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同意

聽了楊渥提出的五個條件後,高鬱頓時心中一片冰涼。

“這條件也太嚴苛了,幾乎每一條都貼近大王當初提到的底線了!”

這五點條件與馬殷提出的底線幾乎就是一樣的,這讓高鬱都有些懷疑是不是底線已經泄露出去了,所以楊渥故意提出這些。

當然,他也相信不會有人泄露這些,畢竟當初商議時,在場衆臣都是楚國的老臣了,追隨馬殷都有多年,高鬱相信他們不會泄露出去。

“這五點條件中,其他的都還好說,畢竟大王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就算是將兵力限制在一萬人也沒關係。”

“大王當初雖然提到將兵力限制在兩萬人以內,不過以斂州、辰州兩地的貧瘠,就算維持兩萬大軍也有些難度。所以這一條也可以商量。”

“不過這第四條,將秦彥輝姚彥章等大將的一個子嗣,與大王的一個公子一起送到金陵爲質,這一點……”

高鬱感到十分爲難。

若是隻送馬殷一個人的兒子來作爲質子倒還好說,畢竟馬殷已經同意了;便是要讓他自己的子嗣送到金陵來他也沒什麼不願意的。

不過要讓那些大將們也送子嗣前來,這就不是他能答應的,至少也要派人回去與馬殷等人商量一下。

高鬱皺眉思考,楊渥卻沒有那麼多時間陪着他。

“這五點要求,你可都聽清楚了?要不要再聽一遍!”

高鬱連忙停下沉思,躬身答道:“外臣聽清楚了!”

他本來就是博聞強識之人,記性好得很,加上剛纔又是集中精神在聽,自然是隻聽了一遍就記下了。

楊渥點點頭道:“沒聽清楚也沒關係,這五個條件孤也知道你未必能做主,所以你可以將這份令旨送到邵州去,讓馬殷也看看。”

周宗當即上前將文書遞給高鬱。

等高鬱接過後,楊渥繼續道:“孤就明白說了,這五個條件,乃是議降的前提,不得有任何更改,也不得有任何討價還價。”

“若是馬殷答應這五條,那麼議降就可以繼續,你也可以繼續聽聽孤的其他要求。”

“若是他不答應這五個條件,那麼你也沒必要繼續留在金陵了,不妨早點回去吧!”

楊渥的語氣十分堅定,不容半點質疑。

“不得有任何更改,也不得有任何討價還價。”這兩點的意思就是說:“你要麼接受,要麼就打,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見他態度如此堅決,高鬱只好答道:“大王也知道,如此條件臣不能私自做主,必須經過我家節帥的同意才行。”

接着,他又以試探的語氣道:“不過如今我家節帥既然已經答應歸降大王了,爲了避免將士損傷,還請大王暫時罷兵停戰如何?”

李承嗣冷笑道:“罷兵停戰?難道馬殷想要一點時間來集中兵力好和我軍決一死戰不成?”

楊渥擺擺手,開口道:“停戰就沒必要了,孤的五個條件已經告訴你們了,這就是議降的前提。若是馬殷答應,那麼孤自然會下令暫時罷兵。”

“所以你若是不能做主,那就趕緊派人去向馬殷稟報。若是時間遲了,我軍已經攻下了朗州,只怕到時候孤的條件就要提高了。”

“好了,今日就到這裡,你先退下吧!”

“是,外臣告退!”高鬱無奈,只好躬身行禮離去。

等他走遠後,陳彥謙道:“大王覺得,這馬殷最後會接受這五個條件嗎?”

“咱們打咱們的,何必管馬殷他接不接受?他若是答應,孤就給他一條活路,若是不答應,直接將其剿滅就是。”楊渥笑了笑,神色輕鬆的答道。

幾天後,邵州城中,有些破敗的刺史府內。

“什麼?我軍兵力要限制在一萬人以內?”

“而且還要我等都送一個兒子去金陵作爲質子?”

“這條件也太過分了!高鬱他是怎麼搞的?這麼過分的條件直接拒絕就是,竟然還派人回來稟報?”

……

就如同高鬱所料的一樣,他將楊渥提出的五個條件一傳回來,便引得馬殷麾下衆臣一片聲討。

其他幾條還好說,關鍵一點就是他們這些大將們也要送一個兒子去金陵爲質這一點,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

馬殷作爲楚國之主,既然享受了身爲君主的權利,那麼自然也有付出的責任,所以他送一個兒子去金陵爲質子那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他們做些做臣子的,以前在戰場上拼死殺敵,已經爲國家奉獻夠多了,他們爲什麼也要送一個質子前去?

