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

當蜀國和樑國都在爲救援江陵做着準備時,荊南節度使高季昌這個正主自然也沒有閒着。

首先,高季昌在江陵城外接連修建了六座堅固的衛城,環繞在江陵城外,作爲城池屏障。

這也是從許德勳防守潭州中學到的辦法。

許德勳防守潭州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不過他修建堅固衛城的辦法卻是十分有效的抵擋住了吳軍的進攻。

在一段時間之內,吳軍都只能不斷的投入兵力與楚軍爭奪衛城;直到後來吳軍大舉增兵之後,才徹底佔得上風,最終將城池拿下。

而江陵作爲一座大城,其堅固程度甚至還在潭州之上,再加上這些衛城的防守,高季昌相信,即便是吳軍大舉來攻,他們也能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除了修建衛城,加固城防,以及擴招軍隊之外,高季昌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將歸州、峽州兩地交給蜀國來防守。

高季昌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爲他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能夠守住一個江陵就極爲艱難了,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去防守歸州和峽州這兩地。

更何況,要讓蜀國來千里來援,至少也要給他們一些好處不是?

既然歸州和峽州自己沒有足夠的兵力防守,那還不如送給蜀國來做個人情。

當然,這兩州高季昌並不是全都放棄了。

歸州的位置距離江陵較遠,平時就難以有效管理,所以高季昌很大方的就送給了蜀國;不過峽州與江陵的距離較近,高季昌卻沒有將其送出去,而是“請”蜀國前來協助他守城。

也就是說,在名義上高季昌依舊擁有峽州的管轄權。

而蜀軍在有了歸州和峽州兩地後作爲前進基地後,蜀軍東出荊襄也就容易了許多,後勤補給上也不必太依賴從遙遠的後方進行運送或者來自樑國的支援,可以提前向歸、峽兩州囤積糧草,以供軍用。

除了做好防守的各項準備以外,高季昌還在積極的打探消息,尤其是吳軍即將動用的兵力的消息。

可惜他能夠得到的消息都很模糊,有的說吳國即將動用六萬大軍,有的說是八萬,還有的說是十二萬大軍,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消息。

可惜他之前發展的劉崇景如今級別還是太低了,許多重要的消息都難以提前獲得;更重要的是,如今劉崇景正隨着劉信大軍南下虔州,準備討伐黎求,並不會參加即將展開的對江陵的進攻。

這麼遠的距離限制,也就決定了高季昌難以從劉崇景這裡獲得什麼有用的消息。

當然,不管吳軍的兵力將是六萬、八萬,還是十二萬,高季昌都沒有一開始時那麼緊張不安了。

在得到樑國和蜀國兩家的聯手救援之後,高季昌覺得三家聯軍的實力若是用來主動進攻吳國或許還有所不足,但若是僅僅用來守住江陵,高季昌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三家聯軍多達十萬以上,再加上江陵城池堅固,若是還不能守住,那麼吳軍的實力就有些逆天了。

吳國武義五年正月,初春時節,天氣開始轉暖。

金陵城中,經過吳國上下各部官吏一個多月的忙碌,出兵江陵的各項準備都已經籌備完畢。

初五這天,在告別了家人之後,楊渥在三千羽林軍的護衛下,率部向鄂州進發。

這次出兵江陵,總共出動禁軍八萬三千人,其中王茂章、柴再用和呂師周這三人已經率部在鄂州、朗州、嶽州等地集結;而從金陵出動的則是由秦裴統領的右騰驤軍兩萬人,以及由侯瓚統領的驍騎軍三千人。

若是再加上鄂州、嶽州等地駐守的廂軍,以及楊渥身邊的三千羽林軍,總兵力將高達十萬以上。

當然,那些廂軍主要承擔的任務還是在後方運輸糧草輜重等,不到緊急時刻,楊渥是不會將他們派上戰場的。

但光是禁軍和羽林軍的精銳就多達八萬六千人,這也是第二次北伐之戰後動用兵力最多的一次。

最爲重要的是,這一次隨軍出征的還有三千驍騎軍的騎兵,這也是之前歷次征戰時沒有動用的力量。

江陵雖然也是河流較多的地區,但江北之地,還是有不少地區可以讓騎兵得到發揮的;同時,最近幾年通過耽羅島那邊的馬場,吳國的馬匹數量有了大幅的提高,尤其是騎兵的戰馬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當年淮南軍缺乏騎兵,在與南方勢力作戰時還沒什麼問題,但與北方勢力交戰時,就會出現缺乏騎兵的困境;後來李承嗣、朱瑾、史儼三人率部南下投靠淮南,給淮南帶來了三千沙沱精騎,在不久之後的清口之戰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然而,那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淮南雖然竭盡全力的收集馬匹,但依舊難以彌補騎兵戰馬的損耗,那些剩下來的戰馬更是老邁不堪征戰。

