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

楊渥對於王令謀的印象並不怎麼好,因爲他覺得此人對權利太熱衷了。爲了向上爬,他可以作出任何沒底線的事情來。

比如現在,他在剛上楊渥的座船見到楊渥夫婦的第一時間便行大禮參拜,然後口中一大串阿諛之詞便很輕鬆自如的說了出來,讓楊渥聽得不由皺眉。

這個時代還不是後世明清時期跪拜禮氾濫的時代,下級見了上級不需要跪拜的,便是臣子見了皇帝,只要不是太正式的場合也不需要行跪拜禮。所以一般官員見了楊渥只需要拱手爲禮就行了,像王令謀這樣的,別說楊渥,就是別的官員心中都有些瞧不起。

當然,楊渥也不會因此就徹底厭棄此人,畢竟此人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只可惜,此人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地方,做好本職上,而是用在瞭如何巴結上官上面。

“王使君登船來見我,不知有何要事?”楊渥面色平靜的問道。

“屬下聽說世子與夫人巡視地方,體擦民情,果然是體恤百姓……”

王令謀張口便是一大段,楊渥趕緊打住他道:“好了,直接說重點吧!”

“是,屬下這次來主要是想請殿下前往我潤州考察,自屬下去年蒙殿下看重,委以潤州刺史之職來,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然而屬下雖有心爲百姓謀福,卻因能力所限,在治理地方上依舊有許多欠缺。所以屬下想請殿下蒞臨潤州指導……”

楊渥知道他肯定是想讓自己去潤州看一看,一來好表一表他的功勞,二來肯定也少不得各種巴結和攀附。很顯然,楊渥出巡兩次經過潤州都沒有下船去看一看,這讓王令謀有些着急了。

“是這麼回事啊?我沒到潤州巡視,是因爲時機沒到。今年不是選定了你們潤州爲占城稻的試種區嗎?如今春耕還沒開始,等到我返回廣陵時,肯定會去看看的。你若是將這件事做好了,我自然不會忘了你的功勞。”

王令謀聽了在心中鬆了口氣的同時,也開始認真思考起今年春耕的事情來。

“好了,王使君若是沒什麼事情的話,便先回去吧!”楊渥毫不客氣的準備攆人。

王令謀聽了連忙說道:“世子恕罪,屬下還有一件事要稟報!”

“嗯?你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吧!”

“是這樣的,今年三月份不是就要開始科舉了嗎?屬下斗膽問一句,這科舉最後中了的士子,不知大王和殿下準備如何安排?”

楊渥皺了皺眉,不知道他怎麼突然問起了這個問題,雖然潤州也是地方科舉的一個考點,不過這怎麼用人顯然不是他應該過問的,以他的聰明,怎麼會突然詢問起這個來?

“現在還沒有決定下來,怎麼,你有什麼想法嗎?”楊渥有些嚴厲的問道。

“屬下是有些拙見,想向殿下請教。”王令謀見楊渥神色中有些不耐煩,也逐漸摸準了眼前這位貴人的性情,當即不敢再繞,直截了當的道:“是這樣的,科舉之路本來就很艱難,許多士子考中之時都已經很大年紀了,再加上當今朝廷科舉之路不通,所以更是積累了一大批上了年紀的士子。這些人聽說如今淮南開了科舉,很多人都紛紛前來報名,比如潤州,有的來報名科舉的世士子竟然都已經六十多歲了。世子試想,這樣大年紀的考生,即便考中了,又能有什麼用處呢?所以屬下覺得應該限制考生的年齡!”

楊渥聽了頓時便嚴肅起來,當初制定科舉規則時他更多考慮的是如何保證公平等,沒有限制考生年齡的確是他的失誤。

雖說這報名科舉不一定就意味着能考中,年紀大了也不能說明他就沒有才能,可是讓這些一大把年紀了的士子還這樣拼命的考科舉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一來這些士子本來年紀就大了,即便考中也當不了幾年官;二來,他們一輩子就被考科舉耽誤了,卻又反過來擠壓那些年輕士子的科舉之途,這將導致更多的士子被科舉耽誤,結果就是惡性循環。此外還有許多不好的影響,楊渥隨便就能想出一些來。

“你說的很不錯,科舉必須限制年齡!不過你覺得應該限制在多少歲爲好?”楊渥當即便表態。

王令謀見楊渥接受了他的觀點,還進一步詢問他的意見,當即激動得面色潮紅起來,他趕緊壓下心中激動道:“屬下覺得,將考生的年齡限制在三十歲爲好,三十歲以上者,除非有真正過人的才學,經過大王或者殿下的特許才能參加科舉!”

