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

此地已是汗庭門口,薛延陀的心腹之地,此時無論是夷男還是所有薛延陀人都已退無可退,務需拼死一戰。

而李恪也同樣如此,李恪的一萬人馬,孤軍空懸鬱督軍山,此戰若敗,這一萬人馬恐怕也是十不存一,連李恪自己興許都有性命之憂,故而這一戰唐軍也是全無退路,背水而戰。

一面是薛延陀最後的汗庭勇士,一面是李恪的河東精銳,這一戰自黎明天色將亮之時,一直廝殺至上午巳時,前後一個多時辰。

唐軍士氣正盛,勝過了薛延陀,而且唐軍論及士卒精銳,兵甲之利更在薛延陀之上,兩個時辰下來,唐軍雖人數稍遜於薛延陀,但場面上已經漸漸有了些優勢,只是仍舊未能定奪勝負。

唐軍陣中,李恪面沉如水,看着兩軍陣前正在廝殺的麾下兒郎,心中雖然有些擔憂甚至心焦,但自己卻是一如往常,不爲所動。

“定方,你看場中局勢薛延陀還能撐到幾時?”李恪看着場中正在廝殺的兩軍士卒,對蘇定方問道。

蘇定方回道:“薛延陀有無後手還不好說,若只是看眼下的局勢,我軍漸優,若是將士用命,在午時當可勝之。”

李恪道:“定方所想倒是和本王相類,薛延陀人較之我河東精銳,不過爾爾。”

蘇定方聞言,擔憂道:“末將以爲大都督不可大意,就眼下來看,我唐軍雖是佔優,但末將擔心薛延陀恐怕還未盡全力。”

李恪問道:“定方說的可是直隸夷男所轄的那三千可汗狼騎?”

薛延陀全盛時擁兵二十萬,而在這二十萬中,有三千人號稱精銳中的精銳,他們便是多年來隨着夷男四處征伐,稱雄漠北的可汗狼騎。

這三千狼騎並非自夷男時始有,而是早在夷男祖父乙失鉢時便有了。這三千狼騎不同於尋常的薛延陀士卒,尋常的薛延陀士卒乃是自各部落戰時徵召,但夷男麾下的三千可汗狼騎卻是汗庭常備,每日刮練。

這三千狼騎擇選各部中最是健壯的男子成軍,每歲較武,勝者留,敗者離,擇選之後又以族中善戰者充入。這支精銳由夷男祖父乙失鉢傳給夷男之父,而夷男之父又傳給了夷男,士卒輪換了多次,但卻一直訓練有素,爲百戰之師,每戰必勝,也是夷男最後壓箱底的寶貝。

蘇定方回道:“夷男的可汗狼騎不容小覷,若是機會得當,甚至有扭轉戰局之能,大都督萬不可大意。”

李恪問道:“定方也以爲夷男會命狼騎下場?”

蘇定方回道:“此戰干係重大,夷男勢必竭盡全力,殿下須得仔細提防。”

李恪點了點頭道:“定方說的是,不過夷男有狼騎本王又何嘗沒有勇士。本王有陌刀營,可破可汗狼騎,只要狼騎敢來,本王便能叫他有來無回,命斃當場。”

蘇定方聽着李恪的話,這才明白李恪之所以有恃無恐的緣故,原來李恪心裡依仗的是席君買和他麾下的陌刀營。

只是薛延陀的可汗狼騎成名數十年,而陌刀營成立至今也不過才三載,如此年輕的陌刀營當真就能敵得過名傳漠北的可汗狼騎嗎?不知李恪如何,蘇定方心裡是多少有些沒底的。

蘇定方不解地問道:“殿下當真便如此信重,篤定陌刀營能破可汗狼騎嗎?畢竟陌刀營尚屬新軍,而且不過六百之數。”

李恪雙目如星,堅定地回道:“定方只管寬心便是,這普天下下的騎卒,除了父皇的玄甲軍沒有把握外,餘者本王的陌刀營皆可攻而破之,可汗狼騎也是如此。”

李恪的話既已說到了如此地步,蘇定方自然也不便再去多言,而是自己多留了心,命中軍戒備,已備不時之需。

在唐軍陣中,李恪還在等着薛延陀的反應,而與此同時,薛延陀那邊的夷男已經心急萬分。

夷男看着陣前雖然人數佔多,但已漸漸落於下風的己方,眉頭不禁緊鎖。

夷男不知李恪麾下大軍的人數,但李恪能夠率軍神不知鬼不覺地潛行到鬱督軍山,人數必定不會太多,夷男原本是想憑藉手中的人數上的優勢正面壓垮唐軍,但唐軍的戰力卻顯然要在他的預料之上,夷男原本的打算怕是要不行了。

薛延陀陣中,看得出眼下局勢不利的又何止夷男一人,就是梯真達官也看的明白,若是戰局再無突變,最多再要一個多時辰,薛延陀必敗。

梯真達官對夷男道:“可汗,事已危急,命莫羅準備吧。”

梯真達官口中的莫羅便是夷男親弟,也是夷男最是心腹的可汗狼騎的統領,梯真達官建議夷男命多勒準備,自然就是準備要遣可汗狼騎上陣了。

夷男皺眉問道:“帕夏以爲已到如此境地了嗎?”

梯真達官回道:“兩軍交戰尚還焦灼,若是此時出狼騎,興許便有奇效,可一舉破了唐軍。”

夷男有些猶豫道:“可若是狼騎上陣,未能奏效,那我們可就山窮水盡了。”

梯真達官勸道:“此時命狼騎上陣,至少還有破唐軍的機會,若是再遲些,待到大局漸定,就算上了狼騎也無濟於事了,那時纔是真的山窮水盡。”

梯真達官所言,也有道理,可汗狼騎若是此時再不出陣,待薛延陀戰敗,他的可汗狼騎上或不上都是一樣了。

不過可汗狼騎不同尋常,乃是他祖父輩便傳下來的軍番,可汗狼騎中的每一個人都金貴地很,要夷男將他們盡數遣出,拿出去賭這一把,夷男多少還有些不捨。

梯真達官看着夷男爲難的模樣,也知道夷男的心思,梯真達官對夷男道:“可汗,李恪親身犯險,率兵行至鬱督軍山,此乃千載難逢的良機,若是我們能趁此良機擒拿李恪,不止可解汗庭之危,還可藉此同唐廷和談,逼唐軍退兵,而要擒李恪,非可汗狼騎不可,可汗萬不可猶豫啊。”

這一次,梯真達官的話一下子說進了夷男的心中,汗庭和狼騎孰輕孰重,夷男自然清楚,狼騎沒了可以再練,可汗庭和鬱督軍山若是沒了,他便再難有翻身的機會。而這一次,李恪親自率軍至此確是難得的機會,若是能擒拿李恪,那汗庭便算是保住了。

夷男當即應道:“好,我便從你所言。”

緊接着,夷男又對身旁的莫羅吩咐道:“莫羅,率狼騎衝陣,務必生擒李恪。”

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章 祿東贊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十三章 歸寧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章 夜襲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四十章 定儲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章 結好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五章 射花燈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六章 分封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章 佯攻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九章 奪河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六章 欽陵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十章 校場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三章 自請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
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章 祿東贊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十三章 歸寧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章 夜襲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四十章 定儲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章 結好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五章 射花燈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六章 分封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章 佯攻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九章 奪河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六章 欽陵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十章 校場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三章 自請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