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

不得不說,楊渥被這番變故打了個措手不及,但還不等他問明詳細,朱虔佑就派人來道,中軍遭遇敵軍。

幸運的是,楊渥之前已經下達了提高警惕,轉爲防守陣型的命令,所以面對敵軍的來襲,中軍各部僅僅有些許騷動,隨即便在軍官們的呵斥下迅速平息下去。

來襲的敵軍僅僅只有百餘騎兵,顯然是作爲前鋒來的。

他們衝到吳軍陣前後,本來打算髮起突襲,但見吳軍已經有了準備,便在遠處停了下來。

過了片刻後,十幾個騎兵彎弓搭箭向吳軍發起進攻。

很顯然,這是敵軍的試探,若是吳軍出現慌亂,那麼其他敵軍也會一擁而上;反過來,若是吳軍表現沉穩,那麼敵軍最多也就損失十多個人。

面對這樣的試探,吳軍一方自然不客氣。

一般來說騎兵用的弓箭射程都比不過步軍的弓弩,即便藉着馬的速度,他們也要衝入吳軍弓弩射程之內才能對吳軍造成殺傷。

結果,當他們衝過來時,隨着一聲令下,吳軍陣中一陣箭雨射出來,十多個騎兵直接倒下大半,剩下的也都慌不擇路的調轉馬頭準備逃跑。

然而進來容易出去難,最終他們還是沒能逃出去。

當中軍的將士輕易擊退了敵軍前鋒的試探後,楊渥這邊也從信使那裡瞭解清楚了後軍遭遇的變故。

原來正當李德誠下令加快行軍速度時,與中軍靠攏時,上千敵軍騎兵突然從一旁的山坡後面殺了出來,勢不可擋的衝入毫無防備的吳軍陣中。

李德成見了大驚失色,連忙下令收攏軍隊,準備應對騎兵衝鋒。

然而因爲他不久之前剛剛下達過讓大軍加速行軍的命令,此刻突然更改命令,各部將士一時間反而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結果錯過了最佳的應對時機。

更可怕的是,後面的軍隊那時候還在執行之前那道命令,也就是加快行軍速度,他們根本不知道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而前方的軍隊卻正在拼命的收攏陣型,以擴大縱深,抵擋騎兵的衝擊。

結果,在敵軍騎兵的衝殺下,整個後軍都陷入混亂之中。

而就在這時候,又有大批敵軍步兵衝殺過來,那些敵軍各個兇悍異常,衝鋒起來勢不可擋,似乎根本不把自己的性命當一回事。

在這支後來衝殺出來的步軍的絞殺下,後軍徹底失去控制。

聽完整個過程後,楊渥反而冷靜下來。

此時的局勢毫無疑問已經危急到了極點,但他深知越是在此時就越不能慌亂,否則只會給敵軍可趁之機。

他沙啞着嗓音問道:“你可知道對後軍發起突襲的敵軍到底有多少兵力?他們具體是哪部敵軍可曾探明嗎?”

信使嚥了口唾沫,艱難答道:“敵軍兵力不算太多,應該不到萬人,李德誠將軍說,應該是當初楊師厚建立的銀槍效節軍。”

說到這,他急不可耐的道:“大王,後軍雖然亂了,但主力還在,還請大王急速發兵救援。”

“救援的事先不急,你說敵軍是銀槍效節軍的?”楊渥擺了擺手,沉聲問道。

“正是如此。”信使答道。

楊渥聽了心中微沉,銀槍效節軍這支軍隊作爲曾經楊師厚的親軍,其忠誠度如何且不說,但其戰力卻是毫無疑問的。

畢竟後梁當初也是天下第一的大國,而其精銳將士都在楊師厚的麾下,之後楊師厚又從那些精兵裡面精挑細選,給予優厚待遇,這才組成一支人數八千人的親軍,戰力可想而知。

後軍遭到銀槍效節軍的突襲,如今陷入大亂之中,只怕是難以指望得上。

此時若是派兵支援的話,或許還能給他們爭取一點時間,讓他們從混亂中恢復過來,從而抵擋住敵軍。

但這個念頭剛剛出現在腦子裡,楊渥便將其排除了。

“此時最重要的還是中軍,若是中軍尚在,那麼此戰還有得打,若是貿然分兵去支援後軍,一旦中軍遭到突襲,同樣顯然混亂中,那麼這一戰就徹底輸了。”

