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

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

卻說袁軍與曹劉聯軍相持於官渡,袁紹久攻不下,內心煩躁。

郭圖獻策袁紹,分輕騎襲擾河南糧道。

然袁紹卻拒絕了,他心中已有計較。

衆見袁紹面色從容,於是紛紛問主公有何高見。

袁紹蹙起眼眸,語氣堅定地說道:

“今可與河南軍相持兩月,待兩月過後,曹操必爲孤所破。”

聽完袁紹的分析,衆皆不能解其意。

袁紹如何斷定兩個月後,曹操一定會敗?

聽這意思,袁紹是想跟河南比消耗戰。

但就目前的戰況而言,曹操還有徐州的支援。

若純比糧食消耗,遠駐於官渡的河北軍恐怕佔不到什麼便宜。

逄紀出聲問:

“明公何以篤定曹操不能久持?”

袁紹乃命人取出來一疊書卷。

衆人上前查看,頓時大驚失色。

這些書卷竟全是豫州官員與袁紹互通的書信!

河北的間諜系統十分強大,而袁氏對豫州的遙控能力極強。

尤其是富庶的汝南,袁氏本就出自汝南。

自袁術覆滅後,袁紹就已經是袁氏唯一的主人翁了。

兼之河北強,河南弱,豫州不少官員都已經開始爲自己的前程鋪路。

不僅秘密與袁紹互通書信,更是表示只要袁氏一聲令下,他們立馬保持中立!

雖然這些官員沒有明確表示要反對河南,但僅是中立的態度,對曹劉來說都是巨大的災難。

因爲曹劉在豫州都有地盤,一旦這些郡縣選擇中立,那麼曹劉就沒辦法從中獲得錢糧了。

官渡之戰打到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那就是一個黑洞!

吞掉雙方的人、糧、錢,看誰先餘額不足。

豫州郡縣的中立,無疑會使本就弱勢的河南更加雪上加霜。

劉備還好,因爲他豫州實控的郡縣不多,就算直接反叛也不會傷筋動骨。

但曹操就不同了。

他在豫州有着大量的領地。

並且由於兗州之前叛亂過,所以曹操已經將經濟、政治中心遷到豫州的潁川去了。

等於豫州的實控,會直接危害到曹操的統治。

這也是爲什麼袁紹會說,兩月之後,曹操會最先敗亡的原因。

此時,帥帳裡的河北羣臣無不對這一消息感到震驚。

原來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袁紹暗中做了這麼多的工作。

豫州超半數的官員與袁紹互通書信,這工作量得多大?

難怪不得袁紹最近看起來那麼憔悴、疲憊呢。

就在衆人爲袁紹道謝之時。

袁紹又打出一記重拳。

“汝南黃巾渠帥劉闢已經與孤取得聯繫,他將自汝南起兵,共三十萬衆,襲擾曹操許縣!”

汝南黃巾勢力十分強大,並且他們都與袁氏關係緊密。

袁術在時,他們親袁術。

袁術死了,他們便親袁紹。

現在河南、河北大戰爆發,以劉闢爲首的黃巾渠帥紛紛響應袁氏,表示願意襲擾河南後方。

汝南黃巾號三十萬衆。

當然,這跟青州百萬黃巾一樣是有水分的。

三十萬人肯定也是包括全家老幼,但依然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只要他們發動進攻,不求取勝,便能分擔官渡前線的壓力,使曹劉疲於奔命。

那便是有功!

逄紀忽然開口問:

“我記得戰事開始之時,汝南黃巾便已經反叛豫州。”

“彼時朝廷是派遣了汝南太守呂布,前去平叛。”

“今戰事如何了?”

第一手信息始終掌握在袁紹手裡,他底下那幫人都還不知道豫州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哈哈,呂布徒有匹夫之勇,焉是劉闢的對手?”

袁紹揚脣一笑,將另一封奏報取出。

原來,呂布本欲起兵至前線協助朝廷對抗反賊袁紹。

因汝南掀起叛亂,朝廷便命呂布這個地方官留在汝南平叛。

這也是曹操的意思,他與呂布有舊怨,又覺呂布狼子野心不能久養。

他與他麾下的的騎兵部隊戰力極強,是一個不可控的因素。

萬一在前線臨陣倒戈,對河南戰局不利。

徐州方面也有這個考量,並且汝南如果反叛,也會威脅到劉營的沛國。

所以曹劉一拍即合,一致決定讓呂布留在汝南平叛。

呂布領了詔書,也是欣然留在汝南掃蕩羣賊。

他與他麾下的騎兵是漢末t0一檔,僅十天時間,就斬首萬餘級。

威震汝南!

