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

薛仁貴的將來能走到哪一步,李恪比誰都清楚,甚至比薛仁貴自己都清楚。

大唐立國之初,武將如雲,若論將才,衝陣軍前,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當以秦叔寶、尉遲恭爲首,若論帥才,運籌帷幄,用兵如神,則有李世民、李靖,可若論帥、將兼備,既可提兵十萬,略地奪城,又能陣前斬將,攝敵膽魄的,卻莫過於薛仁貴了。

正如席君買所言,以薛仁貴的本事,若只用於陌刀軍,實在是暴殄天物。

陌刀營營盤,帥帳中,薛仁貴正手持方天畫戟,站在李恪的身前,而李恪正上下打量着他。

李恪看着薛仁貴,盯了片刻,慢慢地走上前去,自薛仁貴手中拿過畫戟,提着畫戟在手中握了握,便能覺出手中武器的分量。這畫戟比之李恪的虎頭湛金槍還要重上幾分,非力壯之人不可用之。

“好戟,果真是壯士。”李恪看了看手中的畫戟,看了看身前的薛仁貴,讚歎道。

薛仁貴行事倒也穩重,年正弱冠,面對李恪的誇讚,竟也不見絲毫得色,謙虛道:“薛禮不過是個粗人,空有一膀子力氣罷了,倒是大都督,身居高位,尚能有這般武藝,屬實難得。”

李恪笑了一聲,問道:“絳州龍門雖也在河東,但相距此地頗遠,你怎的會到此從軍。”

薛仁貴如實回道:“薛禮此番是來太原有要事要辦,便恰巧看到了席將軍奉大都督之命正在晉陽城中徵兵,擇選力壯之輩。薛禮自問旁的不行,但自幼便有幾分氣力,也想搏個前程,便從了軍。”

一旁席君買聞言,不解地問道:“你所帶的這柄方天畫戟不是凡品,乃是精鐵所鑄,想來你也該有些家世淵源,怎的自行投軍,自小卒做起呢?”

席君買手中所拿的方天畫戟價值不菲,絕非尋常人家所能有,薛仁貴所出,必是地方豪族,而大唐地方府軍,但凡有些家世的,又大多不會自小卒做起,更何況薛仁貴還有這一身不俗的武藝,席君買看薛仁貴不是常人,卻又應徵入伍,難免好奇

薛仁貴回道:“薛禮祖上確是豪族,這方天畫戟也是祖上傳上,只是家父早亡,家道便中落了。”

李恪聽得薛仁貴也只出身豪族,於是問道:“天下薛氏,河東居首。不知仁貴與河東薛氏又有何關係?”

李恪的話入耳,薛仁貴原本平淡的臉上竟不禁有了一絲意動,薛仁貴幼年喪父,家道就此中落,淪入田畝,十數年來以務農爲生,他的這一身血脈,已然是他最爲驕傲的本錢了。

薛仁貴回道:“薛禮出自河東薛氏南祖房,乃北魏河東王薛安都之後,祖父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家父薛軌,前隋襄城郡贊治。”

李恪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仁貴出身河東薛氏,也是將門之後了。”

薛仁貴面色泛紅,有些羞愧地低着頭道:“薛禮年已弱冠,卻仍是庸碌無爲,何談什麼將門之後,不過是辱沒先祖罷了。”

李恪聞言,卻擺了擺手道:“男子漢大丈夫,功名但在馬上取,仁貴又何必妄自菲薄。眼下仁貴雖是一無名小卒,豈知十年之後,便沒有名震天下的一日嗎?說不得仁貴也會是薛家又一個薛安都呢?”

薛仁貴聽得李恪所言,精神一振,回道:“多謝大都督寬慰,倒是薛禮自淺了。”

李恪把手中拿着的方天畫戟交還了薛仁貴,對薛仁貴問道:“仁貴既有建功立業之心,可願入本王麾下?”

