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

看完蔣延徽的策論之後,考試的時間也就結束了。

衆多考生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走出大殿,準備離開王宮。

而負責監管考場的幾個考官着忙着將衆多考生的答卷收起來。

因爲是楊渥親自閱卷的緣故,所以這些考卷並不需要經過謄抄和糊名,可以直接進行閱卷。

楊渥已經看過了蔣延徽的答卷,剩下的考生中,楊渥也就對徐知誥的答卷比較感興趣一點。

他見此時時間還早,當即將徐知誥的答卷抽出來翻看,而作爲主考官的陳彥謙自然是陪在一旁看其他人的答卷。

相比於蔣延徽的答卷,徐知誥的策論觀點就要沉穩多了。

雖然其中也提到了在泉州設立市舶司的主張,但考慮到他的父親徐溫身爲福建巡撫,同樣是知道這一計劃的少數幾個大臣之一,所以不能排除他提前就知道這一計劃的可能性。

除了設立泉州市舶司外,徐知誥另外還認爲可以在蘇州也建立一個市舶司,至於其他的觀點相對就要沉穩得多,許多建議都屬於蔣延徽口中那些被他批得一文不值的老生常談。

當然,徐知誥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即便是一些老生常談,但在他的策論中也寫出了許多新意,有許多地方都論述得很有獨到見解,再加上其文采更加出衆,讓楊渥看了感到極爲讚賞。

說實話,若是沒有歷史上那些事情的潛在影響的話,從公平的角度來看,似乎徐知誥的策論還要更勝一籌。

但楊渥本來在心中就對徐知誥有一些牴觸心理,再加上蔣延徽的建議也給了他許多啓發,所以楊渥在心中已經決定將蔣延徽的答卷排在徐知誥的前面。

看完徐知誥的答卷後,楊渥又接連看了兩份其他考生的答卷,此時時間也不早了,所以楊渥當即起身離去。

“大王,如今殿試也已經結束了,你看那個蔣延徽這次能不能考中狀元啊?”回到後宮,周夢潔連忙迎上來問道。

在此之前,楊渥已經派人去調查過蔣延徽的家世情況,確認過此人的樣貌品行等,再加上他在會試中的不錯表現,可以說楊渥基本上就已經確定了將此人招爲駙馬。

而這一次經過他的直接觀察之後,這種想法就更加濃厚了。

“能不能考中狀元還不好說,不過考中前三名卻是沒有問題的。”楊渥笑道:“怎麼,是五妹讓你來問的?”

“可不是嗎?這些天五妹經常往妾身這裡跑,時不時的想打聽一些科舉的事情,除了想更多的瞭解那個蔣延徽外,還能有什麼心思?”周夢潔笑了起來。

“是嗎?既然如此,那過段時間孤在宮中準備宴席時,就讓五妹在暗中親自查看一下就是,若是她滿意的話,孤就給她定下來。”

“這……”周夢潔頓時呆住了,沒想到楊渥竟然會讓自己的妹妹暗中去看自己將來的駙馬,這也是在太胡鬧了,若是傳出去只怕會讓人笑話的。

她本能的想要提出反對,不過轉念一想,這也只是一件小事而已,沒必要小題大做,所以又將準備出口的話吞了回去。

“炅兒最近如何了?他跟着太師學習可有頑劣胡鬧的地方?”楊渥接着又問道。

“其他都還好,就是記性不夠好,其他人很快就能記住的東西,他卻要更多時間才能記下。”一提起自己的兒子,周夢潔就有些擔憂的說道。

如今高勗基本處於半退休的狀態,基本不再過問公務,倒是對楊炅的教導極爲上心,便是如今的楊炅年紀還小,還處在讀書識字階段,他都極有耐心的親自教導他讀書識字。

楊渥對此自然是樂見其成。

不僅如此,楊渥的幾個弟弟妹妹裡面楊潯、楊寧和楊澈如今同樣正處在識字的階段,楊渥乾脆讓高勖一併教導他們。

“記性差點不要緊,就算不夠聰穎同樣不要緊,只要他勤奮肯學,品行上佳就行。孤也不指望他將來做一個開拓之主,只要他能守住孤給他打下的基業就行!”

