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

“臣楊行密聽旨。”

雖然皇帝沒有什麼威嚴,但此時楊行密依然恭恭敬敬的跪下來,身後衆多淮南文武官員也紛紛跪地聽旨。

“……”

“今特封淮南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郡王楊行密爲東面諸道行營都統、檢校太師、中書令,進封吳王,淮南、宣歙、湖南等道立功將士,皆聽其號令,以都統牒文承用皇帝制書遷升補官,然後上表奏聞……”

“……”

之後又冊封楊行密夫人朱氏爲燕國夫人,史氏爲武昌郡君,任命朱瑾爲平盧節度使,馮弘鐸爲武寧節度使,朱延壽爲奉國節度使等。

這些任命是早就確定好的,淮南衆多官員也早就心中有數,此時自然沒誰感到驚訝。

不過這些任命書還是讓衆人心中浮想聯翩,比如任命朱瑾爲平盧節度使,此時的平盧節度使乃是王師範,這道旨意不知道是不是想挑撥淮南和王師範的關係。

再比如讓“淮南、宣歙、湖南諸道立功將士”都聽從楊行密號令,這淮南就不說了,宣歙道就是如今田覠統領的寧國軍節度使之位,這相當於再一次確定了田覠與楊行密之間的效忠關係;至於湖南,現在正處在馬殷的統治之下,楊行密即便有了這道旨意也難以號令馬殷。

這道聖旨極爲冗長,但總的意思還是爲了拉攏楊行密讓他出兵討伐朱全忠。

等李儼宣讀完後,楊行密突然對戴友規使了個眼色,戴友規立即心領神會。他快步上前小聲對李儼說道:“吳王的長公子名渥,位居南面招討副使,多有功勞,還請使者爲其冊封!”

李儼一愣,連忙向楊行密看去,見他正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頓時醒悟過來。

當初天子下達旨意時,楊渥還是一個十五歲的毛頭小子,根本沒什麼威望,加上他雖然是楊行密的長子,卻並非嫡子,所以旨意中並沒有關於冊封楊渥的內容。

此時聽戴友規提起,他趕緊小聲問道:“不知大王想要如何冊封?”

“暫時就冊封爲世子吧!”

雖然這段時間楊渥立功甚多,在淮南軍中威望與日俱增,上上下下的文武官員基本都接受了楊渥,現在就冊封楊渥爲淮南節度留後也不是不可以,但楊行密覺得還可以再緩一緩,官職升得太快未必是好事,暫時冊封他爲吳王世子再說。

李儼點點頭,拿着剛纔的詔書接着念道:“吳王長子楊渥,性情謙恭,品行上佳……”

他口才不錯,雖然是臨場發揮,但洋洋灑灑的唸了一大段,都是誇讚楊渥的話,彷彿聖旨裡面真有冊封楊渥的內容一般。

“今特封吳王長子楊渥爲吳王世子,欽此!”

楊行密這才滿意的笑了起來,“臣楊行密領旨謝恩!”

身後衆多官員也紛紛跪拜道:“臣等領旨謝恩!”

今天這道聖旨其他的冊封其實都是提前知道了的,對淮南的影響並不大,但其中有一句關鍵的話卻是楊行密最看重的,那便是“以都統牒文承用皇帝制書遷升補官,然後上表奏聞”。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楊行密以後能夠名正言順的自行冊封手下官員,而無需再受朝廷的掣肘。

之後,楊行密開始建立制敕院,每當需要封爵授官,發佈重大軍令時,都會派人告訴李儼,然後將制書在紫極宮唐玄宗的畫像前陳列,再跪拜兩次,然後退下。整個過程都有淮南自行完成,不再需要經過朝廷之手。

自此,後世吳國的雛形開始正式建立起來。

而楊渥被冊封爲吳王世子的消息也迅速在淮南各地傳播開了。

******

壽州地處淮水北岸,南岸便是著名的八公山,東晉時淝水之戰謝玄大破前秦大軍於此,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便是出自於此,自東晉以來這裡便是南北要衝,兵家必爭之地。

而淮南目前防備北方朱全忠的防線也是以這裡爲核心的。

此時壽州刺史朱延壽卻滿臉不甘心的獨自坐在院子裡。

他今年才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作爲楊行密的小舅子,他一直覬覦着淮南節度使的位置。而楊行密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加上以前的楊渥沒有表現出什麼能力,正好給他留下了上位的機會。

因此,作爲黑雲都的指揮,朱延壽曾經爲了他那位姐夫立下無數功勳,同時也默默爲他背了不少黑鍋,但爲了能夠成爲節度留後,這些他都裝作不知道。

上次楊行密討伐宿州時,他還帶着壽州軍隊,特別是他手下的精銳部隊“黑雲都”奮勇作戰,希望讓楊行密看到他的忠心,看到他的能力,將來能將淮南節度使的位置傳給他。

然而誰知道最近幾個月楊渥異軍突起,連連建立功勳,在淮南軍中的威望與日俱增,而楊行密對楊渥也越來越看重,這讓他成爲節度留後的希望越來越小。

這一次,楊渥更是被封爲吳王世子,雖然還沒正式成爲節度留後,但朱延壽知道那也是遲早的事情了。

一句話,現在他已經出局了,想要通過“合法”的手段成爲節度留後已經不可能了。

“難道真要與田覠聯合起兵造反嗎?”

田覠早就派人過來聯絡他了,去年冬天杜荀鶴就作爲田覠的使者來傳達與他結盟的意思。然而那時候朱延壽心中還存在着幻想,覺得自己還有希望成爲節度留後,所以對田覠的想法直接拒絕了。

然而現在他卻有些猶豫了,很明顯,楊渥將來即位基本已成定局,他想要當淮南節度使已經只有一種辦法了。

獨自坐在院子裡面,朱延壽看着滿地枯黃的落葉,半天之後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不禁嘆了口氣,“或許真的需要走那一步棋了!”

他站起身對着屋檐下招了招手,只見一個黑衣蒙面人立即出現,“使君有何吩咐?”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像是嗓子被割破了一般。

“朱五,你立即動身前往廣陵,將這封信交給‘那一位’,記住了,此事務必要小心謹慎,不要露出馬腳!長劍都的人可不是好惹的!”

“是,屬下定當小心從事,還請使君放心!”

“嗯,去吧,記得小心!”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更新計劃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二十八章 逃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零八章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
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更新計劃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二十八章 逃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零八章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