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

湖州城外,月明星稀。

這段時間的攻城戰,錢鏐一開始是採用穩紮穩打的方法,先消耗守軍實力,再逐步加大進攻力度。

這種正規的攻城戰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取巧的,拼的是攻守雙方的士氣和攻城守城的技藝。錢鏐作爲攻城的一方,展現出了極強的實力,給城中守軍造成巨大的殺傷。

然而經過這麼多天的戰鬥,兩浙兵雖然多次攻上城牆,但總是差了那麼一點,最終被守軍趕了回來,無法破城池。

尤其是今天白天的戰鬥,錢鏐親自到第一線督戰,兩浙兵士氣大振,在蘇州炮的掩護下,近千名士兵不久一舉登上城牆,甚至完全消滅了那一段城牆上的守軍,正在向城樓方向攻去。

然而眼看就要成功之時,城中卻忽然殺出一支數百人的生力軍,他們人數雖少,但各個養精蓄銳已久,將攻上城頭的兩浙軍打得節節敗退。

而這個時候兩浙軍一方,卻在後續部隊接應的環節上出現失誤,杜建微率領的後續部隊未能及時登上城牆,最終導致功敗垂成。

營帳之中,氣氛有些沉重。

衆將紛紛盯着杜建微,目光充滿責備之意。

隨着廣陵消息不斷傳來,瞿章等人在廣陵雖然給淮南製造了一些麻煩,但哄擡糧價、燒掉糧倉,這些手段終歸是沒能拖住淮南軍出兵的速度。

如今淮南軍已經從廣陵出發,最多五天時間就能抵達。

更重要的是,隨着淮南主力的出動,蘇州、嘉興等地的守軍也隨之出動,這些軍隊已經在無錫集結,由嘉興守將張可宗率領下,準備通過太湖,從北面進入湖州。

湖州背靠太湖,西面和南面多山,錢鏐只需派出少量軍隊把守住道路,就能截斷這兩方淮南軍的援兵;而湖州東面一馬平川,卻是錢鏐主力的駐地,敵方援軍同樣很難通過。

唯有北方,因爲地勢關係,錢鏐只能派出一千人的步軍包圍城外,再派三千人的水軍封鎖太湖;不過這支水軍人數較少,平時攔截一下信使和小規模援兵還成,若是遇到大隊敵軍增援湖州,他們就沒辦法了。

所以如今的局勢只能與敵軍搶時間,儘快拿下湖州。

見氣氛有些沉悶,錢鏐沉聲說道:“諸位將軍,今日一戰,因爲配合的問題,最終我們功虧一簣。不過大家都能看得出來,守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所以只要咱們再加把勁,湖州湖州必能攻陷!”

他並沒有過多指責杜建微,畢竟誰都有出現失誤的時候,而且在這種時候,再去指着親信部將,反而可能造成不利影響。

“如今的局勢,大家也明白了。所以,明日,既是決戰之時,也是咱們最後的機會,諸位將軍必須勠力同心,拼死一搏,務必一舉突破。諸位都聽明白了嗎?”

“末將遵命!”衆人大聲應諾着,氣勢震動長空。

同一時刻,湖州城中,刺史李濤也在對着他的部下們訓話打氣。

“諸位,今日本官將大家召集到此,第一個便是要感謝大家,這二十多天一來,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守城,一次次的將敵軍擋在城下。大家的功績,大王和世子殿下定然不會忘記的!本官在此先行謝過了!”

在場衆人趕緊還禮,連稱不敢當。

這段時間以來,李濤已經得到了守軍衆人的信任和擁戴。

作爲一位老將,李濤雖然在淮南軍中名不見經傳,但實際上他卻十分擅長防守。在戰事之初,他便預料到了守城時的種種困難,並且提前做了準備。

爲了補充守軍兵力的不足,李濤下令將城中青壯集中起來,協助守軍守城。

爲了防備城中還有錢鏐的勢力暗中作亂,李濤很早便下令實行宵禁,又規定三人以上聚集在一起就視作謀反,可以直接格殺。

爲了讓守軍保持秩序,李濤下令將城牆分成幾段,每段都安排一人負責。

而爲了防備日後最危急的時刻,李濤又特意留下了一支五百人的預備隊,今日一戰在關鍵時刻,便是這支預備隊突然殺出,這才挽回了局勢。

不過,激戰到了此時,城中的青壯和其他四千五百守軍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如今還能一戰的守軍加上五百預備隊已經不到兩千人,其餘之人,不是已經戰死了,便是身受重傷,無法再戰。便是李濤的副手,湖州守軍指揮使王羽也在三天前戰死了。