李恪何等人物,若非看中了薛仁貴的才幹,有意重用薛仁貴,又豈會爲一個小卒乾耗這般多的時間,李恪同薛仁貴講了這般多,便是爲了這句話,而薛仁貴小心翼翼地等了許久,也正是等着這句話。

薛仁貴幼年喪父,十多年來寄人籬下,受盡白眼,也吃夠了苦頭,他比誰都需要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他也比誰都想要證明自己,而李恪無疑是他一輩子恐怕都再難遇見的貴人。

李恪之言才落,薛仁貴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拜道:“薛禮願爲大都督效力,還望大都督收錄門牆。”

“哈哈。”

李恪看着拜在身前的薛仁貴,高聲笑了出來,薛仁貴再入楚王府,楚王府的家底可又厚了一分。

李恪接着又對薛仁貴問道:“君買去職,轉掌陌刀營,本王身邊尚缺一親衛統領,本王欲用你入楚王親事府,你可願意?”

薛仁貴聽着李恪的話,臉上當即浮現出了一絲喜色,親事府爲楚王衛率,雖不入邊軍之列,但薛仁貴知道這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自打武德年末,李恪封親王以來,總共不過有過兩任親事府典軍,一是蘇定方,二便是眼前的席君買。

如今蘇定方已爲臨清侯,官拜朔州都督,坐鎮一方。席君買也爲正四品右驍衛中郎將,掌陌刀營,而就在三年前,席君買還不過只是長安禁軍一名再尋常不過的士卒罷了,這升遷的速度確是叫人驚歎。

能入親事府掌軍的,李恪便是將身家性命相托,在旁人眼中便也就烙上了李恪心腹的印記,李恪要重用薛仁貴的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薛仁貴朗聲應道:“末將願入親事府,爲大都督鞍前馬後。”

李恪見狀,將薛仁貴扶起,而後對薛仁貴道:“君買入楚王府前已是禁軍驍卒,故而本王用之爲楚王親事府典軍副尉,如今你是一屆白身,本王貿然擢拔太過,恐怕不妥,本王便用你爲親事府令,檢校親事府典軍,待你來日建功,再爲你去掉‘檢校’二字。”

親事府令,正七品實職,助親事府典軍執掌親事府,因席君買去職,典軍之職暫缺,故而李恪命薛仁貴檢校親事府典軍,暫代其職。

薛仁貴此前不過一介白身,初入親事府便拜七品武職,已是極高的起點了,足可見李恪對他的重視。

薛仁貴謝道:“謝大都督恩賞。”

李恪拍了拍薛仁貴的肩膀,笑道:“親事府令不過是個才入流的武職,本王相信,以你之能,區區七品武職不是你該在的位置。五載,五載之內本王必將掛帥北伐薛延陀,到了那時,本王希望你和君買都能在此役中名揚天下,做本王,做大唐的衛、霍。”

薛仁貴聽着李恪的叮囑,不經意間,一個昂藏八尺的男兒,眼眶竟有些紅了。

薛仁貴幼年喪父,曾在其父薛軌舊友柳傑府上寄養五載,一直到了十歲方纔回了絳州家中。

薛仁貴雖自幼氣力便極大,做事倒是把好手,可飯量也極大,一個少年一日便能耗去三五個成人的飯食,在柳傑府上的這些年也不曾少受了白眼,甚至就連回了龍門老家,老家的鄉親,對他也不甚待見,背地裡也常有喚他一聲飯桶的。

薛仁貴自幼便看多了人的眼色,可如今到了李恪的面前,李恪以堂堂楚王之尊,卻如此禮遇於他,甚至將他視若古之名將,真性情的薛仁貴一時間竟有些失態了。

薛仁貴當即應道:“末將必不負大都督所望,末將願爲大都督掌中利劍,爲大都督披荊斬棘,安定北疆,靖平海內!”

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十八章 聘禮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十七章 反常第六十章 密信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七十章 雍王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九章 奪河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章 祿東贊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四十章 墜馬第六十章 密信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六十章 密信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九章 拒親
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十八章 聘禮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十七章 反常第六十章 密信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七十章 雍王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九章 奪河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章 祿東贊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四十章 墜馬第六十章 密信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六十章 密信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九章 拒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