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

命令下達,吳軍也開始以極快速度行動起來。

首先出動的是柴克宏率領的騎兵主力,他們作爲先鋒在上午就出動了;接着,到中午時,其餘大軍也都紛紛出動,以朱虔佑麾下的兩萬軍隊爲主。

這兩萬軍隊的核心乃是之前李承鼎麾下用來對外征戰的那些老卒,即便是在北伐之前相對安定的那幾年裡,他們也沒少經歷戰事,綜合戰力算是很強的一部。

除了這兩萬軍隊外,其餘還有李德誠統領的一萬五千人以及朱思勍統領的各五千步軍,這些也是短時間內能夠出動的軍隊;至於其他軍隊,楊渥命李簡爲統帥,留在平陰負責統領。

楊渥命朱思勍領兵在前,令李德誠領兵在後,自己則率領三千羽林軍跟隨朱虔佑一起行動。

“父王,這次大戰咱們能贏嗎?”開口詢問的乃是楊渥的次子楊琰。

本來遇到這麼重大的戰事,楊渥打算讓他留在平陰,沒想到他卻主動提出來隨軍一同行動。

楊渥覺得,跟在自己身邊也不會有什麼危險,最多就是辛苦一點,所以他叮囑了一番後便同意了。

這讓楊琰感到非常興奮,他騎在一匹小白馬上,跟在楊渥身邊,一路上都在問這問那的。

而楊渥雖然腦中存了心事,時不時的要過問一下有沒有新的消息傳來,但他對於自家兒子的問題還是儘量去解答。

“贏?當然沒問題。”楊渥微笑着道,臉上滿是輕鬆:“就算傳言是真的,敵軍的兵力也最多三萬人左右,而我軍即便只算眼前的軍隊便有近五萬人,此外還有周將軍統領的四萬大軍,以及後續李簡統領的軍隊,怎麼可能打不贏?”

話雖然這麼說,但他心中卻是有些凝重。

畢竟戰爭的勝負從來都不單單決定於兵力,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實在太多了,眼前這一戰雙方兵力差別還不算太大,再加上晉軍騎兵衆多,攻擊力超強。

若是自己不小心謹慎一些,只怕未必能拿下這一仗。

當然,這些擔憂只要用在心裡就行了,沒必要說出來,免得嚇住小孩子。

楊琰的思考卻超出楊渥的意料,他沉默了一會兒,突然開口道:“父王,孩兒覺得咱們不應該這麼早出兵的。”

“哦,這是爲何?”楊渥饒有興趣的看了他一眼。

一旁,朱虔佑也笑着問道:“不知二王子有何高見?”

楊琰見兩人臉上都帶着笑意,頓時有些赧然道:“父王,朱將軍,小子只是覺得,敵情不明的情況下,不應該貿然出兵,應該先打探消息再說做決斷。而且周將軍乃我國名將,統兵多年,應該不至於被輕易擊敗。父親沒必要急着派兵支援。”

楊渥二人聽了一時間沉默不語。

楊琰見了還以爲自己鬧了笑話,便有些惴惴不安的道:“父王,朱將軍,小子只是瞎說一通,還請不要放在心上。”

楊渥嘆息一聲,道:“不,你說的也有些道理。從出兵到現在,咱們連敵軍的兵力到底有多少都沒搞清楚,這的確有些倉促了。”

其實最好的辦法還真就是像楊琰說的那樣,先將主力留在平陰觀望局勢,周本那裡有四萬大軍,足以支撐一段時間。

等到局勢明朗之後,平陰這邊的大軍也完成了集結,之後便能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如同泰山壓卵一般,強勢擊敗晉軍。

這樣不僅風險最小,而且即便出了意外也能從容應對。

然而,正所謂樹的影人的名,面對李存勖這種高手,誰又能保證周本一定能頂住對方的進攻?

要知道歷史上周本率軍圍攻蘇州,同樣是圍城八個月,人困馬乏,最終敵軍援軍到來,內外夾攻,導致周本大敗而回。

那一次面對的敵人僅僅是錢鏐的軍隊而已,而現在面臨的卻是晉王李存勖統領的精兵,其戰力比錢鏐的軍隊強了何止數倍。

若是楊渥不趕緊率軍去支援,一旦周本遭遇像蘇州之敗那樣的慘敗,到時候不僅僅損兵折將,影響士氣,更重要的是,之前對楊劉南城長達八個月的圍城就徹底失敗了,而晉軍也將在黃河以南獲得一個堅固的據點。

這樣的後果是楊渥無法承受的,所以明知道現在出兵要冒一些風險,但他還是出兵了。

他向朱虔佑看了一眼,沉聲問道:“有沒有最新的消息,敵軍的情況現在搞清楚了嗎?”