對於楊渥來說,他需要的太子即便能力欠缺一點都沒什麼大問題,他自己作爲開拓之君,如今又還年輕,若是沒有意外的話,將來足以爲自己的兒子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接班人並不一定需要有多麼的英明神武,在能力上只要能夠守住基業就行。

但他性格一定要寬厚愛民,心中要有寬容之心,不能有任何的暴虐情緒。

這個時代的君主性格暴虐的實在太多了,他們總是覺得部將們桀驁不馴,所以他們就要比部將們更加暴虐,才能以強力手段震懾住手下人。

然而在楊渥看來,這種強力手段最多隻能震懾一時,卻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去年劉知俊背叛朱溫的事件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用懷柔的手段去安撫將領,讓他們放心爲楊氏效忠,同時對那些特別驕縱的將領以抓典型的辦法來進行打擊,以達到震懾他人的作用,這纔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應該做的。

楊炅現在的年紀還小,除了有些活潑好動以外,目前還看不出什麼來,讓高勖這位溫厚長者去教導他,正好可以讓他培養出寬厚的性格。

當然,這也不是說能力就不重要,若是楊炅將來一點手段都沒有,完全不足以震懾羣臣,那麼楊渥也只能換一個繼承人了。

如今他雖然只有一個楊炅這麼一個兒子,不過幾個月前何依依終於懷上了孩子,而且經過太醫診斷,這一次懷上的很有可能是一個男孩,這意味着楊渥可能會多一個王子。

不管最終她生下來的是男孩還是女孩,總之他將來是不可能只有楊炅這麼一個王子的。

若是楊炅真的不看造就,那麼楊渥也只能忍痛將其廢掉了。

幾天之後,經過緊張的閱卷,楊渥最終確定了這一次殿試的前十名考生的名單,至於後面的名次因爲相對不那麼重要,所以直接由主考官陳彥謙來確定。

這次殿試楊渥最後還是點了蔣延徽爲狀元,徐知誥爲榜眼,至於第三名探花則是一名來自福州的考生。

如今福建剛剛併入吳國,楊渥自然要設法籠絡一二。

因爲時間倉促的原因,今年來金陵參加殿試的考生並不多;在衆多福建考生中,楊渥見這名考生的才學還算不錯,於是就點了此人爲探花。

這一點與兩年前吳國立國後的第一次科舉時,政策專門向江西考生傾斜是一樣的道理,都是爲了迅速安撫人心,消除各地之間的隔閡。

確定了名次之後,楊渥在宮中賜宴,特意招待這些新科進士們。

宴席之上,作爲新科狀元的蔣延徽自然是最受到矚目的一個,場中一百多個新科進士們很多人都在注意着他。

當然在席間楊渥自然少不得安排他的五妹楊沁在暗中觀察給她選定的駙馬,經過她本人的觀察之後也欣然應允,所以在蔣延徽還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就已經被確定爲吳國的駙馬了。

華蓋殿中。

“蔣延徽的策論中提到的由朝廷出面來組建商船隊的建議,大家想必也看到了吧?都有什麼看法不妨說說看?”

在看了蔣延徽的提出的建議後,楊渥不僅想到了商船隊,更是想到了其他一些可以由國家出面來發展的項目。

在後世,那些西方國家通過私人經濟幾百年的自然發展才達成的狀態,在許多國家卻通過國家手段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做到了,這顯然是通過自然發展所不能達到的速度。

這就好比如今的海上貿易,如果任由百姓自發的去發展貿易,那麼這種發展速度或許將非常緩慢。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不僅要考慮海上貿易的巨大風險,同時建造海船的巨大成本同樣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得起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去購買幾畝地,正好這個時代經過了戰亂之後,人口相對較少,土地卻相對較多,價格較爲便宜。

換句話說就是,即便楊渥在泉州設立市舶司,但在短期內因爲海貿還不夠發達,想要見效也要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之後的事情。

歷史上的泉州就是在王審知時代開始逐漸發展,但直到南宋時才進入最繁華的時期。

但朝廷如果出面的話,這一切都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起來,或許要不了多少年時間,泉州的海上貿易就能達到南宋時的那種程度。

這必然會給國家經濟的繁榮帶來巨大的機遇。

至於說國家壟斷帶來的不良影響,這一點也很好解決,只需要過上十幾年,等到海上貿易達到一定程度,一些富裕百姓也看到了海外貿易的巨大利潤後,就可以將商船隊逐漸出售給私人。

這一點就彷彿後世日本的明治維新一般,先以國家出面建立企業,將市場建立起來,等到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然後進行全盤私有化,以增強其競爭力和減少腐敗。

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
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