然而,汝南黃巾最大的特點就是分佈零亂。

衆渠帥見呂布勇猛,遂紛紛躲在山裡、叢林裡打游擊。

呂布與他的幷州狼騎頓時失去了騎兵的優勢,不得不下馬來剿賊。

但我明彼暗,黃巾賊馬上不是呂布敵手,躲在暗處卻陰死了不少呂布兵。

時間一長,呂布及他麾下的將領都心生倦怠。

月初時,呂布等將還積極剿賊,每日出動三五次。

至月末時,衆皆生怠,三五日纔出動一次。

同時,呂布初時連斬數名渠帥,盡梟其首。

然後置於盒內,齎往陳地朝廷。

呂布雖不明言,但此舉無疑是在向朝廷邀功。

但朝廷此刻自顧不暇,劉寵要花錢養自己的陳國兵,哪裡會拿錢出來犒賞呂布軍士?

至於曹營、劉營就更不必說,兩邊上下都在緊衣縮食。

所有的錢糧都得爲前線戰事服務,所有的好酒好肉都得優先賞給有功或受傷的將士。

所以對呂布軍僅是口頭表揚,外加了一些官位晉升。

而對實物獎勵則不做表態。

總之一句話,

領導不是不關心你,但組織目前正在醞釀大項目,小呂你要爲集體着想,不能光想着自己。

等將來項目成功了,肯定給你升職加薪。

現在你得忍一忍。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要做。

這樣敷衍的態度,呂布及其手下將領當然不肯買賬了。

他們想着自己拼死拼活在南方平叛,結果朝廷一根毛都不給,那還平個鳥叛啊?

恰逢此時陳宮抓住機會,向呂布進言,勸他暫時按兵不動。

明面上說的是,只有曹劉意識到汝南問題嚴重,纔會對將軍你引起重視。

但暗地裡想的,卻是希望呂布保留實力。

陳宮從未放棄過他趕走曹氏,奪回兗州的計劃。

之前呂布想去北方抗袁,陳宮就堅決反對。

現在趁着呂布及其部將都有倦怠之意,陳宮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這一次,呂布採納了陳宮的建議。

他召集諸將,憤怒地對衆人說道:

“曹操、劉備之行動態度,自私自利。”

“全然不知我軍剿賊之困苦,與犧牲之大!”

“其坐跨四州之地,錢糧無數,俱運往官渡前線,而對我軍則始終卻不提一句。”

“無論其承諾之錢糧,亦或將領爵位之晉升,皆無一至誠意。”

“總之,利用我之犧牲,以保其安全而已!”

此言一出,諸將俱言呂布高見。

於是,呂布軍便開始屯駐於汝南諸縣,並不主動出擊。

而劉闢等賊皆知呂布不好惹,也不去進攻他。

反正他們的任務就是襲擾河南後方。

由於呂布軍對汝南黃巾的姑息縱容,諸渠帥很快恢復了元氣,並相互間取得了聯繫。

直至官渡之戰爆發時,汝南黃巾已經能夠動員三十萬衆。

只待袁紹一聲令下,他們便會如同一團烈火般,燒向河南後方!

“善!”

“善!”

“大善!”

河北羣臣在聽到這一連串的好消息後,無不拍手慶賀。

儘管作爲袁紹臣子,相處日久。

但直到今天,他們才意識到袁氏力量有多強大。

三十萬黃巾賊,以及與豫州超半數的官員書信往來。

袁神之名不是白叫的。

袁紹凝着的眉宇也總算展開,笑得意味深長:

“故我軍接下兩月,只須繼續在官渡與曹劉聯軍相持便好。”

“只要豫州保持中立,汝南黃巾北上襲許,戰況便會扭轉。”

“我等只須靜待時機便好。”

諸臣齊齊拱手,大呼:

“主公英明!我軍必勝!”