“回稟大王,斥候尚未有新消息傳來。”

楊渥皺了皺眉,現在都出兵一個多時辰了,柴克宏統領的騎兵作爲先鋒更是出動了近兩個小時,但直到現在都沒搞清敵情,只知道敵軍目前正在急速南下,其騎兵正在大肆剿殺吳軍的斥候,讓吳軍難以得到準確敵情。

這樣的戰況讓楊渥本能的感到不安。

他沉吟了片刻,終於下定決心道:“傳令給柴克宏將軍,讓他分出一支騎兵前去打探消息,抓幾個喉舌來。就算是硬碰硬,就算要付出慘重代價,也一定要儘快搞清敵軍的情況,不能繼續當個瞎子了。”

隨即,他又補充道:“告訴他,一個時辰之內,孤要得到準確的消息,否則孤拿他是問!”

楊渥這也是發起狠來,下了強制的命令。

對他來說,從淮南軍時代起,每一次征戰的時候,淮南軍和之後的吳軍一方都牢牢的掌控着戰局,他們的騎兵遠遠勝過敵人騎兵,所以能遮蔽戰場。

比如最早的敵人,盤踞兩浙的越王錢鏐,起兵造反的田頵、安仁義和朱延壽,湖南的馬殷等等,他們基本沒什麼騎兵。

而後來遇到的敵人,後梁軍隊雖然有騎兵,但基本都留在北方對抗晉國,所以吳軍在戰場上很少遇到。

正因爲吳軍騎兵佔優勢,所以每一次大戰時,楊渥都能隨時把握戰場,從而及時對戰局做出應對。

現在可好,晉軍一方騎兵佔了優勢,戰場都被敵軍給遮蔽了,吳軍斥候打探不到有用消息,甚至連晉軍的兵力規模都搞不清楚,這讓楊渥感到非常不舒服,彷彿間突然變成了個瞎子一般。

他的命令很快被傳達下去,幾個傳令兵飛速向前奔馳而去。

接着,他看向朱虔佑道:“你也去準備一下,傳令給將士們,讓他們都保持警惕,弓弩都要上弦,鎧甲都要披掛起來,不能有絲毫鬆懈。”

“末將領命。”朱虔佑連忙應道。

楊渥點點頭,繼續下令道:“傳令全軍,放緩前進速度,各部儘量保持陣型,不得混亂。傳令給前方朱思勍,讓他降低前進速度,縮短與中軍的距離;再告訴李德誠,讓他保持警惕。”

一連下達好幾個命令後,周圍的侍衛等也都神色肅然起來,彷彿大戰馬上就要到來一般。

楊琰看了看父親嚴肅的臉龐,又看了看周圍衆人的神色,小心問道:“父王,咱們現在很危險嗎?”

楊渥笑了笑,安慰道:“倒也談不上很危險,不過是做些防範罷了。”

這附近的地勢極爲平坦,既方便晉軍騎兵的行動,但同時對吳軍來說也能讓他們發揮出兵力優勢。

否則若是在崎嶇之地,受到地形限制,大軍難以展開,兵力優勢發揮不出來,那就只能比拼軍隊的質量了。

又向前行進了一刻多鐘,有信使從遠處飛奔而來。

“啓稟大王,小的乃是水軍司馬統領麾下侍衛,司馬統領讓小的告訴大王,敵軍渡河的行動極爲迅速,他們早在今天早上日出之前就停止了渡河。而我軍水軍直到上午才突破敵軍水軍封鎖,但那時候敵軍主力早已離開了渡河點。”

那信使跳下馬來,氣喘吁吁的向楊渥彙報;也不知道他爲了趕路廢了多少力氣,話音才落下便有些站立不穩,顯然疲憊之極。

楊渥身邊的一個侍衛連忙上前,送了些水給他。

“日出之前就停止了渡河嗎?”楊渥臉色一沉。

吳軍的水軍趕到之前,晉軍主力就已經出發了,這說明什麼?說明李存勖認爲他的軍隊已經足夠與吳軍打一場大決戰了,否則無法解釋他爲什麼在吳軍水軍突破他們防線之前就停止渡河。

