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

當吳國一方正在籌謀着再次出兵攻取湖南之時,開封府城中,朱溫等人同樣在爲接下來的攻略方向而籌謀着。

皇宮之中,天色較爲陰沉,如今雖然尚未天黑,但殿中已經點滿了蠟燭。

此時在殿中之人,除了敬翔、李振等心腹臣子外,還有一箇中年文官,正恭敬立在中央向朱溫等人彙報着。

“……臣當時無意中聽人說起,那個穿紅色官袍者乃是晉王的使者,那時臣心中還有些不信,所以親自過去查問,這才確認那人的身份。陛下,這趙王在自己的宮殿中,竟然有晉王的使者出現,而且還是當着臣的面,這可是完全不把陛下放在心上啊!”

這文官,正是剛剛出使了武順節度使、割據鎮州的趙王王鎔後返回開封的使者。

在河北之地素來有三個節度使不服朝廷,分別是割據幽州的盧龍節度使,割據定鎮州的成德節度使和割據魏州的魏博節度使。

這三個藩鎮乃是唐朝藩鎮之禍最嚴重的地區,被稱爲河北三鎮。

而三大藩鎮中,幽州的盧龍節度使實力最爲強大,魏州的魏博節度使則以其桀驁不馴的牙兵而聞名,相比之下,成德節度使卻是三個藩鎮中最爲穩定的一個。

如今的成德節度使,從其八十多年前王延湊割據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是由王家在統治,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是傳承了近百年的獨.立國家了。

王家割據鎮州,雖然如今實力衰微,遠遠沒有當年的那份強勢,但如今依舊是河北的一個不容小覷的勢力。

而王鎔能夠在東面的燕王劉守光,西面的晉王李存勖以及南面的樑帝朱溫,這三家強大勢力的夾縫中求得生存,最重要的手段自然是左右逢源,誰都不過份得罪,但又始終與最強的一方站在一起。

當初朱溫實力最爲強勢之時,各大藩鎮無不駭然服從,王鎔自然也只能乖乖的跟在朱溫的後面,爲他搖旗吶喊。

雖說對朱溫的態度沒有鄴王羅紹威那麼親密,但有時候也會派兵跟隨樑軍東征西討,比如當初吳軍北伐時,王鎔就曾派兵相助朱溫。

不過如今隨着朱溫一日日衰老,樑軍聲威日漸衰微,尤其是晉王李存勖的聲勢日隆,王鎔自然也會改變對各方的態度。

如今雖然沒有完全脫離樑國,但已經開始派人與晉王李存勖接觸了。

前段時間王鎔的母親何氏病亡,朱溫派使者前去慰問,誰知道竟然在喪禮上見到了晉王李存勖的使者,這自然引得朱溫極大不滿。

“那晉王派去的使者是什麼身份,這可曾打探清楚了?”殿中,敬翔在聽了使者描述的經歷後,當即詢問着。

身爲如今樑國崇政院的知政,敬翔的身份就如同宰相一般,承擔起了如今樑國的政務,深受朱溫的信任。

雖說這些年來樑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好,甚至連連受挫,使得樑國聲威大不如前,但正是有敬翔這些人才坐鎮,樑國各地並沒有受多大的影響,依舊保持着安定。

“啓稟知政,那晉王的使者乃是晉陽府少尹李承勳!”使者恭敬答道。

“是他?”敬翔皺眉。

李承勳在晉陽的身份雖說不是最頂尖的,但也勉強算得上高層人物,李存勖既然派此人前去出使鎮州,顯然兩家的關係如今還不錯,至少暗中已經有不少來往。

“陛下,臣以爲,趙王王鎔如此明目張膽的與晉王勾結,再加上定州和鎮州雖然表面上恭敬,但內裡卻一向不服朝廷管束,只怕今後必然會背叛陛下而轉投晉王啊!”使者接着道。

“你所言極是,鎮、定二州,向來割據河北,所依靠的不是他們的實力,而是朝秦暮楚、反覆無常,如今他王鎔有心與晉王勾結這也正常。”朱溫沙啞着嗓音說着。

隨着年紀一天天變老,朱溫的臉上皺紋也愈發的多,再加上已經徹底白了的頭髮,如今的朱溫基本上已經像是一個垂垂老者。

不過正所謂人老心不老,朱溫在自己的皇后張氏病故之後的這幾年裡,反倒是越來越喜歡女人,越來越縱情於聲色,甚至於,已經到了心理病態的程度。

他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連自己手下衆臣的妻子不放過,這其中就包括了敬翔的妻子劉氏。