“三十歲?”楊渥點點頭,不置可否,接着又問道:“對於科舉,你還有什麼看法嗎?”

此時的他也不再像剛纔那樣漫不經心了,至少就憑剛纔這個建議,楊渥就不能再輕視此人。

王令謀知道限制考生年齡這種大事肯定不會就這麼輕率的決定,所以見楊渥沒有明確表態也不感到奇怪,繼續說道:“屬下覺得,這些士子往往讀書讀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一出來就擔任地方縣令,對如何治理地方卻是一竅不通,只得請幕僚幫忙治理,或者依靠下面的小吏,不單使得大權旁落,並且還多事鑽營,容易形成上下勾結,黨政橫行。”

楊渥默然,科舉的不好之處就在這裡,中考之前讀死書,中了之後就直接擔任地方要職,對政務卻完全不懂,脫離實際。

“那你覺得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楊渥不由問道。

“屬下覺得,要想徹底解決此問題只怕太難,不過可以緩減。屬下覺得,可以擴大科舉的招錄人數,然後中考之人出來授官時,先從最基層的九品官做起,讓他們腳踏實地的逐步升遷。不知世子覺得屬下的辦法如何?”

他提到的辦法楊渥其實也有想過,不過他覺得如今剛剛平定了數州之地,急需要派人治理,若是將招錄的士子全部放到最底層去鍛鍊,未免時間上來不及。

所以楊渥點頭道:“你的想法很不錯,不過暫時只怕難以實行,等以後再說吧。你能夠想這麼多實際問題,這一點很好,今後也希望你將心思都用在這些實際問題上來!”

王令謀臉色一紅,知道楊渥的意思,趕緊躬身道:“殿下教訓的是,屬下知道了!”

“嗯,回去把占城稻推廣的事情做好,我不會忘了你的功勞的。”

……

將王令謀打發後,楊渥當即就把限制考生年齡的一些想法寫了個奏章,讓人送往節度使府,自己則繼續東進,前往蘇州。

不過楊渥在蘇州並沒有留多久,他只是匆匆巡視了一下蘇州的治理情況,到下面各縣去看了看,對徐溫的治理表示了肯定和讚賞。

到了現在,他對徐溫也早就釋懷了,所以見到徐溫時也能用平常心去對待;而徐溫同樣感受到了楊渥神色中的肯定和贊同,知道不管當初楊渥對他有沒有不滿,此時卻是肯定沒有了,所以也就放下心來,踏實做他的蘇州刺史。

不過楊渥在蘇州只住了幾天便啓程返回廣陵,一路上連之前計劃好的潤州之行也只能取消了,因爲最近一段時間他又要忙起來了。

回到廣陵後,首先便是朱思勍和葉翠翠的婚禮。朱思勍要不了多久就要率部去杭州,正式回到楊渥的麾下來,所以他的婚禮必須儘快進行。

然後就是錢傳璙和楊渥的妹妹楊雯之間的婚禮,他們自從去年確定婚事,到現在都快一年時間了,之前是因爲楊渥這個做哥哥的還沒成婚,所以拖延了下來;如今既然楊渥已經成親了,她的婚事自然也該辦理了。

說來好笑,楊行密此時的大軍正把他的親家翁給團團包圍在杭州城內,他的女兒與錢傳璙的婚禮卻是照常進行,而且楊行密對自己的女婿也依舊非常滿意,言語之中居然絲毫都沒有芥蒂。

既然連楊行密都很滿意,楊雯她自己也沒什麼意見,楊渥自然也不會去反對。再說了,讓楊雯和錢傳璙成親,或許以後還能成爲勸降錢鏐的契機呢。

唯一的問題是,錢鏐還被圍困在杭州城,即便想來廣陵參加婚禮都不可能,所以只能讓顧全武代表了。

同樣因爲這場婚事,成及和方永珍這兩個死活不肯投降的俘虜對於淮南的態度也發生了一點改變,雖然他們還不打算投降,不過卻曾隱晦的提到過,若是淮南將來徹底擊敗錢鏐後,能夠善待錢鏐及錢氏家族,那麼他們將來也願意爲淮南效力。

得到這個承諾後楊行密自然感到非常高興,畢竟成及和方永珍都是錢鏐麾下有名的將領,放到淮南來當個都指揮使還是勝任的。

可惜的是,顧全武卻始終堅持自己是錢鏐的使者,不是淮南的俘虜,對於投降之事更是死活不肯答應。

等到朱思勍和楊雯兩人的婚事辦完後,又輪到了他自己和鍾傳的女兒之間的婚事,結果這一通婚事忙完,時間也到三月底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
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