直到這幾年,在得到耽羅島牧場的支援後,騎兵缺馬的困境纔得到緩減。

同時,當年那一批隨李承嗣南下的精騎,如今也是垂垂老矣,許多將士不是年老,就是傷病纏身,無法繼續征戰;所以這幾年,在改善騎兵戰馬的同時,騎兵將士也招募了大量新人。

這一次出征江陵,之所以帶上這三千騎兵,也是爲了讓這些新訓練的騎兵上戰場經受實戰的考驗。

因爲到了鄂州之後就要發動對江陵的進攻,所以這一次行軍並沒有走陸路,而是選擇了乘船逆着長江而行,雖然速度會慢上一點,但可以節省將士們的體力。

這樣在船上慢悠悠的航行了二十多天後,楊渥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鄂州。

“臣王茂章拜見大王!”楊渥的座船尚未停靠在鄂州碼頭上,便聽到外面傳來一聲宏亮的聲音。

楊渥連忙從房間裡走出來一看,原來王茂章已經乘坐一艘小船先行登上了他的座船來拜見他。

“原來是王將軍,將軍別來無恙!”楊渥臉上佈滿喜意。

王茂章卻是有些愣愣的看着楊渥,片刻之後才嘆道:“大王越發有威儀了,臣卻是垂垂老矣!”

楊渥有些驚訝,但隨即他也有些感嘆起來。

是的,看到王茂章以後,他也沒有想到,當年那位沙場猛將,如今竟然頭上已經有了不少白髮,臉上有了不少垂暮之氣,這讓他感到十分驚訝。

回想起來,他來到這個時代剛好十年時間,或者嚴格來說,是再過一個多月纔是十年。

十年前,天覆二年(902年)三月,他穿越到這個時代,如今轉眼便是武義五年(912年)的二月,再過上一個月就是整整十年。

他還記得當初,他第一次進入軍營時,便是楊行密任命他爲衙內諸軍使,可以統領一千親軍。

而那時候,楊行密給他安排的就是從王茂章的軍營中去挑選一千精壯;結果王茂章暗中使了點手段,最後交給楊渥的不過是五百精壯士兵。

可以說楊渥第一次進軍營,就是與王茂章打交道;後來征伐越王錢鏐,他與王茂章二人更是相互合作,他負責牽制兩浙軍的主力,王茂章負責席捲錢鏐麾下其他兵力空虛的城池。

結果王茂章圓滿完成任務,在大半年的時間裡面就奪取了兩浙的大部分城池,爲徹底消滅錢鏐立下大功。

那時候的王茂章,先是在青州之戰里名揚天下,接着又通過平定兩浙的戰爭,更是鞏固了他的赫赫聲威;那時的他,何等意氣風發?然而轉眼十年過去,如今的他竟然也年老了嗎?

楊渥心中有些感嘆,臉上卻是笑着說道:“王將軍年方四十,如何說得上垂垂老矣?”

王茂章愣了一下,沒有直接回答,卻是笑了起來道:“不錯,臣才四十歲,還遠遠說不上年老,這次攻打江陵,臣可是要做先鋒大將的,大王可不能將這個任務交給別人!”

一旁秦裴卻是笑道:“有本將在,王將軍還是跟在大王身邊坐鎮指揮吧,這先鋒的任務怎麼能輪到你呢?”

王茂章怒道:“你常年呆在金陵,只怕都不會帶兵打仗了吧?還想當先鋒將,等某傢什麼時候提不動手中大刀了再說!”

楊渥啞然笑道:“兩位將軍不要再爭了,你們兩個都是一軍都督了,這先鋒將的職位怎麼能讓你們兩個去做?還是讓給年輕將領吧!”

他有些哭笑不得,近十萬大軍,顯然不可能讓楊渥一個人指揮,必須分成幾個部分,而王茂章和秦裴這種大將,必然要擔當起獨當一方的重任。

至於剩下來的兩個都督,柴再用和呂師週二人,他們的資歷和威望等都遠遠比不上秦裴、王茂章二人,自然只能屈居二人之下。

而先鋒將領,最多也就統領個三四千人在前頭開路,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指揮使就能完成的任務,自然不可能讓秦裴、王茂章這種大將去做。

這次進攻江陵,也是一次鍛鍊年輕將領的機會,楊渥自然會將這些任務交給那些年輕的將領來完成。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十三章 溫馨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五十一章迎接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十三章 溫馨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五十一章迎接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