……

袁氏的大手正式發力。

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招牌再次拿出時。

袁紹彷彿又回到了當初逃出京時,被天下羣雄所擁戴的景象。

——“是時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爲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爲名。”

豫州是漢朝政治最活躍的地區,所以袁氏在汝、穎士人羣體中聲望極高。

當袁氏的大手再次伸向豫州時,豫州的官員們紛紛響應。

考慮到他們不敢明着反,所以紛紛表示願意在官渡之戰中持觀望態度。

於是上至郡,下至縣。

各級受過袁氏厚恩的官員,紛紛將收上來的賦稅、錢糧扣住。

不再將之運往官渡前線了。

少數仍舊忠於朝廷的官員,面對大勢所趨,亦不敢橫加攔阻,只得順應潮流。

默默等候朝廷的安排處置。

時位於汝南西部的豪強李通,在郎陵、陽安一帶頗有影響力。

曹操佔據汝南時,用李通爲裨將軍,封陽安都尉。

李通遂向曹氏效忠,在豫州大量官員持觀望態度時,李通仍舊將本地錢糧運往官渡前線。

河北間諜,照例過來勸降李通。

“李將軍乃深明大義之人,常言道,識時務者爲俊傑。”

“袁公愛將軍之才,故命我來勸諫將軍棄暗投明。”

“袁公願拜君爲徵南將軍,總領南方事務,願將軍察之。”

袁使洋洋灑灑地將袁氏許下的恩惠道出。

當袁氏使者的好處就是,老闆是真的大方,開出的條件優渥。

以至於他們出使勸降時,都底氣十足。

汝南現有黃巾作亂,諸縣按兵不動,李通位於陽安孤立無援。

所以袁氏對勸降李通還是十分有信心的。

時有李通叔父在側,亦感袁氏勢大,曹劉難與之敵。

兼之袁紹寬仁,若是助袁,必得厚待!

遂大哭着對李通勸道:

“……嗚,賢侄!今陽安勢孤,軍士獨守。”

“我等已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

“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天下,今卻願遣使來陽安勸降賢侄。”

“此重之厚也,不如舉衆投袁歸紹,順應天時。”

李通陡然變色,按劍在手,叱道:

“叔父何得瘋言?”

“吾自歸曹氏以來,方要與曹公勠力同心,怎敢畏強投敵?”

“況曹公明哲,必能定天下。”

“袁氏雖然強盛,而統率無方,用人不賢。”

“終必爲曹公所擒也,吾以死亦不懷二心!”

這名袁使也未想到李通性情竟如此剛烈,乃出言勸慰道:

“目今海內鼎沸,劉氏衰微。”

“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

“上合天意,下應民心,乃天命所歸也。”

“將軍又何必逆天而爲?”

“況袁公起六十萬大軍於官渡,曹操、劉備手中不過三、四萬人,如何能與之相抗?”

“河南雖有小勝,終必爲袁公所敗。”

袁使有條不紊地爲李通進行分析,他的發言從容不迫,自信發自於內心。

“今天下大亂,英雄並起,必有命世。”

“而能息天下之亂者,此智者所詳擇業。”

“常言道,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袁公雄才偉略,智不世出,天下何人可及?”

“若將軍一意孤行,待袁公滅了曹操,掃平汝南。”

“君及妻父母妻兒,又當何以自處?”

“唯君詳慮之!”

袁使認爲李通投靠曹操的時間不長,沒道理對曹操忠心耿耿。

不想李通卻勃然大怒,按劍叱道:

“古人云,一女不事二夫,一臣不事二主。”

“吾既投曹氏,焉能再投袁紹?”

“況袁氏兵馬雖衆,亦未必能破曹公。”

“縱兗州失守,還有潁川,潁川若失,還有汝南。”

“汝南再失,我們還能去投靠劉徐州。”

“只要一息尚存,李某絕不投降!”

言訖,李通一劍砍死袁使,將其頭顱割下。

叔父大驚,忙道:

“賢侄糊塗啊!”

“目今袁氏勢大,賢侄縱不投袁,又何必殺其來使?”