心中不滿的衆臣自然不敢說馬殷的不是,所以只能衝着高鬱發火。

可惜高鬱此時並不在身前,就算他們罵得再厲害也沒用。

馬殷的臉色同樣也不好看。

他作爲君主,自然不好出面勸說衆臣同意將自己的子嗣送往金陵。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如今已經年老,漸漸沒有了爭霸天下的雄心。

這次若是議降成功,只要將來楊渥不再過分逼迫,他也打算再造反了。

但這不意味着他就願意讓衆臣都送子嗣前往金陵爲質,畢竟那幾乎就意味着自己後路被斷絕。

到時候楊渥即便是來個秋後算賬,找個理由對他下手,但只要不觸及衆將的利益,只怕這些昔日老將們也未必願意爲了他而造反。

見衆人臉色都很差,一個個都在罵着高鬱無能,張佶卻是站了出來。

“咳咳!請諸位聽老夫一言!”

張佶畢竟是老臣,而且當初劉建峰被殺後,衆臣原本就是想擁立張佶繼位,不過張佶自己不願意,將位置讓給了馬殷,這纔有了後來的楚國。

所以張佶在衆人之中的威望還是非常高的。

“不知張使君有什麼高見?”

“諸位,老夫剛纔仔細看了那吳王的領旨,發現上面寫得非常清楚,這五點條件乃是議降的前提,若是不答應,那麼議降就無從談起!”張佶提醒道。

衆人默然不語。

他們剛纔只想着這一條太過分,一個個都在罵高鬱無能,卻忘了這根本就是楊渥提出來的議降的五個前提條件,而且還特別點明瞭不能更改,不能討價還價等。

所以就像楊渥當初說的那樣,要麼接受,要麼開打。

這絕不是高鬱能夠更改的。

馬殷得了張佶的提醒後也是醒悟過來,同時心中極爲苦澀。

“要麼接受,要麼繼續打下去。這是完全不給別的選擇啊!”

他也是一方梟雄,自然明白楊渥既然說出了這種話,那麼不管是求情,還是講道理等手段,都不可能改變楊渥的決定。

所以他也不會傻到再派人去求情,那隻會更加丟臉,更加讓人笑話。

如今的他,的確是只有“接受”與“繼續打下”去這兩種選擇。

“諸位都說說吧,我們到底要不要接受吳王提出的這五個條件!”馬殷向衆人看去,見他們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當即詢問道。

衆人卻沒有人當即站出來回答,而是皺眉沉思起來。

過了片刻後,張佶纔開口道:“大王,臣以爲可以接受這五個條件!”

衆人聽了都朝他看去,顯然還有些猶豫。

張佶繼續道:“這五個條件中,第一條,第二條和第五條這三條都還好說,當初我等商議之時也提到過,並沒有超過底線。”

“至於第三條,我軍的兵力必須限制在一萬人以內。這一點老夫以爲可以接受。”

“因爲若是隻保留斂州、辰州兩地,到時候我們只怕也無力維持太多的兵力。而且兵貴精而不貴多,兵力少一點也能訓練出真正的精兵來!”

衆人聽了不由得點頭稱是。

“第三條也就算了,孤也能夠接受。那麼第四條呢,你又是怎麼看的?”馬殷沉聲問道。

高鬱道:“臣不知道其他諸位如何看的,不過臣以爲,送一個子嗣過去,總比與吳國人拼死一戰的強。總之,若是大王同意的話,臣願意將自己的長子送往金陵!”

高鬱沒有看向衆人,但他卻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至於馬殷心中的擔心,他雖然也意識到了,不過此時卻沒有說出來。

馬殷皺了皺眉,看向其他人。

亂世爭霸就是這樣,若是最終成事了,那麼作爲君主的人自然會享受最多的好處;不過若是爭霸最後失敗了,他需要承擔的後果也最重。

至少此時馬殷還要擔心自己的家族會不會被滅族,而張佶等這些做臣子的,只要他們接下來做得不太過分,那麼即便是這次議降失敗,兩家再次開戰,等到將來兵敗之後,他們也不需要擔心被滅族。

甚至若是運氣好,他們還能得到重用。

畢竟在這個時代,作爲人臣即便和敵國打得再怎麼狠,那也是在盡忠,是在盡爲人臣的本分,所以一般都不會受到罪責。

在張佶都帶頭了的情況下,其他人也開始動搖起來。

沒過多久,秦彥輝便站出來道:“若是大王同意的話,臣也願意將自己的子嗣送往金陵爲質!”

接着姚彥章等人也都站出來點頭同意。

見此情形,馬殷也只能在心中想到:“罷了,看來大家都不願爲了一個兒子而與吳國徹底鬧翻,軍心已失,孤又何必再逆天而行?”

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十章 詢問
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十章 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