而要與吳軍打一場決戰,楊渥相信就算李存勖再怎麼狂傲,也不會認爲就憑他麾下一萬騎兵就能擊敗吳軍近二十萬大軍。

“這麼看來,之前的傳言或許是真的,李存勖果然是在一天之內就把至少三萬大軍運送過了黃河。這等速度實在令人驚歎啊!”他心中尋思起來。

這時,那信使喝了點水,緩了口氣,又接着道:“大王,我們在與敵軍交戰時抓了個俘虜,據那人交代說,敵軍之前在河北集結的軍隊共有五萬多,其中三萬五千人乃是晉軍中最精銳的軍隊,包括從馬直、突騎和銀槍效節軍,基本都在這裡。”

楊渥聽了頓時臉色一沉,晉軍果然是以精兵爲主,從馬直、突騎和銀槍效節軍,這幾乎集中了整個晉軍中的全部精銳。

可以說這些年晉王李存勖用來東征西討,最大的依賴就是這三支軍隊,如今看來應該全部渡河了,否則李存勖不會提前停止渡河行動。

得到這個消息後,楊渥心中更加不安起來。

既然晉軍渡河的軍隊都是精銳軍隊,而且其中有大量步軍存在,那麼其威脅力將進一步提高,甚至連他現在所率領的這支軍隊都未必安全。

因爲他現在忽然意識到,若是敵軍集中這麼多精銳,那不僅對周本統領大圍城大軍有着巨大威脅,便是與平陰的吳軍主力都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考慮到李存勖原本就是喜愛冒險之人,誰能保證他不會膽大到直接進攻平陰呢?

想到這,他當機立斷,大聲下令道:“傳令全軍,立即停止前進,提高警惕。傳令前後兩軍,讓他們立即向中軍靠攏!”

此時他的神色比之前更加凝重了,甚至都顧不得在楊琰面前做掩飾,便直接下令道:“告訴朱虔佑,做好防禦敵軍騎兵衝擊的準備!”

此時的他已經預感到了巨大的危險,所以開始防備起來,即便事後發現自己謹慎過頭了也不要緊,總比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到突襲的好。

命令下達下去,大軍頓時忙碌起來。

之前整支軍隊都是行軍隊形,前後拉得比較長,在面對敵軍進攻時缺乏縱深,很容易被前後截斷;這種情形是非常危險的,許多軍隊都是在行軍時遭到突襲,導致首尾不能相顧而大敗。

現在要做的就是儘快將軍隊收攏起來,形成有一定縱深的大陣,以應對敵軍進攻。

朱虔佑統領的這支軍隊原本屬於李承鼎麾下,又經歷過不少戰事,算得上訓練有素的精兵;到了朱虔佑統領時,雖然朱虔佑的統兵能力相對要差一點,但對軍隊的訓練卻絲毫沒有落下。

所以很快,在軍官們的調度下,大軍緩緩做出調整,一個防禦大陣正在逐漸成型。

就在這時候,從後方有信使飛奔而來,一面奔跑,一面大聲喊道:“後軍遭到敵軍突襲!後軍遭到敵軍突襲!”

衆將士一片譁然,正在調動中的大軍頓時出現混亂。

楊渥見了頓時大怒,顧不得詢問詳情便大聲呵斥道:“各部不得喧譁,儘快組成防禦陣勢,有不聽調度者,力斬不赦!”

聽了他的號令,衆軍這才安靜下來,重新恢復鎮定,繼續按照軍官們的調度變換陣型。

這時,楊渥纔有時間向來人詢問。

他滿臉焦急,臉色不善的問道:“你剛纔說後軍遭到敵軍突襲,到底是何情況,快快說來!”

也怪不得他如此焦急,大軍正在前進,突然間卻聽到後軍遭到突襲的消息,換了誰都會感到驚慌。

“大王,我軍正在行軍,這時聽到大王派去的信使,讓後軍向中軍靠攏。李將軍當時便下令加快行軍速度。但就在這時候,一支敵軍突然殺過來,向我軍突襲,後軍……”

楊渥臉色一沉,急急問道:“後軍如何了?”

那信使欲哭無淚,“後軍一片大亂!”

“什麼?你再說一遍!”楊渥大驚失色。

如果是剛纔還有些僥倖,覺得後軍就算遭到突襲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此時的消息卻讓他如墮冰窟。

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七十一章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更新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
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七十一章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更新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