李通面色一沉,正色道:

“既已決心抗袁,就不該落人以柄。”

“吾殺袁使,好使曹公不疑。”

“亦教族內兄弟知曉,我家已與袁氏結怨。”

“日後當同心抗袁,勿生他念,否則不用曹公動手,吾必親手殺之。”

叔父喏喏而退,不敢出言頂撞。

李通既殺來使,人報郎陵長趙儼求見。

李通即將之請入,並問目前豫州是個什麼情況。

趙儼臉色不好,皺着眉頭,嘆道:

“方今天下未集,諸郡並叛。”

“有心附朝廷者復收其絹帛,恐惹民怨。”

“況遠近多虞,不可不詳也。”

情況比衆人想象的還要嚴重。

豫州除了大部分郡縣叛變,不給前線輸送錢糧之外。

剩餘極少數仍舊依附於朝廷的郡縣,卻人心惶惶。

當地的老百姓都覺得投袁是大勢所趨,爲什麼他們的家鄉不跟從其他郡縣?

同時,

袁氏的情報系統再次發力,發動了輿論攻勢。

許多豫州百姓都覺得,只要投了袁氏,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

因爲袁紹性格是出了名的寬仁。

所以趙儼提到,現在還沒有反叛的郡縣也不好徵收賦稅錦絹,因爲擔心引起民怨。

言外之意,是希望李通業馬上停了陽安郡的賦稅徵收,免得亂上加亂。

李通卻道:

“袁紹與曹司空、劉將軍相持甚急,左右郡縣背叛乃爾。”

“若錦絹不調送,觀聽者必謂我顧望,有所須待也。”

李通表示,趙哥你的好意我明白。

但咱家老闆是個什麼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

現在汝南全境反叛,就老曹那多疑的性格。

我要是不把陽安的賦稅送上去,老曹不得砍了我啊?

李通執意要繼續徵稅,就是爲了避嫌。

趙儼是李通的好友,乃出言勸道:

“誠亦如君慮,然當權其輕重,暫緩徵稅。”

“君可還富於百姓,潁川自有我爲君釋此患。”

趙儼的意思就是兄弟你別折騰了。

汝南都亂成這樣了,就你這陽安還是曹公的根據地,可不能再亂了。

把徵調迅速還給百姓吧,中央那邊我替你說話。

趙儼這麼自信,自然是因爲他上頭有人。

作爲潁川出身的士人,他老闆的老闆纔是曹操。

現在他的老大哥是荀彧。

趙儼即刻寫了封書信,星夜送往曹軍大本營潁川。

曹操在官渡前線,荀彧便是絕對的一把手。

書信送至荀彧面前時,拆開來看,其書略曰:

“今陽安郡當送錦絹,然道路艱阻,必致寇害。”

“百姓困窮,鄰城並叛。”

“陽安亦有傾覆之危,不可不察。”

“且此郡人執守忠節,雖遇險境而不懷二心。”

“微善必賞,則爲義者勸。”

“善爲國者,藏之於民。”

“故以國家宜垂撫慰,所斂絹帛,皆還於民。”

“如此汝南可定,豫州全境可定也。”

趙儼提出了應對袁氏輿論攻勢的辦法。

那就是停止徵收賦稅。

當然,本來他們就已經徵不上來了。

現在正好藉此機會,給予百姓恩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只要穩住豫州的百姓,那麼那些觀望的官員也無能爲也。

荀彧在看完趙儼的書信之後,大喜過望,即回信道:

“君之所言甚善!吾當即白曹公。”

“公文下郡,所徵之錦絹宜當悉數退還於百姓。”

荀彧的即刻以公家名義,將書信發往了陽安郡。

陽安百姓見此,上上下下,歡天喜地。

故陽安之地,暫時安定。

荀彧幫曹操保住了汝南的陽安郡,又發加急文書送到官渡前線,說明豫州動亂之事。

時曹操在官渡,待接到荀彧的書信過後,不由大驚失色。

“吾不過出徵兩月,何得豫州兩地,僅潁川、陽安爲我所有耶?”

曹操人傻了,好端端的,家沒了大半。

衆將皆勸道:

“今吾等遷治所於潁川,豫州若有失,則吾等無家可歸矣。”

“不妨撤軍,先回豫州平叛。”

曹操卻果斷拒絕道:

“吾若走,玄德必不能抗河北大軍,中袁紹之計也。”

“袁紹見我兩家聯合,故於吾後背作亂。”

“今我若救豫州之急,袁紹必舉全軍攻打玄德。”

“玄德少我一軍,誠難拒也。”

“彼若有失,則官渡破也。”

“官渡破,袁紹便可乘勢南下,襲我許縣。”

“屆時,吾既無外援可應,又無內助可用,照樣爲袁氏所破。”

衆將聽聞,俱感到心急如焚。

暗歎袁紹好厲害的手筆,竟使我軍進退兩難,守也不是,撤也不是。

“可若放任豫州叛亂不管,我軍失去後援,又如何能與袁軍相持?”