李濤有些沉重的道:“本官知道,大家雖然這些天連挫敵軍與城下,但自身傷亡也很慘重,也很疲憊,今天下午險些被攻破城池便是明證。”

“不過本官要告訴大家的是,隨着約定的一個月時間到來,咱們的援軍隨時都可能抵達。此時此刻,城外的錢鏐一定急了,這從他們今天的猛烈攻勢之中就能看出來。所以可以預料,明天的戰鬥肯定將會更加激烈。”

“本官相信,只要諸位敢於用命,一定能頂住這最後幾天。等援軍到達,便是我軍大敗敵軍之時!”

到了這個時候,李濤不僅要鼓舞守軍士氣,更重要的是給他們勝利的希望。

當然,光有士氣還不行,城中守軍畢竟已經傷亡慘重,而且疲憊到了極點,如果不採取措施的話,再高的士氣也沒用。

所以李濤拿出了新的兵力佈置方案,將城中所有能上陣的人都做了詳細安排;考慮到錢鏐軍的主力都在城東,城西和城北敵軍不多,李濤冒險將這兩地本來就不多的守軍全部調到東面,而在城北和城西的城牆上則用稻草人穿上軍衣假扮守軍,以此迷惑敵人。這樣一來他又擠出了三百多人的生力軍。

除了對兵力進行重新分配外,李濤對各種守城物資也進行了重新調度。經過這二十多天的消耗,箭矢等還充足,但滾木礌石等物資卻消耗得差不多了;李濤下令,將靠近城牆的衆多民房全部拆掉,拆下的磚石、木材全部堆積到城下,隨時運到城上使用。

此外,如今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李濤最後的殺手鐗,三百顆榴彈自然也不會再藏着了。

黑火藥一直都是淮南的秘密武器,用黑火藥填充的榴彈也很早就被製造出來,不過爲了保密,卻還沒有用於實戰過。

這一次湖州之戰前,楊渥特意讓李濤帶去了三百顆榴彈,並且叮囑他只有到最關鍵時刻才能使用,所以之前一直沒有使用。不過到了現在,李濤顯然不會再隱藏了。

他明白,只有在接下來的一戰裡徹底挫敗敵軍的進攻企圖,才能讓錢鏐明白,湖州,是打不下來的!

清晨,當深秋的太陽再次升起時,一場慘烈的攻城戰再次上演。

戰鼓聲在城內城外兩個大營中同時響起,一隊隊兩浙兵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走出大營,在東城城門外排列陣勢。

城下,錢鏐眼中充滿血絲,死死的瞪着眼前的這座城池。

湖州,本來應該是他的湖州,是他在多年以前親自帶兵打下來的。他應該以這裡爲橋頭堡,不斷向淮南發動挑戰纔是;可惜,去年的武勇都之亂,卻讓失去了這裡。

當他再次領兵前來時,面對的敵軍卻早已不同了。

感慨良久,錢鏐高高舉起手臂,然後奮力向下一劈,“攻城!”

“兒郎們,隨本將衝啊!第一個登上城牆者,重重有賞!殺!”隨着命令下達,今日主動請纓的杜建微大聲疾呼着。

憋足了勁的兩浙兵緊跟着杜建微的步伐,推着各種攻城器械,緩緩向城牆移動。

與此同時,城外還剩下的數十架蘇州炮也開始發動,將一塊塊巨石拋向空中,又重重砸向城內。

城中,守軍對於這一幕已經習以爲常了,士兵們早就沒了最初的驚慌,神色堅定的在城牆下面的死角處躲避着。

面對蘇州炮的轟擊,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反擊的辦法,只能用這種方式來減少傷亡。

過了一刻鐘後,只聽留在城牆上的觀察哨大聲喊着:“敵軍上來了!”

