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

廣陵城外,準備出征的淮南將士已經排列整齊,只等着楊渥的命令下達便開始向北而去。

這次北伐主要目的除了撈取名聲外,更多的是爲了引誘危全諷來攻,以將其徹底消滅,不過爲了做得逼真一點,楊渥不僅調集了大量軍隊,他本人更是再一次掛帥出征。

而現在其他軍隊已經先行北上,只有楊渥和秦裴統領的鎮武軍還留在最後出發。

因爲楊行密如今早就故去,而楊家其他子弟卻還沒成長起來的緣故,在楊渥離開之後,廣陵的軍政大權就只能交給其他人來辦理了。

爲了防止有意外的發生,同時也是爲了今後建國稱王的需要,在離開廣陵之前,楊渥特意下令冊封高勖爲華蓋殿大學士,李神福爲武英殿大學士,周隱爲文華殿大學士,命三人協調處置廣陵的諸多事物。

這個制度當然是仿照後世明朝的內閣制度來的。

雖說楊渥目前還沒有公開建國,但在如今唐朝都被滅亡了後,最後一層束縛已經去了,楊渥自然是可以做更多的以前不方便做的事情。

歷史上從後梁、後唐一直到北宋,其主體制度還是仿照唐朝的制度來規劃的,最多也就是進行了一些細節方面的調整而已。

不過也正是因爲這不斷的修改和繼承,使得到了北宋時期,官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繁瑣混亂的局面。

而淮南如今卻沒有這個弊端。

淮南如今雖然說也是從藩鎮轉化而來的,不過在如今各種制度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如今,一切都可以重新規劃設計,所以楊渥自然是選擇結合各朝各代的優點來制定本朝的制度。

而內閣制度作爲後世廣爲流傳的制度,自然是用來防止宰相權利過大的一項重要手段。

不過與後世明朝內閣全部用文官不同,楊渥打算以後的樞密院使這個武將都加封爲武英殿大學士頭銜,以加入內閣,平衡文官,不至於文官完全凌駕於武將之上。

至於這一次的三個大學士的人選,高勖和李神福分別統領文官和武將,而周隱這個性格忠直的老臣則負責監管,也算是一種制衡手段。

當然,楊渥也知道如今的制度還有更多漏洞,比如說如今的三個大學士都是正直忠心之人,他們可以爲了大局而相互協作,但以後的大學士會不會出現結黨營私的現象這就難說了。

不過這些問題都有待於以後來解決,現在不過是將框架搭建起來的時候。

這些任命都是在楊渥離開之前一天才下達的,之所以到這個時候才下令,也是因爲楊渥想要看看這個制度在離開了他的情況下具體實行起來到底會遇到哪些問題,以方便他日後加以改進。

當他將這個任命下達之後,整個廣陵上下頓時沸騰起來,因爲從楊渥的這項任命中,衆人都看出來了楊渥這是在爲將來確立宰相做的準備。

在人選上,高勖、周隱和李神福這三人倒是資歷、威望都足夠,大家沒有誰會有不滿;而在具體的制度上,楊渥的安排無疑是出於各方面的制衡,這讓衆人都對以後淮南將會實行的制度有些期盼起來。

此時,在離開之前,楊渥卻是將準備留下來負責擊敗危全諷的周本給叫到了一邊小聲叮囑起來。

“周將軍,孤離開廣陵之後,江西那邊若是危全諷真的按照孤的預期率領大軍來犯,到時候擊敗他的重任就全靠將軍的了!不知將軍對於將來的用兵方略可有什麼想法?”

雖然歷史上的周本在象牙潭一戰大獲全勝,創造了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爲淮南迅速奪取整個江西奠定了基礎,不過歷史如今已經被楊渥給攪亂得不成樣子了,周本是不是還能像歷史上那樣一戰成功,楊渥還真不能保證,所以此時臨走之前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今危全諷還沒有出兵進犯洪州,其兵力如何,部署如何,士氣如何,行軍路線如何等等,這些目前都沒有確定,要制定一個具體的用兵方略卻是爲時過早!”周本臉色凝重的說道。

楊渥聽了不由有些失望,雖然只是一閃而逝,不過周本卻是看清了,不由有些苦笑。

其實他並不是真的一點想法都沒有,而是楊渥將一舉擊潰危全諷、平定江西的重任交到了他的手中,這讓他感到很重的壓力。

所以在沒有知道敵軍的具體情況之前,他不願多說什麼。

與之前進攻洪州的戰鬥不同,那一次是淮南主動進攻,主動權在淮南這方,所以楊渥才能提前做出安排;但這一次淮南卻是需要後發制人,等危全諷出兵之後才能根據局勢做出應對,所以周本現在不能給出一個具體方案也算很正常的事情。

這個道理楊渥當然也清楚,所以在略微沉吟之後,他開口說道:“將軍之言,孤也清楚。不過能否一舉擊潰危全諷,關係到平定江西的大業,此事甚爲重要,將軍好自爲之!孤在淮北靜候將軍的捷報!”