曹仁一臉擔憂地說道。

曹操沉吟半晌,對諸將說道:

“劉備亦有豫州之地,此次叛亂,他理應知曉。”

“今既是合力抗袁,當與之共議對策。”

這時候就得仰賴盟友出力了。

曹操可以摸着良心說,他在此次同盟作戰中已經竭盡全力了。

仗都是在他的地盤上打得,損的民力也都是他曹操的。

現在又遇上這種糟心事,老劉你總不能見死不救罷?

於是,曹操領着衆人來到劉備大營。

待通稟過後,兩家相見。

一照面,曹操便開門見山問:

“玄德知豫州之危機否?”

劉備一頷首,“適才沛相陳珪發書信來,吾方知豫州有變。”

劉備所掌的豫州之地,主要就是沛國。

沛國的沛相是陳珪,身邊有陳羣輔之。

雖能夠暫時穩住手下那幫人,但同樣表達了諸縣不願配合政府繳稅的難處。

尤其是沛國南部,這一帶是最心向袁氏的。

早年間他們是袁術的勢力範圍。

雖然老劉家目前與袁氏有姻親關係,但正牌的袁氏家主還在呢。

他們當然是選擇正主。

所以擺在老劉面前,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出兵平叛,強制徵稅。

要麼採取懷柔之策,暫時停止收稅。

待打敗袁紹,戰事結束後,這些持觀望態度的郡縣自然會重新回到朝廷的懷抱。

陳珪在信中表達了,希望劉備採取懷柔之策的請求。

因爲他發現,目前豫州的百姓還大都心向袁氏。

如果強行發兵,只會適得其反。

更加讓當地百姓認爲河南暴戾,袁氏寬仁。

只有投靠袁紹纔是他們的光明出路。

於劉備而言,他當然可以暫時放棄沛國的稅收。

因爲他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徐州和淮南,沛國的收入於劉營而言根本不痛不癢。

但曹操這邊可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曹營目前主要收入來源,就是豫州的郡縣。

而現在曹操手上,就只有一個潁川,一個陽安了。

“今豫州之地並叛,屬下皆勸我回去平叛。”

“只是此事幹系重大,操亦不敢獨斷。”

“故來此與玄德共商此事。”

曹操向劉備表達了自己的難處。

又刻意強調手下人都在勸他回去。

言外之意,

就是在問劉備,你一個人在官渡頂不頂得住?

你要是能幫兄弟頂一會兒,那哥們兒我可就先回豫州去了。

劉備當然不肯放曹操走了,直接伸手攥住曹操的衣袂,沉聲道:

“目前袁紹所忌者,惟曹公與備耳。”

“今曹公若走,備如何與之相持?”

就是能頂住,劉備也不可能自己頂。

要知道,劉備現在屬於是在幫曹操打袁紹。

當然,從長遠的角度看也是在幫自己。

但不論如何,老曹你也不能臨陣賣我吧?

你有你的難處,我也得給我手下兄弟一個交代不是?

曹操故作爲難,將手一攤:

“吾豫州之地盡失,錢糧難收。”

“兗州又是主戰場,民力不存,稻穀盡毀。”

“將如何與袁紹相持?”

李翊在旁側說道:

“曹公不還有潁川嗎?”

“潁川之地甚富,應能再堅持兩月。”

曹操用棗祗在潁川屯田,主要收入來源確實是在潁川。

曹操哂笑道:

“君莫非戲言乎?”

“以潁川之地,供給我兩州大軍?”

“縱然持得兩月,待兩月之後,又當如何?”

李翊乃道:

“今結盟抗袁,自當同心合力。”

“若曹公糧盡,我徐州絕不袖手旁觀!”

誒!你這廝!

曹操氣得鬍子都要歪了。

乍一聽上去,李翊這話還挺講義氣的。

但你仔細一琢磨,就會發現這小子一肚子壞水。

現在我豫州有難,你不幫忙也就算了。

居然還想讓把我多年積攢的老底給拿出來用,等用完了,你徐州才肯支援。

你小子是不是太狠了你?