劉氏原本被黃巢的“宰相”尚讓所得,成了他的妻子;後來黃巢兵敗、尚讓被殺之後,劉氏又被徐州節度使時溥所得;等到朱溫擊敗時溥後,其又轉到了朱溫手中。

後來朱溫見敬翔的妻子病故,便將劉氏嫁給敬翔爲妻,但他和劉氏依舊長期保持着關係。

而敬翔對此甚至連一點不滿都不敢有。

除了對手下大臣的妻子下手外,朱溫甚至連他自己的兒媳婦也沒有放過。

當他的幾個兒子出鎮在外時,他們的妻子卻經常被招入宮中寵幸。

可以說,如今的朱溫,他的荒淫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在他數十年如一日的淫威之下,不管是他手下的大臣們,還是那些爲了爭奪皇位而暗中爭權奪利的兒子們,他們是沒有一個敢於站出來反對的。

當然,朱溫雖然荒淫,但他對自己一手建立的樑國還是極爲看重的,所以對於國家大事上他還沒有荒廢。

此時,朱溫沙啞着嗓子低聲說着:“朕與李存勖爭晉中,一時難以將其消滅;不過河北諸鎮如今勢力衰微,王鎔、王處直又向來搖擺不定,如今也是時候徹底消滅這兩家了!”

“敬翔,朕準備趁鄴王新喪之機,派兵攻取鎮州,不過在領兵之將上卻難以抉擇,卿可有適合之人舉薦?”

如今的樑國,雖說領兵人才依舊充足,麾下名將還有不少,但有足夠能力,同時又能得到朱溫信任卻不多。

朱溫的疑心病本來就極重,對於部將只要是功勞較高的,基本上都會猜疑。

而這種疑心在劉知俊背叛之後就更加濃厚,如今那些能征善戰卻又手握重兵的將軍們他幾乎沒有一個敢於完全相信的。

而朱溫的用人原則,一般都是在新人之中選擇那些能力較高的將領,讓其統領精兵東征西討。

等到這個將領立下足夠功勞之後,便開始設法加以打壓,猜疑較重的甚至會直接處死。

在打壓甚至處死那些老將之後,四處征戰卻不會停止,這時候朱溫自然就會再尋找一個新的將領來領兵,從而開始新的一個輪迴。

在之前的幾年時間裡,樑軍中最爲有名的兩個將領自然是劉知俊和楊師厚這兩人,他們都是在天覆年間開始受到重用的將領,而且都爲朱溫立下的莫大功勳。

其中劉知俊長期鎮守關中阻擋李茂貞的進攻,經常打出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沉重的打擊了李茂貞的實力,使得朱溫基本上不需要考慮來自關中的威脅。

而楊師厚則作爲朱溫的頭號鷹犬,一般都是率領機動兵力東征西討,同樣功勳卓著,向東擊敗了王師範,向南攻佔了趙匡凝的山南東道,向北在與李存勖的交戰中屢屢立下功勞,前兩年又在鄂州大敗吳國名將王茂章,爲楚王馬殷解圍……

但如今隨着二人功勞的增加,朱溫自然不會繼續像以前那樣信任二人,開始在各個方面對兩人加以防範,其結果自然就導致了劉知俊的背叛。

而楊師厚目前雖然依舊手握重兵,但朱溫對他已經沒有了以前的那種信任了,他得到的帶兵打仗的機會自然沒有以前那麼多了。

所以這一次攻打定、鎮二州,朱溫打算再啓用一個新人來領兵。

“陛下,臣以爲要統領大軍攻打定、鎮二州,非有勇有謀的大將不可擔任此重任。臣有兩個人選可以肩負此任,一個是右龍驤軍使王彥章,另一個乃是左龍武統軍使劉鄩,請陛下定奪!”敬翔低頭沉思了片刻,便躬身答道。

