民政方面不怎麼重視;加上這些年各種戰事激烈,各地刺史們往往忙於征戰,自然沒有時間去做這些事情。

這一次楊渥實行軍政分離,不僅將內地各州的刺史都換成了從節度使府選拔出來的文官,而且在邊境各州的刺史人選上也非常慎重,挑選的都是一些相對奉公守法,又有一定民政能力的武將擔任。

在這些新的刺史到任後,楊渥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重新編制戶籍,儘量查清百姓的情況,同時也爲今年的秋稅編制計賬。

這天,節度使府中一片歡聲笑語,這是自田覠之亂後很久沒有出現的情況了。楊家上下,從後院各夫人,到楊渥的那些弟弟妹妹們,都聚集在史夫人的院子裡。

之所以這麼熱鬧,卻是因爲兩個新的生命的到來,其中一個自然是楊渥那剛出生的小外甥,隨劉仁規一同來廣陵了;另一個卻是楊行密的妾室王氏前些天又爲他生了個兒子,爲此楊行密還匆匆結束了出巡趕了回來。

楊渥的姐姐難得回來省親一次,所以拉着她的母親以及其他幾個夫人圍着兩個小生命聊着家長裡短;而楊行密則向劉仁規詢問起他父親的病情,當得知劉金的病情依舊沒有好轉後,楊行密不由有些心情沉重。

就像上次他對楊渥說的那樣,他這一輩真的開始老了,不僅是是劉金,還有張訓,臺濛最近也出現了身體不好的狀況,便是楊行密他自己,最近身體也有些不適。

這一次出巡,僅僅走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去的地方也不多,不過他卻感到非常疲倦,這讓他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力舉三百斤,日行三百里”的年輕人了。

好在,他有一個好的繼承人,而且已經建立了權威,開始接掌大權了,這讓他不必擔心身後之事。

所以在與劉仁規聊了一會後,也有了心情去逗弄一下自己的兒子和外孫。

一旁,楊渥的注意力卻沒放在自家的外甥和弟弟身上,對劉仁規向父親解釋的這一次爲什麼沒有主動支持軍政分離政策的原因也沒多少興趣,他的注意力被那個跟在劉仁規身後的小小孩童給吸引住了。

“這就是後來的南唐名將劉仁瞻嗎?”楊渥心中忍不住想到。

眼前這個只有兩三歲的孩童,正是隨同劉仁規一同來廣陵的弟弟劉仁瞻。

歷史上,劉仁瞻作爲壽州守將,曾經在後周世宗柴榮的進攻下堅持了一年多時間,後來南唐軍隊多次解圍壽州,卻均以失敗告終。

但劉仁瞻卻始終不降,後來他的部將趁着他病重打開城門投降了,而仁瞻也在不久之後就病死了。

隨着壽州的陷落,南唐丟掉江北十四州也就不可避免了。

或許在這個時代,能夠堅守一座城池長達一年多的將領,肯定不止一人能辦到,但相比之下他們在歷史上的名氣卻遠遠不如劉仁瞻的大,讓楊渥也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

隨即,楊渥又苦笑起來,不管劉仁瞻將來會如何,此時的他卻還只是一個三歲大的孩子而已。

在聽說劉金準備將他留在節度使府給弟弟楊隆演當伴讀後,雖然還有些不確定劉金的目的,但他還是欣然答應了。

畢竟這樣一個有成爲名將潛質的孩子,若是好好培養,說不定只要十多年時間,等他長大後就能提前成爲淮南的一大名將呢。

十多年時間看着很長,但想要在十多年內就平定天下,顯然有些困難,而且即便到時候天下已經一統了,那也還有北方契丹,西北党項等異族需要平定,遠遠沒到馬放南山的時候。

接着他又想起,這一次軍政分離,雖然是考慮到邊境各州因爲隨時有戰事發生,需要擅長軍事的武將去擔任刺史,但實際上即便沒有戰事發生,那些有足夠才能和資歷擔任刺史的文官的數量也有些不夠,許多都還是楊行密在很多年前招募的幕僚。

如今還能支撐着,若是將來淮南的地盤進一步擴大,需要更多的文官去擔任刺史時,就有些不夠了。所以必須儘快選拔和培養新的文官了。

另外,當初他剛穿越來這個時代時,曾經想過招募一些人才,可惜那時候的他卻因爲威望不足等種種原因而沒法去做,或許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

如今天下打亂,不得志的文士想必不少,若是開始正式選拔,肯定能夠獲得一批不錯的人才。即便如今唐朝還在,公開進行科舉的辦法有些不妥,但用別的名義選拔人才卻是沒有問題的。

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四章 朱廣德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章 招攬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章 招攬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
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四章 朱廣德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章 招攬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章 招攬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