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

淮南如今擁有的人才並不少,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暫時都不缺的。即便是最優秀的人才方面,像嚴可求,李神福等人,楊渥覺得他們的能力就絲毫不比郭崇韜差。

之所以這些人在歷史上的名聲比不上郭崇韜,說到底還是淮南集團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建立了後唐的河東集團而已。

所以楊渥如今並不缺少人才,只是,像郭崇韜這種頂尖人才依舊是稀缺資源,自然是越多越好的。

想到這,楊渥當即打定了主意要拉攏郭崇韜,至少也要嘗試一下將此人留下來。

“郭先生遠道而來,孤身爲地主,怎麼說也要好好招待一番!”

楊渥當即命人給郭崇韜加了一個席位,位置就擺放在距離楊渥較近的地方,僅次於張訓、周本等大將,與康懷貞的位置平齊。

雖說郭崇韜是代表李克用的使者,不過以往李克用派來淮南的使者卻沒有受到這麼禮遇過;而淮南派往河東的使者受到的待遇也差不多。

事實上,因爲道路被樑軍隔絕的緣故,河東和淮南兩方使者來往非常不便,而且經常會有使者被樑軍給攔截了。

所以這種擔任出使任務的人一般都不是什麼要緊官員,不然萬一被樑軍攔截了那就損失大了。

這樣一來,因爲使者的身份地位不高,自然就難以受到出使對象的重視。

郭崇韜對這其中的細節自然很清楚,加上如今淮南軍正處在戰時,所以一開始他是做好了被冷落的準備的;不過如今受到楊渥這麼禮遇,他雖然感到奇怪,但他只以爲是楊渥新執掌淮南的緣故,所以他倒不覺得受寵若驚。

不過,接下來楊渥對他的態度就讓他有些摸不着頭腦了,不僅對他極爲和善,更重要的是,楊渥在與他談話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詢問他本人的情況,反而對他身後的晉王李克用不怎麼感興趣,這就是在他提到李存勖的時候,楊渥纔會表現出較大的興趣。

到了這時候,郭崇韜自然明白過來,楊渥並非是看在他是李克用的使者的身份上纔對他禮遇的,而是因爲他本人的緣故。

宴席結束後,楊渥親自命人給他準備好住宿之地,這才返回自己的營帳。

回來後,其他人都已經離去,只有周本、王茂章等少數幾個親信之人留了下來。

“殿下,這郭崇韜即便代表着晉王,但他的身份畢竟只是個小小的典謁官,殿下對他這般禮遇,卻是爲何?”周本有些疑惑的問道。

“是啊殿下,屬下見您剛纔在宴席上對那郭崇韜極爲禮遇,甚至與對康懷貞一般無二,殿下是不是打算招攬此人?只是,此人真的值得殿下如此嗎?”王茂章直接問道。

其餘張訓等將領也都連連點頭,顯然都同意這兩人的意見。

當然,他們倒不是覺得自己受到了冷遇,到了他們如今的地位,根本不需要擔心一個外來者會不會影響到他們。

且不說如今淮南的真正高層都是他們這些淮南本地出身的功勳老將,更重要的是,如今淮南的用人制度已經逐漸走上了正軌,不可能出現某個人突然得到提拔,從而凌駕於其他功勳將領之上的情況。

文官方面,像皮光業跟在楊渥身邊很久了,但在去年也被調到地方上去擔任縣令去了,而沒有直接授予高官。

而武將方面,像朱思勍,他不僅是楊渥的親信,而且還建立了不少功勳,能力上也不缺,但直到如今他還只是個都指揮使,沒有提拔爲副都督。

而陳璠和範思從兩人同樣是楊渥的親信,但直到現在也只是指揮使。

這些都說明楊渥雖然會培養自己的親信,但他不會隨意將親信置於他們這些老將之上;所以張訓等將領並不擔心若是楊渥招攬郭崇韜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地位。

只是,那康懷貞畢竟是樑軍名將,楊渥初次招待他時禮遇些也正常;但這郭崇韜何德何能與康懷貞一個待遇呢?

楊渥笑道:“不錯,孤確實打算招攬此人。郭崇韜此人能力非凡,至於具體如何,或許以後你們就有機會看到的!”

