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臥雲樓曲班所唱的名作西洲曲,改自南北朝樂府民詞,曲中所寫爲江南西洲女子思君之情。

這西洲曲不及宮廷唱詞那般恢弘大氣,卻也別有一番婉轉韻味。

尤其是當那唱曲的女郎唱及“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一句時,李恪的心沒來由地一顫。

水鄉江南,小家碧玉的西洲女正在思念她那遠在江北的郎君,卻不知在曠野無邊的草原之上,那朵潔白的雲是否安好,是否也會常常念及他。

就當李恪聽得正是津津有味,正心有所思之時,雅間的門外卻突然聽見了一陣吵嚷聲。

“這處雅間向來都是我們幾人所用,今日你怎敢給了旁人?”門外一個少年的聲音傳到了李恪的耳中。

緊接着,門外又傳來的酒樓東家的聲音:“這間雅室是蘇將軍昨日便定好的,來得比諸位公子早些,還望諸位公子體諒。”

“蘇將軍,哪位蘇將軍?”門外的那幾個少年接着問道。

東家回道:“正是前些日子北伐建功,拜臨清侯的蘇定方蘇將軍。”

蘇將軍爲三軍先鋒,破惡陽嶺,夜襲鐵山,他的大名已隨北伐大勝傳回了長安,故而酒樓的東家也都知曉,東家這麼說也是希望這些小公子能看在蘇定方的面子上讓了一步。

不過門外那些人顯然沒有把蘇定方這個臨清侯看在眼中,那些少年道:“我道是誰,原來是蘇烈,他新得封賞,想必得了不少銀錢,沒少給你好處吧。”

臥雲樓聞名長安,價格不菲。

朝封之上,蘇定方被拜臨清侯、左武衛將軍,又有另有封賞,一時間手頭自然寬裕,再加上又是宴請李恪和秦叔寶,蘇定方不會馬虎,便挑在了這臥雲樓最好的臨街雅間。

那東家回道:“這倒也不是給多少銀子的事情,而是蘇將軍早就定下了,還望幾位公子勿叫小人爲難。”

那幾位權貴公子顯然不買東家的帳,不屑道:“區區一個蘇定方又算什麼,豈敢與我等相爭,你且讓開,待我今日同他說上一句,必叫他讓了這間雅室。”

說着,這些少年似乎推攘了起來,大有闖進來的意思。

外面的動靜不小,李恪自然也聽在了耳中,李恪聽曲兒的興致被攪擾,眉頭微微一皺。

“殿下,末將出去看看。”今日是蘇定方宴請李恪與秦叔寶,突然被人攪擾了,蘇定方也面上無光,於是起身對李恪道。

不過還不等李恪答話,酒樓的東家已經當先走了進來。

“蘇將軍,您看您現在可還方便,小人同您商量件事可好?”東家進來便開口問道。

“門外究竟是何人,竟如此放肆?”門外的幾個少年來頭似乎不小,秦叔寶當先問道。

秦叔寶出身草莽,如今雖身居高位,但最不喜的便是這些仗勢欺人之輩,秦叔寶聽得外面的動靜,已經有些坐不住了。

酒樓的東家回道:“門外吵着的是齊國公長孫家的二公子長孫渙,霍國公柴家的二公子柴令武,還有義興郡公高家的高履行等。”

李恪聽了東家的話,臉上不禁掛起了一絲笑意,難怪門外之人說話如此放肆,原來竟是這樣一幫權貴子弟。

這些都是權貴人家子弟,家中族人也都是朝中大員,在長安城內自然橫行無忌。

可天下權貴子弟勢力再強,又哪有強地過他李恪的?

李恪笑了笑,對秦叔寶問道:“這些人着實膽大妄爲,本王欲待他們父輩教訓他們一二,翼國公可要一起見見?”

李恪自己的年紀也不過才十二歲,比門外的那些權貴公子還要年幼上幾歲,但說起話來卻老成地很,彷彿當真是他們的長輩一般。

這掌櫃的畏懼他們的權勢,但秦叔寶卻未把門外的幾人看在眼中。

千軍萬馬之前,秦叔寶尚且眉頭不皺半分,遑論現在。門外的這些公子所仗的無非就是家中之勢,可秦叔寶同他們的父輩平起平坐,就算是長孫無忌、柴紹親自來了也要對他客客氣氣,那些小公子又算得了什麼。

親叔伯道:“自然是要見的,末將倒要看看他們究竟有何膽量在此叫囂。”

“好。”

李恪點了點頭,對酒樓的東家道:“我等不叫你爲難,你且讓他們進來,我來會會他們。”

“稍待。”東家應了一聲,出去引着那幾個二世祖到了屋中。

長孫渙、柴令武之流出身富貴,向來橫行慣了,大搖大擺地便進了雅間,可等他們進到雅間,剛準備雷霆大振的時候,眼睛一瞟,卻看到了一旁坐着的秦叔寶,只不過一瞬,氣焰便減地連半成都不到了。

酒樓的東家只說了蘇定方,他們哪裡知道秦叔寶這個殺神竟也在此。

他們雖年少,但秦叔寶威震天下,秦叔寶的事蹟他們也是如雷貫耳。

秦叔寶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尚且如探囊取物,要對付他們幾個,還不是手到擒來,若是他們早知秦叔寶在此,就算請他們進來,他們也不敢。

長孫渙倒是眼皮子光亮,剛一見秦叔寶,便連忙上前拜道:“小侄唐突,不知大將軍在此,還望大將軍恕罪。”

長孫渙聰明,口中以小侄自稱,無非就是希望秦叔寶看在家中長輩的份上放他一馬,莫要與他爲難。

不過長孫渙今日卻想錯了,這雅間之中說了算的並不是他秦叔寶,這裡還有另一尊大神。

秦叔寶看着身旁坐着的李恪,對長孫渙道:“你同我說這些做甚,楚王殿下在此,你且同楚王去說吧。”

長孫渙聽了秦叔寶的話,心頭一震。

他此前從未見過李恪,也不知李恪是何模樣,方纔進門之時他光注意了秦叔寶,還未顧得上主位上坐着的少年。

這時長孫渙深恨自己今日爲何要來此處,恨不得給上自己一巴掌了。

長孫渙忙扭身拜道:“長孫渙拜見楚王,望楚王恕罪。”

方纔在大殿之中長孫無忌還同李恪爲難,如今長孫無忌的次子落在了李恪的手中,李恪哪有就此放過的道理。

李恪對長孫渙問道:“長孫公子也是這兒的常客?”

長孫渙不知李恪何意,但他聽的李恪以公子相稱,只當他準備就此作罷了,於是回道:“正是。”

李恪聞言,笑了笑道:“方纔這些女子唱曲本王已經聽地乏了,既然長孫公子也是曲中高手,不知可否爲本王唱了一曲解個悶子?”

李恪之言一出,長孫渙白淨的臉頓時憋作了醬色。

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一章 定帥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十二章 敲打第十五章 定親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七章 仙娘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二章 端午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章 結好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三章 奏對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五十六章 劫糧
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一章 定帥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十二章 敲打第十五章 定親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七章 仙娘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二章 端午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章 結好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三章 奏對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五十六章 劫糧