他不禁有些慶幸,若是之前沒有及時下達命令讓朱虔佑改變陣型,提高警惕的話,說不定此時中軍也陷入了混亂。

他心中沉吟起來:“此時敵情不明,必須先嚴防死守,就算行動保守一些也在所不惜。”

他看了一眼信使,對身旁侍衛道:“派個人帶他下去休息,其他人隨孤來!駕!”說完,他一拉繮繩,調轉馬頭就向不遠處的一座山坡飛奔而去。

這座山坡乃是附近地勢最高的地方,坡度不算很陡峭,地面上有一些碎石,不利於騎兵奔馳。

費了番力氣登上山坡後,楊渥極目遠眺,首先發現的便是遠處距離吳軍不到三裡地,一支大軍正在緩緩趕來,前鋒便是大約三千騎兵,密密麻麻,踩踏在地上發出震天的響聲。

在騎兵之後,煙塵滾滾,看不清到底有多少敵軍,但楊渥估摸着至少應該有兩萬大軍。

這時,又有信使飛速趕來,帶來前軍朱思勍部和行走在大軍最前方的柴克宏部的消息。

柴克宏那邊在不久前就已經與敵軍大隊騎兵交上手,如今雙方正打得難解難分。

因爲距離相對較遠的緣故,柴克宏派來傳訊的信使直到此時才抵達。

而朱思勍部同樣遭到敵軍的突襲,而且敵軍突襲的手法幾乎與突襲後軍的手法相同,也是以數百騎兵作爲先導,大隊步兵跟隨其後發起進攻。

好在,朱思勍應對沉穩,並沒有因爲陡然遭遇變故而感到驚慌。

在他的沉着應對下,目前前軍的局勢暫時還算穩定,不過短時間內也難以與中軍匯合了。

得到這個消息後,楊渥總算鬆了口氣。

朱思勍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在這關鍵時候頂住了敵軍的進攻。

否則若是前軍也完了的話,那麼整個中軍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不僅會嚴重影響到大軍士氣,而且那樣一來敵軍就能肆無忌憚的集中兵力圍攻中軍,這對如今的局勢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你回去告訴朱思勍將軍,讓他不必急着過來匯合,先防守好自己,再視情況做選擇,切不可急切。”楊渥對前來報信的信使說道。

接着,他又接連下達命令:“傳令給柴克宏,讓他儘快擺脫敵軍的牽制,過來支援。”

“派個信使去周將軍那裡,將這裡的局勢告訴他,讓他根據形勢自行做決斷。”

如今大軍遭到突襲的地方距離楊劉南城還有近四十里路程,再加上城中守軍的牽制,所以楊渥也沒指望周本能領軍前來救援。

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楊柳劉那邊不要出差錯就好。

而對平陰那裡,楊渥同樣也傳令過去,讓李簡儘快率領大軍趕來支援。

等到一連串的命令下達完畢後,此時敵軍已經近到只有兩三里路程了,甚至敵軍前鋒有些跑得快的騎兵都快要進入吳軍弓箭的射程之內。

見此情形,楊渥當機立斷,下令將三千羽林軍放在山坡上佈防,命朱虔佑率領其餘大軍在山坡兩旁佈下陣勢,進行防守。

這個處山坡不僅是這附近的制高點,同時其周圍的環境還是非常適合防守。

最重要的是,就在山坡下不遠處就有一條小河經過,這樣的話,他們現在有足夠糧草輜重,足以堅持三四天時間,附近又有水源,不必擔心飲水問題。

也就是說,大軍駐守在這裡,即便短時間內陷入敵圍困也不必擔心。

而三四天之後,平陰那邊李簡率領的大軍就算再怎麼慢也足夠過來解圍了。

下定了堅守待援的決心後,楊渥當即下令砍刀倒山坡上的樹木,用來建造簡易的防禦工事。

同時,這樣做的目的還有一個,那就是讓全軍將士能夠清楚的看到他,讓將士們知道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他們的王正與他們一同抵禦敵軍。

在下達完這些命令後,各部開始迅速行動起來後,楊渥這纔有時間對跟在身旁的楊琰笑道:“琰兒,第一次經歷戰場就遇到如此危急的局勢,你心中怕不怕?”