周本肅然道:“請大王放心,末將定當完成任務!”

……

告別周本等人之後,楊渥在三千控鶴軍的護衛之下,與鎮武軍一道啓程北上,最終在六月初抵達宿州。

這一次北伐與上一次不同,上一次北伐楊渥確定的目標是攻佔宿州,將北方防線徹底推進到淮河以北去,但這一次楊渥卻是沒有確定任何目標。

畢竟這次北上的目的就是爲了撈取名聲和引誘危全諷,攻城拔寨不是重點,再加上對面樑軍兵強馬壯,不好對付,所以在抵達宿州之後,楊渥卻是暫時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北上。

而朱溫在得知楊渥北上後,同樣是“御駕親征”,率領樑軍主力進駐宋州,與淮南軍展開對峙。

雖說兵力佔據優勢,但在淮南軍大軍雲集的情況下,朱溫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當淮南軍住屯在宿州沒有進一步動作之前,樑軍同樣沒有什麼大動作。

一時間南北雙方之前還是一副大戰將至的緊張氣氛,到了如今反而突然平靜下來,雙方三十多萬大軍十分詭異的沒有發生任何戰鬥,所謂北伐之戰卻是變成了一場“糧食消耗戰”。

這種三十多萬人的大戰,需要消耗的錢糧是十分驚人的,不過不管是朱溫一方,還是楊渥一方,如今都可以算是根基深厚,錢糧充足,根本不用擔心這點消耗。

後梁佔據的州郡的數量相對來說比淮南還要多很多,人口數量更是在淮南之上,不過其中有一部分如今是控制在魏博、成德、義武等藩鎮手中,並不能算朱溫的直接領地;再加上朱溫在北方還有劉仁恭、李克用、李茂貞等敵人需要對付,所以他實際能用來對付淮南的實力也就和淮南差不多了。

宋州城中,天氣十分炎熱。

這種炎熱氣候實際上並不是出兵征戰的好時機,尤其是對朱溫這個上了年紀的人來說。

酷熱的氣候讓到了晚年有些發福的朱溫滿身都是汗水,本來他在不久前剛剛登上帝位,如今正應該是安心享受的時候,卻是因爲淮南軍的突然北伐而不得不統領大軍南下。

“淮南賊軍現在還沒有什麼動靜嗎?其他各處有沒有什麼消息傳來?王建和李克用有沒有什麼動作?”望着一旁肅然侍立的幾個將軍,朱溫心情有些煩躁的問道。

如今與淮南軍的對峙已經有十多天時間了,對面淮南軍卻是沒有任何動靜,這與之前那大張旗鼓的架勢可是完全相反,再加上在淮南軍北上之前的判斷,朱溫早就覺得淮南軍此次北伐暗中有着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到如今卻是絲毫打探不清楚。

“啓稟陛下,淮南賊軍那邊依舊沒有動靜,其他各處也沒有新的消息傳來。倒是聽說李克用如今已經出兵晉州,似乎是爲了響應淮南軍的北伐!”出言之人乃是宋州刺史李思安。

因爲上次討伐魏博叛軍結果大敗的緣故,李思安曾經一度被免職,不過後來各方戰事吃緊,朱溫考慮到李思安雖然屢戰屢敗,但在能力上卻是沒有問題,所以又將他任命爲宋州刺史。

“李克用出兵晉州了?”朱溫皺了皺眉。

若說淮南軍的實力強大,如今已經成了他的心腹大患的話,那麼李克用對朱溫的威脅比淮南就要來得更大。

不管怎麼說,歷史上自古至今都沒有從南向北統一天下的例子,都是從北向南進行統一的,再加上淮南缺馬,所以在朱溫的心裡,李克用的威脅還是在楊渥之上的。

如今這個老仇家的實力正在漸漸恢復,這讓朱溫感到非常擔憂。

“大王放心就是,李克用雖然出兵了,不過兵力卻不多,看來也僅僅是牽制一下我軍而已!”

朱溫這才放心下來,不過淮南軍就這樣一直不動的話,卻是讓他感到難受;尤其是在目前還不能確定楊渥的目的之前就更是如此了。

“朕要不要主動派兵南下與楊渥交戰,以試探他的虛實呢?”

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章 家宴(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六章 家宴(下)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三章 招攬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
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章 家宴(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六章 家宴(下)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三章 招攬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