他並沒有多解釋,現在也無從解釋,他總不能說是因爲知道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才這樣禮遇的吧?

見楊渥沒有多說,周本等人也就不再多問,轉而詢問起接下來的戰事。

另一處營帳裡,郭崇韜卻有些難以入眠。

楊渥在告辭離去之前對他說的那句話,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腦海中。

“以郭先生之才,在晉王麾下卻只擔任一個小小的典謁官,實在是太屈才了!”

這句話的意思,以郭崇韜的智謀自然很清楚,而且他也非常動心。

他今年已經四十歲了,在這個時代,許多人在他這個年紀早就功成名就了。

而他呢?雖然李克用將他引爲親信,但卻並不重視他的能力,平時各種大事要事他都不能參與進去,在短期內想要出頭卻是沒有可能。

若是楊渥願意重用他的話,留在淮南倒也不錯,至少淮南也是一方強大勢力,甚至能夠獨立戰敗朱全忠,這等實力比起河東來也不遑多讓了。

再加上,有楊渥這等明主統領,留在淮南也是大有可爲。

當然,這麼重要的決定自然不可能這麼快就做出來,那不是他這種智謀之人所爲,他最終還是決定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反正他也不急着回到河東。

第二天一大早,淮南軍繼續拔營西進,到了中午的時候終於趕到了壽州,與李承嗣匯合。

壽州距離霍邱縣有近八十里的路程,距離樑軍準備渡河的地點的距離同樣差不多有八十里路程,而此時他們距離樑軍的距離卻是四十多裡,所以想要追上樑軍肯定要等到明天才有可能了。

不過,按照如今的速度來算,樑軍應該在這天晚上到達渡口,而淮南軍若是不顧疲憊連夜趕路的話,在明天一大早也能抵達。

這個時間點似乎對淮南軍非常不利,因爲樑軍雖然有十多萬軍隊,但他們有不少船隻,聽說還發現了三條可以直接涉水渡河的地點。

有這三處地點,朱全忠一個晚上差不多就足夠將大軍渡過河去。

此外,淮南軍已經連續趕路好幾天了,士兵們恩都很疲憊,加上樑軍還有龍驤軍斷後,所以爲了安全起見,淮南軍也不可能連夜趕路。

這樣一來,想要把握時間給樑軍來個半渡而擊就很難了,除非淮南軍願意冒被樑軍騎兵突襲的險。

不過現在淮南軍已經獲得了一場足夠震動天下的大勝,楊渥並不想冒險將勝利變成一場大敗。

所以到了天快黑的時候,淮南軍停了下來開始紮營,而此時朱全忠的大軍則剛剛趕到渡口處。

當初樑軍渡河南下的時候,因爲有嚮導帶路,樑軍成功找到了三處可以直接涉水過河的地方,並且留下了石像作爲標記。

此時,再次回到渡口後,見當初留下的石像還在,而且水面也只淹沒石像的胸口,朱全忠這才鬆了口氣。

這三個石像都是按照普通人的身高來打造的,如今既然水面只到它們的胸口,那就說明普通士兵直接涉水過河是沒問題的。

在這個淮南軍隨時都可能趕到的時刻,多了三處能夠涉水渡河的道路,這就能讓大軍渡河的速度大大加快,從而減少了被淮南軍半渡而擊的危險。

所以,沒有半點猶豫,朱全忠便下令大軍開始連夜渡河。

……

第二天,楊渥繼續率領大軍前往渡口,然而等到中午他趕到後,卻驚訝的發現,昨晚樑軍渡河的地方竟然遍地都是樑軍遺留的屍體;更加讓他震驚的是,河水中漂浮的樑軍屍體更多,密密麻麻的,粗略估計就不下一萬具屍體!

這還只是水面上的浮屍,若是算上被水流沖走的屍體,樑軍的損失只會更加驚人。

“這……”楊渥難以置信的道:“昨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難道朱全忠的大軍中有人發動叛亂,導致樑軍自相混戰了一個晚上嗎?”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十章 王茂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三章 招攬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十章 王茂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三章 招攬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