接着,不用李濤下令,軍官們便已呵斥着各自的手下登上城牆。

與往常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敵軍並沒有用在攻城士兵接近城牆後便停下蘇州炮,而是不顧誤傷繼續轟擊。

在這種不顧傷亡的攻城手段下,守軍不可避免的出現較大傷亡,而攻城敵軍同樣有許多誤傷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城中的李濤,還是城下的杜建微,都毫不畏懼的站在了隊伍的最前面。在他們的帶頭下,雙方士兵都鎮定下來,準備廝殺。

……

太湖中,一場水戰正在進行。

南方之地河流密佈,四通八達,不僅方便了交通往來,也使得戰場除了在陸地上展開外,水面上的爭奪也顯得極爲重要。

淮南作爲南方最強的藩鎮,自然有一支強大的水軍,雖然大部分主力都隨着李神福西征去了鄂州,但剩下的兵力也不可小覷。

相比之下,錢鏐因爲崛起的時間較晚,而且整體實力不如淮南,再加上去年武勇都之亂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使得錢鏐的水軍目前還比較弱,遠遠沒有達到歷史上那戰船五六百艘,水軍數萬人的規模。

更重要的是,進入太湖的通道就在湖州城外,錢鏐水軍中的那些大船根本無法通過,能夠進入太湖的,只有一部分小船。

此時,面對人數只有三千多,連自己的一半都不到的兩浙軍,張可宗毫無疑問的選擇了以進攻爲主。

“本將觀敵軍水軍人數雖少,但陣列嚴整,貿然進攻,只怕難以取勝。必須得有驍將爲先鋒,挫敵銳氣,方可破敵。諸位將軍誰願當這個先鋒將?”

“末將願往!”張可宗話音剛落,便有部將出列應道。

“蘇將軍不可獨佔功勞,末將也願率部爲先鋒!”又有一部將出列道。

如今敵軍兵少,己方兵多,明顯是立功的好時機,衆將自然不會放過。

張可宗掃視了一番,不由笑道:“諸位將軍不必相爭,此番大家都有立功的機會的。蘇立新,這次就由你爲先鋒吧!”他看向其中一人道。

“末將遵命!”蘇立新心中一喜,連忙應道,接了軍令,率部出擊。

接着,張可宗親自率領其餘戰船爲後應,藉着風勢向對面敵軍撲去。

張可宗本來對只能擔任地方守將還有些不滿,不過這一次楊渥讓他率領蘇州、嘉興守軍爲先鋒救援湖州,卻是給了他一個獨自帶兵的機會,當然要好好表現一下。

不久,蘇立新率領的二十多艘小型戰船,作爲先鋒率先殺入敵陣,不斷利用船小輕盈的特點,在敵陣中來回攻擊,攪亂敵軍陣型。

不到一會兒,兩浙軍船隊陣型中出現空擋,張可宗大喜,連忙率領其餘船隻趁着空擋發起進攻。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在江面上不斷響起。

這是一次以絕對實力進行碾壓的戰鬥,兩浙軍的水軍雖然奮勇抵抗,但他們兵力畢竟太少,又都是些小船,被淮南軍大船上的士兵居高臨下射擊,僅僅半個時辰的時間,便被打得四散潰逃。

“啓稟將軍,敵軍已被擊潰,我軍傷亡六百餘人,損失船隻十二艘,擊沉敵船五十艘,俘敵六百人。目前敵軍殘部正在潰逃,敢問將軍,我軍是不是要追擊?”

張可宗聽了搖了搖頭道:“不必了,我軍此來的主要目的是救援湖州,消滅敵軍水軍只是次要。傳令,留下少量船隻打撈落水之人,其餘船隻繼續前進,爭取在下午之前到達湖州城下!”

救兵如救火,這個道理張可宗自然明白,不會因爲一些不成氣候的殘敵就忘了自己的主要目的。

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三章 招攬第四章 朱廣德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章 家宴(下)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十八章 逃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
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三章 招攬第四章 朱廣德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章 家宴(下)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十八章 逃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