“……好了,子玉。”

劉備揮了揮手,示意李翊莫要再說了。

轉而對曹操說道:

“曹公不必擔憂,豫州有難,我徐州不能袖手旁觀。”

“自即日起,我軍會每日供給軍糧一千斛,助明州渡過難關。”

曹操聞言大喜,執劉備手道:

“君甚知吾心意也!”

“誠如是,我盟軍必能戰勝袁紹。”

李翊還待再勸,劉備卻表示自己心意已決。

李翊只好作罷。

待出營後,李翊問及劉備緣故。

劉備卻先反過來責備李翊道:

“我知先生出山之時,險死於曹軍之手。”

“然是先生力推曹劉同盟,共抗袁紹。”

“今既兩家合力,當摒棄舊怨,不該以私廢公。”

顯然,劉備認爲李翊待曹操如此刻薄,肯定是在念舊仇。

因爲相處了這麼久,劉備知道李翊性格是非常寬仁的。

但唯獨面對曹操時,總是下死手整。

李翊的心情,劉備能理解。

但劉備認爲現在大敵當前,還是應該以大局爲重。

李翊眉梢一挑,正色問:

“公以李翊爲何人也?”

“翊自入徐州以來,殫精竭慮。”

“前後所行意,未有負於心者。”

“只盼天下早歸一統,百姓安業,再不受戰事所累。”

作爲富二代出身,李翊本來對底層人民是無感的。

但穿越第一天,自己就差點兒被曹兵砍了。

正因爲此,使得李翊對底層人民感同身受,知道這世道有多艱難。

他從不恨曹操,他恨的是這個差點殺死他的亂世。

他也不是在針對曹操,而是他的目光看得更加長遠。

待袁紹滅後,曹操就無疑會是劉營最大的敵人。

而曹操的能力要比袁紹更強,當他崛起之時,會是一個比袁紹更加難纏的對手。

所以李翊從始至終,都是在盡力限制曹氏的發展。

正如適才,他主張等曹營山窮水盡之後,徐州再接濟糧食。

這也算是在講原則,不背刺盟友的情況下,能限制曹氏的極限了。

“……若擊敗袁紹,我軍必然向北。”

“河北之地,曹氏得多耶?劉氏得多耶?”

李翊發出靈魂拷問。

老劉你現在不限制曹操,等打敗袁紹,瓜分其土地時。

曹操分走了大量富土走時,就有你哭的了。

劉備沉吟半晌,還是說道:

“目今戰局不明,勝負如何,尤未可知。”

“不好以一言而斷。”

“若真等到那時,便到時再說!”

……嗯。

李翊一時無言,直到此刻他才發現,老劉跟自己還是不同的。

自己是完全以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談感情,只講得失。

但老劉創業至今,卻仍保留了一股遊俠氣。

他願意馬上出手接濟曹操,既是出於對老友的同情,也是出於對盟友的義氣。

這的確展示了劉備俠義的一面。

但李翊心中卻隱隱有些不安。

劉備的脾氣有時候很倔,倔到一頭驢都拉不回來。

當他上頭時,他會把他的遊俠氣帶到官場上、甚至是戰場上來。

這種習慣,也不知是好……是壞……

“先生覺得備做錯了嗎?”

劉備也覺自己方纔說話有些重了。

他請李翊出山時,明確說了將以師禮待之。

但方纔自己情緒有些激動,似乎失禮了。

“……不。”

李翊搖了搖頭,反倒一臉釋懷地笑了。

“適才翊曾言,吾前後行意,未有負於心者。”

“故我請不發糧於曹營。”

“然主公卻乾綱獨斷,力主發糧於曹營。”

“我想,主公也是前後行意,未有負於心者。”

劉備聞言,大喜過望。

上前挽起李翊胳膊,再道:

“既如此,望先生與備將來都不會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爲。”

說着便要拉着李翊,一同去用晚膳。

李翊卻拒絕了,表示要先處理公事。

劉備問是什麼事,就不能交給其他人代勞嗎?

李翊彎脣笑道:

“翊去清點一下,明日送給曹營的糧草。”

劉備一怔,旋即大笑。

兩個人都笑了。

……

有詩對此讚道:

若向漢末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

郯縣相識情猶在,江山如畫共耘耕。

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
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