雖說朱溫對領兵大將向來極爲看重,一般人選都是由他一個人選定,但敬翔的意見同樣非常重要的。

“王彥章和劉鄩二人?”朱溫點點頭。

對他來說,這兩人如今的確只能算是新人。

劉鄩雖然在王師範時代便投靠朱溫,但一直沒有受到重用,畢竟樑軍之中名將輩出,劉鄩作爲降將顯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出人頭地。

而王彥章在目前同樣沒有多少名氣,算是剛剛踏入高層將領的門檻。

而從能力上來說,這兩人目前都表現不錯,有成爲名將的潛質。

若是能將二人培養成下一個劉知俊、下一個楊師厚,那麼即便自己不再了,有這兩人在,樑國也不會垮掉!

“罷了,相比於劉鄩,王彥章獨自領兵的時間更少,這一次就讓他來領兵吧,希望他能有不錯的表現!”朱溫最後決定。

……

“王兄,弟弟聽說王兄準備出兵西征湖南了?”坤寧宮中,楊渥一家人按照往常的習慣,還是坐在一起吃飯。

雖說執掌淮南已有多年,吳國開國同樣有兩年時間了,但楊渥自己後宮,如今依舊寥寥幾個妃子。

不管時間歲月的流逝,楊渥的規矩卻沒有變化,在一般情況下,楊渥一家人都會會聚在坤寧宮中就餐。

如今楊渥還只有兩個孩子,長子楊炅目前已經被冊封爲太子,長女楊舒,如今年紀還小,此外何依依肚子裡還懷着一個,生產的時期應該就在年底。

因爲人數較少,而且目前還沒有王位爭奪的苗頭,所以如今楊渥的後宮還是一片和諧;衆女都以周夢潔這個王后爲主,沒有什麼爭風吃醋的事情發生。

除了楊渥的幾個妃子和子女外,他的幾個弟弟妹妹如今年紀還小,所以目前還住在宮中,沒有分出去開府,再加上楊渥的母親史夫人,他們這一家人通常都是在一起就餐。

此時向楊渥詢問的,自然是他的弟弟楊隆演。

“怎麼?你也想上戰場去看看?”楊渥笑呵呵的說着。

楊隆演如今雖然還不到十四歲,但他現在正是開始長個子的時候,身高甚至比楊渥當初在這個年紀時還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如今正在變聲期,說話的聲音有些像公鴨嗓子。

“王兄,若是真的出兵攻打湖南,小弟自然是願意去戰場上見識一下!”楊隆演聞言雙眼一亮,連忙說道,臉上充滿期盼。

“王兄,小弟也想去見識見識!”這時,楊渥的另一個弟弟楊濛同樣放下手中的碗筷,認真的向楊渥說道。

自從跟隨顧全武學習兵法以來,楊隆演和楊濛二人對於領兵打仗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就是天天聽着他們的兄長如何獲取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在楊渥這個哥哥的影響之下,他們心中自然對戰場充滿渴望,想着將來有一天能夠親自領兵上戰場。

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如今年紀還小,想要領兵打仗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去見識一番。

史夫人見了不由呵斥道:“胡鬧,你們兩個小小年紀,如何知道戰場上的兇險?還不趕緊吃飯!”

周夢潔也笑着說道:“戰場之上可不是鬧着玩的,你們兩個年紀還小,如今還是好好跟着老師學習本領吧!”

聽了二人的訓斥,楊隆演不由得撇撇嘴,低頭扒飯。

楊渥卻是笑道:“怎麼?這麼快就等不及想去戰場上看看了?不過當初爲兄第一上戰場,也是在十五歲那年;你們如今的年紀的確還小,還是等過兩年再說吧!”

楊隆演、楊濛、程宗以及劉仁贍這四個小傢伙,在跟隨顧全武學習兵法以來,雖然時間還比較短,不過對於顧全武這種人來說,基本上已經能看出四人的資質了。

按照他的說法,四人之中以劉仁贍的資質最高,將來若是善加培養,必成名將,成就不可限量;而楊濛的資質在四人中又排第二,將來成爲一個優秀的將領卻是沒有問題。

至於楊隆演和程宗二人的資質就要差了許多,若是他們努力的話,或許能成爲一個合格的將領。

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九章 夜談第五十章 悠閒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
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九章 夜談第五十章 悠閒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