楊琰如今畢竟才十歲多一點,就算再怎麼聰慧,但畢竟還只是個小孩。

看到周圍氣氛如此凝重,又明白大軍如今面臨的危險後,小傢伙早就臉色發白,小手死死抓着繮繩,顯得非常緊張。

不過在聽到楊渥的問話後,他卻勉強笑着答道:“與父王在一起,孩兒一點都不怕。”

楊渥“哈哈”大笑起來:“好,很好!晉軍這一次的確是打了咱們一個措手不及,若不是咱們及時做出應對,調整了陣型,只怕大軍此刻就危急了。”

他看了一眼周圍的侍衛和羽林軍的衆多將士們,大聲說道:“不過,現在敵軍的圖謀已經徹底失敗了,孤能預料,接下來他們必定無法攻破咱們的防線。而只要咱們能夠堅守下去,等到平陰的援軍趕到,敵軍就會進退不得,到時候必定淪爲我軍的階下之囚!”

他故意提高聲音,儘量讓周圍將士都能聽到他的話,目的自然是爲了安撫軍心,讓將士們都知道只要他們堅守下去,最終取勝的必然是他們。

不過楊渥說的倒也不全是虛言,事實上,他所說的基本上都屬實。

李存勖此次突襲吳軍,可以說完全是畢其功於一役的冒險之舉。

如今黃河沿線再度被吳軍水軍封鎖起來,而晉軍匆忙渡河,攜帶的糧草輜重又不多,若是不能迅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等吳軍緩過勁來後,他們就要面臨兵力佔絕對優勢的吳軍的圍攻。

甚至到時候吳軍都不需要主動發起進攻,只需要將晉軍圍困起來,過上幾天,等晉軍糧草耗盡,他們自行就要土奔瓦解了。

總之,前途是光明的,勝利的希望就在前方招手。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們必須在這裡擋住晉軍的進攻,否則一旦防線被攻破,局勢就難以收拾了。

楊琰顯然也明白楊渥的打算,他配合的說道:“父親,那麼咱們能擋住敵軍的進攻嗎?”

楊渥毫不遲疑的答道:“當然可以。敵軍雖然強大,但我江淮男兒同樣驍勇善戰。當年咱們的地盤不過淮南一隅之地,兵力不過十餘萬人,每年的錢糧不過勉強敷用而已。”

“但現在呢?咱們已經是天下最強的,即便是曾經的大梁國,如今還不是被咱們消滅了?至於其他梟雄,錢鏐、馬殷、危全諷、王審知等等,更是一個個被咱們江淮男兒給打得屁滾尿流。”

“如今敵軍的兵力並不比咱們多,而咱們只需要堅守一段時間,等待援軍一到便能奠定勝局;難道說咱們連抵擋晉軍一段時間都做不到嗎?”

衆多將士聽了頓時神色一振。

是啊,他們以前是那麼弱小,但卻從來沒怕過誰來。

這些年的東征西討,更是擊敗了一個個強大的對手,雖然不能說打遍天下無敵手,但總體而言,吳軍對外的戰爭還是勝多敗少。

這麼多的勝利早就將吳軍的心氣養得足足的,大有不可一世的氣概。

而之前衆將士不過是被晉軍來勢洶洶的氣勢給嚇到了,尤其是聽說後軍遭到突襲,如今已經陷入大亂後,將士們心中難免有些慌亂。

但現在被楊渥這麼一說,曾經的輝煌又讓他們想起來,晉軍雖然強,但自己也不是吃素的。

這麼一想,吳軍的士氣頓時高漲起來,臉上尚存的一些慌亂也頓時蕩然無存,一個個都在軍官們的號令下開始爲即將開始的大戰做準備。

楊渥見了頓時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知道如今士氣已經恢復了一些,不過要說此戰真的沒有問題了,那卻爲時尚早。

畢竟吳軍一方的士氣雖高,但經過了後軍被突襲這一悶棍後,多少還是會受些影響。

與此同時,晉軍一方的士氣肯定會有所增益。

更重要的是,吳軍還有退路可走,而晉軍一方則真的是破水沉舟、背水一戰了,若是他們不能取得勝利,他們必將死無葬生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晉軍必然爆發出極大的熱情,其戰力必然超出想象。

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更新計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九章 夜談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
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更新計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九章 夜談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